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希望】过年的那一碗糁子面(散文)

精品 【丁香·希望】过年的那一碗糁子面(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590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10发表时间:2025-01-26 16:00:25
摘要:过年了,不知怎么突发奇想,想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糁子面。

过年了,不知怎么突发奇想,想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糁子面。
   我也不知道是哪根弦断了,怎么会突然想出吃这东西。
   儿女都在西安上班,老伴在那里接送孙子都几年了,只有我一人在家。不知为什么,我老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儿女多次叫我去那里,我不习惯,总喜欢农村,总爱给那一亩三分地打主意。说实话打死我都不愿去西安,在那里摆上七碟子八大碗,我都不稀罕,不眼红。
   年前买了些东西,朋友参谋我买了一个猪头,花了一百多元,为了给“先人”做献饭,我又买了二三斤肥肉。在这之前,我喜欢吃排骨,又买了三斤,一个人过年都花了近二百块钱了,一切都办好了,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买回来了,却没有胃口,我后悔了,买那么多肉干什么?这并不是可惜钱的问题。我就想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糁子面,炒上红萝卜、豆腐、蒜苗,再调上油泼的红辣子,那多好呀?香不亚于这排骨、猪头肉。想着、想着不知怎么口水就流下来了,仿佛又走回了那个峥嵘岁月的年代,仿佛又吃上了热气腾腾的糁子面、搅团。
   儿时的糁子面,那可香了。也可能是那时的生活艰难,我最最爱吃的就是奶奶做的糁子面了。有时糁子面出来了,奶奶和上干辣子水水,我拿小勺向糁子面上倒两勺,也尝不到味道,就狼吞虎咽地吃开了。
   奶奶是小脚,一辈子受尽了苦,大田地里的活,她老人家干不了多少,但对屋里屋外却做得有条不紊,包括做饭、打扫卫生还有洗衣服等,都一板一眼。
   奶奶做的糁子面好吃,以后奶奶年龄大了,手脚不方便,母亲就接替了奶奶,做的糁子面更是可口,香味浓浓。
   一次放学回来,母亲问我上午吃什么,我不加思索的说道糁子面。母亲把糁子煮好,把面和好准备擀时,家里来了位客人,我问母亲咋办,她老人家望着我一笑,振振有词地说道:“擀杖转一转、添人不添面。”她把面又多擀了几圈。你还别说,就那多转几圈的面,竟然人人都吃饱了,我真佩服母亲。
   院子树上小鸟的叫声打断了我的回忆,我从梦境中回来了,现实生活摆在我的面前。
   前几天,儿媳打电话让我到西安过年。说天快下雪了,让我赶快过来,那里有暖气,乘过年去了多住些时间,还说两个小孙子整天念叨着叫爷爷。我心里清楚,儿媳妇想拿孙子做借口,让我来西安。我搪塞着,她好话说了有几背篓(背柴禾的工具),我一句话,“到时候看”就打发了。
   几年来,我一人长期在家,大多数时间在县上,用农村人说的话:养成了“独火虫”的性格(单独),喜欢独居,也爱清静,年前我就没有准备去西安的打算。老伴、儿子他们能回来了回来一下,不能回来了就在西安过年。我也清楚的知道,儿子的两个孩子加上媳妇和我老伴,五个人生活,不要说房贷,就生活费一项也够他们喝一壶了。
   糁子面,在我眼前时不时地浮现。那热糊糊的糁子,配上手擀面,还有那红萝卜,豆腐、蒜苗等,香喷喷的如同一顿大餐就在面前,似乎比鸡、鱼、虾、大肉、排骨还香,味道还美。怪不得有人说:“现在天天过年,顿顿有好吃的。”
   把过年的东西买回来了,那天下午,我把头门一关,一个人在家里烧了热水,清洗了几遍排骨、猪头肉。那猪头人家做得十分干净,也把骨头切去了,只剩下头肉和两个耳朵、口条等等。我还洗了那块肥肉,找了些大一点的硬柴,先炒了排骨,那东西不容易炒,一个多小时后排骨出锅了,接着包了早己准备好的调料,下锅煮猪头肉了。
   时间一分分在身边滑过,锅内冒着浓浓的香气,肉汤翻滚着浪花,各种调料和肉在锅内不停地沸腾。我时不时地翻动着肉,那肉的香味充满着灶房,飘向了院落,飘向了大街小巷,勾起了路人的食欲。
   不知过了多长的时间,头肉也煮烂了,我用手撕了几块,总感到不香似的。
   我又一次回忆起了臊子面,那酸香可口,时时刻刻打动人心。但吃的多了,就腻了,勾不起食欲,胃蕾也好像不接受似的。
   不知不觉我想起了我写的一本书,书名《一把苜蓿菜》。当时这个书名受到争议,许多人认为太土气,不雅观。我想既是乡土散文,就要接地气,符合读者心意。您还别说,后来就这土气、不雅观的书名还真阴差阳错地打出去了,增加了不少的销售量,无形中给我书也贴上了一层金。
   在一家书城开的新书发布会上,一个在外地工作的本地人,抢先发言。他风趣地说:“这书名起得太好了,接地气,现在人们大鱼、大虾、大肉吃腻了,就想吃些清淡的苜蓿菜、搅团、糁子面之类的,还想吃些玉米面做的巴巴馍。”那天开完会,他一次就买了五本准备送人。
   又扯得远了,我把一切安排做完后,都晚上十一点多了。我计划,第二天早上做一碗糁子面。
   晚上雪下着,天地白茫茫的一片,晚上气温下降,那雪在地上越来越厚,一只狗从街道上跑过,踩出了深深的雪印。抬头看天,仍然是白茫茫的一片。
   房子里有空调,但我也生了蜂窝炉子,以便在厨房操作时暖和些。
   第二早六点,我就打开蜂窝煤炉,烧水下了糁子。等稀稀拉拉的糁子熬上半小时后,再下上早己准备好的三角片面。我坐在炉子旁,拿着小铲子,手里拿了一本书,算看书算搅,再倒上前晚上炒好的豆腐、红萝卜、蒜苗,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那紧闭着门的客厅,香气回荡,锅盖揭开后的蒸气、香气,把客厅罩了个严严实实。
   我放下书,从锅内打出一碗然乎乎、香气扑鼻的糁子面,再配上从县上买来的呛菜,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在我看来,真不亚于那肉菜,那鸡鸭海鲜。
   我想如果大年初一不供先人、不嫌人笑话,我还想再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糁子面。
   (原创首发)
  

