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11周年】那年·那人·那事(散文)
岁月如梭,时光匆匆,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生活的片段,如同河底的卵石,虽长年累月地被水冲刷,却依旧棱角分明,闪烁着不灭的光芒。那一年,那个人,那件事,便是我心中这样一块永恒的卵石,每当夜深人静,或是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总会悄然浮现,温暖而又深刻。
那是2008年元月,西北风肆无忌惮地活跃着,雪花一片接一片飘落在地上,同事个个穿着笨拙的棉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行走在单位和家之间。镇上为弘扬春节文化精神,在主管镇长的带领下,齐聚在会议室,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和谐抛沙”的快板台词,其间,我发现了一个生面孔女孩。她长得眉目清秀,中等身材,后脑勺扎着一个马尾辫。出于好奇,我低声问身旁的同事,同事把头凑到我跟前,压低声音说:“那是从xx镇刚调到我们镇的。”从此,我们的队伍里,又多了一位并肩战斗的伙伴。
春节过罢,她被分配在xx村驻队,我也知道了她叫徐舒。
在不断地相处中,我发现她对待同事,热情大方,只要谁有困难,就会伸出一双援助的手。记得当时有两个同事处对象,到了谈论婚嫁的阶段,男同事因买房时,资金凑不够,整日愁眉苦脸。她知道后,主动找到这两位同事,了解情况后,当面表态:借给他们两万元,等儿子上大学时再还。事后,几个喜欢在办公室聊八卦的同事,私下讥笑她傻,哪有主动给人借钱的。我听见后,没忍住告诉她,她竟然微微一笑说:“只要她们有时间,尽管去说。谁人背后不说谁,谁又不被人说,做好自己就行。”她心胸宽广,从不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影响情绪,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在一次省上进行的阶段性入户抽查工作中,她为了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手指被门夹伤,疼得直掉眼泪。同行的人关切地问:“伤得重吗?”她连声说:“没事,没事,不要影响工作。”入户抽查结束后,省,市,县镇召开座谈会,领导还特意表扬了她。通过这事,我看到了她内在素质,外在的表现。
她喜欢在工作不忙的时候,捧着文学方面的书籍,细细咀嚼。尤其是那深奥难懂的古诗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她多次让我拿着她的手机,看她在QQ空间里写的散文,现代诗,古诗词文字,并要我提出修改的意见。散文,现代诗我还能说点我的观点,古诗词方面,我就是个门外汉,只觉她写得很好。至于好在哪里,我也说不上来。我平静的生活,慢慢地被她优美的文字所唤醒,每次读罢,除了夸奖她的文笔好,更多的是心里蠢蠢欲动,手指也痒痒的,瞬间觉得,自己有了写作的冲动。
我早已习惯了平平淡淡的生活,苟活于茫茫人海之中,仅有的一点写作冲动过后,还是没有勇气,拾起那支被我落下多年的钝笔。
她常常鼓励我,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要学会上网。为此,她特意给我注册了QQ号,并把她加为好友,说是方便在她空间里看文字,在QQ上和她聊天。贴心地把QQ号,密码,工整地写在小纸条上,让我保管好,以备登录时用。
那时,我不懂电脑,也从心理上抵触上网。我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单位上的同事,都是能力强地挣死,能力弱的闲死。我为何要学会电脑,把自己给累死。她听了我的想法后,没有否认我的观点,但还是动员我学会上网,不为搞工作,而为可以和她对诗和文,乐在文字中。她为了提高我的打字速度,经常在晚上陪我聊天,还把本县文友的作品,推荐给我,让我也读读他们的美文。不知不觉中,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友,也扩展了我的知识视野。
深秋的一天,网友发来许多红叶的图片。它们看上去像一团团火焰,点缀着大自然的绿色画卷。我们在QQ上相约了几个人,去西狭游玩,拍下了许多山水,人物美片。回来之后,她让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一篇游记。我笑着摇了摇头。一连好几天,每当她谈起写作时,我都会支吾着把话题岔开。我想,我这辈子算是完了,心有千千结,永远打不开!大脑锈迹斑斑,要磨掉铁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怀着这种复杂的心理,好几天来,都在有意地躲避着她,更不敢正视她那深邃而又炯炯有神的目光,生怕她提起写游记的事。尽管我这么小心翼翼,还是被她一眼看穿。她说我自从去了趟西狭,回来后感觉有意疏远她。我狡辩没有,只是最近有点忙,没顾上聊天。
“游记写了没有?”我摇摇头。
“没事,你先读几篇游记,琢磨下它们的结构,再动笔写。好与不好,只要写出来,就是进步。”
就这样,我在她的不断关心,督促及鼓励中,终于硬着头皮,在QQ日志里,断断续续地写下了第一篇《秋游西狭》。不知怎么回事,整篇文章,在空间里被分成了两部分,任凭我怎么折腾,都逃不脱那悲惨的命运。我的心灵再次受到打击,索性给她留言:“我写的文章,怎么成了两截?你闲了帮我看看。”便扬长而去。感觉就像给她完任务一样。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在忐忑不安中煎熬着。有一天,她来到我桌前,一本正经地说:“你写的文章,我看了,文笔很好,就是读到兴趣正浓的时候,突然间就没下文。”我听后,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
当天晚上,我静坐在电脑前,再次细细地读着自己的文章,修改、校正完错别字后,写下了结尾部分。在她的把关中,《秋游西狭》定稿了!当时,正赶上本县同谷论坛集结作者文稿,以“山水同谷”命名出书。在她的怂恿下,我投稿了。后来,这篇文稿,被编辑选中,编入书中。我和她一起参加了书籍首发仪式,别提有多高兴!
此后,我主动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聆听同事讲工作中发生的故事,经过构思,把它写成一篇篇散文,有时候也写成现代诗歌,发表在QQ日志里。我把日志设置成仅她可见。她成了我的第一个读者,也成了我的严师:批评我老是把标点符号乱点,圈出语序错误的地方,让我修改。我修改后,继续让她看,她再指出不足之处,让我继续打磨。不知不觉中,我的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就这样提高了。终于不再单纯地奔跑在上下班之间,沉迷于锅碗瓢盆的撞击声中。
那一年,我学着在电脑上写文章,有时候,为了一个标点符号,竟然把熟睡中的女儿摇醒,让她起来,帮我找软键盘。有时候,把空间日志不断修改,编辑,看见草稿箱里的编辑痕迹太多,结果自作聪明,删除后,原稿也不见了。折腾几个小时,一点收获也没有。还跟她问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心中总是对她无限地感激。
现在,我退休了。有更多的时间,来到上网:或和网友聊天,或阅读文艺作品,或写文章,给退休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每当回想起那年、那人、那事,心中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感激。感谢那段时光,让我遇见了那么好的一位同事;感谢那个人,让我懂得了努力的意义和价值,它们如同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提醒着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怀揣着自己的爱好,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