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吃节(散文)

精品 【东篱】吃节(散文) ——故乡的年之九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223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9发表时间:2025-01-22 08:54:49
摘要:整整一个上午,新媳妇都在忙着吃节,那里能吃的下多少。所以,每到一家,每个新媳妇只能吃一个饺子,意思到就行了。寒暄几句,相互谦让。停留三两分钟,得赶快去下一家。院子里还有几个孩子眼巴巴地等着呢。

民以食为天,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中国的老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实现就表现在吃的上,绝不含混,要找出很多吃的理由,安排各种吃法,名目繁多,有的已经成为民俗文化一部分,被传承下来。
  
   一
   我小时候,老家合阳农村过年时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节”。
   “吃节”有两种,一是在大年初一上午,请本村或者同一条巷子里的新媳妇,到各家各户吃饺子;一是大年初四,请去年出嫁的、本村或者同一条巷子的姑娘,在回娘家拜年时到各家各户吃饭。
   大年初一一大早,家家户户煮饺子吃。当然,请新媳妇吃节,是单独给新媳妇们准备的,不和自己一家人一起吃。
   新媳妇呢,是指前一年刚结婚的。我们生产队大约五六十户人家。那时每家的孩子多,好像年年都有嫁娶的喜事。传统的农耕时代,人们信奉多子多福。年轻人到了适婚年龄,就有媒人上门提亲,接着年轻人相亲,相互同意之后,经过双方家长和媒人磋商,经过一整套固定的订婚结婚程序,便举行正式的、热闹的婚礼。
   农耕时代,邻里之间你来我往、相互帮忙是常态,所以搞好邻里关系,便是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新婚的媳妇离开自己的村子,嫁到丈夫家,从此以后就要和丈夫家的邻居们好好相处了,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邻居们呢,也对新媳妇表示欢迎和尊重,“吃节”便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于是,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家里的小孩子就有一项任务,请巷子里的新媳妇到自己家来“吃节”。如果家里都是大人,那么只能是年轻媳妇去请,毕竟年龄接近,请新媳妇方便。
  
   二
   我小时候,就请过新媳妇到我家来“吃节”。首先,得到巷子里找,看看新媳妇们此时在谁家。看到离自己家近了,就跟着新媳妇们。一条巷子大概五六十户人家,即使有三四十户人家请,也得按一定的顺序,一家一家慢慢来。往往是新媳妇在吃节,后面跟着四五个孩子在排队,都想着让新媳妇先到自己家。新媳妇呢,穿着崭新艳丽的新娘装,打扮得清清爽爽,被人簇拥着,有点羞涩,又很开心。一般情况,吃节都是就近一家挨着一家,免的大家来回跑。
   当小孩子将新媳妇领到自己家时,一进院子就大声喊:“妈,新媳妇来了!”厨房里的妈妈、嫂子或者姐姐们立即走出厨房,表示热烈欢迎,客气地接新媳妇进屋,给她们吃爆米花、糖果等,然后将准备好的饺子和蘸水用的汤汁,放在盘子里端出来,请新媳妇吃。比较讲究的家庭,一定要请新媳妇上炕坐下,家里的女性长辈亲自陪同。
   整整一个上午,新媳妇都在忙着吃节,那里能吃的下多少。所以,每到一家,每个新媳妇只能吃一个饺子,意思到就行了。寒暄几句,相互谦让。停留三两分钟,得赶快去下一家。院子里还有几个孩子眼巴巴地等着呢。
   在院子里等待之时,几个小孩子也不会闲着,叽叽喳喳,对新媳妇品评一番:谁家的新媳妇长的好看,谁家的新媳妇衣服颜色花式样式好看,谁家的新媳妇头发梳的时髦,谁家的新媳妇喜欢笑……当然,小孩子都懂得,这些话,不能给新媳妇听到。
   请新媳妇吃节,吃什么东西应该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村里人对新媳妇的一种友好尊重的态度。同时,也让新媳妇认一下各家的门,认一下巷子里的人。从此以后,大家就要和睦相处,常来常往,这是人情往来友好相处的开端。
  
