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宁静·新】灌肠老邱(小说)

精品 【宁静·新】灌肠老邱(小说)


作者:平生守砚 童生,77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639发表时间:2025-02-02 15:43:03

从豫到晋投笔从戎已经快一年了,营房外、大街上,时不时总能听到“灌肠”的叫卖声。我总以为“灌肠”就是猪的肠子塞进肉的那种“肉肠”,直到那次事故后,我才知道此“灌肠”,非彼“灌肠”。
   那是五一节当天的早饭后,我和一个内蒙籍战友刚帮助炊事班搞完卫生,在往宿舍楼赶的途中,被风驰电掣骑着自行车的司务长截住。他说,今天五一,休整一天,部队照例吃两顿饭,他有点急事,不能进城采购下午会餐的菜肴了,让我代替他到城里采购。说完把一叠现金和菜单一并塞到我手里,转身就跑。
   营房离县城并不远,骑车也不过二十分钟的时间,在那个年代,能骑上自行车进县城是一项美差,何况还是采购美味吃食?那种惬意的心情就别提有多爽快了。
   节日的古城人流量明显比往日多一些,当我骑着司务长的飞鸽牌二八大杠穿行在大街上时,冷不防被一个骑着自行车从一条斜坡小巷冲出来的老汉给拦腰撞倒了,好在有车后大架上挂着盛菜的竹篓挡着,并无什大碍,只是在众人的嬉笑声里,窘迫地扶起自行车拍打着身上的污土。
   再看身边的老汉就惨了:脸朝下趴着,车人分离,头上的鸭舌帽滚出老远,车后尾大架上挂着的两个小木箱有一只也脱离了大架,扣在那里,里边的汤汤水水洒了一地。
   我忙上前把老汉扶起,帮他打去身上的浮土,他的嘴唇在流着血,在惊魂未定中颤栗而惊慌地问:你没事吧同志?你没事吧同志……?
   老汉有四十多岁,瘦高个,一脸络腮胡子,穿一件泛白的且打有补丁的绿军装。他显然是伤得不轻,一条腿抖动得几乎无法支撑。为不影响交通,我忙把他的车子扶起来推向路边,把那只后架上挂着的小木箱重新挂在后架上,把那两个甩出箱外盛着汤汤水水的塑料壶也放进了小木箱里,在收拾这一切时,我嗅到了一股刺鼻的蒜醋味。
   老汉跳着一条腿,一瘸一拐地到路边的马路牙子上坐下,用双手托起大腿,让小腿悬空着活动了几下,就说,你走吧同志,我没什大事,我的车没闸,又是下坡,脚没踩住轮胎,刹住闸(他刹车是用右脚鞋底踩住前大架三角处与轮胎的结合部,以鞋底与轮胎产生的摩擦,使车制动),就把您给撞了,真是对不起啊,那表情像个做错事请求老师原谅的小学生。
   这时,我才看清他的车子,的确除去一个大架和两只磨光花纹的轮胎外,什么车闸、车铃、链盒、泥瓦盖都没有,连脚蹬板也是两块木头代替的。
   虽然是老汉撞的我,但骑车这种事又很难界定,不管怎么说,老汉倒了,伤了,在围观人的眼里,我就是个强者、肇事者,况且又一身军装在身,从内心怎么也过不去一走了之这道坎。我只得近前拉起老汉说,到前边不远的医院检查一下,如确定没事,我再办事不迟。
   老汉像是有些觉悟的,怕麻烦我,说什么也不愿到医院去。在我一再恳求下,又加围观者的撺掇下,才一瘸一拐地跟着我到了医院。
   见到医生后,我们说明了来意,医生让老汉坐在治疗凳上,撩起老汉受伤右腿的裤角,见膝盖外侧有鸡蛋大一片紫青色於肿,已有渗血,就捏了捏骨骼,又用一个小皮锤敲打了几下膝盖,说,骨骼没事,就是个皮外伤,到治疗室消一下毒,包扎一下就行了。
   在医生为老汉治疗包扎的同时,我为老汉缴纳了八块五毛钱的治疗费。
   从医院出来,老汉拉着我的手直感谢,问我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等有了钱一定到单位把钱还给我,决不能让我做了好事再为他贴上钱。我说这点小钱不值一提,就安抚老汉保重身体,回家静养两天吧。老汉说,这不是什么小钱,怎么也顶你半个月的津贴吧。
   我那时每月的津贴是十二元。
   在交谈中,得知老汉也是当兵出身,而且是个在川藏公路上当了五年的筑路兵。说他们那时当兵可苦了,常年顶着六七级的大风在施工,可谓“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夏季穿棉袄。”而且刚开始还要忍受高原反应的困扰,每天头痛欲裂,呕吐不止,有的战友一倒下就再也没站起来……
   我只听说那时的兵种分得较细化,什么铁道兵,防化兵,舟桥兵,但还没听说有什么筑路兵,不觉对老汉肃然起敬,忙双脚并拢,向老汉敬了个军礼:老班长辛苦!
