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春天】白鹿原影视城游记(散文)
今年的大年二十四,年味越来越浓。在这年味正浓的日子里,我和初中同学白士生相约,两人一起开启了前往白鹿原影视城的旅程。白鹿原,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浓郁关中文化的土地,充满了神秘的魅力。因为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这部书,让白鹿原这片神奇的土地更加魅力无穷。去一趟白鹿原,已经成为我多年的心愿。如今,由老同学白士生开车,我们怀揣着期待与好奇,向着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进发。
白士生曾经有过八年给领导开车的经历,一是见多识广,二是开车技术非常娴熟。一路上,我们两个说着现在过年的话题,不知不觉就回忆起往昔的校园时光,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点滴。从他家居住的地方出发,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就来到了白鹿原影视城。我抬头一看,在白鹿原影视城的广场上,有一座银光闪闪的雕塑非常醒目:那是三只白鹿并排奔跑的巨大雕塑。三只白鹿唯美而生动,就像腾空而起,又如踏着云朵飞行,看后不仅感叹如今科技的发达,更有一种青春活力在全身血液里奔腾。望着两座山之间建筑的白鹿原影视城,我既激动又高兴,既期待又有无限憧憬。白鹿原影视城,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梦幻的时空,勾起了我们对这座影视城的无限遐想。如果不是因为到处都是卖票收费的人员,我真的感觉进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虽然到处都是收费卖票的摊点,但由于前来观赏的人员并不太多,所以他们一天也卖不出去多少。一个只看重金钱的民族,既没有发展的空间,也没有发展的后劲。从长远和近期的现状来看,白鹿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
回忆我和老同学白士生游览白鹿原影视城的全貌,我把白鹿原影视城分为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是以十位陕西作家为主的作家雕塑板块;第二部分是以滋水县城和白鹿村为主题的仿古建筑板块;第三部分是以各种游乐和游戏的游玩板块。
踏入白鹿原影视城,我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巨大的牌坊矗立在眼前,上面刻着“白鹿原影视城”几个大字,苍劲有力,尽显古朴大气。跨入大门牌坊,脚下是青石板路,沿着上山的路前行,左侧是一条公路蜿蜒而上,踏入白鹿原影视城,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故事。而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影视城中,有一处格外引人注目的所在——作家雕塑群。这十尊雕塑,宛如十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伫立在时光的长河中,将陕西文学的辉煌与荣耀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陈忠实先生的雕塑。他神情庄重,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正凝视着远方那片广袤无垠的白鹿原。那微微皱起的眉头,似是在为笔下人物的命运而忧虑,又似是在思索着人生的真谛。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作家对土地的深沉眷恋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陈忠实先生用一部《白鹿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关中农村画卷,让白鹿原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文学圣地。他扎根于这片黄土地,汲取着民间的智慧和力量,将自己的生命与文学创作紧密相连。他的文字,如同黄土地上的庄稼,朴实而又充满生命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抚摸着他的雕塑,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创作时的激情与艰辛,能听到他在这片土地上发出的深沉呐喊。走进仿造的陈忠实先生的故居,是几间旧式关中民房组成的农家小院,有厨房也有粮仓,有书房也有卫生间,有古树也有竹林,可以感受到当年关中农民的殷实和朴实。在院子的前边有一间专门售卖陈忠实先生书籍的地方,虽然也堆放着不同版本的《白鹿原》,可是很少有人买。卖书的管理人员也已经习以为常,适应了经济低迷时代的降维消费的萧条环境。
紧挨着陈忠实先生雕塑的,是柳青先生。柳青先生深入农村,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的作品《创业史》生动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他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农民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时代变革中的奋斗与挣扎、希望与梦想。他的雕塑仿佛在告诉我们,文学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作家柳青的雕塑形象非常逼真,是作家柳青坐在一把藤椅上看报纸,光头农民形象,已经根本不像个知识分子,而且身上穿着的是棉袄,更加彰显农民气质,更为让人惊叹的是他的右侧地上站着五头猪,三只大猪,五只小猪,五头猪的猪背被游客抚摸得光滑发亮。站在柳青先生的雕塑前,我不禁思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像他一样,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去倾听人民的心声。我深深地为作家柳青感到悲哀:一个作家不能从事写作,反映人类文明精神世界,反而天天要和土地打交道,和猪生活在一起,是作家真正追求的生活吗?时代限制了我们的认知,作家也被强制放在了围墙里。
杜鹏程先生的雕塑则透露出一种坚毅的气质。他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仿佛在战场上指挥着千军万马。杜鹏程先生的《保卫延安》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以宏大的气势、磅礴的力量,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在保卫延安战役中的英勇事迹。他的作品如同嘹亮的号角,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勇拼搏。望着他的雕塑,我仿佛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听到了战士们的呐喊声和枪炮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路遥的雕塑是他双手插兜,微微仰头,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不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人在苦难中坚守梦想、努力奋斗的身影。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路遥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温暖的世界,让我们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站在路遥的雕塑前,我仿佛能听到他在对我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贾平凹的雕塑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文人气质。他神情淡然,手中拿着一本书,似乎正沉浸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贾平凹的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广泛,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让我们在阅读中思考人生,感悟生活。贾平凹先生用他的文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社会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世界。
