
【东篱】逆风岁月(随笔) ——和疾病抗争的两年
一
我的人生历来是比较顺风顺水,一路走到晚年,当进入八十高龄这年的春季,身体健康才出现一点麻烦。总之,现在已经走过了逆风岁月,人生最后一公里,大约应该还是可以一帆风顺地到达终点。
来到二零二四年年末,上层或单位领导人,在年末或年初,总是要发表一篇致词;而我有自知之明,写点两年来的经厉,抚慰受伤的心灵。和新年致词不太贴边,没有期望与祝愿,随笔一份心情。
今晚是跨年夜,平民百姓在此刻心里一高兴,也会习惯性地要玩弄一下文字,抒发内心存储已久的情绪,用文字表达出来,目地是惹自己或身边朋友一笑。
今天之夜,是公历二零二四年最后一个夜晚。和老伴儿在准备看央视晚会前,心里一高兴,两年没发一文的我,今天的夜晚又坐在电脑前,拿起手写输入笔——不习惯打字,是不会打字,因为我在码字上。我的键盘打字要比手写的要慢很多。
两年中,因老天爷降于我一场大病而荒废了文学创作,现在又有了创作灵感,决定写一篇短文。然后再去我天天忘不了的江山文学网发表新年献词,为哄家里人和文友,也是为自己开心,再拼上一个晚上。
在广阔无垠宇宙组成中,我像是一粒微分子尘埃。设想我在书房斗室里,做一次宇宙旅行,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地球,绕太阳又跑完一周,到今天零点,已是绕地球又一周的终点。终点到起点的时间是零时零分零秒,起点到终点的时间是三百六十五天。
幻觉坐在地球绕太阳转了这一大圈,一共走过多远的里程,不曾记得,从来没计算过,也没办法计算。
梦幻般地一路风景无限,虽没见到高山大川,也没看到鲜花飞鸟,又不见草原森林。尽是繁星闪烁,流星贴身滑过。斗室中的我,只能靠科普与幻想去环太阳旅行。
但知道自己已经围太阳跑完了八十一圈,交通工具的地球,没看出一点破损,就这么一晃之间八十一年过去了,我却从一个少年、青年、壮年,慢慢地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耄耋老汉,正所谓——
古往今来敬白发,我头落雪几人尊?
苍天派病取我命,急坏儿女和贤孙!
老伴每天泪洗面,几拨文友常登门。
老身只有拯坚强,驱逐病魔答亲人。
二
有两年没写过一篇文章,一辈子读读写写度春秋,近两年挂笔疗病在灾难中挣扎,不单是承受着肉体疼痛的折磨。天天读写早已成习惯,突然放下一生的爱好,对一位年过八旬老者,精神上的打击是何等残忍,我不说您也知道。
走出田园二十多年,来古镇儿女们居住的身边,为的是天天能看到自己的一儿三女,在古镇购买一套一楼住宅,才得到一些闲余时间。
有了好的环境,又有幸接触到互联网。已进花甲年纪,还要追赶上时代。儿子看我总去女儿服装店里看电脑,他知道我的心思。于是给我买了一台电脑,并教会我使用在wps上码字。从六十岁起,一步步走近圆梦路,也算在执行中完成爷爷临终前遗嘱:“学好国学精髓,讲好百姓故事。”(爷爷有二十八年学龄,留学与英国、法国)
当我进入网络文学创作时,也开始有了文学创作激情,第一次看到网文发表在小说阅读网上、新浪读书时,那一刻,兴奋得一夜未眠,激发出一股极强动力,一夜通宵地在码字,想把心里年积月累的百姓故事,一股脑地都写出来,发到互联网上。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鼓作气,到年末一共八个月时间,上传了一百八十多万字的文学作品。
市委新闻部记者宋今声和申显龙两人,无意间发现小说阅读网上有双辽市作者在不断发文,两人立刻来到我居住的一楼,进行交谈也是初访,并拟文在城市日报和双辽消息报上登载新闻。标题还美其名曰地称之为“高产作家冯耀廷文学创作路”。这是又在“火上浇油”啊!
三
一名农民出身的泥腿子网络作者,心里永远装着农村、农民和故乡的黑土地。闲下来总是忘不了乡亲们一年收获怎么样,他们去掉地租、种籽、化肥、除草剂、机耕费以后,还能剩下多少余钱?
