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 希望】二哥 (江山散文)

精品 【丁香 希望】二哥 (江山散文)


作者:德年黄土地 布衣,319.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56发表时间:2025-01-02 11:06:29
摘要:二哥走了,对我和我的家庭是切肤之痛。他辛勤劳作的背影常常出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回老家后见到同令人含诒弄孙,尽享绕膝之欢时,心情更象打翻了的五味瓶子久久不能平静,思念日盛。

半生父母恩,一世兄弟情
   ——题记
   一
   二哥是2007年农历10月26日英逝的,时间过的真快,掐指一算已整整17个年头了。记得那天午饭后不久,妻子感冒吊水,我在房间护理。接到堂哥均年的电话说二哥病情加重,让我赶快回家。我妻子听到后立即从床上坐起来,自己拔掉吊针,穿衣钩鞋督促我发车回家,我被这突入即来的电话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单位同事也急着帮我整理东西。
   此时,妻子告诉我先回县城家里,拿上二哥的寿衣回家,并叮咛我到家后根据病情再酌是否拿出来。在简单整理后,我开车拉着妻子从单位回到县城家里,将装有二哥寿衣的包袱放到车后备箱火速回家。
   在二哥家门口,均年哥见到我俩直流眼泪,我深感不妙。待进到院里,四娘、叔母(存祥家的妈)、嫂子及二哥门口的邻居都在,妻子爬在炕边呼叫二哥,只见二哥躺在炕上一动不动,呼吸困难,我更提出再治疗,叔母和均年哥都说来不及了,况且现在不敢动。就这样不到一会儿功夫,49岁的二哥摧毁了他五年来与病魔抗争的坚强意志,走到了人生尽头。带着他对家庭的眷恋和对子女、家人的不舍走了。二哥殁了,虽在意料之中,但突然出现,感到震惊,让我难以接受,全家人难以接受,寸断肝肠。
   二哥一生忠厚老实,平易近人;遇事不乱,处事不惊,从不为生活中的琐碎事与邻居或族人争高低、论长短。为了家里挣工分养家糊口,17岁就停学回家,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为多挣工分、挣满分,在生产队他挖崖拉土垫粪场、打墙扬粪踏胡基、割麦碾场摞垛子、套犁扬鞭划犁沟等脏活累活没人愿意干的活他都干,而且样样都能干个明堂。彼时物资匮乏,食不裹腹,生活困难。他仍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善待邻里。村里谁家有难,谁家有事他都乐于帮忙,并舍得用力,从不计个人得失。有盖房垫院扎后背(盖房时磊的后背墙)者,他都是帮忙拉土和泥供匠人;有家里过事的,他都是拉水烧锅倒泔水,从不闲弃脏累,深得邻里的喜欢。二哥去逝后,家里的人出出进进,除亲戚外,都是村里人帮助料理二哥后事。
   出殡那天,虽然是英年早逝,但有两个孩子和外甥,仍请乐人送葬。唢呐声声,哭声阵阵,送葬的队伍不亚于老丧(老年人葬礼),村民们沿街两行目送其西归,有人出声哭啼,更有人尤其是二哥同令段的发小,随送葬队伍到墓茔送二哥最后一程。
  