   三
   大年初四,请去年刚出嫁的姑娘“吃节”。
   到了大年初四这一天,一般是去年刚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拜年的日子。那天一大早,刚出嫁的姑娘就带着丈夫,高高兴兴地回到娘家拜年,也许,她们早都想着见到自己曾经熟悉的家、熟悉的人。
   请出嫁姑娘吃节,跟请新媳妇吃节差不多。只是大年初四这一天,多数人家都不吃饺子,变成吃菜和馒头。至于姑娘们吃多少,要看请吃节的有多少家。如果请的家庭少,每家就吃一两口菜,两三个人分一个馒头。如果请的家庭多,每家只吃一两口菜,不敢吃馒头。北方人过年蒸的馒头大个,一顿饭至多吃两三个白圆馍就饱了。当然,也有特别体贴有人家,把馒头用刀切分成四块,这样每一块馒头就不算大,别人吃的时候也方便。
   当然,请出嫁的姑娘和新媳妇还是有点不一样。新媳妇是刚嫁过来的,相互之间还不是很熟悉,人们对她们客客气气,新媳妇们通常说话少一些,吃东西也很斯文,甚至有些拘谨。而出嫁的姑娘呢,从小生活在一起,说话随便,也可以随意开玩笑,吃东西也随便,虽然她们嫁出去了,但是她们的根在这里,感觉还是从前的样子。然而毕竟是吃节,出嫁的姑娘也会穿新娘子穿的衣服,打扮得比平时好一些,毕竟她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
   请出嫁姑娘吃节,也是对她们的一种牵挂和美好的祝福,意思是无论你嫁到哪个村子哪一家,这里永远是你的娘家,这里有看着你从小长大的、和你从小一直玩耍的小朋友,还有关心你的邻居的爷爷奶奶、叔叔大娘们,也希望她们以后有时间常回来看看。
  
   四
   说起吃节,让我回想起那年刚结婚时在婆婆家过年吃节的情形。虽然我们在外面工作,不大认识村里人,可是村子里的人却很认真。大年初一清早,村子里就有人到家里叫我,说是请新媳妇吃节。我走到了大门口一看,还有两位和我一起。其中一位我认识,是先生堂弟媳妇,平时回家经常见,稍微熟悉一些。
   看到她们俩,我很开心,好歹不是我一个人,免的不认识人的尴尬。平时不在村子,村里许多事我也不知道。有她们俩做伴,起码不至于冷场。
   跟着她们,一家一家跑。问好、祝福,听她们介绍,客气一番,坐下来吃一个饺子,接着去下一家。
   但是,有一位大娘却让我印象深刻。
   自从进入大娘家门那一刻起,环视一下她家的院落、房子,立即能感到这家的主人不同于一般人:院子里收拾的干净利落,房间里的布置也是整洁舒心。大娘的穿着,干净朴素,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然而在她开口说话的瞬间,就能感到她身上特有的魅力。她热情地请我们脱鞋上炕,等到我们几个人都坐好,她亲自用盘子端上来饺子和汤汁,然后她自己也脱鞋上炕,盘腿坐正,将筷子分发到各人手中,请我们吃饺子。当然,我们只吃一两个,大娘还说了一通让人听着舒心的一番话:“今年真好,咱们这样的小村子,一年能有三个新媳妇,真是太好了。看到你们我就高兴,村子里添人添丁,这是多么喜庆的事,只盼着日子越过越好!”听着大娘的话,看着大娘真诚的神态,心里感到暖暖的,感觉这些纯朴善良的村民们早已接纳了自己!
   是啊,添人添丁,日子越过越好!这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先生家的村子,那时只有二三十户人家,总共一百多口人,算是比较小的村子。那么村子里的长辈,希望村子里人丁兴旺,希望村子越来越好,当然是再正常不过的美好愿望。
   当年回娘家,由于特殊的原因,我是初二回新堡村的,错过了在娘家吃节。当时由于父母不在了,事情匆忙,后来一直在外工作,回去的少,也没有想太多。但是现在想起来,好像错过了和村里左邻右舍一次见面的机会,也少了一个和他们跟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告别的机会。
   往事并不如烟。时过境迁,然而当初过年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那些给人温暖、给人温馨的情景,却长长久久地留存心头,留下了美好。
   不知现在的农村,是不是还保留着“吃节”这一美好而温馨的习俗呢?
  
