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行走鲅鱼圈(散文)

精品 【东篱】行走鲅鱼圈(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239.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04发表时间:2025-01-24 07:17:30


   我先后来过几次鲅鱼圈,差不多都是从内地返回的时候路过这里。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这里在大搞基础建设,公路还没有铺上水泥,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卷起的尘烟被风吹到半空中,经久不散。路边有一些不知道在哪里移植来的树木,被密密麻麻的木架子支撑着,怎么看怎么像架着拐行走的病人。
   几栋黑漆漆的楼房在海边孤孤单单地直立着,又矮又旧,像临水垂钓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在海风的吹拂下昏昏欲睡,随时随地都要倒在海滩上似的。我仅仅是个匆匆的过客,所经过的也是别人的时光,这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所关心和在意的地方不在这里。我的目光在这里停留片刻,就会随之远去。
   一座城与一个人的秉性是否相同呢?有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一旦形成是很难用什么去改变的。因为那些东西已经根植于骨髓里,要怎么清除出去呢?这些东西清除不掉,还谈什么改变?我对鲅鱼圈的最初印象是既黑暗又脏污,有洗不净的感觉充填在心头。
   许多年后,又一次来到这座城市,想不到的是,竟然让我的审美立场发生了动摇。
   大巴车停靠在山海广场,下车就看见远远的海面,伫立着一尊曼妙多姿的雕像。那是刚刚树立起来的鲅鱼公主像,高达六十多米,不锈钢材质,通体为浅蓝色调,人身鱼尾,两手托举着一颗明珠,仿佛从海里一跃而起。这是鲅鱼圈这座城市的新形象,是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的。那颗明珠的闪烁,是照耀暗夜的明灯,给海上行程的人们指明了回家的路。
   迷人的渤海湾,曾因一段美丽的传说而口口相传,当这个传说揭去神秘的面纱,展现在这里的时候,让这里涌起了希望的热潮。海水里的鲅鱼公主,身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苏襦裙,双手托举着明珠,面带微笑,双眸之中闪现出无限的温柔。在阳光的照射下,一身灵气地从海底冉冉升起,显得那么的华美,那么的高贵,那么的令人敬仰。
   悠悠海风,卷起层层波浪,堆起的浪花簇拥在它的脚下。对于渔民来说,海水不是浪漫,也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在大海里理解大海,在风浪里理解风浪,平安的价值是谁都懂得的,有这样一位神明的佑护,让出海的人们多了一份自信与坚强。
   鲅鱼圈区隶属辽宁省营口市辖区,位于营口市南部,距离营口市老城区约六十公里,为营口市的新市区。从一九八四年建区开始,仅仅不过三十年,便成为东北地区经济与社会生活发展最快的地区,从一个小渔村蜕变成一个现代化港口城市,这个速度不能不让人惊叹。
   我这个旅行者不知不觉间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这座城市在我的眼里一直都是黑白底片,此刻所看到的色彩斑斓的一面,让我不由地打开心扉,装下了这座城市的全部。
  
   二
   我是在夜晚的时候进入熊岳镇的,第一次来这里,也是听人的传闻,希望能够得到证实。我所居住的客房在二楼,天明的时候,便被一股香气唤醒。闻得出是巧克力的味道,不由地反思了一番。这是东北人的口味在不断地翻新,更趋于年轻化和市场化。不是吗?我很执着于自己的判断,想去证明一下,当然只是想去证明,而不是亲自去实践,这样的口味是不符合我的。
   出门来,往楼下的小店瞥一眼,果然看见一对小情侣。两个人坐在桌前,在相互帮助着,亲密地往对方的嘴里喂食。他们一边细细地品味着,一边深情地凝望着。甜甜蜜蜜的感受让人不能直视。他们是在增长着爱情的甜度,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也多了一份感受。这般蜜意在某些程度而言,是在说明这里有多么的恬静与洒脱。