昨天老家来人,我问到我关心的年成与收获,他们给了我满意答案,心里装着一年的大事,终于放下了心来。
想起三十多年前,农村种地还靠出大力、流大汗,春夏秋三季,每天和老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田园垅上行,晚上要挤时间在稿纸上爬格子,从不觉得疲倦,心里有目标,活着有奔头。
迁到城里后,每当在电脑上码字,有点像在田里“垅上行”,我找到了没有废弛的感觉。近二十多年来,在文学创作中,从没有觉得疲倦乏怠,像有总也写不完的故事,编不完的影视剧本文学等作品……
一年又一年地往前奔,行走在生存的路上,走到去年春季时,突然觉得身体不适,儿子带我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胃里出了问题,一生中烟不吸、酒不喝、麻将不打、牌不摸,疑惑为什么胃会不配合?看起来,一辈子还是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别把闲气心里搁,其实,在我家里,也算得上妻贤子孝,我没有生气理由。我早有一份决心是,晚年更要把自己身体调理好,别让老伴和儿女们为你忧心……
人到了这个年龄,知道胃多处息肉应该是胃癌的先兆,那时基本没有一点恐惧感,反到觉得很知足。现在已是高寿老人,况且在互联网文学阵地,留下一千两百多万字文学作品,自己早已感到欣慰,就此寿终正寝,内心没有任何遗憾。
虽然是位农民,没上几年学,我来到世上时,爸爸忙田里农活,妈妈是新中国培养的农村第一代接生员。刚解放时农村人口出生率相当高,妈妈整天没日没夜地走访孕妇家庭和接生,没时间照顾老人和孩子。我是爷爷带大的,小时候受爷爷熏陶,喜欢读读写写,与爷爷对我的早期教育有关,心理早有打算,无论做哪一行,在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记住读书写文,理想是当一名合格的文学家或者作家,实现爷爷临终前遗嘱——学好中华文化,讲好平民百姓故事。
四
岁月流逝,一晃就进入高龄群体。得知自己病情后,在我内心里也有了打算,不住院,不去用无限的血汗钱,换取满身插上好多管子,躺在病床上去延续生命,不值得。
可是,我个人主张一脱口而出,首先是全家人七嘴八舌地反对,尤其是老伴,总是抱着希望。
儿子高声大气地劝解说:“妈、爸,两位姐姐们,先听听我的见解。我是腹外科医生,也是去过非洲的赞比亚支援两年的援外医生,两年中腹外手术每天都做几例,不用细讲也该知道我要说什么。爸,咱去省医院进行治疗,结果一定会令大家满意的。先听我的决定,咱明天就出发。
又回过头对我说:“老爸,您必须听我的安排。您现在的病情不是没治疗机会,您的身体各项指标不比年轻人差,做胃的病变切除手术没问题的。只要您配合,恢复是很快的……”
儿子说完,他们按计划分工忙了起来;有人在北京医院挂了专家号,老伴也劝我先去省医院看看,儿子在省一大医院进修过一年半,那里有他熟悉的同行同事及好友。
那天夜里,儿子用电话连夜联系好了床位,也初步决定下诊疗方案,次日开着车带我去了长春,住进了白求恩医大一院。
手术进行两个小时,把胃切除五分之四,很成功。接下来是长期疗养阶段,也是最熬人的阶段。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到现在已是两年来时间,由原来一百七十斤体重,降至今天的一百一十多斤……
二零二四年,是我经历一生中最困惑的一年。身体又允许我作文章,搞文学创作,这也许是老天爷对我的恩赐与卷顾吧,或是老天爷对我说过对不起了,这次是考验你的毅力,以后你自己一定要注意,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夜深了,我走出书房,站在窗前向星空望去,那些密密麻麻、晶莹的亮点,估计它们在等我,一起绕太阳去旅行……
很多人说人生是逆旅,没有回头时刻。这样说,没有错,但结论是什么?我觉得自己经历的是“逆风岁月”,岁月并非静好,刮起一阵逆风,考验一下,没有大不了的,风过天晴,人生八十还是好风光。看看我握笔写下这么多,心满意足了。

读您的文章总是能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随着文字心潮此起彼伏,朴实的文字就像面前站着一个朴实的长者、老师、同事、知己!是啊,文贵朴实,情贵真挚,这话说起了容易做起来难,真不知道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也是一个曾经热爱文学的人,与此相比差之远已。您的文字得到大众的认同,好就好在没有做作,没有装腔,就像我们芦芽山的清泉,从崖缝隙汩汩流出,是那么本色,那么自然,那么清澈。

我喜欢您的文风,也喜欢您的直爽,有大丈夫气派。您的长篇在那些年中,我几乎一章不落的跟读,老毛病是看文友文章几乎不想评论,怕有多言不宜。
春雨妹妹,有时间多多走动,我的记忆严重减退,有大部分词与成语在大脑中打转,可就是记不起来。所以,我的回忆录只写了上部《苍翠子》下部只好人停了下来。好了一说就多,晚安,遥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