   二
  
   二哥年长我3岁,小时候,是我的靠山和坚强后盾,有二哥的避护,我啥也不怕。我俩是两年内先后上的学,那时候开学前学校是不摸底的,在开学当天,不论年令大小,只要报名就都能上学。
   上学也不像现在由大人接送,都是学生自己到校。每次都是我跟着二哥上学,随着队伍回家(放学时学校按班级排队回家)。到小学快毕业时,由于多种原因,我俩人成为同班同学,直到初中毕业。
   那时候开学报名时可不交学费的,先上学后交费,甚至到该学期结束放假时还交不上学费的学生多的是,更是有些学生在第二学期才想法交上学期的学费。时值全家九口人,祖母年迈,父母亲忙于生产队劳动,又没有家庭收入,每人1.5元的学费、四个学生就是天文数字,父母亲只能逐步准备,错时交费,兄妹四人从未因此争先。对大队照顾的减免学费通知单,谁取都可以(大队有减免学费的指标,根据学生家庭困难程度而定,大队研究后,给学生开一张减免学费通知单,学生交给学校即行)。
   1975年12月,我和二哥同时于黄堆七年制学校初中毕业,此时国家是推荐制上学制度,学校意见是我们兄弟二人只能有一人上高中。我以年令小、学习好的优势被推荐继续升造,二哥从无怨言接受其回乡务农,从此开启了两人不同的人生旅程。
  
   三
  
   人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假。二哥为父母分担重担是啥时间的事我已记不清楚了,只知道还在我同发小玩泥巴的时候他就帮助父母拉粪拉土,在农田里干活。
   他带我第一次上山割柴还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大约时间)的冬天,记得我还很小,才十一二岁。二哥领着我,每人挑一付扁担,扁担上挽两条担绳,跟着村里大人上山割柴。二哥已有割柴经验,在前一天晚上就给两人磨镰、挽担绳、借扁担(家里只有一付扁担),准备馍搭搭(装馍用的挎包)等。天不亮跟着大人进山,从西沟口进山后顺着沟底前行,二哥走在我前面,不停地告诉我抬腿、上坡、远着石头走等,怕我在羊肠小道上被凸起的石头或酸枣树枝拌倒;在上坡时,他又走在我后边,时不时的推我一把,就这样第一次领我到西沟樊家崖上。我虽然多次跟着二哥给猪羊割草,都是在川地里的塄坎、场边等,绿草矮小。但割柴就不一样了,都在1米以上,将割好的柴一簇簇放好,二哥在簇堆中拿出两小把,对头一拧打好腰(草绳)铺在地上,上下两套,将一簇簇割好的柴参差放在腰上,上下捆紧,形成一人高的柴捆,再用担绳(麻绳做的)在上边腰的地方捆紧,找根约一尺左右的硬柴棍棍(绞棍),平放在担绳的下边(与柴捆直角),将扁担头头从担绳上边顺担绳与柴中间向下穿过,压住绞棍抬起扁担垂直插入柴捆中。如此两次,扁担两头扎好后就形成了一担柴,也叫扎担子。大人一般是4捆柴,娃娃是2捆,担子扎好后就把扁担中间的平衡点放在肩膀上担着走,肩膀疼了就绕脖项转到另一边肩上。我俩当时都还小,二哥担的两捆大的,我担的两捆小的。樊家崖离家里来回约有5、60里路,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山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二哥既要担好他的柴,还要操心我的安危。就这样,二哥教会了我割柴、捆柴、扎扁担,担扁坦、换肩等。
   上学期间上山割柴的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地点不是在西沟就是在瓦罐岭上。条件好一点的是星期天,父母亲给我俩联系好村上当教师的或有割柴意愿的大人,合拉一辆架子车上山,把架子车拉到没有车路的地方放好,再进山割柴后担到车子跟前装车拉回,这样比较轻松一点。
   那时候,尤其是冬天,我俩每到星期天,隔三差五的跟着大人上山割柴,而且割回来的柴基本上够全家人一周之用,不用父母亲为烧柴发愁,减轻父母亲的心理负担。
  
