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冬天的记忆——卖炭(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烟火】冬天的记忆——卖炭(散文)


作者:心灵的麦田 白丁,2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3发表时间:2025-01-08 14:26:33
摘要:冬天,总是带着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气息,悄然降临在大地上。在我的记忆中,冬天不仅有凛冽的寒风和纷飞的雪花,还有那温暖的炉火和烧木炭的独特经历。

冬天,总是带着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气息,悄然降临在大地上。在我的记忆中,冬天不仅有凛冽的寒风和纷飞的雪花,还有那温暖的炉火和烧木炭的独特经历。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农村的经济主要来源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这里流传着这样俗语:“上山一把刀,下山一担挑;上山一把斧,下山两块五”。也就是砍柴买,挣点零用钱。那时候,我们山也分到户,每到年底就去上山烧炭,卖点钱买过年货。烧木炭,便成了冬天里一项必不可少的事情。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微弱的冬日清晨,父亲带着我们走进了水龙山的树林。树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落叶铺满了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父亲挑选了一些粗壮的树木,然后用弯刀和斧头将它们砍伐下来。我和小妹在一旁帮忙,但都尽力地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情,捡树枝、搬木块,忙得不亦乐乎。
   这时让我不禁想起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为了烧炭维持生计,在山中辛苦劳作,那艰辛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我们所拥有的来之不易。
   木材砍好,父亲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然后挖了一个大坑,打个炭窑,上面有四个眼洞,最后面有个烟囱,前面有个窑门,一个火门嘴子,总共有七个眼,这便是我们烧木炭的窑。我们将砍好的木材整齐地堆放在窑里,然后在底部点燃了火。火势逐渐蔓延开来,木材开始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冒出滚滚浓烟。
   我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随着火势越来越旺,父亲用泥土将窑口封住,只留下几个小小的通风口。这样做是为了控制氧气的进入,让木材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变成木炭。
   接下来的时间里,便是漫长的等待。我时不时地跑过去看看窑口,想知道里面的情况,但每次都被父亲拦住,说还需要时间。等待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既焦急又兴奋,想象着即将出炉的木炭会是什么样子。
   爸爸告诉我:“烧炭窑,闭窑是个技术活,闭早了木材没烧完,叫炭头子大了,不好卖;闭迟了木材烧浪费了,而且炭不尽烧,不搭称,不合算。要闭的恰好,一看,烟囱的烟,烟囱的烟冒蓝烟,一节一节的冒。二摸,把手插入烟囱里一摸没有油粘手,就可以了”。
   终于,经过几天的烧制,到了开窑的时候。父亲小心翼翼地扒开窑口的泥土,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我们迫不及待地朝里望去,只见原本的木材已经变成了一块块黑色的木炭,整齐地排列在窑中。那黑的光泽,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温暖。
   刚出炉的木炭还带着余温,我们将它们小心地取出,放在一旁晾凉。看着一堆堆的木炭,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因为这是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能过一个幸福的年的保障。
   第二天我和我姐夫,一人挑一担去铜陵铁丝宕那儿卖,那儿是矿区,经济活跃有钱买,我们这里养的鸡、鸭、鹅、猪肉还有鸡蛋,鸭蛋都挑到那里去卖。那天早上起来正下着雪,心里很高兴,今天去卖炭一定会卖个好价钱。正如《卖炭翁》中所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我们在期待着木炭能卖个高价。
   路滑担重,一路艰辛,好不容易挑到铁丝宕已是响午了。此刻,让我想到:“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心中更是感慨万千,快来人买我的炭呀!可是无人问津。我对姐夫说:“这样等下去,怕卖不掉了。”他说:“我俩等不如挑到‘701’去看看,那天听别人说,那里好卖,那里都是上海人造火车头的,都是有钱人,买炭取暖的人多”。
   我俩挑起担子,向701那儿赶,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大概有三十几华里。担子一歇,看到701三个大字,原来701就是几个数字,当时我还真的不会写呢。一会儿就有人过来问:“这炭怎么卖的?”我说:“要买就是一头,或者一担”。可是都说买几斤回家烧炭锅子,家里场子小,买多了没有地方放。这就为难我们了,这样卖我们又没带称,即使带称也无法那样卖,“炭一响一斤折四两”,那样就很不划算。我们就没卖。又把挑回到铁丝宕,还好刚挑到这儿,有色金属公司里的一个会计看到了,他叫我们挑到他们单位去,一起买了,我还清楚地记得19块钱一百斤。卖了整整50元,高兴地不得了,这下回家能过个肥年。
   烧木炭的经历,也让我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和劳动的价值。每一根木炭都凝聚着我们的汗水和努力,而这份努力换来的幸福,显得更加珍贵和令人珍惜。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不再需要自己烧木炭来挣钱。但那段卖炭的记忆,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中。它成为了我对冬天最深刻的印象,每当回忆起,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即使岁月流转,那份幸福和美好依然如初,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
  

共 18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真挚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童年冬天烧木炭卖木炭的难忘经历。作者从冬天的景象开篇,引入烧木炭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主题。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烧木炭成为家庭获取经济收入的重要方式。文中详细叙述了父亲带领家人砍树、建窑、烧炭的过程,展现出劳动的艰辛与期待。作者巧妙地引用《卖炭翁》的诗句,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烧炭的不易。在等待烧炭的过程中,作者内心充满焦急与兴奋,开窑看到成果时则满是成就感。卖炭之路同样充满艰辛,在雪中挑担赶路,无人问津的焦急,最终成功卖出换来 50 元的喜悦,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段经历不仅让作者懂得生活的不易和劳动的价值,更成为心中温暖且珍贵的回忆。即便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不再需要以此方式挣钱,但那段记忆始终熠熠生辉,成为冬天里最深刻、最美好的印记,让作者无论何时回忆,都能感受到那份幸福和温暖,也让读者体会到生活的变迁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珍惜。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1-08 14:26:47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1-08 14:27:31
  这篇文章细腻描绘作者童年烧木炭卖木炭的经历。从冬天开篇,展现物质贫乏时此为重要收入方式。详述过程,引用诗句体现不易。有等待烧炭的焦急兴奋,卖炭的艰辛喜悦,让作者懂生活价值,成珍贵回忆,虽今不再需,却难忘。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心灵的麦田        2025-01-08 15:18:45
  非常感谢晓荷文学社的编辑和老师精心编写的编者按!??????????
4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1-09 07:10:33
  文章真实生动,情真意切,冬日烧木炭的经历描写细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既展现了劳动的艰辛,又体现了收获的喜悦,还巧妙地与《卖炭翁》相呼应,深刻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佳作。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