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除夕早饭——馄食(散文)

精品 【东篱】除夕早饭——馄食(散文) ——故乡的年之五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226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8发表时间:2025-01-08 09:55:01
摘要:馄食,其实就是一种包子,只不过外形和包子不同。包子是圆的,上面有排列整齐的褶子,犹如一朵盛开的面花儿。馄食的样子,则有点像馄饨,只是少了馄饨的棱角;又像胖胖的银元宝,带着饭菜的特殊香气。每年的除夕早饭,都是吃馄食,寓意是新的一年浑浑(老家方言,完整的意思)和和,顺顺利利,圆圆满满。

除夕,是年前最忙碌的一天,也是小时候特别兴奋的一天。在这一天,要做许多活,没有片刻的时间去玩耍,虽然忙碌,可是并不觉得累,而是心情愉悦。大概是孩子对新年充满了太美好的期望吧。
   除夕一大早起来,全家一起包馄食。
   馄食,其实就是一种包子,只不过外形和包子不同。包子是圆的,上面有排列整齐的褶子,犹如一朵盛开的面花儿。馄食的样子,则有点像馄饨,只是少了馄饨的棱角;又像胖胖的银元宝,带着饭菜的特殊香气。每年的除夕早饭,都是吃馄食,寓意是新的一年浑浑(老家方言,完整的意思)和和,顺顺利利,圆圆满满。
   馄食的馅,跟过年包饺子的馅差不多:将白萝卜用萝卜礤子礤成细条,放入开水锅里焯一下,捞出来,挤掉水分,剁碎;把大葱剥好洗干净剁碎。给锅里倒一点油,加上花椒粉、盐等调料,先把大葱放入锅中,翻炒两下,之后将剁碎的白萝卜全倒进去,搅拌均匀。如果有猪油的话,加一点,调制的馅料更加美味。馄食馅与饺子馅不同的是,馄食馅可以加一些泡软剁碎的红薯粉条。这种馅特别香,非常甜,平时根本吃不到。
   面是前一天晚上就发好的,依然用的是红面。接着,将发好的面从盆子中倒出来,揉搓成长条,切成小孩拳头大的小块,按一下,擀成巴掌大的圆形。拿起擀好的面皮,放在掌心,给中间放上适量的菜馅,记得把菜馅再按压实在,然后将面皮折叠成半圆形,再把面皮两边分别封口。封口的时候,一定要给上面中间留个小孔,双手把整个馄食再挤压一次,排出馅料里面的空气,封上小口、捏牢。最后,让馄食两端向中间弯曲靠拢,将两端面皮捏在一起,让半圆形的一边稍微向上翘起。如果想让馄食的样子再美观一点,在馄食向上翘起的边沿上,捏出一圈齐整细密的小褶子。边沿有了小褶子的馄食,就像胖娃娃戴上了花边帽子,漂亮多了。
   和蒸馒头一样,让馄食在热炕上发酵一会儿。当看到馄食发酵成圆圆的,就摆放在表面涂了油的箅子上,放在大锅里蒸。等到锅里冒汽后,继续用大火烧,大约半小时就蒸熟了。
   馄食出锅,首先是扑鼻的香味。再看它的样子,已经发酵的圆乎乎的,真像一个又一个冒着热气的银元宝,稳稳地蹲坐在箅子上。母亲用箅子叉将箅子端出锅,放在案板上,让我们尽快将馄食挪动一下,防止沾在箅子上。
   蒸熟的馄食,面皮松软,馅料奇香。大葱炒过再蒸熟之后,已经没有辛辣刺鼻的味道,只剩下醇香绵软的葱味;白萝卜经过焯水,煎炒,微辛微苦的味道也没有了,只留下甜脆可口的菜香;特别是红薯粉条,包在馄食馅中,吸收了调料的油香,沾染了大葱萝卜的菜香,样子变成半透明状,也粗壮了许多,吃起来筋道可口极了!
   除夕早上吃的馄食,是以母亲为主,全家人分工协作,母亲新手调制的最香最独特馅料的馄食!