   我沿着这一条街走去,这是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街,街两边古色古香的民居衬托着,一股气韵在其间糅合着,演化成一种亮色,有多少故事打印在这条街上,得需要自己去发现。
   还别说,我很喜欢在这样的街巷里穿行,建筑群落里包含着的古老,是一种清朗,在彰显其庄严与整饬。这是一种气势,一种壮阔,同样震撼人心。
   既然是一座城,便是一座工事,一座关隘。据史料记载,唐显庆三年,薛仁贵讨伐高丽温熊山,大战于此,该城初为山上的岩石所垒,长约二十余里,故称为“石城”,元代时改称为熊岳。
   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对城镇的修建与维护,可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有多么重要。熊岳城的北门便是明代的残存,此门被称作“绥德门”,城门的名字有安抚、安好之意,显示着城防的固若金汤。这里的城墙与别处稍有不同,为大条石基础,青砖墙面,白灰勾缝,墙内由黄土泥沙夯实,是典型的明代城防工事的砌法。原本南城门也是同时代修建的,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只有一些残石条遗迹了。在街巷里转来转去,有自己的收获,有自己的认知,古城的古是要从内心深处感悟的。
   古城四周的城墙目前也仅剩下西城墙和东城墙,南北城墙均已不在。行走在这里会发现,沿街的民居及院墙用料,基本都是城墙的青砖。不用说,城墙用砖被民众拆下,用于自家的房屋建设了。保护历史的意识,是近几年才得到加强的,也不能怪民众了。
   古城里还有些古建筑,保有四合院的形式,结构完整。这是让我感觉到欣喜之处。这些民居依旧有辽南特有的囤顶和有硬山顶,基本还保持着当年建造时的格局与风貌。我总是相信,一座城市最好的建筑是帮助人们构建和提高理想的。虽然时代已经将那一页翻了过去,然而,理想是终究不会破灭的,人类正是凭借着理想而走向了更加光明的未来。
  
   三
   当人们生活在盛大的海洋气息里,呼吸中有海水的节律,皮肤上有海风留下的印痕,血脉里有洋流的动能,以致连瞳孔里都是满满的波光粼粼。这些还不够,这里的人们遵循靠海吃海的传统习性,已然形成了集体意识。
   大海之大,所提供的食物,是江河湖泊所无法企及。鲅鱼圈这个名字由来已久,早在清康熙年间,这里就有渔船来捕捉鲅鱼了。每年的夏秋之季,是捕捞鲅鱼的最好时节。因这里地处海湾,环形的地理位置是活脱脱的一个半圆,就如同一个圈圈,又因鱼量产量高,而把这里称之为“鲅鱼圈”。
   这里的鲅鱼主要以蓝点马鲛为主,它属暖性上层鱼,身材矫健而多姿,最大的一条有一米见长。它们夏秋季洄游,到渤海湾产卵,人们便遵循着这条规律进行捕捞。鱼群过处,卷起一个个的旋涡,海水荡漾,此时所展现出的水纹是让人眉头舒展,喜笑颜开的纹理。这些鲅鱼的繁殖速度是那么的快,又那么的多,充斥在海湾里,一眼望去,谁的心都要蹦出来。
   渔船出动了,两艘船为一槽,拉动渔网,向一边的海岸靠近。鱼头攒动,纷纷浮出水面。鱼群狂躁不已,腾空而起,那场面真的热闹非凡。
   鲅鱼是这座城市的标志,也是这座城市的一个招牌。来到这里,不吃上一顿鲅鱼,就等于没有来过。对食物最大的珍惜就是好好吃掉,包括之前的烹制,要努力保留它的鲜度。
   红烧、糖醋、干煎、大烤、酒呛等等烹饪手法,对于鲅鱼都是完全可以的,似乎怎么制作,都合乎它的肉质。惯常的红烧,味道浓重而热烈,像大潮一样涌来,有淹没之意味和功力。普通的清蒸,香味清淡,优雅而有格调。这里的鲅鱼馅饺子,可是要不能不尝一尝的,白晶晶的饺子皮,透出里面食材的底色,精巧而又别致。咬一口,鲜香的味道,立刻充盈味蕾,蓬勃暄软,软玉温香,让人欲罢不能。北方人对饺子情有独钟,而配上鲅鱼的香气,绝对算得上是人间绝品,不能不说,这是绝对的家乡味道,占据着口中味蕾与灵魂记忆。
   又要离开了,站在海岸边,再回头看看鲅鱼公主的雕像,不禁对这里又有了高度的认识。这片海的鲜度,让人产生一种信赖与满足。饮食文化要先有大众生活作为基础,然后才能有更多的发展前景。能成为一种文化,必然要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才是应有的面貌,也是真谛所在。
   我想起与鲅鱼圈的结缘,不就是一种洄游吗?构成洄游的,可能是生命里的偶然,却也有一定的必然。辽阔的海湾,是物竞天择之选,冥冥之中有谁能够抗拒呢?
   想起鲅鱼圈,我就会想起美人鱼的传说,而后会想起来到海边的人们,都齐刷刷地长出了鳍和鱼尾,那将是何等壮哉的鱼群啊!
