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远眺珠穆朗玛峰(散文)
从嘉措拉山口进入定日县以后,沿318国道继续前行大约60公里,路左侧便是珠峰大本营大门口,从高高的牌坊进去,便可直达珠峰大本营营地。当然了,也是从这里开始,便进入收费景区。这几年自驾游一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收费景点基本不去,景区民宿基本不住,景区饭菜基本不吃,景区特产基本不买。更何况进驻珠峰大本营价格不菲,而且,必须要在大本营住一宿,能否看到珠穆朗玛峰的真容,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因而,“穷游”的我们,很自然选择了回避。——沿318国道继续向西南,奔70公里外的岗嘎镇,据说,那里有一座关帝庙,在关帝庙前可以看到珠穆朗玛峰。
离开珠峰大本营的大门,318国道与219国道合并为一条,这似乎在提醒着,我们又一次走上了边境线。日喀则市定日县岗嘎镇距离318国道的终点——樟木口岸只有一百多公里,也就是说“此生必驾318”,我们几乎走到了318国道的尽头。
到达岗嘎镇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2点半了,按照高德地图导航的指引,很快就看到了山顶上的关帝庙。车子盘旋上升到山顶,距离关帝庙不远处有一个平台,那里有三四辆车子停驻,七八个人站在南面的悬崖顶端指指点点,大概在说,就在极目可见的层层云朵之下,那一排溜连绵的雪峰之中,就藏着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千万不要小看那一排溜雪峰,也不要认为它们都是不起眼的山尖尖,说出来,那可都是世界级的高度:洛子峰海拔8516米,为世界第四高峰;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为世界第六高峰;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是世界第五高峰;章子峰海拔7543米,是世界第三高峰。厉害吧?只可惜,我不能为您指出它们的具体位置,反正,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周边,还分布着世界第三到第六的另外的四个高度。
当然,我也没有办法给您指出世界第一高的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因为它一直藏在白云的后面,那云朵似乎故意要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作对,一批又一批,一层又一层,一会儿浓郁,一会儿淡远,但始终不愿意离开山峰的顶尖,轮番上阵,连绵不绝,批判着我们的虔诚,考验着我们的耐心,试探着我们的关注程度。说心里话,我都有点讨厌那些云彩了。
白云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情,慢慢向山峰的后面躲去,于是,终于有雪峰的顶尖露出来了,白亮亮的耀人眼目,尖刺刺的如寒光凛冽的冰刀霜剑的锋刃,划开层云,直刺青天。最近的那一座雪峰几乎完全暴露出来了,镜头里的冰川历历在目,连塌陷脱落的印痕都清清楚楚。然而,我断定它不是珠穆朗玛峰,那个巨型金字塔的样子,估计每一个关注“世界第三极”的人都不会陌生。但是,它也绝对是一座世界级高峰,因为在它的面前,我已经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了。
“珠峰就在这座山峰的左边。”一位已经守候多时的老者非常肯定地说,“如果没记错,这座山峰叫卓奥友峰,珠峰左侧的那个山尖也露出来了,现在就等那层云消散了!”老者是摄影高手,喜欢拍摄广阔画面,他将地质测绘用的水平仪改装成摄影云台,一次拍摄多张照片,然后再把这些照片拼接在一起,制成超大的一幅图像,充分展示广阔、雄伟的画面。
老先生姓谢,70岁了,整大我十岁,原为重庆外国语学院教授,退休后驾驶着自己的“哈弗H4”周游全国,这次是沿着219国道上来的,昨天在前面的一个位置已经拍到了珠峰周边不少的画面,今天一早来这里就是专等珠峰露脸的。谢教授很健谈,也很随和,趁着云层又一次增多加厚的当口,一边收拾设备,一边准备吃午饭。我们送给他从日喀则带来的饼子,他也不拒绝,道了谢,便大口吃起来。知道我们从河北来,也即将步入退休行列,便敞开了自己的话匣子。哦,按重庆话说,摆起“龙门阵”:
人这一辈子最好的时光莫过于退休后的十年,也就是60到70岁之间,我叫他黄金十年。60岁之前忙公家的事情,忙儿女的事情,还忙孙子的事情;70岁以后啥子都不得忙咯,就忙着跑医院、养老院。所以说,只有这十年,趁自己该忙的都忙过了,就忙忙自己的事情噻。我已经出来两个月了,从219国道入口广西东兴口岸出发,到现在一路走,一路拍,计划再用两个月,到新疆喀纳斯,走到219国道的尽头。这两天珠峰一直没露脸,我就还等,看来今晚又要住这里了。我车上有帐篷,有锅灶,有米面,有水,只要我身体还能坚持,就一直等下去。我出来玩,不计时间成本……
