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这个冬天,华龙洞火了(散文)

精品 【东篱】这个冬天,华龙洞火了(散文)


作者:吴孟友 秀才,1681.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2发表时间:2025-01-06 05:48:36


   冬至过后,东至的气温聚降,零上潜入零下,可是县城尧城,没有丝毫的冷意。2024年12月6日,“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发掘与研究报告会”在东至尧城“国际明发大酒店”举行。平地一声雷,从媒体滚动播报到民间口口相传,仿佛一夜间,东至新闻爆了。一个小小的县城,一个古老的尧城,居然出现白皮肤的美国人、黑皮肤的非洲人。有色人种世界顶级的考古专家学者齐聚明发大酒店,研究华龙洞遗址,探讨世人类演化,交流东亚古人类研究新发现和新成果。当初建“国际明发大酒店”的时候看到“国际”二字就想:东至,巴掌大的天,锅盖大的地,筑巢引凤,还能引来国际友人?我们,小老百姓的认知,往往是“坐井观天”,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科技力量的不断壮大,信息传播之快,世界级大咖说来就来,令人不可思议,却这是真实。
   距县城八里之外的尧渡镇王村组梅源山南麓,一丘一岭一洞穴,发掘距今30万年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及大量古石器。可谓石破天惊,消息一经传出,华龙洞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燃起来了。媒体上,报刊上,成燎原之势,越烧越旺。
   12月15日,尧舜文学会年会刚刚结束,还沉浸在喜悦与激动之中,突然接到市诗联金会长的邀请,说:“周爱云老师有车,想不想去华龙洞?”“去去去!在哪上车?我马上就到!”我满心欢喜,满口答应。说实话,自从听到华龙洞的奇迹,华龙洞就像一块莫大的磁石,一直强烈地吸引着我,想去一睹为快,只因繁事多多抽不开身。今朝难得半日闲,又有好友相邀岂有不去的道理。
  
   二
   午后,没有一丝风,阳光灿烂格外暖和,我们在尧城舜帝花园西门上车,过了河西大桥,一路向西,直奔华龙洞。车上,周老师丈夫是位医生,今日成了我们的车夫,他的家就在华龙洞附近,他边开车边和我们聊起了梅源山、聊起了华龙洞、聊起了古猿人。他说:小时候,冬闲时,村民上山挖药材,挖出来骨骼,大一片小一片,不知道是什么骨头,放牛娃捡在手里玩耍。还有人把粗一点骨头当药材卖,说是“龙骨”,不知道是真是假,传说而已。真正发现是在1988年,梅源山下,一户百姓在修羊圈时,发现碎骨片,随后他向当地文物部门报告,引起省及国家考古部门的高度重视。别看东至这个地方小,老百姓的文物意识还是这么强。
   经过2006年、2014~2024年多次挖掘和清理,累计发现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内的30余件古人类化石,百余件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40余件脊椎动物化石,20余件中小哺乳动物化石。今冬,“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发掘与研究报告会”在东至尧城“国际明发大酒店”举行,正式向世人揭开华龙洞神秘的面纱,华龙洞也正式对外开放。当我们听得入神的时候,车子踏上了汪村地界。新修的双车道柏油路上,车如梭、人如织、车水马龙。到达村口时,人比肩,车慢行,形成车龙人龙。两龙并行游走,蔚为壮观。“车如流水马如龙,驰骋喧嚣路未穷”。遇周末,天气暖和,夫妻带着孩子,儿女带着父母,老师领着学生、好友邀携朋友,从四面八方涌来,都想一睹华龙洞的神秘尊容。志愿者们,维持秩序,疏通人流车流。车子不能再进,后面的车辆向后退,停靠路边,我们的车横在中间动弹不得。车左边,一个小厂,院子里也停满车。这时,正好一辆车出来,我立即下车向看门的老人请求行个方便,老人笑笑,招招手,示意进去。医生眼疾手快方向盘向左一滑,车子便驶进了院子。
  