   二〇二五年一月十三日星期一
  

共 28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那些深藏在心底的儿时回忆,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人情味儿,成为我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港湾。文中所描绘的老家合阳农村过年时“吃节”的习俗,仿佛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大年初一请新媳妇吃饺子,大年初四请去年出嫁的姑娘吃饭,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饮食往来,更是邻里之间情谊的传递,是对新婚女子融入新环境的欢迎与祝福,也是对出嫁姑娘深深的牵挂。回想那大年初一的清晨,孩子们在巷子里穿梭,寻找新媳妇的身影,只为将她们请到家中共享美食。年轻媳妇们也热情相邀,邻里之间的亲近与融洽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新媳妇们初来乍到,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热情的邻里,难免有些拘谨,但那份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对邻里情谊的珍视,都藏在她们斯文的吃相中。大年初四,出嫁的姑娘带着满心欢喜回到娘家,她们带着新的身份,却依然能感受到娘家邻里的关怀。这一顿顿“吃节”的饭食,饱含着娘家永远是她们依靠的深情厚意。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在不断发展变迁。如今,或许农村的面貌已焕然一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诸多改变。但那些曾经温暖了岁月的习俗,那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场景,不应被遗忘。不知道在当下的农村,“吃节”这一美好而温馨的习俗是否还在延续?它是否依然承载着邻里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愿这份传统的温暖,能在岁月的更迭中得以保留,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乡土、来自人心的真诚与善意,让美好的记忆永远流传。 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让我长见识了。写的很好的散文,好文力荐品读。【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12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22 08:55:56
  儿时回忆里,老家合阳农村过年“吃节”习俗充满温暖。初一请新媳妇,初四请出嫁姑娘,邻里情谊深厚。时代变迁,不知此俗是否延续。但愿传统温暖留存,让美好记忆永传,真是让人长见识! 问候同淑君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3 06:44:50
  非常感谢滴善斋编辑精彩的编者按!时代变迁,这种温馨美好的习俗已经没有了,只剩下这些难忘的回忆了。商品经济社会,人们交往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许更随心,方式更多样,不像这种习俗要严格按规矩做事。问候滴善斋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22 09:06:54
  中国之大,各地习俗不同,吃节,透着浓浓的邻里文化。我们这没有这个吃节的习俗,但有“叫媳妇”的习俗,谁家娶了新媳妇,彼此关系好的,或者在亲缘关系里的,都要“叫媳妇”,就是请新媳妇来家吃一顿饭,以表欢迎和尊敬。合阳的吃节,完全可以申报非遗项目了。文章再现了淳朴生动的民风,写得很好,有如见画面的热闹感。怀才抱器拜读,祝你小年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3 06:48:44
  非常感谢怀才社长的精彩点评和润色!社长说的请新媳妇吃饭,那个年代老家也有,只不过范围小了许多,一般是关系特别要好的邻里,或者本家。新媳妇结婚不久,包空心馄饨浇上炖好的哨子,特意请新媳妇来家里吃。问好社长!祝社长生活愉快!
3 楼        文友:枫桦        2025-01-22 09:59:40
  老师的春节系列真的好!滿满的温情,满满的回忆,让人不知不觉沉湎其中!好文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3 06:49:38
  非常感谢枫桦文友的关注与鼓励!新年将至,问候枫桦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1-22 14:07:44
  这个习俗有意思,尤其是初一这天,请新媳妇吃饺子,活跃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如果现在还有,特别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初四的有点类似初二的姑娘回门,也有情调。正月里这些事情会给村里添喜庆,增热闹,过日子有滋味。好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拜读学习,冬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3 06:52:47