   四
  
   小时候,由于社会制度等多种原因,农村人把全部精力放在农业生产上,依靠劳动日养家糊口,偶有副业就是后院养个猪,前院养个鸡外,唯有上山挖药、拾桃仁、拔韭菜、担麦李是相对合法的收入。大人们只有农闲时上山挖药,支撑家庭必须的开支。
   学生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每年暑假期间,别的孩子还在寻求怎么玩耍时,二哥就领着我住在队里的山庄挖药(过去基本上每个生产队都在山里面有山庄),白天挖药,晚上摘药或抬水、拾柴(保证山庄生活之用),或是二哥和面、擀面,我烧锅做饭,一个暑假大部分时间在山庄里度过的。二哥教会了我认药、摘药和挖药的技巧,用挖药的钱交学费,补贴家庭日常开支。
   也有星期天二哥领着我跟着大人上山挖药的,早晨天不亮起床,背着背篓扛着镢头上山,晚上背着药回家摘药卖药。
   我们曾在八河滩拾过桃胡,斜山沟拔过韭菜,安舒庄担过麦李,记得有次担麦李回来卖了5元钱,我俩高兴了几天。
  
   五
  
   二哥初中毕业就回村参加生产队劳动,跟着大人学会掌握了农村农业生产的各种方法、要领,对每一种活路都能驾轻就熟。服从生产队劳动安排,从不挑三拣四,安排啥是啥。在我印象中,他和老家隔壁的叔父总是挑大梁,那里活重就在那里,也不叫苦叫累。他干起活来不紧不慢,也不停歇,并能按要求做好。
   二哥一生最大的特点是在劳动中只知苦干,不会巧干,不探索技巧,只要苦力能干好的事他就挣死挣活拼命干,而且干的很好。他做过山庄(生产队有西沟、羊儿沟两处山庄,队上劳力轮流住山庄劳动)、挖过大崖、踏过土墙、平过土地、丢过摞子(摞麦垛子时用谷杈向垛顶丢麦捆子)、跟着生产队外出打过工。
   我上学时就听说过,有次跟随队上其他大人到佛坪县打工,那里地处秦岭腹地,山大沟深,与家乡相比,温度差别太大,加上家家都生活困难,衣衫单簿,御寒能力差,把所有人冻的直打颤,吃尽了苦头。据后来打工人回来介绍,休息或吃饭时,用松木顺水(关中盖房子用的大木头,一般直径在25—30公分左右)烤火仍流鼻涕,可见冷到啥程度,烤着火还冻的流鼻涕,晚上住在工棚里是咋过来的,现在想起来都不可思议。
   1981年7月,凤县、安康遇洪水遭灾,大水冲毁铁路、公路,造成宝汉线交通中断。生产队为了增加本队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争取来公路抢险工程,在凤县白家店抢修水毁公路,我们住在毁断的柏油路面上。路基在嘉陵江一侧顺向而伸,同样是山大沟深气温低,工棚不保暖,其他工友两人合一个铺,两床被子铺一个盖一个抱团取暖。我和二哥睡在同一个被窝里,褥子又小又薄,地面冰冷,就这样,二哥还时不时给我拉拉被子盖盖脚,白天叮咛我和妹妹吃饱饭(抢险期间我们兄妹三人在工地)顺着干,为了生活啥活都干过。
  