   这天早上,不用凉拌菜。馄食太香,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吃掉三四个。大人呢,吃四五个甚至六七个都正常。这种美食,一年仅有一次。有面有菜的馄食,吃起来特别方便。即使不小心吃多一点,也没有问题,这种食物非常养人、也特别容易消化。
   除夕上午,除了吃馄食,还要煮粥。平时的小米粥、包谷糁子,只加一点碱面,金黄金黄的。而除夕上午,煮粥还要放红豆。慢火煮出的小米红豆粥,表面氤氲着一层热气,粘稠亮丽,香气扑鼻。喝一口到嘴里,丝滑顺口;咽到肚子里,温暖心田。这种红色的米粥,则是希望在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诸事顺利,日子越过越好。
   每年除夕,当全家人围坐在热炕上,高高兴兴地吃馄食、聊天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欢喜无限!已经提前进入了过年的状态了!
   然而,欢喜无限的除夕忙碌,竟然在我上大二时停止了。那一年,常年辛勤劳作的母亲,积劳成疾,因为脑血栓的突然发作而卧床不起。父亲呢,其实早就患有肺心病,如果干重活要使出较大的力气,就弓腰缩背,累的喘不过气,咳嗽不已。姐姐们都出嫁了,原先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人,过年时只剩下父母、弟弟和我。
   小时候,母亲偶尔会念叨,生女孩子不好,出嫁后就变成人家的人,养女儿的人家是一场空。每次听母亲这样说,心里多少有点不服气,以为这是母亲的偏见,以为母亲受了当时农村人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可是,真的到了大二那年过年的时候,我才明白母亲说的原来是真的,母亲说的就是现实!
   大姐在年前帮着蒸好馒头,准备了一些过年吃的东西,就回自己家了。过年时,只有我和弟弟一起做。由于以前没有独立做过,我只会做一点最简单的食物而已。原先热热闹闹、满怀期待的过年,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缺失了往年忙忙碌碌、喜气洋洋的年味。就连年后客人来拜年,我们招待客人吃饭,也少了往年那种欢乐融洽的气氛。
   在我大学毕业那一年,父母接连去世。故乡的年,那个一大家人忙而有序、围坐在一起吃饭、欢天喜地聊天的情形,都已成为过去了。故乡的年味,只是留存于记忆之中。
   我自己成家后好几年,过年时都是跟着先生、带着孩子去婆婆家。虽然我家跟先生家相距只是七八公里,过年的习俗大同小异,可是在婆婆家里,过年的气氛却不一样,除夕的早饭,竟然没有馄食吃!
   时到今日,我最羡慕的就是那些已经退休、子女已经成家,却还有父母在家时时牵挂自己的人。现在我才明白,人们常说的年味,其实主要是自己的原生家庭、养育自己、无限包容自己的亲人给的,也包括那些曾经熟悉的左邻右舍、写对联的六叔、村子里组织庆祝活动、亲戚来来往往拜年、朋友在一起玩耍等等,营造出来一种特殊喜庆的气氛。这样的年味,亲人的爱,邻里的和谐,温馨又美好,有着巨大的力量,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充满了希望,在面对困境时也从未放弃,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二〇二五年一月三日星期五
  

共 22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除夕早上吃馄食,无需那么多说道,只要阖家团圆,只要高兴热闹即可。在作者的家乡,除夕是要吃馄食的,形似馄饨又似金元宝,寓意新的一年浑浑和和,顺顺利利,圆圆满满。馅料也很丰富,口感像包子。面提前一晚发好,需要红面,搓条、切块、擀皮,包馅、封口,最重要的是捏个花边,不仅美味还好看。儿时,除夕早上吃的馄食,是作者母亲为主,全家人分工协作,作者母亲新手调制的最香最独特馅料的馄食。母亲还要给全家人熬上一碗香浓的粥,红红火火、诸事顺利,蕴含着母亲的祝福。姐姐们长大嫁人了,父母身体也越来越差,过年冷清了许多,馄食也就很难再吃到了。作者成家后,婆家并不做馄食,故乡的馄食只能在作者的记忆里,成了一种怀念。本文将美食与乡愁紧密相连,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温馨的故乡,传达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这篇散文不仅是对家乡美食的细腻描绘,更是对浓浓乡愁的深情倾诉。深情佳作,力荐各位文友赏读,祝老师在东篱收获更多快乐。【东篱编辑:欣然花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08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5-01-08 09:59:50
  馄食,还是第一次听说呢,老师的描写绘声绘色,将美食和对儿时的回忆、故乡的思念相融,很温馨的写法,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好文拜读学习了,问好老师,冬暖笔丰。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08 19:04:21