   三
   梅源山就在眼前,随着人流,我们迎着山走。很快进入汪村,村子不大,十几户人家散落于梅源山脚下,新修的停车场,停满了车辆,村间载人的观光车来往穿梭,游客人头攒动。进入村中,我被一棵古树倾倒了,高大伟岸令人震撼,一棵两人合抱的柏树,两层楼高,实属罕见,挂牌500年。站在树下,感受到厚重的气息,不得不瞩目仰望,墨青色的树枝,蓬蓬勃勃,像一篷伞,枝桠浪漫飘逸,浑身散发出宁静而磅礴的力量,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触摸那乌黑褶皱沧桑的脸庞和那坚韧挺拔的身躯,我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不用说。拥抱沧桑,沧桑里传递着一种温暖。枝头摇曳。像是欢迎远方来客,古柏与“古遗址”契合,耸立在村中,像是“古遗址”的形象大使。
   继续向山走,整个梅源山南麓,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不高,有“古人类遗址”,山将声名远播了。
   华龙洞映入眼帘,洞的上方是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梁檐棚搭,是挖掘时遮风挡雨的吧。整个洞口不大,掩映在青松翠竹之间,洞口前,绿草如茵,草地上塑有老虎、熊猫、大象、猴子、梅花鹿、斑鬣狗等动物,还有古猿雕塑,有的围火烤肉、有的钻石取火、有的宰杀牲畜、有的在一旁观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是还原30万年前梅源山的一角。一切都来源于对洞内骨骼的研究推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30万年前,这里还有东方剑齿象、巴氏大熊猫、巨貘和谷氏大额牛等珍稀动物出没。无法想象30万年前梅源山的景象是什么样子。
   洞口敞开,洞穴并不大,洞内不深,没有纵横通道,站在洞前,难以想象古猿人为什么选择在这样的洞穴生存的理由。经专家学者研究,由于30万年的地壳运动,古人类,生活栖住的华龙洞早已坍塌,远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从挖掘土层侧面看,不同颜色的土层,普通人也能看出年代的永久。
   出了洞口,本想到周边转转,看看山、看看水、看看田野,除了古柏,找找是否还能看到古遗迹。金会长说:天势不早了,还是去看看华龙洞陈列馆吧。
  
   四
   步入馆中,仿佛进入另一个时空,馆内设置成幽深的洞穴,洞连洞,曲径通幽,借助光、影及音响技术,营造神秘的境界。四周墙上幻影出现原始森林,出现蛮荒远古时代,森林中各种动物出没,古猿人追逐。动物的长啸,古猿人的呼叫,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悠长、时而短促,仿佛置身其中,被凶兽包围,危险无处不在,让人恐惧,让人惊慌失措。不知谁高喊一声:“古人朋友,我来啦!”那一声吓退万古人兽,声音在空间里回荡,渐渐消失。馆内又恢复平静。
   漆黑的洞里,墙上又出现一组幽幽的蓝体字:在中国境内,从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到“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构成了一条从百万年前至一万年前的中国乃至东亚大陆古人类的漫长演化脉络。在这条脉络中,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安徽,以和县直立人、巢湖银山智人、东至直立人等为代表的古人类化石遗存陆续发现,为我们勾勒出真实存在过的人类家园。
   接下来又出现一组文字——
   “华龙洞人无论是头骨还是肢骨牙齿,都体现出来现代人比较接近的性状,也就是说,华龙洞人极有可能是我们现代人的祖先,西方学术界原先设想,距今12.5万年前非洲智人走出非洲,进入东亚,然后取代了东亚人,然而,30万年前,我们自己的智人,就已经开始了向现代人进化了,有什么理由这非洲的外来户能够取代本土的东亚人呢,所以这个谎就不好圆了”。
   看了这组文字,真的让我们长见识了。
   来到最后一个洞穴,一个展厅。这里灯火通明,一路走来,仿佛穿越时空从远古回到当今。一组组玻璃柜里存放着碎骨片,石器工具等,我被一个完整头骨吸引过来,这是华龙洞6号坑挖掘出来的,根据头骨复原出了人头像,下面注上“东至姑娘”,这就是宣传报道中的“东至人”吧。专家研究发现:这个女孩13岁,来自于20人左右的大家庭。在一个洞穴内一共发现了20个个体的古人类化石,有大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这是一个大家庭。前两天,我从抖音看到,一个东至人调侃:否定专家“华龙洞女孩”之说,否定华龙洞就是女孩的家。从挖掘的情况看,20多个古人类骨碎片和动物骨碎片掺杂在一起,还有石器工具,猜测,在那个蛮荒时代,人食动物正常,人吃人也常见,小姑娘或许从外部群体中虏过来被吃掉的,碎骨有敲打砸碎的痕迹,可以想象,华龙洞人有血淋淋地吃肉和敲骨吸髓的过程,因为在梅源山,所以小姑娘称为“梅山姑娘”更准些。这位玩抖音的东至人,说得也不无道理。一块碎骨片,一个头骨,拭去岁月的痕迹,揭开古人类神秘面纱,真是难以想象。
   走出陈列馆,冬阳已落入山口,天边的云海染成瑰丽的朱红,冬日的落日,是沉静与诗意的极致表达,然而此时,汪村、华龙洞,陈列馆依然人潮涌动,车流不息。坐在车上,我想:华龙洞,这个冬天真的火了。今天来的,仅仅是东至本地人。若是外省乃至全国各地都来一睹30万年前“东至姑娘”的风采,华龙洞的火真的要越烧越旺。
  

