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不夹馅的藕盒(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不夹馅的藕盒(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24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1发表时间:2025-01-20 11:06:20
摘要:令父亲和母亲没想到的是,这多年来为图省事炸藕盒的习惯,竟因未来儿媳的一句话而改变。自从妻子进了我家门,我家炸藕盒便发生了改革,从“藕片式”藕盒进化成“夹馅式”藕盒。这藕盒也如我家生活一样,从最初的简单,随着妻子的加入,孩子的出生,日子像加了馅料一般,丰富多彩起来……

零八年腊月末,当我把未婚妻因放假晚要来我家过年的消息,告诉父母时,他们表现得极其开心与兴奋,笑得合不拢嘴。院子被父亲扫了一遍又一遍,家里每间屋子更是被母亲收拾的一尘不染。就连每年都会迟到的炸年货,竟破天荒提前了一天。
   腊月二十九,父亲早早就开始准备炸年货食材,并且比往年丰富了很多。莲藕、地瓜、金针、面丸子是往年必不可少的,蘑菇、豆腐夹、虾片、绿豆丸子、带鱼、里脊肉,这些都是新入列的食材。
   妻子放假后,回到家刚走进屋里,便被满桌丰富多样的炸货惊艳到。父亲和母亲连忙笑着让她尝一尝好不好吃?因第一次在我家过年,妻子多少有些腼腆,但拗不过未来公婆的热情相让,便接过母亲递过的筷子,夹起一个藕盒放到嘴里。父亲和母亲放下手里的活,齐刷刷看向未来儿媳,期待着什么?
   妻子咬了一口藕盒,一脸疑惑地说出一句:“咦?这藕盒中间咋没馅?炸的藕片呀!”父亲和母亲对视一眼,表情略显尴尬。我连忙打圆场:“哦,是这么回事,因我家每年赶集太忙,为省事藕盒从来不加馅,从我小到大一直这么炸。”妻子听完,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道:“哦,哦,原来是这样呀,嗯,这样也挺好吃的。”父亲转身用笊篱在油锅里捞出几个金黄的地瓜盒,递向妻子说:“今年先炸的藕盒,先凑合吃吧!吃完这些下次炸的时候咱们也夹馅。来,小樱,快尝尝地瓜盒子,可甜了,你先吃着,我再给你炸带鱼。”
   自我记事起,因家里生活条件窘迫,我家就承包了莲藕池。虽种藕多年,但对藕的吃法却很保守,基本都是炒着吃或蒸着吃,再就是过年时炸这种“藕片式”藕盒。小时候,常听母亲说,她婚后由于不受爷爷奶奶待见,日子过得很憋屈。而父亲又憨厚老实,是个直心眼子,虽已结婚,但出去做工挣钱回来,立马交给奶奶掌管。母亲想买双凉鞋,都得去奶奶那里支钱,每次还会碰壁。这也就是为什么母亲一直对我们说:“恁爸爸那就是个实心的憨蛋,打工回来,一分钱也不留,弄得我每次买点儿东西都得去找你奶奶要,你奶奶还有一大堆的理由不给。”后来一次母亲从地里干活回来,奶奶一家人已吃完饭,把锅都刷的干干净净,一口饭没给母亲留,并谎称“今天中午没有做饭”。母亲实在气不过就回了娘家,回来的条件便是必须分家过。
   爷爷和奶奶极不情愿,因为分家后,家里便少了父亲的一份收入。但迫于母亲的态度强硬以及亲家的压力,最后只好妥协。由媒人以及院里长辈作证,开始分家,分给了我家两个碗,几袋麦子,并答应给秋后给一头小牛(后来奶奶变卦了,母亲费了很大劲才争取来)。分家后,家里穷的叮当响,好在父亲能干,从不惜力气,母亲勤劳贤惠,吃苦耐劳。父亲去烧砖窑,母亲便在家里管着两三亩地,从年头到年尾,刚够吃喝,也存不下什么钱。后来父亲便和母亲商量,承包了村北的藕坑以及破窑的一大片荒地,从此没日没夜地在土地里刨生活。
   每年临近过年,别人家都开始早早地准备过年的事项,而我家却迟迟不见有动静。父亲每天在藕坑里忙着挖藕,母亲则每天起早贪黑去卖藕。就连买年货都得等到最后一个集,下午时候,母亲会让父亲来看着摊位。因为过年最后两三天父亲就不再挖藕,要帮着母亲把家里的存藕卖完,以免过年好几天不赶集会冻坏。父亲看着摊子,母亲便领着我与小妹去买年货,也没有什么可买的,不过是给我们一人买件新衣服,再买点瓜子花糖,几样青菜和几斤肉。随后母亲看着摊子,父亲再带着我们去买几挂鞭炮、几盒划炮、几把噗啦金、几张福字,有时候连对联都省了。