   老汉被我这突如其来的操作给整出了意外,一步跳向我,把我那只敬礼的手给拉了下来,紧张而语无伦次地说,哎呀呀,不用啦!真个是不用啦!
   后来,老汉又告诉我,他是卖灌肠的,车倒地后,灌肠的调料洒了一地,看来是没法再继续卖了,说天热了,当天做的灌肠如卖不掉就要坏掉的,让我拿回炊事班,捣些蒜汁,把老陈醋用凉白开稀释了,再滴上些芝麻油,把灌肠切成条状或菱形块,浇上调料,保证爽滑利口,绝对的美味。老汉边说边揭起另一只小木箱的盖子,从箱子里提起用白纱布包裹着的一坨胶状的东西,解开纱布,见是一坨坨像碗碟大小中间厚两边薄的灰色胶状物。
   这就是灌肠?我指着灰色胶状物问老汉。是!这就是灌肠。你不会没吃过吧?老汉像是有些惊讶。
   没有,第一次见。我有几分孤陋寡闻的腼腆。之后,老汉又告诉我,灌肠是用一种叫做荞麦的植物经过筛选、研磨、勾兑、蒸煮、冷却十几道工序制成的。
   在我的认知里,不知荞麦是个什么模样,没有荞麦的一丝概念,所以也没把他的话记在心里。只盘算着怎么消化他的灌肠。我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忙掏出司务长塞给我的菜单,菜单上有十几样要采购的菜肴品种,寻了多遍也没有“灌肠”二字,凭我一个入伍还不到一年的新兵,能为全连的会餐私加个菜吗?我有些忐忑。
   老汉像是看出我的为难,认真地说,不用你为难,我不要钱,白给你拿过去吃的。
   我忙说,不是那个意思老班长,我是看司务长给我采购的菜单上,没有要采购灌肠。
   他一听却笑了起来,说,当兵时间不长吧?我回答他说,还不到一年,是临时被司务长抓的公差。哦,怪不得呢,放心吧,我在川藏线修路时,也时常跟着司务长办过采购,多加一道菜,司务长一定高兴。说完一幅成竹在胸的样子,就把一兜灌肠放进了我车后架上的竹篓里。我忙打起车,问需多少钱,要掏钱给他,他说什么也不要,只是让我给他写个地址,有时间去部队找我把他包灌肠的白纱布拿上。我把司务长给我的菜单下端的空白纸撕下一半,垫在车座上,写好地址给他,他又把我给他的地址空白处撕下一块,写上他的住址给了我,说,吃了灌肠有什么问题可以找他,他负全责。
   司务长让炊事班长依照菜单挨个验收了我采购的菜肴,当发现多出一包灌肠时,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就把和老汉撞车的事一五一十说了一遍,司务长果然没有怪罪我,只是说应该把钱给老汉,这包灌肠少说也得七八块钱成本。
   下午会餐,连长唯一表扬司务长的就是灌肠做的很棒。
   自与老汉分手后,我就时时记挂着老汉说的要到部队找我,拿他的灌肠包布,可左等右等也没见老汉出现,后来因训练科目繁重,我就渐渐忘了此事。
   时间一晃就来到立冬季节。那天,我正在为迎接上级首长到团检查,在往操场四周的大杨树上刷白灰,通讯员气喘嘘嘘地跑向我说,有一个老百姓在营房门口等我,门岗打电话到连里,让我出去确认会客。
   我向班长请了假,直奔营房南大门。
   出了门,老远就见一个老汉推着一辆自行车在向我招手,我一下子想起来是灌肠老邱(他给我的地址上注明他叫邱建良),忙紧跑几步到了老邱的面前:“邱班长,您怎么才来呀,还以为您忘了您的纱布了呢。”
   哎,别提了,自打那次撞了你之后,就再也没卖过灌肠,我爱人不知怎的得了一种怪病,一天到晚总是头痛,这几个月我领着她跑遍了北京天津等几家大医院,也没查出个什么原因,弄得我焦头烂额,这不,前几天听说河北保定有个老中医,专治头痛这种疑难杂症,就找他开了几副中药,你别说,还真是见效了,疼痛好多了,这我才有心情到你这里来。老邱边说边掏出一包纸烟,打开了让我,我摆手谢绝,他却犹豫地叼在了嘴上,没有点燃,又取下夹在手里,像是要说什么,又嗫嚅着欲言又止。
   走吧,跟我到里边拿纱布吧。我以为是他仍沉浸在爱人病痛的伤感里,一时无法消除,就催促他一走而化解。
   他没有要动的样子,像是要说什么又难于启口。
   邱班长,还有事吗?我因还有刷树的工作等着,不敢久留,就催促他。
   我真的有些不好意思开口,给老婆看病,拉下了不少饥荒,你给我垫付的医药费,暂时还无法还你,等过了这段时间我买灌肠周转开了,一定会还你的。他一脸的歉疚和无奈,让我都替他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忙说,那点药费我早忘了,以后就别提了。