共 33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因为华龙洞,因为古人类遗址,因为那个“东至姑娘”,小小的东至县城突然火起来了。作者将观赏华龙洞风采作为此行的终点目标,于是,一路所见,也都有了被主题统摄的意义,和扣紧主题的紧凑感。华龙洞的发现,首先在民间火了,于是一个小县城有了各种肤色的人,那座国际酒店,也终于派上了用场。距今30万年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及大量古石器……用不着渲染和宣传,就是一条爆炸性新闻,当然,作为尧舜文学的作家,一定不会错过这场盛宴。路上驾车的医生,老家就在华龙洞附近,曾经捡拾到所谓的“龙骨”,以为药材。如今围绕着华龙洞,前往的路变了,各种人群出现了,华龙洞周围的村民也有了差事。汪村在华龙洞外,这里的500年古书,值得拥抱,因为它传递着华龙洞的古韵古香。如今的华龙洞被装饰一新,各种动物的造型,生动可观,这里,努力复原着30万年前的样子。如今,我们看这里的泥土,看这里的山水,都成了遗迹,眼光的变化,完全因为那个红绿灯。走进红绿灯陈列馆,一股古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现代科技,复活了古代的动物形象,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远古的风貌。在中国境内的各种“人”,当然也包括东至的“直立人”,让我们梳理出一条人类演化的脉络和历史。华龙洞人的出现,让专家有了据此推断人类迁徙转移的大致路线图。最为生动的是展厅里展示的“东至姑娘”的形象,于是,作者有了关于年龄、家庭、群体、生活等的一些思考,尽管无法肯定是否正确,但毕竟更接近真理了。如果没有华龙洞,这个冬天的东至,可能是寒冷季,二有了华龙洞古人类的发现,这个冬天火了,东至的文化火把会越烧越旺。就这篇游记散文的布局看,是颇有巧心的,能够扣住主题,以所见所闻,来佐证东至华龙洞历史的真实和久远。同时,向我们展现了古人类活动的声像,突出了东至华龙洞发现的“东至姑娘”这个古人类的化石,引发了人们对古人类生存生活的一些猜测。文笔精当,不乏散文的审美气息,也有科学表达的严谨。这篇散文,对于理解古人类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作者表达出东至作为旅游新发地的文旅价值。【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07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6 08:21:30
  我们从欣然老师的文章里认识了那个“东至姑娘”,只是一次照面,她有着怎样的历史,她来自东至,看看吴老师和东至姑娘怎样零距离接触……华龙洞人,这是中国发现的古人类的又一个独立的人种,是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以及“北京人”“山顶洞人”有着同样考古名望的古人类,名字响当当。吴老师的文章,运笔有章法,下笔有精彩,必须看!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遥握,问候冬安,谨祝创丰!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1-07 06:59:30
  社长好!昨日太忙,无暇顾及东篱平台,未能及时回复,请谅解!很荣幸,拙文又被社长编辑发表。社长日理万机还能为拙文精心修改润色写按文,真的令人感动。按文写得纯粹极致,言简意赅,梳理出拙文的精髓,又是对拙文的高度概括,不仅为拙作文增添了色彩,也为拙文主题拔高,不胜感激之至。按文写的真好!反复读了几篇。从读按文可知社长将文本读透,点评十分准确到位,令人钦佩。经典按文,让我学到不少东西,再次感谢社长!祝冬祺!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6 08:30:03
  如果有人文加温,即使寒冬也会起火的,东至,在古人类历史上,是一个远超“冬至”节候的存在,我们从东篱的两位东至作家笔下,感受到了东至的温度,这么火,我们何时相邀去看看那个东至姑娘啊……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1-07 07:16:27
  发现30万年远古人类骨骼碎片,甚至出现完整的头骨,一个小县城,可谓出现大题材。在我准备作文的时候,在想:这个素材,若是社长等江山大咖获得以后,定能写出骇世精品。我水平有限,只能反映事实而已,谈不上文采!邀请社长及东篱文友到东至一睹“东至姑娘”的风采!问好社长!祝冬日安康!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06 08:55:24