   当时,每年母亲卖藕,都会卖到大年三十下午甚至更晚。回到家,放下车子便和父亲开始忙碌着收拾院子。每年初一我家院子里都很干净,母亲说“新年头一天得干干净净的”。父亲在竹竿上绑上扫帚,身上披个化肥袋子,便开始打扫屋顶蜘蛛布了一整年的网。而母亲开始收拾炸年货的食材,洗上几块莲藕,几块刚买来的地瓜,洗净早上已泡发的金针菜,便开始切葱花、姜丝、和面糊,准备炸年货。
   父亲收拾完里外的卫生,便开始帮着母亲炸年货。因时间太紧,一会还得包饺子,所有食材都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所以我家从来没有炸过夹肉馅的藕盒,我甚至都没听说过。直到上中学后,才从母亲嘴里听到“夹馅藕盒”这个词。母亲卖完藕回来,会给我们说一下今天卖藕的情况,我喜欢听母亲讲城里的事,从而经常听母亲说:“还是人家城里人会吃,今天谁谁谁又买了几块大一点的藕中节,说是好夹肉炸出来好吃。”当母亲说到这里,在我匮乏的认知里,一直错误地以为,这种夹馅藕盒是把肉馅灌在藕眼里,然后切成片挂糊炸制,也曾想让父亲试一下,但都被父亲以时间紧为由拒绝。因为食材处理简单,且炸得也少,不一会儿,便炸出来几样炸货。剩的油渣又被掺在饺子馅里。每年大年三十,别人家都包完饺子,点了炮开始吃年夜饭,而我家还在忙碌炸年货,剁馅子,包饺子。所以我家向来点炮最晚,后来为了避免别人知道我家吃饭晚,父亲便让我早点一会儿鞭炮。
   我第一次见夹馅藕盒,是在省城学烹饪的时候。当时有一道菜叫“港式脆皮藕盒”,直到这一刻,才解了我多年的疑惑。我才知道肉馅不是塞在藕眼里,而是把藕顶刀切成夹刀片,把调好的肉馅夹在里面挂糊炸制或煎制。当时学习的这道菜比普通的藕盒要麻烦一些。把莲藕切成夹刀片,夹好肉馅后,在淀粉里打个滚,随后在蛋液里拖一下,然后再裹上面包糠,入热油炸制而成。外酥里嫩,香气扑鼻。回家后我便给母亲露了一手,当时家里没有面包糠,便用了馒头渣,一道菜做下来,弄得厨房里乱七八糟。自此,我家还是继续炸“藕片式”藕盒。用父亲的话说“还是这样炸省事”,切完藕片用葱花、姜丝、盐、十三香稍加腌制,再挂上面糊炸制即可。
   令父亲和母亲没想到的是,这多年来为图省事炸藕盒的习惯,竟因未来儿媳的一句话而改变。自从妻子进了我家门,我家炸藕盒便发生了改革,从“藕片式”藕盒进化成“夹馅式”藕盒。这藕盒也如我家生活一样,从最初的简单,随着妻子的加入,孩子的出生,日子像加了馅料一般,丰富多彩起来……
   随着家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家大年三十的饭比以前早了一些。但由于我与妻子忙于生意,每年回家时,大街小巷已是鞭炮声声,连绵不绝。待我们进屋,父亲和母亲早已包好了饺子,等着我们下班后再煮。碗橱上的面盆里、钢精锅里也放满了各式各样的炸货。
   父亲会开玩笑地对妻子说:“小樱,快来尝尝这个藕盒,看里面有馅儿吗?”妻子伸手捏起一个厚厚的藕盒,咬上一口,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嗯,有馅儿,有馅儿!爸,要不是我嫁到咱家来,或许现在还炸藕片呢?”一句话,引得全家人哄堂大笑,年味又浓郁了几分。
   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妻子便与我商量。过年前几天晚上,抽空帮父母把年货炸出来。现在炸年货不像以前炸那么多,除去上供的,炸够几天吃的量就可以。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也会尽量早回去一会儿,帮着老人包包饺子,让辛苦一辈子的老人得以歇一歇。
  

