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新】买菜(散文)
买菜,是为生存而时常要做的事。居家过日子,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买过菜的,很少有人能置之度外。只是每个人,一生中买菜的次数多寡,开心与否,或所购买的菜的品类档次不尽相同罢了。
祖父是会过日子的人。他在种好自家土地的同时,还带领家人开办了一个制作草纸的小作坊。因做出来的草纸,要用车子推到集市上出售。于是,他赶集的机会就比一般人多。草纸卖完了,顺便买点青菜,或猪牛羊肉回来,是很寻常的事。
邻里知道祖父常赶集,又知道他喜欢帮助别人,很多的人家都请他帮忙在集市上买点菜回来。老家有“青菜不湿水,买菜揪揪嘴”和“青菜不过路”的说法。就是说,只有湿过水的蔬菜才新鲜,买菜的人才高兴。而新鲜的蔬菜,从路的这边,拎到路的另一边,都会折秤。鉴于此,若人家让祖父买一斤蔬菜的话,他私下里就每斤多买个一两二两的样子。交给邻居后,还说是一斤。此外,祖父有一棵菩萨心。买菜过程中,不好意思与人家讨价还价。而给邻居报账时,唯恐把菜买贵了,就有意识地少说一点钱,差额部分,自己补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久了,大家把各自买回来的蔬菜,通过相互比较,才解开了祖父买菜的“秘密”。于是大家都称赞祖父是“孙善人”。
祖父买菜的故事,不能不让人为之仰慕——通过买菜,使自己开心,留下美名,还为子孙们积了积善积德。
斗转星移,时光到了我的身上,特别是成家立业后,我便经常买菜,并且买了很多很多的菜,五花八门的菜。然而,一次又一次的买菜经历,开心的时刻少之又少,为买菜所遭遇的郁闷和烦恼倒是很多。
我喜欢吃豆腐,在贫困的年代,只有过新年时,自家做豆腐,才能饱饱地吃一顿,而平时从来就没有吃足过。豆腐在庄户人眼里是不常吃的菜,是“大菜”,只有来了亲戚朋友,或逢年过节才能吃到。因为对豆腐爱的真切,算是爱屋及乌吧,豆腐渣也成了宝。菜油、葱花、红萝卜条炒白豆腐渣,不光好看,吃起来也香的很。比盐豆子,咸菜,或大葱蘸酱好吃多了。
城里打工期间,工资卡装在我的身上。单人宿舍,想吃什么,就买什么,自己说了算。双休日,我有骑自行车瞎转悠的习惯。终于有一天,在离我居住地十一二里路的地方,有一个农贸市场。市场对门的路边上,有三四家卖豆腐的。有男人,也有女人。卖豆腐人的面前,都有一把明晃晃的刀,怪瘆人的。于是,我就来到了一位看上去很温柔的女人面前,小心翼翼地询问豆腐的价格。女人说,她的豆腐“上黄斑”,是老豆腐。水分少,劲道,每斤只卖一元五角。我心想,市面上正常价格每斤三元,这个价格划算呀!我开口就要了三斤。放冰箱里,吃一个星期的时间足够。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阳光明媚,杨柳树上知了的鸣叫声非常动听,我心情愉悦地带着豆腐回到宿舍。豆腐的味道真的不错。柔嫩,爽滑,有点小时候的味道。下一个星期六,我又买了三斤。再下一个星期六,卖豆腐的女人不乐意了。她拧着眉头说:“每次只买三斤,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淌,还不够折秤的呢。要想买的话,每次至少五斤,再少了俺不卖。”
卖豆腐的是一个高挑的女人,脖颈上恰到好处地长了一颗痣。再从头到脚,无论怎么看,都美得醉人。不厌其烦地购买豆腐,是生活所需,也是对女人美丽容颜,及良好交易氛围的眷顾。没想到的是,这女人翻脸比翻书还快,也太不讲信用了吧!巨大的心理落差,使我的怒火蹭蹭地直往上冒。这世道是怎么了?
