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故乡的灶神,赣南的烟火(散文)
在岁月的长河中,故乡赣南会昌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我深深的眷恋。每一个节日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那里的山水,那里的人情,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我的记忆深处奏响。而大年初四迎灶神的习俗,于我而言,更是这乐章中最温暖、最动人的旋律,承载着故乡的烟火气,也维系着我对家乡的无尽思念。那深入灵魂的仪式,是故乡给予异地他乡的游子最温暖的拥抱,是传统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独特篇章。
黎明前的微光
当第一缕晨曦还未完全穿透夜幕,赣南会昌的小乡村便已在一片静谧中悄然苏醒。大年初四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寒意,却又夹杂着浓浓的年味。村子里的公鸡似乎也知晓这一天的特殊,比往常更早地打起鸣来,那清脆的啼叫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我在这熟悉的鸡鸣狗吠声中缓缓睁开双眼,屋内依旧昏暗,只有透过窗户缝隙洒进来的微弱光线,在地上投射出一道道光影。身旁的父母早已起床,他们轻手轻脚地忙碌着,生怕吵醒了我和弟弟们。于是,我迅速起身,穿上崭新的衣裳,满心欢喜地迎接这充满仪式感的一天。
走出房门,眼前的景象让我陶醉。远处的岚山山峦在薄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田野里,枯黄的稻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过去一年的故事。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升起了袅袅炊烟,那是乡亲们在为迎灶神做准备。
灶房里的忙碌
走进灶房,母亲早已在灶台边忙碌开来。灶台上,摆放着各种食材,有新鲜的猪肉和羊肉、一只早已水煮飘香的大公鸡、活蹦乱跳的红鲤鱼、香喷喷的油炸豆腐、透着水果香气的各种水果,还有色泽金黄的年糕。这些都是供奉灶神必不可少的贡品。
母亲熟练地将猪肉和羊肉切成方块,放入锅中煮熟,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在肉皮上抹上一层酱油,使其色泽更加诱人。接着,她又开始处理红鲤鱼,将鱼洗净后,在鱼身上划上几刀,放入油锅中煎至两面金黄。红鲤鱼在油锅中滋滋作响,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让我忍不住垂涎欲滴。
父亲则在一旁帮忙生火,他将晒干的稻草和木柴小心翼翼地放入灶膛,不一会儿,熊熊火焰便燃烧起来,映红了他那满是胡茬的脸庞。父亲一边往灶膛里添柴,一边和母亲聊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灶房里,热气腾腾,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家人的欢声笑语,这就是家的味道,也是年的味道。
在准备贡品的同时,母亲还不忘做一些特色小吃。她将糯米粉和水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分成一个个小丸子,搓成汤圆大小。接着,她用手指在丸子中间按出一个小窝,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馅料,有芝麻馅、花生馅、豆沙馅等,再将丸子收口,搓成圆球。这些汤圆形状圆润,寓意着团圆美满。母亲将汤圆放入锅中煮熟,盛出后撒上一层白糖,香甜可口的汤圆便大功告成。
迎灶神的仪式
当贡品和小吃准备就绪,迎灶神的仪式便正式开始。父亲将一张崭新的灶神像贴在灶台上,神像上的灶神面容和蔼,身着红袍,手持如意,仿佛在庇佑着我们一家人。灶神像前,摆放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摆满了贡品和香烛。
父亲点燃三炷香,双手高高举起,向灶神虔诚地鞠躬行礼。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和期许,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灶神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五谷丰登、财源广进、心想事成。随后,母亲和我及弟弟妹妹们也依次上香,向灶神表达我们的敬意和祝福。
上香完毕后,父亲将鞭炮点燃,瞬间,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村子里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鞭炮声中,我仿佛看到灶神骑着骏马,带着吉祥和好运降临到我们家中。那一串串鞭炮,不仅是对灶神的欢迎,更是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鞭炮声的余音中,母亲开始将贡品一一摆放在灶台上。她将煮熟的猪肉和羊肉切成薄片,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和一只准备要白切的大公鸡;将煎好的红鲤鱼放在盘子中央,鱼嘴微微张开,仿佛在诉说着美好的祝福;将水果和年糕摆放成各种形状,寓意着生活的甜蜜和富足。每一样贡品都摆放得恰到好处,体现了母亲对迎灶神仪式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摆放好贡品后,母亲又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放在灶神面前。她微笑着说:“灶神爷,吃碗汤圆,保佑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看着那碗汤圆,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不仅仅是一碗简单的汤圆,更是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邻里间的情谊
迎灶神的仪式结束后,村子里渐渐的热闹起来。乡亲们纷纷走出家门,相互拜年,分享着迎灶神的喜悦和新年的祝福。孩子们则在村子里奔跑嬉戏,手中拿着鞭炮,时不时地点燃一个,放在塘泥里的鞭炮,被点燃后把塘泥射得一个个大洞,挺过瘾的,那清脆的鞭炮声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欢乐祥和的甜蜜画面。
