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冬韵萝卜情(散文)

精品 【丹枫】冬韵萝卜情(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409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4发表时间:2025-01-07 15:43:27
摘要:原创首发


   故乡的冬,是浸润在萝卜清香里的悠悠岁月,是沉淀在心底一抹难以割舍的别样温情,承载着家的味道、年少的欢愉以及岁月的沧桑变迁,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故乡的传统观念里,萝卜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与时节紧密相连,“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古老的谚语,世代相传,体现了先辈们顺应自然、巧用食材养生的智慧。
   冬季寒冷,人体阳气内敛,萝卜性凉,其消食顺气、清热润肺的特性,恰好能平衡人体内部机能,调节饮食积滞、燥热上火等冬季常见的身体小恙,这是民间食疗文化的生动实践,也是故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写照。
  
   二
   小时候,常听母亲念叨这句谚语,便早早知晓萝卜是冬季养生的佳品。那时生产队里,白萝卜因产量高而大面积种植,胡萝卜则少得可怜。夏日暑气正浓时,大片的白萝卜地绿意盎然,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而其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胡萝卜地,细密如针状般的叶子又像是绿绸上绣着的别样图案,煞是好看。收获时节,分到家的白萝卜堆成小山,个个粗壮,碗口般的腰身,就如我幼时的胳膊长度。这些萝卜,便成了家家冬日餐桌上的常客。
   为了让萝卜安然过冬,家家户户都在自家后院或闲置空地深挖半米的方坑,修筑成萝卜窖。我家的萝卜窖在村口空地,每年萝卜收分后,大哥二哥便带着我,小心翼翼地将萝卜头朝上、紧密排列于窖中,再覆上厚厚的土。记得有次覆土时,我贪玩将土随意一扔,二哥赶忙制止,耐心地说:“土要盖匀实,不然萝卜会冻坏,而且得插上玉米秸,让萝卜透气,不然会烂掉。”说罢,他细致地绑扎好玉米秸,稳稳地栽在萝卜上,眼神中满是认真与专注。这看似简单的藏萝卜过程,实则蕴含着祖辈传承下来的生活技巧与对食物的敬畏之心,是故乡农耕文化中节俭、惜物精神的缩影。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先辈们在艰苦岁月中摸索出的生存智慧,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质朴的心灵,守护着一家老小冬日的口福与温饱,使平凡的萝卜成为生活安稳的基石。
   从窖中取萝卜也是件趣事。每次大哥二哥带着我,在窖旁轻轻挖开一个小洞,那带着泥土气息的萝卜便露出头来。刚取出的萝卜,表皮还挂着细碎的泥土,新鲜得仿佛还带着田间的露珠。那时的吃法简单却美味,无论是切丝凉拌还是煮熟享用,都别有一番风味。切丝时,根据吃法不同而分量有别,生拌时少擦些,只为那一口爽脆;熟吃则多擦,满满一盆煮熟后,每餐盛出些许,加入食盐、醋、蒜苗沫和辣子面,再浇上半勺热油,“滋啦”一声,香味瞬间被点燃,弥漫在屋内每一个角落,那是冬日里最温暖的烟火气息,将平淡的日子调剂得有滋有味。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冬季蔬菜种类稀少,白菜数量有限,胡萝卜金贵难得,白萝卜便成了餐桌上的主角。过年时,白萝卜更是不可或缺。腊月二十六起,村子便忙碌起来,家家忙着掏萝卜、清洗、切丝切片,筹备着新年的佳肴。若逢下雪,整个村子银装素裹,却掩不住那浓浓的年味。人们在雪地里穿梭,脚印深深浅浅地通向萝卜窖。男人们用力刨开积雪与冻土,女人们则将一篮篮白萝卜抬回家。厨房里,擦萝卜片的声音此起彼伏,满盆满筐的萝卜片煮熟后,大锅冒着腾腾热气,与室外的冰天雪地形成鲜明对比。等到年三十,煮完大肉后,萝卜片放入肉汤中煎制,大油味、调料味与萝卜香相互交融,成就了那道经典的“大油煎萝卜片”。这道菜,贯穿了整个正月,每一顿盛一盘加热后上桌,都是家的味道,是团圆与幸福的象征。此时的萝卜,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范畴,它是故乡年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家人围坐、共享天伦的欢乐,寄托着对新岁的祈愿与祝福,象征着团圆、富足与安宁,在故乡人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
   岁月悠悠,我从乡村走进城市,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冬季的白萝卜从未缺席。不知有多少个冬季,我都是隔三差五地从市场上买些白萝卜,按照往日在故乡的吃法,让妻子擦成丝凉拌,切成片熟调,寻找年少的感觉。
