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春晚机器人秧歌舞的话题(随笔)
2025年央视春晚,在编导苦心孤诣营造的流光溢彩的节日氛围里,在一年一度难忘今宵的优美旋律中,和全国亿万观众再见了。尽管和往年一样,吐槽声声不绝如缕,但天地之间有杆称,秤砣就是老百姓,平庸中脱颖而出的一个节目,机器人秧歌舞《秧BOT》,以其新颖独特的魅力,还是让观众津津乐道。16名艳丽民族服饰、舞步轻盈的姑娘和16个红马甲的黑色机器人,天衣无缝、默契配合、载歌载舞,惊艳全场。
机器人秧歌舞,给欢度除夕的人们奉献了一台现代尖端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的视听年夜盛宴;
机器人秧歌舞,让欢度除夕的人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科技崛起、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有人即情助兴、故意吹毛求疵调侃: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大庭广众,众目睽睽,机器人怎么没有穿裤子呀?随之网友诙谐回应:机器人不分男女,脱裤子放屁岂不是画蛇添足?……观众跟帖,插科打诨的幽默,更为除夕夜增添些许笑声和欢颜。
第二天大年初一,内弟的儿子小辉来我家拜年,因为亲戚多,他到哪家都是快递式,祝福、送礼、拜拜,一气呵成。临走作为长辈,我官话套话似地嘱咐他说:“小辉,上班好好干。现在大学生就业都难,你有那么好的岗位一定要珍惜。”以示关怀。内侄子是市公交公司的司机,在我的观念里,旱涝保收,事业单位,半拉公务员,体制里的人。
岂料,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小辉站住了,笑着说:“姑父,珍惜岗位和我干好干坏没关系,公交客流上不去,前些天优化线路,几百号人裁员一刀切了。去年七月份武汉1000台人工智能出租车已经上岗了,将来我就是省劳模、市劳模也得失业。”
我怔怔地愣住了。
内侄子豪爽乐观,是种天塌都不会害怕的脾气,说:“不怕。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能让尿憋死?姑父,还有二姑三叔家没去,我走了。”蹬蹬地下楼走了。
本是漫不经心的几句家常话,内侄子走后我的胸中竟掀起不大,但也不小的波澜。
很快年过完了,被誉为几乎唯一亮点的机器人秧歌舞,已经留在2025春晚的记忆中了。我是名国企退休工人,享受着社会主义的政策阳光,衣食无忧的养老金,足额按时发放,可是年轻人年后一上班,立刻面对的是职场的竞争,就业的忧虑和生活的挑战呀!
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春晚上的机器人秧歌舞,不仅仅是喜庆欢乐,让我感觉到的是人很快机器人就会走下舞台来到我们中间,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毫无疑问年轻人会雪上加霜。
曾浏览网上一位专家的文章解析,由于机器人无法和人的思维、感情、智商相提并论,取而代之的职业往往是基层劳动型,因此建筑、流水线、服务员店员、司机保安保姆环卫等蓝领行业工人会首当其冲。环顾我家亲戚子女和我的儿子儿媳,无一不是底层劳动者,怎不让人忧心忡忡?专家的文章继续骇人听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我国将有数亿人面临失业的风险。
说真的,春节几天,我杞人忧天似的陷入这个问题的思考,无法自拔。
直到读过网上的另一篇文章《人工智能与就业困境:政府的责任与抉择》,才如释重负,豁然花明。
文章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非其他模式。作者认为,如果机器人引发数以亿计劳动者失业,各级政府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还是积极保障就业稳定,实际上,是检验我党初心和使命的重大问题。资本奉成本利润积累为真神,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福祉为根本,作为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能够把握机遇,采取措施,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确保技术进步与人民就业,同步共进和谐发展。
我深以为是。
感谢编导为16名秧歌舞的机器人起了一个象征中华民族的名字:“伏羲”,谐音“福兮”,未来机器人与我们和谐相处,如同春晚节目一样共创美好的时代,于中华民族,于中国老百姓而言,应该是福不是祸,是喜不是忧。
然否?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