共 22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年关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正是由于物质的极大丰富,年的气氛让人在感官上产生了审美疲劳,从而导致了轻易得出年味越来越寡淡的草率结论。其实,幸福指数与人的期望值有关,与物质的多寡无关。或不成正相关。我们过去期盼一年才能得到的东西,我们能不兴奋。能不如获至宝吗?而现在,小孩子在平时就能轻易得到的东西,他还用得着去翘首以盼吗?我们那时候从大人手里接过一块钱都能激动得磕头致谢。现在的小孩,即便面对一百元的压岁钱,未必会表现得欣喜若狂。人的天性是相通的,只是关注的点不同而已。所以,面对大鱼大肉,反而激发不了太大的食欲。倒是过去大人用于缓解精粮不足,而不得已发明的糁子面,却勾起了作者的念想,想立刻美美地来一碗。”从锅内打出一碗然乎乎、香气扑鼻的糁子面,再配上从县上买来的呛菜,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不光作者这么认为,大多数人又何尝不想?在我看来,真不啻于鸡鸭海鲜的盛宴。作品有感而发,文字质朴优美,意境热切感人。好文推荐,阅读欣赏。【丁香编辑:段引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27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闰土        2025-01-26 19:10:24
  “我想如果大年初一不供先人、不嫌人笑话,我还想再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糁子面。”收尾也好些,写出了对糁子面的渴望。
1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1-26 21:47:13
  作者真是写活了这碗糁子面,也勾起了我对儿时糁子面的回忆,蒜苗豆腐辣子水水,好香啊。
回复12 楼        文友:闰土        2025-01-27 20:35:15
  感谢德年黄土地社长精美留言,向社长学习。
13 楼        文友:娇娇        2025-01-27 20:17:15
  祝福闰土社长新春大礼!勇敢夺冠!辛勤付出终得回报!加油,
娇娇
回复13 楼        文友:闰土        2025-01-27 20:29:41
  谢谢娇娇社长热情鼓励,您的鼓励是我写作的动力,向您学习.
14 楼        文友:闰土        2025-01-27 20:32:50
  很感谢拙作初审获精,真意想不到,感谢精品组的老师。
15 楼        文友:快乐的兔子        2025-01-27 21:48:01
  老农民对城市的“排斥",实际上也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还通过最拿手的劳动,为孩子们增添一份心意,特别是对土地的感情,对苦日子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全在一碗糁子面。
快乐的兔子与江山文学结缘,便有了快乐的文学。
回复15 楼        文友:闰土        2025-01-27 22:34:57
  谢谢老师关注留言,向老师学习,请您关注一下飞笺,加个微信。
16 楼        文友:扶风王宗合        2025-01-27 23:04:46
  远至儿时近西安,
   可口莫过糁子面。
   写书最爱夜静时,
   农家饭食胜酒宴。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