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亦师亦友的汪淦(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亦师亦友的汪淦(散文)


作者:戴咸明 秀才,128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8发表时间:2025-01-11 19:55:41

亦师亦友的汪淦
  
   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汪淦老师占据着极为特殊的位置。他既是我的前辈,也是我的老师,更是同乡。掐指算来,我们相识相处已有45余载。
   犹记初次见面,他身上就带着一股浓浓的师者气息,那副沉稳又亲切的面孔,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后来我才知道,他投身教育事业长达60年之久,是一位令人敬重的资深教师。
   自我加入诗词协会后,与汪淦老师的交集日益增多。我常常拜读他的诗作,虽然他的诗与格律要求严格的作品相比,更像是朗朗上口的白话文,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对于我们这些初入诗词学会的会员而言,这种直白易懂的风格,反而成了绝佳的学习范本,能让我们轻松上手,快速汲取诗词创作的基础养分。
   汪淦老师在农村教了大半辈子语文,和科班出身的其他诗词协会的老师们相比,他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有着最质朴的情感和最扎实的生活根基。从他的诗里,我总能找到自己落笔的依据,就像在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找到了适合播种的土壤。
   在这40多年的交往中,汪淦老师在很多方面引领着我。比如参加全国性的诗词比赛,他总是用自然、原始、田园又简单的语言构造来创作投稿,而这种独特的风格,常常能让他斩获各类奖项。这无疑为初入诗词学会的我提供了宝贵的入门技巧,让我明白,诗词创作并非一定要用高深莫测的词汇,源于生活的真情实感才是打动人心的关键。
   作为一位农村教师,汪刚老师的作品始终带着浓浓的泥土气息。或许在一些科班出身、久居学术殿堂研究诗词的人眼中,这样的作品存在一定差距,但正是这份质朴,让他的诗别具一格。
   几十年来,我亲眼见证着汪刚老师的诗词创作不断进步,从最初粗放的线条式、白描式表达,逐渐走向合规合理,在格律与情感表达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此外,他的散文诗同样写得精彩绝伦。在反复研读他的散文过程中,我发现他描写景物的切入点与众不同,总能从独特的视角展现乡土之美。通过学习借鉴,我也慢慢掌握了如何在散文诗中融入浓浓的乡土气息。
   与汪刚老师共度的这40年,于我而言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在他的陪伴与引领下,我不仅在诗词创作上收获颇丰,更找到了身为农民、身为农村教师,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意义与价值。这份同属一片乐土的感悟与骄傲,将永远铭刻在我心间。
   汪淦金湖戴楼人的骄傲,汪淦农民诗人的我心中航向。陇上的对歌是乡下师生情谊的花束,溪涧奔跑是老师陪伴的足迹。放歌金湖,汪淦老师在引领中。一种爱,叫诗情画意在传承中缔结诗的漫山遍野的飘逸,美了江苏、美了金湖、美了戴楼!
   2025.01.11

共 10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与亦师亦友的汪淦老师的故事,读之令人感动。作者与汪淦老师相识相处已有45余载,作者加入诗词协会后,与汪淦老师的交集日益增多,给作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这40多年的交往中,汪淦老师在很多方面引领着作者,是自己极为难忘的经历,对作者文学之路有着极大的帮助。与汪淦老师共度的这40年,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在他的陪伴与引领下,自己不仅在诗词创作上收获颇丰,更找到了身为农民、身为农村教师,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意义与价值。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令人敬仰的师者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恩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5-01-11 19:56:27
  这篇散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与亦师亦友的汪淦老师的故事,读之令人感动。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