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除夕早饭——馄食(散文) ——故乡的年之五
除夕,是年前最忙碌的一天,也是小时候特别兴奋的一天。在这一天,要做许多活,没有片刻的时间去玩耍,虽然忙碌,可是并不觉得累,而是心情愉悦。大概是孩子对新年充满了太美好的期望吧。
除夕一大早起来,全家一起包馄食。
馄食,其实就是一种包子,只不过外形和包子不同。包子是圆的,上面有排列整齐的褶子,犹如一朵盛开的面花儿。馄食的样子,则有点像馄饨,只是少了馄饨的棱角;又像胖胖的银元宝,带着饭菜的特殊香气。每年的除夕早饭,都是吃馄食,寓意是新的一年浑浑(老家方言,完整的意思)和和,顺顺利利,圆圆满满。
馄食的馅,跟过年包饺子的馅差不多:将白萝卜用萝卜礤子礤成细条,放入开水锅里焯一下,捞出来,挤掉水分,剁碎;把大葱剥好洗干净剁碎。给锅里倒一点油,加上花椒粉、盐等调料,先把大葱放入锅中,翻炒两下,之后将剁碎的白萝卜全倒进去,搅拌均匀。如果有猪油的话,加一点,调制的馅料更加美味。馄食馅与饺子馅不同的是,馄食馅可以加一些泡软剁碎的红薯粉条。这种馅特别香,非常甜,平时根本吃不到。
面是前一天晚上就发好的,依然用的是红面。接着,将发好的面从盆子中倒出来,揉搓成长条,切成小孩拳头大的小块,按一下,擀成巴掌大的圆形。拿起擀好的面皮,放在掌心,给中间放上适量的菜馅,记得把菜馅再按压实在,然后将面皮折叠成半圆形,再把面皮两边分别封口。封口的时候,一定要给上面中间留个小孔,双手把整个馄食再挤压一次,排出馅料里面的空气,封上小口、捏牢。最后,让馄食两端向中间弯曲靠拢,将两端面皮捏在一起,让半圆形的一边稍微向上翘起。如果想让馄食的样子再美观一点,在馄食向上翘起的边沿上,捏出一圈齐整细密的小褶子。边沿有了小褶子的馄食,就像胖娃娃戴上了花边帽子,漂亮多了。
和蒸馒头一样,让馄食在热炕上发酵一会儿。当看到馄食发酵成圆圆的,就摆放在表面涂了油的箅子上,放在大锅里蒸。等到锅里冒汽后,继续用大火烧,大约半小时就蒸熟了。
馄食出锅,首先是扑鼻的香味。再看它的样子,已经发酵的圆乎乎的,真像一个又一个冒着热气的银元宝,稳稳地蹲坐在箅子上。母亲用箅子叉将箅子端出锅,放在案板上,让我们尽快将馄食挪动一下,防止沾在箅子上。
蒸熟的馄食,面皮松软,馅料奇香。大葱炒过再蒸熟之后,已经没有辛辣刺鼻的味道,只剩下醇香绵软的葱味;白萝卜经过焯水,煎炒,微辛微苦的味道也没有了,只留下甜脆可口的菜香;特别是红薯粉条,包在馄食馅中,吸收了调料的油香,沾染了大葱萝卜的菜香,样子变成半透明状,也粗壮了许多,吃起来筋道可口极了!
除夕早上吃的馄食,是以母亲为主,全家人分工协作,母亲新手调制的最香最独特馅料的馄食!
这天早上,不用凉拌菜。馄食太香,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吃掉三四个。大人呢,吃四五个甚至六七个都正常。这种美食,一年仅有一次。有面有菜的馄食,吃起来特别方便。即使不小心吃多一点,也没有问题,这种食物非常养人、也特别容易消化。
除夕上午,除了吃馄食,还要煮粥。平时的小米粥、包谷糁子,只加一点碱面,金黄金黄的。而除夕上午,煮粥还要放红豆。慢火煮出的小米红豆粥,表面氤氲着一层热气,粘稠亮丽,香气扑鼻。喝一口到嘴里,丝滑顺口;咽到肚子里,温暖心田。这种红色的米粥,则是希望在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诸事顺利,日子越过越好。
每年除夕,当全家人围坐在热炕上,高高兴兴地吃馄食、聊天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欢喜无限!已经提前进入了过年的状态了!
然而,欢喜无限的除夕忙碌,竟然在我上大二时停止了。那一年,常年辛勤劳作的母亲,积劳成疾,因为脑血栓的突然发作而卧床不起。父亲呢,其实早就患有肺心病,如果干重活要使出较大的力气,就弓腰缩背,累的喘不过气,咳嗽不已。姐姐们都出嫁了,原先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人,过年时只剩下父母、弟弟和我。
小时候,母亲偶尔会念叨,生女孩子不好,出嫁后就变成人家的人,养女儿的人家是一场空。每次听母亲这样说,心里多少有点不服气,以为这是母亲的偏见,以为母亲受了当时农村人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可是,真的到了大二那年过年的时候,我才明白母亲说的原来是真的,母亲说的就是现实!
大姐在年前帮着蒸好馒头,准备了一些过年吃的东西,就回自己家了。过年时,只有我和弟弟一起做。由于以前没有独立做过,我只会做一点最简单的食物而已。原先热热闹闹、满怀期待的过年,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缺失了往年忙忙碌碌、喜气洋洋的年味。就连年后客人来拜年,我们招待客人吃饭,也少了往年那种欢乐融洽的气氛。
在我大学毕业那一年,父母接连去世。故乡的年,那个一大家人忙而有序、围坐在一起吃饭、欢天喜地聊天的情形,都已成为过去了。故乡的年味,只是留存于记忆之中。
我自己成家后好几年,过年时都是跟着先生、带着孩子去婆婆家。虽然我家跟先生家相距只是七八公里,过年的习俗大同小异,可是在婆婆家里,过年的气氛却不一样,除夕的早饭,竟然没有馄食吃!
时到今日,我最羡慕的就是那些已经退休、子女已经成家,却还有父母在家时时牵挂自己的人。现在我才明白,人们常说的年味,其实主要是自己的原生家庭、养育自己、无限包容自己的亲人给的,也包括那些曾经熟悉的左邻右舍、写对联的六叔、村子里组织庆祝活动、亲戚来来往往拜年、朋友在一起玩耍等等,营造出来一种特殊喜庆的气氛。这样的年味,亲人的爱,邻里的和谐,温馨又美好,有着巨大的力量,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充满了希望,在面对困境时也从未放弃,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二〇二五年一月三日星期五
是啊,过去这么多年了,似乎已经很遥远了,仔细想想,又觉得好像在眼前,刚刚发生的事情。时光飞逝,虽然难得见面,希望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