  非常感谢韩格拉图文友的精彩点评!你说“如果现在还有,特别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可惜,这种习俗现在没有了。农村人口越来越少,机械化耕作的实行,农村邻里之间的交往,也和过去不一样了。现在农村邻里之间难得有互相帮助,都是说好工钱,变成商品经济了。问好韩格拉图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5-01-22 19:22:41
  挺有意思的习俗,吃节,邻里乡亲互通情谊,表达对新人的欢迎和尊重。文风朴实,情感真挚,好文拜读学习了,问好老师,冬暖笔丰!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3 06:57:36
  非常感谢欣然花开文友的精彩点评!是的,小时候,过年和大年初四吃节的时候,小孩子们特别积极,觉得充满了趣味。然而现在这种习俗没有了,人们的观念也变了,钱能解决的问题就花钱解决,不用再过于麻烦。毕竟人都生活在现实中,就像现在过年,人们也不像从前事事都亲自做,如果花钱能买到,省事方便。问候欣然花开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6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1-22 20:43:19
  我们的国家真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迥然各异,差别明显。像老师文中所写的吃节,在我们冀一带就 未尝闻之。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民俗,丰富和融洽了邻里关系。点赞美文。
回复6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3 07:03:14
  非常感谢郑德友的精彩点评!中国之大,民俗之丰,让人惊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估计这些地方传统的习俗渐渐消失。现在是网络社会,信息流通太快了,不同地域的人交往日益频繁,所以各地人的生活方式可能会越来越接近,或者相互融合,如广东人开始吃辣椒,北方人学会了做鱼,西北地区也有了肠粉……即使坐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事,只需一部手机!问好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7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3 06:30:53
  昨天是小年,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有几位好朋友留言:挺有意思的习俗。听弟弟说,这种习俗不知不觉就没有了,现在人们嫌麻烦。其实,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曾经的农村,是传统的农耕经济,人们之间互相帮助、互换劳动力的事是常态,而现在,农村人口渐渐减少,实现机械化,农村人之间的往来也进入了商品经济年代。所以,在很多时候,村民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小心翼翼地维护着邻里和睦,而是考虑怎样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一些消失的传统习俗,不可能再次返回。只是曾经经历过,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也是一种曾经的美好。
8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3 06:39:20
  也许只有经历过此事的人更有深刻记忆,闺蜜张斌阁说:“回不去的时代。”是的,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向前,没有回头路。偶尔回忆一下过去,珍惜当下,盼望着未来更美好。昨天看《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意思是“人一旦禀承天地之气而形成形体,就不能忘掉自身而等待最后的消亡。”人生短暂,只能不断向前走。所以更要快乐度过,不久遗憾。
9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3 06:40:46
  三姐回忆此事:“新媳妇好像穿的结婚时鲜艳漂亮的衣服。一群孩子们跟在后面,都想让新媳妇先到自己家。因为只有等新媳妇吃完后家里才能开始吃饺子。还有到后面的家里新媳妇都吃饱了,就不吃了只是坐一会,可能大家都希望新媳妇能吃一个自己家的饺子吧。”
   确实如此,她们穿的衣服都很鲜艳,应该是结婚时穿的嫁衣。一开始全家要等新媳妇,她们吃过之后才吃饭。后来由于等的太久,吃过饺子后要拜村子,有些家里就变通了一下,自己先吃,特意给她们留一些,等到新媳妇来就给她们单独吃,这样就可以两不误。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