   那可不行,这是一码归一码的事。他真诚得有些迂腐。
   其实还有件事,想请你帮帮忙。说完这句话他抬起头,为难地看着我,像要得到我的肯定。
   什么事?你说吧,我一定帮。我拍打着他光秃秃锈迹斑斑的自行车车把,给了他肯定的勇气。
   我有一件旧大衣想让你找你们司务长给调换一件好一点的,我这件实在是旧得不能上身了,眼看就要过冬,我要穿着它卖灌肠。老邱说完,极难为情地看着我。
   换一件大衣?我对老邱的提议给整得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大概你还不知道,老兵退伍时是要交回大衣的,大衣不属于个人财产,你想想你到营房后领的大衣是新的吗?都是上一任老兵替换下来的。大衣利用率不高,也就冬天穿那么几天,所以说我军的大衣是五年一轮换新的。每年老兵退伍时交回的大衣,都在司务长的仓库里,好的就下发给来年的新兵,破一点的都上交团军需库,再统一处理,你们连的老兵应该刚刚退伍吧,上交的一定比我这件好。
   原来还有这挡子事,我还真不知道。我为自己的寡闻而苦笑着。
   不怕,你问一下司务长,如没有,就全当我没说,不能给你添麻烦。老邱露出极诚恳的歉意补充说。
   按照出入营房管理规定,在门卫的监督下老邱完成了登记手续,与我一起进入了营区。
   我先找到了司务长,说明了老邱想调换大衣的想法,那知司务长爽快地就答应了,并说,让他快些过来吧,他有事要到团军需股一趟。
   我忙把门外等着的老邱叫进了司务长室。
   这就是给咱们灌肠的老邱。我指着老邱向司务长介绍。司务长忙从椅子上站起,握着老邱的手说:“别老邱老邱的叫,应该叫邱班长,他当兵的时候,咱两个还没出生呢。”逗得老邱直说:“不敢当,不敢当,都是老黄历了,翻篇了,翻篇了。”
   老邱如愿地调换一件大衣,不住地感谢司务长的关照。在他要告别司务长随我去拿他的灌肠包布时,被司务长一把拉住说,我差一点忘了一件大事,炊事班长早就想学制作灌肠的手艺呢,已经浪费了多次荞麦面了,总做不好,不是硬,就是软,从没有邱班长那次的灌肠口感爽滑细腻,走吧邱班长,今天正赶上做午饭,您就手把手,传授一下吧。
   炊事班长是安徽蚌埠人,是个有十几年军龄的老志愿兵。自从那次他吃了我拿的老邱的灌肠后,就爱不失嘴,时不时就卖些打打牙祭,后来就产生了要亲作灌肠的想法,可他按照卖灌肠人给他的制作流程,试着制作了几次,都不太理想,口感和老邱的相差甚远。他曾私下里和我打过多次招呼,等老邱来找我时一定拦住他,拜老邱为师,跟老邱学制作灌肠,他要把灌肠这道美食,带回他的家乡去。
   老邱没有推辞,直接开始上手,并边制作边讲解。
   他说,要想做出口感爽滑细腻、唇齿留香的灌肠,必须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选料,二是打糊揉面,三是蒸煮火候,四是水蒜醋的调味。这四样看起来和其他制作灌肠的无什差别,其实奥妙就在于此,这都是多年操作的心得手法,一般卖灌肠人只会告诉你制作的流程,不会轻易传授给你这些细节,而这些细节心得,才是做好所有美食的精髓。
   之后,老邱手把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把制作灌肠的机密心得,都传授给了老炊事班长。
   时间一晃就到了年底,时下全团正掀起一场“军民携手筑长城,深情厚谊建家园”活动。就是号召全团各连以排和班为单位,就近帮扶困难群众安全过冬行动。
   这天,司务长找到我说,他想带领炊事班到老邱家搞一次帮扶共建活动,问我参加不参加。我们排虽然已经有了共建单位,但司务长说的那天正好是休息日,就愉快答应了。
   我们一行五人赶到老邱家时,老邱正在给八十余岁的母亲喂药,见我们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老邱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为了实实在在能帮老邱度过难关,司务长号召我们都拿出点实际行动来,他带头捐助了两双解放鞋和十元钱,炊事班长工资最高,捐了十五元和一件绒衣,我们也不同程度都捐了五元以上的现金和衣物,这些东西放到现在根本拿不出手,但在那个年代,能给老邱这个特困家庭,实实在在地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自那次在老邱家与老邱分手后,我在来年开春就因工作需要调往了别的部队,从此与老邱再无相见。