影视城里还有几座雕塑分别是京夫、高建群、吴宓、李若冰和胡采。作家京夫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新女》《八里情仇》等,短篇小说集《深深的脚印》,中篇小说《白喜事》等,是陕军“五大首领”之一,作品引发“陕军东征”现象。作家高建群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大平原》《统万城》等。也是“陕军东征”代表人物,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吴宓是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学者、翻译家,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曾留学美国,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李若冰和胡采都是陕西著名评论家。高建群、京夫、吴宓、李若冰、胡采的雕塑也各具特色,他们或儒雅,或豪放,或深沉,每一尊雕塑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文学故事。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主题,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他们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描绘了人民的生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漫步在作家雕塑群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这些文学巨匠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他们的作品,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文学的天空;他们的精神,如同火炬,点燃了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或许会被生活的琐碎所困扰,会被现实的压力所打败,但当我们来到白鹿原影视城,看到这些作家的雕塑时,我们会想起他们的作品,想起他们对文学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白鹿原影视城的最大亮点和中心部分应该是滋水县城、蓝云书阁和白鹿原村。
滋水县城以小说中的滋水县为原型,精心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踏入县城,古老的城墙巍然耸立,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古朴的街巷纵横交错,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关中美食,如羊肉泡馍、肉夹馍、油泼面等,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除了美食,街上还有许多手工艺品店和特产店,能购买到精美的剪纸、蓝田玉米等特色商品。县城内还设有一些文化场馆,如关中大地震博物馆,通过展示当年大地震的各种现象,让人们了解地震的危害以及预防知识。此外,时不时还能看到传统的民俗表演,如华阴老腔,那激昂的唱腔在空气中回荡,展现着黄土地的独特魅力。
蓝云书阁即芸阁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传承了关学的学术思想,与北宋时期的吕大临先生紧密相连,承载着千年的教育传统。书院建筑古朴典雅,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院内的克复堂两侧悬挂着一副意义深远的对联,上联“蓝川流滚滚,远连伊洛近接横渠,万里黄河贯洙泗”,阐述了书院学术传承的脉络,表明其承接了程朱关学和孔孟之道。下联“芸阁壮巍巍,东望云台南瞻岳麓,千秋鲁殿矗灵光”,则体现了芸阁书院在当时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重要地位。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领略到传统学术的魅力,仿佛能看到当年学子们在此勤奋学习、探讨学问的场景。
白鹿村完整地再现了《白鹿原》小说中白鹿两家的宅院。走进白家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院子,青砖铺地,几棵古树在院子里静静地伫立着。正房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栩栩如生。走进屋内,摆放着老式的桌椅、床铺,墙上挂着一些黑白照片,仿佛让人看到了当年白家的生活场景。来到鹿家大院,与白家大院相比,鹿家大院的建筑风格更加华丽一些,但同样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在鹿家大院的后院,有一个小小的花园,虽然此时已是冬季,但花园里的假山、池塘依然别有一番韵味。除了白家大院和鹿家大院,影视城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关中建筑,如祠堂、戏台、私塾等。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见证了白鹿原上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关中地区的发展变迁。在参观这些建筑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进行了一次亲密的对话,深刻感受到了关中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滋水县城和白鹿原里的风味小吃一条街也是特别的一道风景。陕西地区的特色面食和各种各样的小吃可以说是泪流满面,精彩纷呈。只可惜游客太少,感觉商家很难经营。
在影视城中,还有几场演出比较重要。但由于是天天演出,而且游客太少,因此演出流于形式。《二虎守长安》是一场大型实景特效演出,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杨虎城、李虎臣两位将军带领西安军民浴血奋战,誓死保卫长安的故事。《黑娃演义》的演出场地。演出从黑娃的童年开始,讲述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除了这两场大型演出,影视城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小型演出,如华阴老腔、皮影戏等。华阴老腔那粗犷豪放、慷慨激昂的唱腔,仿佛将人带入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让人感受到了关中人民的豪迈与热情。皮影戏则以其精美的造型、生动的表演,展现了关中地区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这些精彩的演出,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关中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种娱乐项目投资巨大,而且惊险新奇,包括滑草滑雪,高空火车、竹林云梯、儿童乐园等等,游人稀少,只有售票人在寒风中满怀期望,又有些冷落。我们没有在娱乐基地过多停留,而是直接登上了白鹿原。
登上白鹿原,站在山顶上,极目远眺,整个白鹿原尽收眼底。远处的田野、村庄、河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阳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祥和。事实上,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经历了多少磨难,见证了多少沧桑。
白鹿原影视城,确实是一个旅游胜地,但我觉得这里更是一个农耕文明历史发展的文化宝库。这次白鹿原影视城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关中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也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同时,与白士生一起度过的这段美好时光,也成为了我这个春节期间难忘而且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