一次五斤,喂猪的啊?一个星期如何吃得下去?我愤恨地离开了女人的摊位。另一个摊位的年轻男子说:“一次买三斤确实少了点,你就一次买四斤吧。放心,同样的价格,我的豆腐保质保量。”话说到这个份上,我只好硬着头皮买了四斤。在以后的日子里,几个摊位的豆腐我轮换着买。不知不觉的,一年时间就过去了。
单位年度体检报告出来了。报告显示,我身体里的尿酸指标偏高。办公室的同事吓唬我说:“高尿酸是会得中风的呀,赶紧去医院看医生。”带着狐疑,我急火火地到了社区医院。诊室里,一片明(清一色)的老头老太太。当得知我高尿酸的时候,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少吃豆腐,少吃火锅。”
哦,对豆腐我耳熟能详,而吃豆腐会使体内嘌呤脂升高,进而导致尿酸升高,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看来,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对身体保健,也是做到了极致。竟然比我聪明,竟然什么都懂。由此,我便很少吃豆腐。至于火锅,根本就不需担心。孤零零一个人,还要攒钱养家,哪有什么条件吃火锅啊?
退休以后回我原工作单位的家,生活虽依然忙碌,但时间自己掌握,空闲的时光还是有的。闲下来的时候,我就去门前的超市买菜。超市的面积真大,其软硬件设施,及琳琅满目的商品,与城里的超市绝无两样。我楼上楼下兔子似地“上蹿下跳”,忽而东面,忽而西面,忽而南面,忽而北面。光顾那里活蹦乱跳的鱼虾,绿油油的蔬菜,红彤彤的猪牛羊肉,还有香喷喷的卤菜……该买什么好呢?
十几年前,同学聚会的时候,有关身体健康的话题就被提了出来。退休后,无论遇到新知还是旧识,话题总离不开身体还好吗?有“三高”没有?可要坚持锻炼啊!众口铄金,身体健康,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买菜嘛,我是断不可轻举妄动的。猪肉,瘦的不香,肥的脂肪含量高。牛羊肉,热量大,有膻味。鸡、鱼,有摄入激素的嫌疑。蛋类,有胆固醇。青菜,有农药残留……电视里不厌其烦忠告老年人,春天要补,夏天要补,秋天要补,冬天也要补。同时,还忠告人们要清淡饮食。因健康问题,常使我陷入两难的境地。是补充营养?还是只吃素食?
左挑右拣,好不容易买了几样菜,老婆又说,鱼要买野生的,鸡要买散养的,猪肉要买黑毛的,青菜,要买没喷洒过农药的……相反,老婆买的菜我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不喜欢吃胡萝卜、冬瓜,不喜欢吃水藕、西红柿,不喜欢吃土豆子、野菜,更不喜欢吃盐豆子、黑咸菜。可她偏偏要买,要做。不敢与她明目张胆地争吵,我就用身体不舒服、懒得吃饭吃菜为由,逼着她买可口的。
买菜是一门学问,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比方说,用母猪肉加上牛肉精冒充牛肉,卤菜防腐剂用量超标,用不知名的动物血冒充鸭血,把变质的蚕蛹,拿到市场上出售等等。我就曾买过假牛肉,也经历过食用变质蚕蛹而中毒的事。买了劣质商品,心里郁闷,像吃了苍蝇,直想吐。没办法啊?水平不行,就得认。
在城里朝九晚五地上了十几年班,养成了“洁癖”的毛病。公交车上,穿着不洁的老人,或泥瓦工坐过的座位,无论如何我是不肯就坐的。菜市场里,也时常能碰到类似的情况。有的经营者有用手沾唾沫打开塑料袋,或收钱后不洗手就给顾客拿东西的习惯。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感到心里极大的不舒服。有一次,我买了老者几个咸鸭蛋,因为他是手沾唾沫星子打开的塑料袋,尽管鸭蛋也放了进去,我却是不留情面地把鸭蛋倒了出来,自己又取了一个袋子重新装上。我的举动让卖东西的老者,感到十分惊讶。他直愣愣地看着我,不知道说什么好。还有一次,因两年后的再次体检,我的尿酸指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于是我就再一次地想起了买豆腐。当我在超市里选中了一块豆腐,准备自行打包时,旁边来了一个衣冠楚楚的人,看样子像是店堂经理。他伸手拿起豆腐,就要往我手中的塑料袋子里装。我当即放下袋子,很是不满地说:“不买了,不买了。”事后,我向老婆说了实情。老婆气愤地说:“就你干净,干净得像屎壳郎似的。邋里邋遢的样子,俺都懒得说你。”
贫困的年代,豆腐渣炒萝卜条都成了美味佳肴。生活好了,吃传统家常菜,觉得寒酸和土气。而从市场上购买来的适合胃口的东西,却无节制地往肚子里塞。以致吃出了高尿酸,脂肪肝,或其他的富贵病。此外,所谓的“洁癖”,不过是因为生活条件优渥,而滋生出来的那些自命清高之人“变态”的托辞罢了。细想想,我就属于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