   六
  
   二哥一直关心我上学情况,鼓励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争取在没有家庭背景和社会机会的严峻形势下通过个人努力学习,在高考这个平等竞争的平台上一举成名,凭成绩跳出农门来荣耀家庭,改善环境。
   我1976年初被推荐上法门高中,两年制。1977年秋季,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同时改冬季毕业为春季毕业,就这样,77级学生改为78级毕业并参加当年高考。我因身体原因休学成为79级学生,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初期,一旦星期天回家背馍,二哥拖着重体力劳动的疲惫嘱咐我多背些馍,问我钱够不够,煤油还有吗(学校是定时关灯的,教室关灯后学生都是用煤油灯学习的)?时时关心我的学习。有时候我回不去,母亲做好馍后都是二哥跑路找人给我捎到学校的。
   1979年6月,我不负众望高考初录,全村人都很高兴,待正式录取期间我几次到县招办咨询,答复都是让我等,有位吴老师说应该没问题。大概是在9月底,早晨起床后听到省广播电台广播说全省高考录取工作全部结束,我当时就傻了眼,父母亲都是农民,虽然不识字,但对我们姊妹念书很支持,没有任何懈怠,当天二哥着急的给我借了一辆自行车去县招办打听没有结果。
   尔后,我背上铺盖连续复习了两年,但终因差2-3分而落榜。81年秋季开学时,父母亲力促我继续复习,多次劝我放下包袱,一心一意念好书。我看到家庭如此困难,父亲母亲为了养儿育女折磨的背驼腰弯,父亲腿疼走不动,母亲咳嗽不停也不舍得看医生,我不忍心再花钱,一心只想出去打工减轻家里负担。二哥生产队劳动回来后就找我谈,让我无论如何都要念书,苦口婆心的劝我要把握好机会,不轻言放弃。并一再告知我钱的事不让我操心,他可以劳动养家,打工挣钱供我。我看到眼前衣衫破烂、脸上的岁月与年令不符的二哥心如刀绞,坚决的放弃了念书,从此永远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一句“打工挣钱供你”成为我一直的痛,常常萦绕在我心里。
  
   七
  
   二哥在他暂短的一生中,凡是自己能干的事基本上都是自己干,尽量不麻烦别人,这是他的性格,也是他做人的原则。
   记得是78或79年,我家从后院搬迁至前院(家里按父辈分为两份,叔父家在后院,我家在前院),分两次盖了六间厦房,第一次二间半是自己盖的,第二次三间半是生产队换粪置换盖的(队上把原后院三间半房拆了作为土粪用,出工在前院盖),当时我们兄妹已长大,大哥也面临结婚,房子紧张,需要在紧邻二门(前后院中间有扇门)盖个灶房。但前院只有不足5米,盖完厦房后出进走个架子车还要走好,不然就会碰到两边墙上。因此,厨房踏墙是不可能的,只有用胡基(用土打的土坯),记得好象用了两垛子。我和二哥就在我本人现在地基东边的坑里踏的胡基,二哥有踏胡基的经验,我只能打下手供摸子,只见他细心的平整好垛子基础,那时我才知道了踏胡基是“两锨三踩五锤子”,他熟练的技术使我很佩服,他每够10个土坯放一个小土疙瘩,10个土疙瘩为一层,五层是一垛,一垛500块,就这样自给自足。
   约是92或93年,二哥在自己新批的院子里盖了间半厦房,建成小家庭的避风港。所用的胡基是他自己踏自己拉回家的。当时没有机械,都是用架子车拉的,每车能拉20块胡基,一垛胡基要拉25车(次),而且土壕到家里都是上坡路,那个用力程度现在想起来都令人寒颤。
   1983年5月父亲病逝,家里顿时失去了主心骨,大哥不在家,二哥就主动担当,肩负起了家庭主责,特别是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工艺,保证粮食生产中颗粒归仓。记得有年碾完场后,没风扬不了麦,二哥和我晚上睡在场上等风扬场。我收麦累了,倒头就睡着了,等醒来时二哥已全部收拾完毕。等风扬场要似睡非睡,稍有风吹就要行动,如果风力不足还要坐等时机,况且扬场是个技术活。我年小倒头就睡,二哥也不是大人呀?这就是二哥的大人情结、家庭情怀。