  

共 31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鲅鱼圈,这个名字挺怪的,一看见,自然而然的就感觉与鲅鱼有关系,果不其然。最近几年,鲅鱼圈出镜的概率挺高,发展的想必不错。枫桦老师以曾经过客的身份,勾勒了对鲅鱼圈最初的模糊印象:尘土飞扬的公路、被木架支撑的树木、旧矮的楼房,构成了一幅略显暗淡的画面。然而,正是这些最初的记忆,为后续的华丽转身埋下了伏笔。多年后,当枫桦老师再次踏入这片土地,一个全新的鲅鱼圈跃然眼前——高达六十多米的鲅鱼公主雕像矗立在山海广场,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新形象。这不仅仅是一座雕像的崛起,更是鲅鱼圈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象征。随后,枫桦老师将笔触深入鲅鱼圈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熊岳镇的点心铺、古色古香的民居、明代的绥德门、城墙的青砖,在作者笔下,尽显生活气息与人文情怀。而鲅鱼,这一与城市紧密相连的名字,在文中更是灵动多姿。每年的夏秋之季,渔船出动,鱼群狂躁,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心头。鲅鱼的多样烹饪方式,让人垂涎欲滴,成为了鲅鱼圈不可错过的美食。除了自然资源的馈赠,鲅鱼圈还实现了从小渔村到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华丽蜕变,作者以见证者的身份,深情地感叹着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这篇文章构思精巧,文风优美,张弛有度,情景交融,不失为行记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佳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24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佳华        2025-01-24 07:48:04
  我挺喜欢吃鲅鱼的,肉滚滚的,好吃又平民。但是离海远一点的很难吃到新鲜的鲅鱼,基本都是冷冻的,所以红烧居多,没想到还有糖醋、干煎、大烤、酒呛这么多烹饪手法。
回复1 楼        文友:枫桦        2025-01-24 13:37:39
  鲅鱼有很多种类,而在鲅鱼圈的鲅鱼绝对是特色!身处海湾,有许许多多的鱼类可以品尝到。可是,鲅鱼这个特殊的种类却极其特殊,是这里的特产。非常美味的鱼,完全改变以前对鲅鱼的想法。为什么呢,不一样的种类啊!非常感念那座城市,所以写了这篇文章,其实,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写出,待日后慢慢地解读。谢谢老师的精彩编按!编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1-24 08:01:18
  我至今也没有能确认,自己见过鲅鱼没有。今天读了老师的美文,对鲅鱼圈又加深了认识。老师的文,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就是叙事和感悟完美的揉合,这功力非一天两天能练就,真心佩服!读罢,总觉不忍释卷,余韵悠长。期待精彩继续,顺祝新年快乐,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枫桦        2025-01-24 13:52:23
  鲅鱼有很多种类,比如,市场面上见得最多的是海洋里最多的一种。它很容易与沙丁鱼混淆,我们都习惯成它们为大鱼的鱼食。常常能在海洋里看见它们,成群结队,密密麻麻。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祝新春快乐!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24 09:12:25
  鲅鱼圈,名字独特与鲅鱼有关。最初印象暗淡,如今华丽转身。鲅鱼公主雕像成新标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鲅鱼美食诱人。作者见证其从小渔村到现代化港口的蜕变,感叹发展之快,令人赞叹! 问候枫桦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枫桦        2025-01-24 13:54:50
  非常美的一座城市,刚刚兴起,我相信,不会用多长时间,一定会起来的。靠海吃海,海洋太大了,让人有许许多多想不到的东西。相信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精彩解读,遥握。祝新春快乐!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24 09:20:12
  以美人鲅鱼雕塑为鲅鱼圈城市的地标,非常合适,特别醒目的感觉,这也是一种图腾崇拜。作者以新旧对比的方式,写出鲅鱼圈的今昔,异乡人也有走在繁华里的美妙。渤海,主要是鲍鱼产卵的地方,春季洄游到黄海,我们这就是截住南下的鲍鱼队伍,产量很高,也是当地鱼食的主要品类。鲅鱼圈这个名字,让我想到我们胶东沿海的村名——嘉鱼旺,青鱼滩,也有鲅鱼圈。物产历来是当地人的骄傲,到胶东,吃鲍鱼,最好的是四种吃法,一是鲅鱼干,刮油刮油的,鱼香浓郁;一是熏鲅鱼,制成别样的鱼香。一是鲅鱼水饺,鱼馅水饺之一绝。一是鲅鱼丸子,喷鲜喷鲜的,食而不厌。枫桦老师的散文,透着浓郁的风情,也写出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文章思想灿烂,感悟精粹,愿跟随一行!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枫桦        2025-01-24 13:48:10
  去鲅鱼圈前两次没有看到这个雕像,这也是最近才看见的,真的让人想不到啊!一座城市真的需要一个精神依托,我是这么想的,比如青岛的五月风,就是给人一种感召和动力。其实,这里与老师的家乡不过在一个海湾,只是得绕一个大大的圆圈。鲅鱼圈去了多次,都是路过,没有一次真正的去过。现在想想是不是有些怠慢了。我们社团的琳达如菊老师就是那里的人,她写的望儿山,我也去过,没有写却有想法,待日后慢慢解读。鲅鱼还是鲅鱼,才能读懂这座城市。我相信会越来越好。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祝新春快乐!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1-24 10:23:14
  作者通过新旧对比,彰显出如今鲅鱼圈的繁华热闹,鲅鱼公主雕像非常惊艳,是鲅鱼圈的标志,此雕像一下子将氛围感拉满。作者边行边看边悟,历史的悠久在鲅鱼圈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海潮的气息浸润着人们的生活,各种海鲜美味令人垂涎欲滴。好文,一个小渔村的华丽蜕变,作者为之惊叹,为之礼赞!精美的文字,深邃的思想,启人共鸣!盛赞,问候枫桦老师,冬暖安好!
