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乡村喜宴(散文)
一
在农村,“吃酒”是童年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是最寻常不过却又令人满心欢喜的盛事。
每逢村里有酒席,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别样的快乐。鸡鸭鱼这些如今看来平常的菜肴,在那时的酒席上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成为孩子们心心念念的美味。
乡村喜宴,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平日邻里往来很少,见面简单寒暄几句。然而遇到办红白事,村里人本家人却很团结。
在童年的岁月里,几乎没有孩子会拒绝“吃酒”的邀请,就连老人们也会欣然前往凑个热闹。男人们在酒席间,与亲朋好友畅快地划拳喝酒,高声谈论着生意的兴衰;女人们则凑在一起,家长里短地闲聊,分享着生活中的琐碎与新奇;老人们自成一派,拄着拐杖,寻一处安静的长凳坐下,回忆着那些远去的故人故事,感觉这酒席与平日并无二致;而孩子们,像脱缰的小马驹,在人群中穿梭嬉闹,酒席一开始,便迫不及待地跑回来,品尝那些平日里难以触及的美味。
二
在乡村,吃酒形式繁多。婚丧嫁娶、乔迁、升学宴等,都需要摆酒席。无论家境贫富,重要时刻一定要热闹设宴。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邻里尊重和赞誉,否则,一定会招来村里人的闲言碎语。这独特的风俗,饱含着乡村的人情冷暖。
对于多数农村人操办酒席,他们更愿意亲力亲为。筹备之初,先得挑选一个黄道吉日,这是古老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未来美好的期许。而后,便是紧锣密鼓的请客环节。送帖子,那精心书写的字迹传递着诚挚的邀请;打电话,熟悉的声音在听筒那头传递着喜悦;请人带话,邻里间的口口相传饱含着深情厚谊。他们在心中默默计算着能请到的亲朋好友的人数,做到心中有数。
人数大致确定后,主人家便会去请当地声名远扬的大厨。这些大厨或许没有正规的厨师证,但他们在乡间凭借着口碑立足,个个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大厨根据主人家的要求开出菜单,婚宴通常至少要有十二个菜以上。主人家拿着菜单,开始精心采购各类食材,鸡鸭鱼和猪肉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将在大厨的巧手下变成美味佳肴。
在农村,酒席是一场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盛宴。它不像城市里的酒席那般简单直接,选好酒店交完钱啥事不管。农村的酒席,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主人家的心血与汗水,也凝聚着乡邻们的热情与互助。
食材采购回来,酒席的前一天,天还没亮,主人家便早早起身。在自家门口,他们与几个相熟的邻里,用篷布、木头搭建起一个简易却充满希望的露天厨房。
早饭过后,帮忙的人陆续赶来。无需过多的言语,主人家心领神会地分配好工作。那些身强力壮的男人们,像出征的勇士,雄赳赳气昂昂地去借八仙桌、长凳、碗碟,他们有力的臂膀扛起的不仅是物件,更是对这场酒席的担当;脚步轻灵的小伙子们,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们时刻准备着端盘上菜,用敏捷的身姿在酒席间穿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刀工好的妇女们,此刻化身巧匠。她们手持菜刀,在案板前专注地切菜、配菜,每一刀下去都恰到好处,那熟练的动作像是在演奏一首美妙的厨房交响曲;勤劳肯干的女人们,则围坐在一起,细心地擦洗碗碟,端着装饭的脸盆为宾客盛饭,她们的笑声和话语交织在一起,让这忙碌的场景充满了温馨。
而烧火这种容易弄脏身体的活儿,总是交给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他们坐在灶前,不急不缓地添着柴禾,掌控着火候,那红彤彤的火光映照着他们饱经风霜的脸庞。