共 757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纪实散文《二哥》,描写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与二哥的深情,再现了不可撕裂的同胞情感,作者写作手法独特,语言朴实,写出了真情实感,字字句句打动人心。在这个偶传有“子不养老”的社会中,能把兄弟之情做成这样实属不易。把家庭之情、兄弟亲情、邻里友情、社会和谐等爱的奉献展现的淋漓尽致。文章从二哥带着上学、教会其割柴挖药等启蒙的指导,再到踏胡基、搞副业,为生活而奋斗的点点滴滴,从生活中普通事、平凡事再到展现二哥的无私奉献,写的有声有色,体现出点滴事中有大爱。大爱之中有同胞的深情,同时诠释了 “好人有好报” 的社会良知,还有在二哥患病治疗期间全力资助与治疗,真正让二哥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社会的温暖。其中有两段话读了使人心情久久难以忘怀,“一句‘打工挣钱供你’成为我一直的痛,常常萦绕在我心里” “ 二哥刚走的那些年,我回老家总要到他常去的地里转转,想重拾他辛勤劳动的足迹;更是蹲在他家门口,端着二嫂做的饭,寻找兄弟情深的亲情再现,想再目睹他朴实善良的身影和音容笑貌。二哥的家已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站在其中能得到心的安宁” 。 人人都要懂得感恩,这个社会才更加和谐。还有“患病后,县中医医院工作的朋友张大夫介绍了复方气管炎丸、海珠喘息定片两种,让其配合长期服用,对缓解病情起了很大作用。这两种药包装就像现在的卷烟一样条装,每样每条是10合(瓶),记得是每月各需1条。二哥每次服完后就打电话或捎话要药,妻子党侠就买药给回捎,连续三年多,都如此。这样捎的次数多了,班车司机为党侠照顾二哥的精神所感动,说啥也不收运费了,并能安全交到二哥手中。”写的多么感人,多么好呀。如果人人献出一点爱,那才能阳光普照、感动人心肺。全文立意深隧,文采斐然,情感丰富,是一篇感人肺腑的佳作! 好文推荐阅读 ,好文推荐精品。 【丁香编辑 闰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10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5-01-02 11:08:59
  纪实散文《二哥》,描写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与二哥的深情,再现了不可撕裂的同胞情感,作者写作手法独特,语言朴实,写出了真情实感,字字句句打动人心。在这个偶传有“子不养老”的社会中,能把兄弟之情做成这样实属不易。把家庭之情、兄弟亲情、邻里友情、社会和谐等爱的奉献展现的淋漓尽致。
回复1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1-02 12:35:22
  感谢社长老师辛苦编辑,亲情无价。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1-02 11:11:20
  《二哥》告诉读者:人人都要懂得感恩,这个社会才更加和谐。人人献出一点爱,那才能阳光普照、感动人心肺。全文立意深隧,文采斐然,情感丰富,是一篇感人肺腑的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1-02 12:33:39
  感谢社长老师的倾情编辑,同胞情是永远亲情。
3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1-02 12:00:10
  深情散文,值得一读。问候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1-03 19:15:14
  谢谢老师鼓励!
4 楼        文友:闰土        2025-01-02 12:30:26
  写的有声有色,社长文字功底深厚,文章朴实耐读,细腻感人,字字句句显出大爱,特别是老伴捎药,都感动了司机,不收费,衬托了文章,有了很大的说服力。
5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5-01-03 11:47:48
  “家兄酷似老父亲”,作者的二哥早早分担了家庭重担,勤劳善良能干,无奈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给作者及家人留下了无尽的伤痛!
   作者老师用最真实的感情,最用心的语言写出来,怀念自己的二哥。为老师的佳作点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以文养心!
回复5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1-03 19:19:57
  谢谢老师鼓励,敬茶
6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1-03 15:38:00
  天妒英才啊!
回复6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1-03 19:20:51
  谢谢老师,敬茶!
7 楼        文友:余菲        2025-01-03 16:02:56
  如果人人献出一点爱,那才能阳光普照、感动人心。
回复7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1-03 19:21:34
  谢谢老师鼓励,敬茶!
8 楼        文友:扶风王宗合        2025-01-03 20:27:54
  兄弟情深似海洋,
   几度哽咽文断章。
   但忆些许感天地,
   血浓于水万古长。
9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09 11:32:03
  周末向老师祝福安康!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二哥》优秀作品,心灵顿然间被治愈启迪,唯美文字,流畅文笔,细腻文风,力推赞赏。感谢老师创作分享!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