回复5 楼        文友:枫桦        2025-01-24 14:00:34
  其实,一座城市的美丽,在于一个建设者的基础构想。打造一个城市的基础,没有奇思妙想怎么可以呢!这个鲅鱼公主的雕像,就足见魄力与智谋。钢铁与稳重,不能仅仅考虑海浪与海潮。还要有美的结构,真的难得啊!谁走到那里都会停下脚步去观看的。城市的新形象,光鲜亮丽!谢谢罗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春祺!
6 楼        文友:岚亮        2025-01-24 11:43:04
  乍看题目,我以为鲅鱼圈是一道鲜美的海味,想不到竟是一座城市。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没有比较,是难生感悟。老师的文更趋老道,凝重,从容,有味,耐读,拜读学习了,问好新年,祝春节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枫桦        2025-01-24 13:32:30
  老师好久不见,怪想念的。老师的文章是我入江山以来就阅读的,从中学习到不少东西。我喜欢老师的自然洒脱,自由自在。文章就该这样,所有的文字来自于心中不竭的源泉。再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祝新春快乐!
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1-24 18:15:59
  鲅鱼没见过,可能南方没有!初读文,以为鲅鱼圈是一道海鲜,岂知是一座城市。鲅鱼公主雕像成为鲅鱼圈标志性建筑。鲅鱼圈历史悠久,给人的印象深刻。鲅鱼,也成为鲅鱼圈最美的食物。好文拜读,问好枫桦老师!遥握,腊月快乐!
回复7 楼        文友:枫桦        2025-01-25 00:15:09
  鲅鱼圈的特点是很突出的,也是很吸引人的目光的,来这里的人们,都会满载而归的,鲅鱼的美味是难以拒绝的。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祝新春快乐!
8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5-01-24 18:39:29
  写一个地方,把自己融入进去,记忆更加清晰,历史、风物、故事交融在一起,形成更新的认知和滋味。淡淡地述说,让人轻松走入其中,与老师一同游览、品味!好文!问好枫桦老师冬安,佳作连连!欣然提前祝老师新年快乐,万事胜意!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8 楼        文友:枫桦        2025-01-25 00:18:05
  这里的风华是非常美丽的,让人不能不动心。有海水的洗练,这座城市的美丽是可以预见的。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祝新春快乐!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1-24 20:07:15
  鲅鱼,没见。这个鲅鱼圈却是很引人入胜,这里变化之快的原因,也该是因为它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渔船出动,鱼群狂跳的场景,想想都让人心动。老师的美文让人大涨见识,受益匪浅。学习点赞,祝老师开心每一天!2163
回复9 楼        文友:枫桦        2025-01-25 00:21:35
  美丽的城市,兼有迷人的鲜味,大概是谁都不能拒绝。大海的馈赠是无私的,让人能感受到那份厚重。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祝新春快乐!
10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5-01-25 11:27:11
  读枫桦老师这篇写家乡鲅鱼圈的美文,心里不自觉涌起了一种思乡的幽情,并泛起了激动的波澜。文章写的真好!把熊岳的古韵和鲅鱼圈的特色描摹和阐释的淋漓尽致,盛赞才情!遥祝快乐!
回复10 楼        文友:枫桦        2025-01-25 12:47:40
  很早就写鲅鱼圈的想法,不过是一直搁置!前段日子在写港澳系列,没写完,一边酬备长篇材料,就真起写写鲅鱼圈吧!中间有望儿山没有写,不是忽略,而是为日后作伏笔!有可能去单独写一篇!不知道写老师的家乡是否尽意,不好之处请担待!遥握!祝新春快乐!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