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错过江津讲坛(随笔)
文学的遗憾莫过于错过。
2025年1月8日,荆州市作协副主席、沙市区作协常务副主席李国全在群里发布通知,沙市区作协定于2025年元月10日(周五)举办主席团会议,并于当晚举办第一期江津讲坛,特邀《安徽文学》编辑、作家夏群女士授课。然而,遗憾的是,那天我早已安排前往洪湖办事。我深知举办一场文学活动,组织者与授课者必定倾注了诸多心血,因此还是在群里回复了“收到”。随后,我给李国全主席私发微信,告知无法参加1月10日的听课,希望他谅解。
沙市区文联主席万华伟得知此事后,给我打来电话,布置了一项任务。夏群老师讲完课后,1月11日即将离开,在离开之前想在沙市转转,需要有人接送,希望我能赶回来陪同。当时,我应允提前前往洪湖办事,晚上再赶回来。
其实,我的那台老爷车在2024年12月31日,也就是去年的最后一天,出了个车险。倒车时,不小心撞到了别人的车。所幸双方没有争议,事情得以圆满解决。被撞的人还安慰心情不佳的我,说开车难免会有剐蹭,没撞到人就好。我也以此自我安慰,权当把晦气留在过去,开启新的一年。
1月10日晚上,我风尘仆仆地从洪湖回来,还感染了风寒。在此之前,我已向万华伟主席讲述了我的车况以及来回奔波的疲乏。1月11日早上,我硬撑着身体的疲惫给万华伟主席打电话,告知已回来。万华伟主席在电话中表示充分理解,说他已另作安排。我如释重负地放下电话,确实不想再硬扛着去,情愿顺应内心,做个诚实的自己。就这样,我错过了2025年第一期江津论坛的授课。
过了几日,我读了沙市区作协副主席李国新写的新闻稿件《沙市区作协开设“江津讲坛”邀请名家讲座》,从文字中感受到夏群老师为准备《探索散文写作的深度与广度》这一课件所怀的真挚之心。她提出的“散文写我”“把个人经历转化为情感积累”“避免过多的修辞语言”“超越小我”等观点,作为文学爱好者的我颇为认同。
我认为,散文中的“我”,既是“小我”,也可以是“大我”。就拿这次错过文学活动的遗憾来说,“小我”层面,我明知自己无法参加此次活动,一个星期前就已计划好去洪湖办事,且已答应家人,然而在万主席布置任务时,却在文学权威的影响下,口是心非地答应下来,最终未能兑现,这违背了我的初心。最终,在自己、家人和文学活动之间,我选择了前者。而“大我”层面,我希望在自己还走得动、写得动的时候,多参与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增加人生体验。在文学面前,陌生会变得熟悉,人与人之间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情感纽带,成为隔空的师生、作者与读者,宛如心灵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时我也有些迷信,觉得从一个人的文字中能看出其精神长相,即便有人用文字去骗人,但大体也能看出端倪。在描述这件事的散文中,真实情感既可以是“小我”,也可以是“大我”,究竟是用“小我”成就“大我”,还是用“大我”成就“小我”,这就需要用文学语言去表达。我虽遗憾错过这次文学活动,心中掠过一丝未竟的期许,但也在广阔的生活海洋里,开启了一场未竟的文学鸣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