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热爱】祭灶的火烧(征文·散文)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清晨起来,窗外雾蒙蒙的,高楼像空中楼阁,飘浮在雾霾中。这个冬天,古城一直无霾,也无雨雪,天气晴朗温暖,近两日才出现了雾霾。
噼啪,噼啪,远处传来一阵爆竹声,今天是祭灶节。祭灶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小年、灶王节。祭灶节起源于周代,当时是夏天祭灶,到了汉朝,改为腊月二十四祭灶,从明清至今,是腊月二十三祭灶。长江以北如此,长江以南,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据说,祭灶节的来源,源于一个叫张单的人。张单是富家子弟,妻子贤惠,很会过日子,是个勤俭持家的良家妇女。可张单不懂得珍惜,他喜新厌旧,当遇到年轻貌美的女人时,便抛弃了妻子。而新任妻子,是个贪图享受的之人,不会勤俭持家,整日挥霍无度,使家境很快败落下来。张单无家可归,沦落为沿街乞讨的乞丐。
有一天,张单乞讨到前妻家中,当看到施舍他的前妻时,羞愧难当,一头撞死在了炉灶前。玉皇大帝得知后,念张单有悔过之心,封他为灶王,让他从此往后衣食无忧。于是,便产生了祭灶节。为了纪念灶王,在灶王节这天,家家贴灶王像,家家大扫除,把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洗澡,包饺子,烙祭灶火烧等。
别小看了灶王,他可是神仙,是家庭的守护神,监督着家里每个人的行为,谁做了好事,谁又做了坏事,灶王都有一笔账,到了年底,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所以,为了讨好灶神,为了让灶神只说好事,不说坏事,这叫言好事。为了灶神言好事,要供奉灶神许多好吃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贿赂灶神,其中就有火烧。
火烧,也就是烧饼,因为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象征着家庭和睦,象征着日子蒸蒸日上。再一个,烧饼便于制作,便于携带,也便于储存,是非常实用的食物。
在我的记忆中,腊月二十三这天,是父母最忙的一天。还记得,我八九岁那年,早上八点,母亲就让我们起床了。吃罢早饭,父亲洗净手,拿过昨晚泡软的老面酵头,倒进盆里的面粉中,再舀一碗热水和面。面和好后,盖上笼屉布放在炉子边,让它慢慢地醒发。
母亲头顶着毛巾,先用床单盖好床铺,让我们都出去,然后拿起绑着竹竿的扫帚,站在凳子上,把屋里墙角的蜘蛛网和灰尘扫下来,再蹲下身子,把床下的东西一一拿出,把床下也扫干净。
太阳光下,灰尘在屋里漂浮着,母亲弯着腰忙碌着,地上摆满了东西,一双双鞋子,一个个纸箱子,瓶瓶罐罐,椅子,凳子,横七竖八的,显得很凌乱,毛絮絮在凌乱中翻来滚去。这道剪影,特别是母亲弯腰忙碌的身影,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母亲扫完屋里,父亲拿过扫帚,来到厨房里,从房顶开始,一点点地清扫起来,随着扫帚的扫动,蜘蛛网、灰尘,像天女散花似的洒落下来,父亲的头上,脸上,身上都沾满了灰尘,灰头土脸的。
那时候,我家住在东窑坊的平房里,没有油烟机,厨房里被烟熏得黢黑黢黑,幸亏食用油是凭票供应,少得可怜。我们家几乎不炒菜,即使炒菜,也就放一丢丢的油,厨房除了烟熏,几乎没有油腻。
等父亲扫完厨房,擦净了炉台。已过了中午,没时间做饭,也没办法做饭,全家人只好吃馒头喝开水。吃完馒头,父母坐下歇息一会儿,就又开始忙乎了。父亲揭开炉子边的面盆,面发得很高,都高出了盆面许多。父亲笑着对母亲说,你看发得多好啊!母亲笑着说,这才好呢。
母亲说完,就去揉面,父亲通开煤炉子,搭上鏊子。我走进去,站在案板旁问,妈妈,是要烙饼吗?我最爱吃烧饼了,特别是沾着芝麻,刚出锅的五香烧饼,又香又脆,太好吃了。
母亲瞪着眼说,烙什么饼?是烙祭灶的火烧,是给灶王爷吃的。你看可以,不要说话,更不能乱说话。你要是乱说了,灶王爷听见会生气的,就不会为我们言好事了。
我点点头,静静地站着,不敢再说一句话。只见母亲柔好面,揪成一个个剂子,再擀成一个个圆面饼,父亲把圆饼放进鏊子,不一会儿,鲜香的味道就散发了出来,火烧烙熟了。我吸着鼻子,目不转睛地看着火烧,恨不得吞进去一个。
母亲拿来盘子,放进五六个火烧,端到灶王像下供着,然后双手合十,低头闭目,恭恭敬敬地说,灶王爷,灶王爷,你在天上要多为我们家言好事啊!
母亲说完,回到案板旁,继续去忙着烙火烧,等所有火烧都烙完了,我们才能去吃。
冬去春来,日月穿梭,我们也慢慢长大了,我工作之后,灶王节的大扫除,就成了我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家也搬进了楼房,水泥地板,雪白的墙壁,黄色的门窗,透明的玻璃,卫生好清理多了。我戴上帽子,戴上口罩,穿上蓝大褂,把自己捂得像个侠客一样。然后拿起扫帚,登上梯子,去扫房间,扫厨房,擦玻璃,清理卫生间,再去拖地,可祭灶的火烧,我从来没有烙过。不是我不烙,而父母一直不放手,可能是对我不放心吧,直到他们老的站也站不住了,没有力气为止,才停止了烙祭灶火烧。
十年前,随着父母的相继去世,祭灶的火烧,也销声匿迹了。十年来,我再没吃过祭灶的火烧,它们随着父母,也烟消云灭了,只留下了回忆,那鲜香的美味,只能漂浮在云端了。
街上的烧饼很多,有五香的,有带馅儿的,还有白吉饼,祭灶节时,完全可以买一些回来,祭一下灶王,可我从来没买过,不是味道不好,而是它们不能与父母的祭灶火烧相比。父母的祭灶火烧,带着浓浓的爱意,包含着款款的深情,是世上的唯一,任何的烧饼都无法代替。
从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我就扫扫厨房,擦擦玻璃,洗洗床单被罩,再洗个澡,简洁轻松,不再灰头土脸。可是,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是祭灶的火烧,是那浓浓的烟火气。
没有了父母,过节只成为了一种形式,而这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简洁。大扫除可以请保洁,年夜饭可以去饭店吃,至于祭灶节,它的意义所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知晓了,何况是祭灶的火烧。
现在许多年轻人都点外卖,不开火,不做饭,没有油烟,厨房里一尘不染,只是一个摆设,根本就不用去打扫。所以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祭灶节,祭灶的火烧,都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今天,又到了腊月二十三,我依旧是扫扫,擦擦,洗洗,当远处的鞭炮声传来,我又想起了祭灶的火烧,父母淌汗的脸庞,忙碌的身影,还有那熊熊燃烧的炉火。
今天是祭灶节,也不知天堂里的父母,烙不烙祭灶的火烧。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