   也许我太过钟情于萝卜,吃的次数多了,刚上学的女儿难免会唠叨几句。“总不能隔三差五吃萝卜吧,就不能多换几样菜吃?”每次听到女儿这般抱怨,我总会陷入短暂的沉默,那些关于萝卜的回忆便涌上心头,而女儿自然无法理解这萝卜对于我的意义。
   在她眼中,萝卜不过是菜市场里随处可见、平淡无奇的蔬菜,而于我,它是我童年时那简陋厨房里飘出的温暖香气。我试图向她讲述故乡的故事,讲那片广袤土地上萝卜的生长,讲一家人围坐吃萝卜时的欢声笑语,讲萝卜在艰难岁月里为我们带来的满足与幸福。女儿起初只是似懂非懂地听着,眼神里透着一丝疑惑,但渐渐地,或许是被我的执着所打动,她开始不再抱怨,偶尔还会主动帮我挑选萝卜,尽管她可能依然无法完全体会我对萝卜那份深沉的情感。
   后来,为照顾女儿的情绪和多种蔬菜的营养搭配,我除了照常钟情于萝卜外,还经常买些品种繁多的其他蔬菜。菠菜的翠绿、西兰花的紧实、胡萝卜的鲜艳,它们逐渐在餐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让原本略显单调的冬日饮食变得丰富多样起来。
   再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鱼大肉早已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可我对萝卜的那份偏爱,依然如旧。每当冬日的寒风凛冽吹过,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泛起对萝卜的丝丝眷恋,仿佛它是季节的使者,带着故乡的温情与儿时的回忆,如期而至。
   在一次次丰盛的家宴中,山珍海味罗列眼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然而我总会让妻子在这满桌的繁华中,留出一隅给那质朴的萝卜。或是精心煎制一盘大油萝卜片,在香而不腻的口感中寻找年少岁月,或是凉拌一盘萝卜丝,在醋与香油的浸润下享受爽口气息。女儿也在这样的饮食氛围中,渐渐品味出萝卜独特的魅力,不再将它视为平凡无奇之物,而是懂得了它在满桌佳肴中调和滋味、平衡营养的妙处。
   如今,白萝卜已不再是简单的丝或片,而是以更多的姿态出现在餐桌上。切成块与羊肉一同炖煮,羊肉的醇厚与萝卜的清甜相互映衬,驱走冬日的严寒;擦成细丝拌上面粉,烙成金黄酥脆的菜盒,咬上一口,满是童年回忆与家的温暖;剁成末拌上肉馅包成饺子,更是在每一个节日里增添了温馨的氛围。有时,看着洗净的白萝卜,忍不住切几片直接生吃,那冰爽清甜中带着一丝微辣的口感,瞬间唤醒味蕾,让人不禁感叹,这平凡的萝卜竟有着如此奇妙的滋味,远比山珍海味更能慰藉心灵。
   白萝卜,这冬日里的精灵,见证了我的成长,从懵懂孩童到成家立业,它始终陪伴在侧。它不仅仅是一种蔬菜,更是岁月的馈赠,是故乡情、家国情的寄托。在每一个寒冬,那一口萝卜香,总能让我找到心灵的归宿,回到那个纯真无忧的童年,回到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感受着岁月深处的温暖与眷恋。
  
   二○二五年一月六日
  

共 26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围绕“冬韵萝卜情”展开,通过回忆故乡萝卜的种植、储存、食用等经历,将萝卜与故乡情、童年回忆、家庭温暖紧密相连,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萝卜以及那段岁月的眷恋与深情,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同时,文中多处运用细腻的描写,如“白萝卜地绿意盎然,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而其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胡萝卜地,细密如针状般的叶子又像是绿绸上绣着的别样图案”,生动地描绘出萝卜地的景象;还有藏萝卜、取萝卜、做萝卜菜等细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其次,融入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以及萝卜在故乡传统观念中与时节、养生的联系,体现了民间食疗文化和农耕文化,丰富了文章内涵,提升了文化品味。总之,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语言优美。推荐欣赏。【编辑:纳兰睿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08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纳兰睿王        2025-01-07 15:44:04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2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1-07 15:45:35
  感谢纳兰老师辛苦编辑与点评,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