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年习俗的传承(散文)
小时候过年,年轻的母亲将过年前的家务活安排到日历上,每天按日历忙碌着。在我们期盼的眼神和相问中,以最解小孩子心情的暖人话语告诉我们,“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母亲的这句话在我们心中激荡,在北方小村里弥漫。
腊月初,母亲开始为我们剪裁布料,做过年的新衣服,三十晚上放到枕头边,初一醒来穿新衣出去拜年。那时候,我们小孩子就盼着过年,仅三十那个晚上盼得让人感觉度日如年,墙上挂表一刻钟一刻钟地数着——过年吃好的穿好的,如果能天天过年多好啊!
而父亲年前上山拾柴,拉回柴禾劈柈子,积攒一垛垛柈子——正月里大人孩子只管玩耍,不需要劈柴禾了。哥哥们忙碌套麻雀,去冰封的河套里捂蛤蟆;我们女孩子无忧无虑地享受玩雪爬犁。北方小村的年味在我们每家每户大人孩子的演绎中,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小年那天早上,村广播喇叭召集秧歌队彩排大秧歌,高跷队成员便到大队部集合,训练每年不同花样的东北大秧歌儿。村西大秧歌的鼓点儿敲响了,“咚咚锵咚咚锵,咚咚不拉不拉咚咚呛”。哥姐们扭秧歌挣工分,十多岁的我也想为家里赚收入,父亲为我做了很高的高跷,参与到秧歌队。大队管我们未成年的秧歌队成员叫小半拉子,没有公分,但给予奖品,比如白手套、毛巾、牙膏牙刷、瓷盆等。我的二哥是俊男,在秧歌队领男队。那时农村还很穷,根本没有口红,母亲想出一招,用写对联的大红纸边角余料,嘴唇抿湿粘住红纸,张开嘴便呈现出棱角分明的红唇;眉毛用锅底灰,棉花条取锅底灰描眉。二哥化完彩妆到了秧歌队,得到很多人羡慕,都来找母亲化妆。后来人人都学会了这个方法,秧歌队成员便个个精气神。加上大队发下来五颜六色的彩带绸子服装,秧歌队一年比一年像样了。
我这个小半拉子,在女队后排,为自己设计的扮相是仙女散花,头上带着纸制凤冠,身上彩绸霞帔,手拿倒立的花篮,淡粉色小花用铁丝穿在花篮上垂涎欲滴。独特的创意,得到村民追捧,都追着看,我娇羞地在秧歌队后面扭着。我身后有扭地蹦子的,他们扮演猪八戒、孙悟空、唐僧、沙僧;还有跑旱船的毛驴和新媳妇;扑蝴蝶的小丑和小媳妇,这些都跟在秧歌队后边,动作灵便活跃。
那年去镇里比赛,我被提拔到秧歌队前面,独特扮相和妙龄少女的婀娜,成为全镇秧歌队靓丽的风景线。我村秧歌队表演胜过其它村,拿到大赛一等奖。秧歌队到哪里汇演,中午都吃派饭,吃到很多农村巧妇的美味佳肴。如果秧歌队得到挽留,会再住一晚,晚上派宿,三五个人一组,大炕被派宿的人家烧得暖暖的。秧歌队晚上扭完秧歌,热热闹闹地再吃顿饭,后半夜才能入睡,回返时两地人如同亲人一样依依不舍。
那时过年真有趣!单干后,家家户户忙碌自己的农田,一年四季有干不完的活。一切朝钱看,村里文艺娱乐活动从那时起噶然停止,秧歌队也似乎从那时销声匿迹。
在城里打拼几十年,某年突然静下心来寻找年味,城里街市广角,偶有扭秧歌的,却发现没有当年北方小村大秧歌队的铿锵有力,和掷地有声的昂扬士气。
去年,回牡丹江老家过年,为了找到年的味道,特意赶回乡下,这次终于找回失去多年的年的味道了。村大楼前,大姐和其他村民在妇女主任带领下,依然排练大秧歌。打鼓的曾经是邻居老弟,他打出的鼓点依然铿锵有力。你听:“咚咚锵,咚咚锵,咚咚不拉不拉咚咚呛!”他的鼓棒每打下去,第一声都那么有力,振奋人心。
我不由得接过身边妇女送来的彩扇,随着鼓点扭起来。人的一生,也许会被某句话、某首歌、某个鼓点震撼,而砥砺前行。我就是被我村这个鼓点激励着走出山村,走进大城市打拼美好生活。如今回村再次重温鼓点,我的身心愉悦又兴奋。
都说现在过年没有年味,如果你也像我这样亲临一场东北大秧歌,一定会找回失去的感觉。
小时候过年看母亲忙碌,现在过年轮到自己忙碌。每年忙得焦头烂额,发誓明年一切从简。可每年一进入腊月,随着周围人的谈论,还有某某天过年了,心又不能平静。为顾客烫发理发之余,跟邻里介绍自家有缝纫机可以帮忙改裤脚,省那十元八元给小孩买吃的不好吗?于是,废品站淘宝来的老缝纫机,和母亲当年一样,从腊八开始“砰砰砰”地响起来。接着,小年扫灰清理卫生,抽空叠元宝。小年这天傍晚,推掉一切事情,安下心来为烧纸写表文。已故父母、兄长、姑姑墓址,一笔一划地写,唯恐写错。之前凭记忆,后来学聪明了,将已故人墓址记到收藏里,用时随时打开,免得苦思冥想。
年三十那天更忙,从早上起床一直忙到看春晚时。上午忙着摆供桌,摆上父母亲的照片,接着父亲的白酒,母亲的红葡萄酒,以及水果鱼肉有规律地摆上。下午准备好家人的年夜饭,傍晚烧纸请年,供桌供奉到初二、三。三天守年,我会向供桌上的父母亲汇报当年的成绩和不足,下一年的奋斗目标。
按照传统习俗,过年无论是烧纸或者摆供桌,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是佛教和道教都有赞同,民间也一样。这是人类情感的需求,这一习俗不仅仅是生者对逝者的敬畏,更是一种生者对逝者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缅怀和敬仰,思念和牵挂。
很想某一年放下所有牵挂,放飞身体,清净自在地在火车上过个年。白天借助火车前行的动力,观赏祖国大好河山。三十晚上在火车车厢里吃年夜饭,让身心融入家之外公共视野的天地间,让空灵占据内心,这会是多么有趣浪漫的一件大事。
可这个奇怪的想法想了多年,脚步还是迈不出去,内心还是守护着家的一亩方圆,年的习俗在我手中传承年得有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