  这篇东至游记散文布局巧妙,紧扣华龙洞主题,以见闻佐证历史。展现古人类声像,突出“东至姑娘”,引发猜测。文笔精当,兼具审美与严谨,助理解古人类历史,彰显东至文旅价值,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评论。 问候吴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1-07 07:20:02
  感谢滴善斋老师的精彩点评,感谢老师的鼓励!问好老师!敬茶!祝冬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1-06 13:57:32
  华龙洞的发现,给东至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一个“东至姑娘”,从30万年前款款向我们走来,让人惊呼。文章写得很有气势,呼啦啦像一团火在燃烧。老师的游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轻松、欢快、唯美、丰盈。拜读学习老师佳作,冬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1-07 07:25:05
  谢谢老韩的精彩点评,谢谢鼓励,“东至姑娘”,向人们走来,的确引起不小的震动。而且华龙洞这把火的确越来越旺,有成燎原之势,让人感慨!问好老韩!祝工作顺利,生活快乐!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1-06 14:22:16
  华龙洞人的出现,让专家有了据此推断人类迁徙转移的大致路线图,尤其是展厅里展示的“东至姑娘”的形象,令人叹为观止!有了华龙洞,有了古人类的发现,这个冬天火了,属于华龙洞的冬天热气腾腾,游人看得热血沸腾!好文,构思独特,表达唯美深邃,非常动人的散文,盛赞文笔,问候吴老师,冬祺!
回复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1-07 07:30:43
  香香老师,早上好!“东至姑娘”走来,专家推断人类迁徙的大致路线图,长见识了!问好香香老师!敬茶!祝冬祺!
6 楼        文友:石叶六        2025-01-06 14:39:58
  “华龙洞”神秘的面纱在火爆的场面中被徐徐揭开,30万年前的场景还原景,“东至姑娘”的风采,在精彩的文笔下一一呈现,令读者也仿佛置身其中,拜读学习,祝老师冬安,开心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1-07 07:33:57
  石老师,早上好!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感谢老师的鼓励!东至小县,出现30万年人类遗址,不可思议。专家推断出人类迁徙的大致路线图,长见识了!问好老师!敬茶!祝冬祺!
7 楼        文友:枫桦        2025-01-06 14:48:04
  原始人的发现是不易的,华龙洞人的发现,给中国古人类的灿烂文明,又增添了光彩。老师的文字鲜活而灵动,描写精当,次序井然。一篇好文!拜读!
回复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1-07 07:39:17
  我为远古“东至人”给中国古人类的灿烂文明,增添光彩,感到无上自豪光荣!谢谢老师关注并精彩留墨。问好老师!祝冬祺!
8 楼        文友:佳华        2025-01-06 17:22:15
  做好“东至姑娘”的文章,说不定华龙洞会出圈,会火的更旺。就像湖南省博物馆,大多数人慕名而往,就为了看一眼“辛追夫人”。
回复8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1-07 07:45:26
  谢谢佳华老师百忙中关注拙文并精彩点评。“东至姑娘”出来后,华龙洞这把火真的是越烧越旺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来东至的人络绎不绝,推动了文旅业的发展。哈哈!问好老师。祝冬祺!
9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5-01-08 10:21:39
  来拜读老师文章,华龙洞真是火了,新闻、报纸,一时间火遍全世界。吴老师的文介绍更加细致全面,内容充实,让人还想再去走一走!问好吴老师,佳作频频,冬暖!
随心而有趣的人
10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5-01-08 16:31:46
  拜读老师大作!华龙洞的“东至姑娘”在几位老师的大作里频频出现,一时间异常火爆,风光天二。只是我还没有零距离接触过。祝老师冬祺!问候老师!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