  非常感谢花开欣然编辑精彩的编者按!正如你说的:“除夕早上吃馄食,无需那么多说道,只要阖家团圆,只要高兴热闹即可。”除夕风俗,无论吃什么都好,关键是全家人团聚,热热闹闹。家乡除夕吃馄食的习俗,也是家人在一起热闹的情形。问好花开欣然文友!冬日顺祺!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08 11:02:36
  这篇散文以除夕的馄食为载体,将美食与乡愁融合。从儿时全家协作到如今的很难再品尝,馄食承载着家的温暖。作者成家后,故乡馄食成怀念,细腻描绘中倾诉浓浓乡愁,充满生活气息,令人感怀。 问候同淑君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08 19:07:54
  非常感谢滴善斋文友的精彩点评!“每逢佳节倍思亲”,快要过年了,自然想起了亲人,想起了家乡。而除夕早饭吃的馄食,只不过是思念亲人的载体,也承载着家人的温暖。问好滴善斋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8 11:42:51
  馄食这个词是第一次在淑君老师的文章里看到的,还是发面的,用的是红面,不是白面。我们这过年初一早饭也是包包子吃,不过的凉水和面,包子捏半月状,或者是三角形的,什么时间有机会去陕地吃上一顿馄食呢……文章充满怀旧的温暖,写出了亲情的美好。点赞!怀才抱器问候淑君老师好!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08 19:12:01
  非常感谢怀才社长的关注与鼓励!馄食形状如元宝,寓意是招财进宝,老百姓希望过上好日子,将包子包成元宝的形状。只是那普通的馅料,如果是包在包子里,便有了特殊的香气,让人喜欢,让人留恋。问好社长!祝你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枫桦        2025-01-08 12:36:31
  家乡的习俗,来到年节便更加隆重了!第一次听说馄食这一说,非常细致的文章,把乡情乡音都印刻到里面了!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08 19:18:37
  非常感谢枫桦文友!一个人,故乡的种种记忆是刻在他的骨子里,永远不会改变的。钟仪囚晋,依然演奏的楚乐;庄舃仕楚,病时呻吟之越声……问好枫桦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1-08 16:47:36
  这个馄食有点像包子和馄饨的结合体,不过,我闻到了袅袅香气,不得不感慨伟大祖国的地大物博,各地民俗丰富多彩。尾段令人感慨,有淡淡的伤感。每家都差不多,父母渐渐离去,昔日不来,年味难寻啊。深情好文,拜读学习,冬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08 19:23:38
  非常感谢韩格拉图文友的精彩点评!“结尾段令人感慨,有淡淡的伤感。每家都差不多,父母渐渐离去,昔日不来,年味难寻啊。”是啊,时光飞逝,一代人渐渐老去,浓浓的年味不断变化,旧日的痕迹渐渐难寻。回首往昔,珍惜当下,也许新时代的年味也有快乐之处。问好韩格拉图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6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1-11 20:47:04
  恭喜佳作摘精!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6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12 07:39:20
  非常感谢纪昀清文友的关注和鼓励!问好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7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12 07:40:49
  闺蜜张斌阁看了本文,说:“深处的记忆,感觉遥远又在眼前,眼睛有些湿。”
   是啊,过去这么多年了,似乎已经很遥远了,仔细想想,又觉得好像在眼前,刚刚发生的事情。时光飞逝,虽然难得见面,希望各自安好。
8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12 07:42:48
  表妹说:“读了君姐的这篇美文我也才这知道有馄食这样的美食,我是假陕西人吗?我们隔得不远,风俗习惯竟然也差这么大,我也没吃过馄食看到文章结尾,竟然鼻子酸酸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即使都是一个地方,习俗也不尽相同,人们常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们是沟东的,她们是沟西的,风俗不同罢了。我们大年初一不吃满家馄饨。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