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送灯(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送灯(散文)


作者:日照望乡 秀才,1705.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7发表时间:2025-01-19 12:19:50
摘要:正月十五“送灯”,灯盏照亮了人们各种愿望。特别是人们在正月十五通过给祖先“送灯”的活动,传承着慎终思远的古风。正月十五“送灯”,点燃的是心灯。人生在世,心灯应该长明。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按照谚语预兆,有人估计今年的正月十五还会是洁白的雪花飞满天。天象如何虽然是自然规律,与人的休戚祸福并无什么关联,但是雪花飘飘毕竟会阻人步履,并且让十五的灯明的不够彻底敞亮。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抱憾的事!如果正月十五天气不晴朗,甚至雨雪交加,我心里自然会减少许多如意。
   去年正月十五也是雪打灯。十五那天扬风掉雪,雨加雪裹挟旋转,寒气袭人。雨雪载途铺满艰辛,我去乡下给静卧荒野的父母坟头“送灯”,愣是没有完成心愿。朔风吹,大雪飘,扑人面。我骑着自行车,在打滑的雪地上踽踽独行。从城里到乡下二十里来里路,行至一半路程,到了城西大河桥上,就实在是无法继续前行。只好下到大桥的下边,点燃纸宝,点燃香火,点燃蜡烛,向着父母坟地的方向跪拜。蜡烛灯在朔风的淫威中亮的瑟瑟缩缩,火苗坚挺不到几秒钟,就黯淡下去,需要一次次重复点燃。烧纸钱的烟雾熏得人泪流满面。
   正月十五“送灯”的习俗由来已久。思绪穿越到过往,小时候“送灯”的情景历历在目。农村正月十五非常热闹,晚上要放烟花,放鞭炮、小孩放滴滴金,放地老鼠。家家户户还要到各处去“送灯”。家里家外,祖坟林地、沟沿河畔等等都要把灯点亮。
   绝大多少人家只是正月十五“送灯”。讲究的人家,尤其是生活富足的人家会连送三晚,十四、十五、十六连续三天都送。他们“送灯”要送“三鼎甲”,他们“送灯”要送“三阳开泰!”
   我小时候照明,点的是煤油灯。用小瓶装满煤油,捻一个纸捻子从瓶盖小洞里伸出一二指高,灯头有豆粒般大,黑暗中就有了光明。十五送的“灯”,需要用胡萝卜、青萝卜或者白菜疙瘩雕刻。雕刻成功的灯里边插着用火柴棒缠着棉花做成的灯芯,灯窝里放的大多是人吃的各种油类。当然有的人家也直接倒上煤油点燃。其他地方的“灯”可以把一根蜡烛截成若干小段,安放在一个个小萝卜灯窝里,点燃放到各处地方即可。
   非常讲究的人家会用白面或地瓜面蒸出各种图案的面灯。面灯十二生肖居多。用火柴棒缠裹上棉花做成灯芯插在里边,里边倒上豆油、棉籽油、炼好的猪油。这样的面灯用过了削去被烟火熏黑的部分还能吃。要是倒上煤油,面灯壳就要喂牲畜或者扔掉。
   放在院子的天地尊位上的灯造型往往比较独特。大人说这是送给上天乃至三界全神的灯盏。所以无论用面上过锅蒸的,还是使用萝卜经刀雕刻的,造型都十分艺术。蒸个龙虎或者其他生肖,用豆子做成动物眼睛,用饭帚枝做成动物须子,力求惟妙惟肖。用萝卜雕刻三个窝的长方形萝卜灯,四周要刻出花边点缀。给家里的一家之主灶君爷要刻一个大窝的圆形萝卜灯,灯芯要做得长长的,闪闪烁烁的灯花如果突然打了一个爆响,说明来年庄稼定是好收成。还要刻一个大萝卜圆灯放在堂屋里。大人会端着这盏大萝卜灯满屋子各处照,口里念叨着偈语:“胡萝卜灯、辣萝卜油,照的蝎子不露头!旮旮旯旯照个遍,一年五毒全不见!”大人照遍了屋子,最后还要给小孩们挨个照一遍。给小孩照灯也是有偈语的:“照照头发头发密,照照脸蛋脸蛋俊。照照眼睛眼睛亮,照照鼻子鼻闻香。照照嘴嘴吃肉,照照耳朵听四方。照照身个长的高,照照全身长得胖。”那时候长得胖是生活富足的象征,所以“胖”是优点。这盏萝卜灯放在漆黑黑的夜晚,摇曳着一缕缕微弱的光,氤氲着一丝丝灰白的烟雾,驱散黑暗,照亮希望。照亮庄户人对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冀;照亮人寿年丰、六畜兴旺、家宅平安的良好愿望;照亮全家老小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当然还要刻一大批小萝卜灯窝,里边分别放着一小节蜡烛。院里屋里各处要放上灯。门神、床妈妈、催生娘娘的神灯不可少。就是猪圈槽头、柴火垛旁、阴沟等等都要放上萝卜灯。一盏盏小小的萝卜灯,承载了太多的美好愿望与憧憬。因此有风刮灭灯火、有雨雪浸灭灯火或者从旁边走过闪灭灯火都视为大大的不吉利。
   家家户户都要去给另一个世界的列宗列祖送光明。据说活着的子孙后代送的灯,能让幽暗的冥府明亮如昼。人们在正月十五通过给祖先“送灯”的活动,传承着慎终思远的古风。十五的晚上有许多人挎着笎子穿梭在冬季的旷野“送灯”。十六的早晨有人会挎着筐子漫田遍野“拾灯”。拾灯人寻找燃尽的残灯,蜡烛渣块捡拾回家生火,萝卜灯壳捡回家要么推些豆沫做小豆腐,要么切碎了喂喂鸡鸭鹅。
   关于十五的灯,还有许多讲究。出嫁的女子绝对不允许回娘家看娘家十五的灯。老一辈说出嫁的女子“看了娘家的灯,娘家穷个坑!”如果娘家人散财破,人丁不旺、家道不兴,六畜不旺,家禽遭遇霍乱,家里诸事不顺,会把总账清算在早已出嫁、十五回娘家看了十五的灯的女子身上。那个时代女子在婆家受尽蹂躏也不敢轻易提出离婚的原因之一,就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女人婆家的路走死了,回娘家的路也会堵死。不像现在的文明好社会,女子可以吃住在娘家,可以自由观看自己娘家十五的灯盏。
   我的父母没有儿子。我祈盼在冥府的父母也能等来正月十五的明灯。所以我年年要到父母的坟地去送灯。只不过这些灯都是白天送去的。城乡遥远的距离,崎岖不平的小道,阴森森的夜幕,窸窸窣窣的大树,如影随形的深度恐惧我一直战胜不了,这些迫使我不得不借着白昼的光明完成本该在夜晚举行的仪式。
   电灯电棍早已亮遍城乡,本地十五送灯的习俗仍旧保留着。尤其是农村,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基本说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现在送灯大多数是蜡烛灯,还有酥油灯,陆陆续续出现了电子灯。各种样式的灯亮度普遍强过以往,但虔诚度却弱了许多。人们匆匆点一下蜡烛,想着“心到神知”,就算心事已成。
   许多年后,儿子说起照亮城乡道路的送灯经历,往往仍旧兴奋不已。我们在城里买了楼房后从农村搬到城里居住,正月十五回乡下老家过元宵节。乡下的年味本来很浓很浓,元宵节再次把年味抬到最高潮。十五的灯盏亮遍家家户户,还有许多烟花璀璨在漫漫长空,景观十分让人亢奋。那年我在在乡下各处一一送好灯,我就步行着回城里,遇水遇桥遇一十字路口都要送灯并烧纸钱。在十字路口送灯寓意四通八达。遇河遇桥要送灯,寓意路路通。转盘路要送灯,寓意千折百回,终将一片光明。儿子惦记我步行十几里,让他爸爸用摩托车载着追赶我一路护送。但见村村成群结队的人群出庄到十字路口送灯烧纸烧香,红红火火红光普照。这种现象与文明契合还是有悖姑且不论,热热闹闹的传统里的藏着许多需要深思的东西。
   正月十五“送灯”,点燃的是心灯。人生在世,心灯应该长明。
  