共 27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这篇文章,心中满是感动。作者以细腻质朴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家庭生活的变迁画卷,从往昔的拮据到如今的富足,从简单的 “藕片式” 藕盒到饱含爱意的 “夹馅式” 藕盒,每一处细节都流淌着生活的烟火气与家人间深厚的情感。文章开篇,作者回忆起 2008 年末,未婚妻要来家中过年,父母那掩饰不住的开心与忙碌,院子扫了又扫,屋子收拾得一尘不染,炸年货都提前准备,还丰富了食材种类,这一系列的举动,无不展现出父母对新成员的期待与重视。而妻子到来后,对藕盒没馅的疑惑,自然地引出了作者家庭过往的艰辛。曾经,因生活条件窘迫,作者家承包藕池,日子过得紧巴巴。母亲婚后不受公婆待见,分家时更是一贫如洗。但父母凭借勤劳的双手,在土地里辛勤耕耘,为家庭撑起一片天。过年时,别人家早早准备,自家却因挖藕卖藕,年货准备得仓促简单,藕盒也只是简单炸制的藕片。这些过往,不仅是作者家庭的记忆,更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家庭的缩影,让我们看到生活的不易与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艰辛。随着作者学习烹饪,见识到真正的夹馅藕盒,再到妻子进门后,藕盒从 “藕片式” 进化为 “夹馅式”,这小小的改变,象征着家庭生活的日益丰富与美好。正如作者所说,生活如同这藕盒,因妻子的加入、孩子的出生,变得丰富多彩。如今,家庭条件改善,虽然父母依旧忙碌准备年夜饭,但作者和妻子也懂得体谅父母,主动帮忙炸年货、包饺子,让老人得以休息。这种家庭角色的转变,体现了传承与感恩,是亲情在岁月中的延续与升华。感谢赐稿晓荷,为我们带来如此佳作。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真实的情感触动人心,让我们看到一个家庭在岁月变迁中的成长与坚守。在此,将这篇佳作推荐共赏,希望大家能从文章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力量,珍惜身边的幸福,铭记那些在岁月中默默付出的家人。愿我们都能在生活的烟火气中,品味到亲情的甜蜜与美好。【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22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1-20 11:08:27
  这篇文章太赞!作者冬哥用质朴文字,将家庭故事娓娓道来。从拮据时简单的 “藕片式” 藕盒,到因儿媳加入变成 “夹馅式”,生活似这藕盒般愈发丰富。平凡生活尽显温情,让我们看到家庭的变迁与亲情的传承,很有共鸣,佳作无疑!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1-20 11:36:25
  感谢汪弟辛苦编发,精彩的点评给小文层次带来很大提升与更深度延伸。敬茶远握,问候冬安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1-20 11:09:04
  冬哥的文章充满生活烟火气。围绕过年炸藕盒,串联起家庭往昔艰辛与如今的美满。父母的勤劳、夫妻的体谅,都在字里行间。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更让我们感受到岁月中亲情的力量,温暖又动人,值得细品!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1-20 11:37:07
  再谢汪弟抬爱留评鼓励。文学之旅,结伴同行
3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1-22 16:48:18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1-22 19:36:36
  感谢芹芹森老师鼓励,敬茶问安
4 楼        文友:何叶        2025-01-22 18:35:20
  恭喜精品!问好冬阳老师。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1-22 19:37:05
  感谢何社鼓励,回福问安
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2-05 17:27:58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