   2020年“八一”节当天,已到地方从事双拥工作的我,在县光荣院慰问时被老邱认出。当时,他正在给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室友拔火罐。
   只见老邱熟练地一手持火罐、火纸,一手拿打火机,点燃火纸后迅速塞进火罐内,又马利地扣到室友的脊背上,随即室友脊背上的肉被吸进罐内,变为黑红色。
   光荣院院长说,老邱是他们这里的大能人,谁有头痛脑热,腰酸腿疼,老邱几乎手到病除。拔火罐、按摩、针灸,样样精通,尤其制作的那一手爽滑劲道的灌肠,堪称一绝。
   三十多年没见,他能一眼认出我,足见他的刻骨铭心。他说他已八十岁了,前几年他因孤寡一人,又是进藏老兵,符合优抚条件,就被政府收置到光荣院颐养天年了。其间曾多次打听我的消息,都无法联系到我,他无法忘记我为他垫付的八元五角的医药费,他说那时的八元五角怎么也顶现在的一百元吧。说着就从枕头下摸出一个小布包,掏出一张百元大钞塞给我。
   我本想推辞,但从他的眼神里,我读出满满的歉疚和真诚。这是一位老人,终于完成了一件此生憾事一样惬意眼神,就愉快地收下了。
   两天之后,我到医院药房用老邱给我的一百元又添加了二百元,为老邱买了一套青花瓷硅胶头吸附性火罐器,让光荣院院长转交了老邱,避免了他因点火拔罐而烫伤皮肤的危险。

共 552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由一次临时性采购而引发的故事。故事前后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时间,虽无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在娓娓讲述中,成功刻画了一位退伍老兵老邱的形象,也成功刻画了以司务长以及“我”为代表的新一代军人的形象,两代军人的风采在一道地方小吃“灌肠”中得到升华,抒发了对老军人的敬仰之情,讴歌了军民一家亲的传统精神,情真意切的描写,故事的辗转推进,令读者感动。小说的主题深刻,“我”与老邱骑车相撞,虽然主要责任在老邱,但老邱没有死赖着要报责任退给对方,要知道对方是现役军人,比起老邱自己的生活状态要好多了,而且“我”也非诚诚恳,老邱还是把责任全部扛过来,于是“八块五毛”的医药费就成为一个重要节点贯穿了整个小说的始终。最终,老邱在三十年后以一百的价格“偿还”了八块五毛钱,钱不多,但凸显了老邱的高尚的人格。当然,小说也描写和刻画“我”和司务长的真情,“我”撞车没有一走了之,司务长给老邱换军大衣,都是非常惹眼的细节,从中表达出现代军人对老军人的敬佩,这是我军一种优良传统的传承,包括后来去老邱家搞军民帮扶等,都如同细雨无声地烘托着主题、描摹出人物内心的善。特别是三十年后,“我”收下老邱的一百元,然后添上钱为老邱买一套青花瓷硅胶头吸附性火罐器,都是以小见大地展现“我”的心怀。一篇感情真挚的小说,写尽“咱当兵的人”风采,推荐文友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03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2-02 15:47:23
  小说以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见大,抒发情感,较好地塑造了老邱一代老兵的和司务长等新一代军人的高风亮节和诚实朴实的情怀。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2-02 15:47:55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09 11:12:56
  周末向老师祝福安康!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灌肠老邱》优秀作品,心灵顿然间被治愈启迪,唯美文字,流畅文笔,细腻文风,力推赞赏。感谢老师创作分享!
4 楼        文友:平生守砚        2025-02-19 10:47:54
  多谢老师的鼓励,敬茶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