   2025年1月18日星期六
  

共 26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正月十五“送灯”习俗为核心,作者先借谚语表达对今年十五天气的顾虑,回忆去年雪天送灯的艰辛。文中详细回溯儿时“送灯”的热闹,包括煤油灯、萝卜灯、面灯等的制作和各处送灯的讲究,展现传统习俗的多样,其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提到送灯与家族祭祀、慎终思远的联系,以及旧有的送灯禁忌。作者自身因恐惧夜晚而白天为父母送灯,彰显深厚亲情。如今电灯普及,送灯习俗仍在,只是样式变化,虔诚度降低。作者一家搬城后回乡下过元宵,送灯场景热闹,儿子的关心和人群送灯的红火体现传统的延续。最后强调送灯是心灯,人生要心灯长明。作者通过细腻描述,呈现了送灯习俗在现代社会的变迁。既展现了其丰富形式与内涵,又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如今虽一些旧禁忌消失,但美好祈愿留存。让我们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变化中坚守内心信念与温暖,传承优秀传统,珍视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寄托。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20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1-19 12:20:21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5-01-19 17:15:13
  感谢小雨老师辛勤编文。祝小雨老师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1-19 12:20:56
  这篇文章围绕正月十五“送灯”习俗,先谈作者对天气和送灯经历的回忆,展现儿时送灯的多样与讲究。作者白天为父母送灯体现亲情。如今送灯习俗有变,样式不同,虔诚度减。强调送灯是心灯,要心灯长明,引人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5-01-19 17:15:52
  谢谢小雨老师点评!
3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1-19 12:45:22
  正月十五送灯,点燃的是心灯,送出去的是祝福,也是怀念,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暗夜让心找回方向,风雪中点然温暖!好文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5-01-19 17:17:51
  感谢老师点评,问好老师!
4 楼        文友:何叶        2025-01-20 21:16:39
  恭喜精品!日照姐老棒了!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5-01-20 22:28:21
  谢谢美女!感谢传递好消息的使者,你更棒棒哒!
5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1-22 07:03:13
  这篇关于正月十五 “送灯” 习俗的文章太棒了!从对今年正月十五天气的担忧,引出去年送灯受阻的经历,进而回忆儿时送灯的种种细节。从灯的制作材料,像萝卜灯、面灯的讲究,到送灯的各种讲究和寓意,如给祖先送灯传承慎终思远,给孩子照灯的美好祈愿等,都描绘得生动细致。结尾升华到心灯应长明,让人对这一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超赞!
回复5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5-01-23 09:45:18
  欣赏汪老师精美的语言、超强的概括力、以及对主题的精准定位本领。感谢汪老师点评!
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2-05 17:30:23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6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5-02-07 20:24:03
  谢谢小雨老师的鼓励!新春大喜!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