在这一片忙碌中,没有人抱怨辛苦,没有人计较得失。大家齐心协力,只为了让这场酒席圆满成功,让主人家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农村的酒席,没有奢华的装饰,没有精致的摆盘,但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最朴实的温暖。
三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黄道吉日便在人们的翘首以盼中如约而至。这天,主人家的一家人都换上干净体面的衣裳,早早地就把屋前屋后打扫得一尘不染。一张桌子和几张板凳摆在门口显眼的地方,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热闹与喜悦。
事先约好在本地有点学问而且写字漂亮的朋友,被郑重地请来记账。桌上放置着一个大圆盘,里面盛着的瓜子糖果散发着诱人的甜香,旁边摆着要回赠的礼物,静静等待着来客。记账的朋友端坐在长凳的一边,面前摊开记账的本子,神情专注而认真。长凳的另一边,收礼的人正襟危坐,随时准备着接收和核对礼物。
帮忙的人们在吃过午饭后,便开始更加忙碌起来。此时,送礼的人也陆续抵达。酒席的类别决定了送礼的方式,这在每个地方虽不尽相同,但蕴含的情感却大致相似。喜事的礼物满是祝福与祈愿,丧事的礼物则饱含缅怀与安慰。而在所有的“礼物”中,送钱最为直接实在。送礼的人在主人家热情的接待和指引下,来到记账的桌前,清晰地报上名字,并详细说明自己的礼物。收礼的人仔细核对无误后,向记账的朋友示意,朋友便认真地将其记录下来。登记完毕,收礼的人会从桌上拿起一包烟,作为回赠送给来者。
来吃酒席的大多是大人,鲜少让孩子单独前来。八人一桌围坐在八仙桌旁,端菜的小伙子们忙碌地穿梭其间,陆续把碗筷、酒壶、杯子端上桌。上菜之前,总会先摆放一些赠送的食物。
赠送的食物上完,正菜便接踵而至。上菜的速度较慢,八人抢完一个菜后,往往要等许久才会等来下一个菜。有的桌上孩子较少或者都是大人,他们更多的是沉浸在划拳喝酒的欢乐中,不会急切地去争抢夹菜,因而吃得慢条斯理,即便上菜缓慢,他们也怡然自得,丝毫没有焦急;而有的桌上孩子众多或者全是孩子,一旦新菜上桌,他们便无所顾忌地抢着夹菜,不出几分钟便已光盘,桌面杯盘狼藉。往往还没等压轴菜登场,他们便已吃饱,心满意足地离开酒席。
四
乡村的宴席讲究十全席,十大碗、十大盘满满当当地摆上桌。碗和器皿里盛着汤饭,碟盘里装着各色菜肴。客人们围坐在一起,手中的筷子和勺子交叉使用,那场面好不热闹。
划拳的声音此起彼伏,扯着嗓子,涨红着脸,使劲地喊着,手指几乎伸到了对方的眼鼻子底下。吐沫星子横飞,“三丁丁啊五角星,五魁首啊六六六,四季发财……”这粗犷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附近的狗和猫也没闲着,在桌子底下窜来窜去,偶尔能抢到一点掉落的美食,便心满意足地跑开。
酒席吃完了,酒还没喝好的,主管便会另辟专场,给他们上一些下酒菜。那些爱喝酒的酒鬼级人物被集中起来,这是一场别样的擂台赛。能上桌的人,皆是远近闻名、身经百战、所向披靡的拳坛高手。
曾经,遇红白喜事,上人情随份子是农村礼尚往来、互助帮衬的美好传统。那时,大人孩子都盼着吃酒席,送个五十块钱的礼,既能承担得起,又能图个喜庆热闹。可如今,攀比之风日盛,办酒的名目越来越多,升学宴、乔迁宴、生日宴……五花八门。酒席的场面也越来越大,再送同样的礼,都不好意思去了。
曾经淳朴的民俗,如今却变成了隐藏利益输送的手段。“无事酒”成为了许多人的精神负担,人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故中,渐渐失去了那份最初的真诚与纯粹。
乡村的宴席,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映射出人心的变化。或许,我们在追逐物质与虚荣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最初的那份简单与美好。但愿未来的乡村宴席,能够重拾那份真挚的乡情,回归那份纯粹的欢乐。
2025年1月25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