因为我是家中的老大,拜完灶神后,我和父母便相继的来到邻居家拜年。一进邻居家门,便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邻居们早已准备好了茶水和点心,招呼我们坐下。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点心,一边聊着家常。话题从迎灶神的仪式,到过去一年的收成,再到新一年的计划,无所不包。在这温馨的氛围中,邻里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
邻居家的叔叔还拿出了自己亲手酿制的甜米酒,邀请我们大家品尝。米酒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入口醇厚,让人回味无穷。大家一边喝着米酒,一边畅谈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和邻里之间的淳朴情谊。
在我赣南会昌,迎灶神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仪式,更是整个村子共同的节日。在这一天,邻里之间相互走动,分享着喜悦和祝福,让浓浓的年味在村子里弥漫开来。这种邻里间的情谊,是故乡最珍贵的财富,也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
午后的暖阳
午后,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给整个村子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迎灶神的热闹渐渐散去,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我独自一人来到村外的田野,那里有我家的五亩水田,看着郁郁葱葱的油菜嫩苗,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和快乐的心情,真的有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美感。
田野里,阳光照耀下的稻草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我漫步在田埂上,脚下的泥土松软而温暖,散发着淡淡的泥土气息。远处,几只白鹭在天空中翱翔,时而低飞掠过水面,时而停歇在田边的树枝上,给这宁静的田野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我找了一处空旷的地方,躺了下来,望着湛蓝的天空,思绪渐渐飘远。回想起早上迎灶神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感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传统习俗正在逐渐的被人们遗忘,但在故乡赣南会昌,迎灶神这一古老的习俗却依然被完好地保留着。它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乡土文化的传承,承载着故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阳光洒在脸上,暖暖的,让我感到无比的惬意。于是,我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风声、鸟鸣声、远处传来的牛羊狗叫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首美妙的大型交响曲。在这美妙的旋律中,我渐渐有了睡意进入了梦乡,梦中,我又回到了我的小时候,和童年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野里玩耍,一起迎灶神,一起度过那些快乐美好的时光......
夜幕下的灯火
当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在天边,夜幕悄然降临。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火,那温暖的灯光,照亮了我回家的路,也照亮了人们的心房。
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期间的各种联欢晚会。电视里,演员们精彩的表演不时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屋子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然而,我的心思却不在电视上,我的脑海中依然回荡着白天迎灶神的场景,那浓浓的年味和温暖的亲情,让我感到无比幸福和惬意。
窗外,夜色如水,繁星点点。偶尔有几声鞭炮声传来,打破了夜的寂静。我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闪烁的灯火,心中感慨万千。故乡赣南会昌的夜晚,是如此的宁静而美好,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温暖的烟火气。
在这灯火阑珊的夜晚,我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他们或许也在异地他乡,同样思念着故乡的亲人,回忆着故乡的年味。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地方,但我们的心却紧紧相连,因为我们都有着共同的根---故乡赣南会昌。
大年初四迎灶神,这一古老的习俗,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故乡的人们和异地他乡的你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亲情、友情、爱情和邻里情的珍视。在这充满仪式感的一天里,我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和力量,也明白了无论走多远,故乡永远是我心中最坚实的依靠和最温暖的港湾。
随着时间的推移,迎灶神的这一天渐渐落下帷幕,但故乡的烟火气和那份浓浓的故乡年味,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我期待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期待着再次回到故乡赣南会昌,与家人亲友一起迎接灶神,共度故乡这美好的时光。
二0二五年二月一日星期六于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