谢教授不计时间成本,可我们不行,三个小时的等待已经是非常的奢侈,我们得赶回日喀则,因为只有在那里才可以找到合适的食宿,也才可以补充给养,才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旅程。也不可能再走219国道了,洪荒的阿里地区,神圣的冈仁波齐,这次我们真的没有准备好。西藏,留下这一片土地没有涉足,算是遗憾,也留给今后的念想吧。
也终于没能等来云开山峰现,最接近全貌的一次也仅仅是珠穆朗玛峰的肩部、颈部露出来,以至于几乎可以看到它的下巴颏了,然而,浓密的云层就是不给山峰一点点暴露的机会。
几只大鸟从头顶掠过,背负云朵、苍天,向着珠穆朗玛峰方向,它们是要代替我们眺望珠峰的吗?情急之中,没能及时换下长焦镜头,只拍下四只大鸟飞行的影子,从它们飞行的姿态来判断,应该是鹳鹤类,前两天在哲古措,我们拍到过黑颈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是唯一可以在青藏高原生活繁殖的鹤类。
云层愈加凝重,关帝庙旁的悬崖顶端,山风猎猎,已经有些高原午后的寒凉,看看时间已经接近下午五点钟,即便是此时立马撤回,到日喀则也已经是晚上十点了。走吧,不能再等了!
再见,珠峰!
再见,关帝庙!
再见,谢教授!
再见,219!
哦,非常有必要说一说这座关帝庙。
坐落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岗嘎镇岗嘎山上的关帝庙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珠穆朗玛关帝庙。不光名字响亮,其身份地位也不同凡响。首先说,这座寺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关帝庙,建筑在海拔4390米的岗嘎山顶,占住一个“之最”;其次,该庙始建于200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是华夏民族共同抗击外族入侵西藏,维护祖国统一的见证,历史地位和政治意义也非同一般;第三,就我个人的观感来说,这应该是我见过的最宏伟、最气派的一座关帝庙。
珠穆朗玛关帝庙始建于200多年前,2018年9月于岗嘎山山顶原址重建,隔着山下的一马平川,与珠穆朗玛峰相距近百公里遥遥相望。不知道什么原因,那天关帝庙金色的大门紧闭,不得进入内部参拜关爷,我们只能围绕庙宇一周,边参观边心里琢磨:关公是汉族人民崇拜的偶像,是忠义的化身,在这么偏远的西南边陲,基本上都是藏族同胞的珠穆朗玛峰脚下,怎么会有这么一座关帝庙呢?
这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宫殿建筑。从正面看,高高的汉白玉基座上方,矗立着一座两层金顶红墙的飞檐楼阁,八根朱红廊柱擎起第一层斗拱密檐,蓝底的雕梁画栋,层层抬升。正中间三道金色的大门紧锁,门楣上各有一块金边蓝底金字牌匾,正中间的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汉字是繁体的“珠穆朗玛关帝庙”,左右两侧匾额只有汉文,也是繁体字,右边的是“大义参天”,左边的为“威震华夏”。一层金瓦梁脊上是金色的法轮和两只金色神鹿。第二层是六根立柱,也是朱红色的,与红墙相配,其上一样的雕梁画栋层层抬升,楼顶屋脊正中心一根降魔杵直刺青天。从建筑的形制看,那是绝对体现汉藏两民族特征的,是实际意义上的民族文化的融合。
原来,早在300年前的康熙年间,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原属尼泊尔的一个部落廓尔喀人入侵西藏,被清兵击退,从此,日喀则地区有了常驻清兵部队。来自内地的清兵尊奉关公为“武圣”,就在扎什伦布寺旁边修筑了关帝庙。半个世纪以后,廓尔喀人再次进犯,班禅和达赖联名请求中央政府救援,清兵不负众望,连战连捷,将士们认为这都得益于关帝护佑,于是,就在多地修建关帝庙,其时为公元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据说,由于关公的精神与藏族传说中的格萨尔王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大殿内同时供奉武圣人关帝和藏民族英雄格萨尔王。汉藏民族的文化融合可见一斑。
珠穆朗玛关帝庙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内部空间440平方米,合在一起为“8844”,正好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米的数目字相同。
关帝庙正门廊柱上有一副楹联,上联是: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下联为: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从楹联内容看,上联写“武圣”关公,下联述“文圣”孔子,一文一武都是中华文明的符号,不知道这珠穆朗玛关帝庙里可有孔老夫子的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