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香瓜记忆(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香瓜记忆(随笔)


作者:加朋 布衣,188.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5发表时间:2025-02-05 06:15:38
摘要:香瓜之于百姓可以在遥远的年代里是最便宜的水果,但它也在发展更新,让人不禁品味其中的时代气息和蕴含。

春节在超市看到了绿色的香瓜,不禁勾起了有关香瓜的回忆。记忆里的香瓜,有着别样的香,甚至不想再张嘴咬破那瓜的皮儿,瓜一种包裹着香气,岁月不会离开,我突然有这样的想法,完全因为香瓜。
   下乡前在城里吃过香瓜,上海人叫黄金瓜大都是黄绿相间的模样,那时只能是尝,还不能放开来吃,因为口袋里没有钱,一般家庭也不会特意去买瓜当水果吃,感觉它“地位”太低不屑一顾。
   到东北才知道香瓜的品种之多,口味之好,魅力之大。我是下乡第二年才吃到香瓜的,那时在北方香瓜是主要水果了,当然也是重要经济作物,农业连队种香瓜主要是为了抓几个零花钱,手头儿活一点。香瓜熟了摘下来装上牛车,边走边卖,先在本连队转上一圈,然后赶着车往团部走,路过一个连队就吆喝一阵子,听到吆喝声就会有人出来打招呼。就在大路边上,围着瓜车一边挑着瓜,一边唠着闲磕,挑挑捡捡的,问这问那的。那时香瓜的价格是连队自己定好的,没有还价,一斤毛八分的,而且是先尝后买,车把式给你挑两个瓜你先尝尝,不甜你可以转身就走,甜了你可以称上几斤。老职工一般极少买瓜,大都是因为收入和家庭人口问题,知青不会错过这种解馋的机会,围着瓜车自己挑着尝。挑出一个用手在瓜皮上擦抹擦几下,算是干净了,然后举手一拍,“叭”地一声随着清脆的破裂声音传出来,马上就勾起了兴奋,双手掰开来,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那香味深深地印在了记忆里,随之口中水分也一下子多起来了,咬下一口喀嚓喀嚓地嚼着,香甜爽脆的滋味一时淡化了所有的苦涩。后来听到瓜车来了,十几个青年会围上就吃,吃完了让车老板当场指定付钱的人,其他的人则一哄而散,被指定的人那就必须给钱,想赖账都不行,知青管这个办法叫“吃糊”。当然,我们离农业连队很远,虽没去过瓜地,却也没少听人家说偷瓜的传奇故事,心里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记得第一次放开肚子吃瓜,是那年夏天去山里运木材。那天歇班遇上了卖香瓜的,就与同事俩人合伙买了十来斤,正好装满一水桶。没有刀削皮干脆拎着瓜到了黑龙江边,在清清的江水里洗一洗,就开吃,瓜瓤瓜蒂直接甩到了江里,还引来了不少小鱼。没出半个小时一桶香瓜吃了个干干净净,拍着滚圆的肚子真叫一个畅快。那时仗着年轻体壮,再加上那句名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才敢放开了去吃。不料好景不长,到半夜肚子里一阵阵地绞痛,接着就不停地上厕所,最后拉得是筋疲力尽,走路都打晃,工作也耽误了。老职工说:自作自受了吧,看你们以后还敢贪嘴。
   从那以后真就不敢吃香瓜了,吃了马上就有反应,不论清洗得多干净都难以“幸免”,于是就尽力克制自己不去碰它。一下子过去三十多年,这个“惧瓜症”终于有了好转,但仍是不敢造次。
   说到香瓜,还想起在农场收的那份“大礼”。机关菜地有个老王头,不知是经谁指点找到了我,说要把在某县医院工作的儿子调到身边来照顾他。理由充分,加上农场也需要医生,经过一番程序便发出了商调函。事情办得很顺利,没过多久王大夫就到团卫生队上班了,事情了结之后,很快也就将它淡忘了。那天老王头怯生生地敲开了办公室的门,窸窣从口袋摸出两个香瓜,轻轻地放在办公桌上。“你看,给俺帮那么大的忙,也不知怎么感谢你,这是俺种的香瓜,给你尝尝。”看着老汉朴实的脸,听着老汉朴实的话,我心里好一阵子激动,那时的感情多么淳朴,不掺杂,只有两个瓜的芳香。
   如今香瓜品种多了,价钱也贵了,成了典型的经济作物,农民对种瓜的投入也增大了,加之物流的便利,南方人也在抢北方吃瓜群众的市场,一年四季虽然都有香瓜在卖,但反季节的香瓜只能算得上奢侈品,香味是大打折扣的,仍然只有夏秋之际本地自然成熟的香瓜才最香最甜,尤其是在七八月份北方最好的季节,瓜果蔬菜都下来了,价格很低,着实给人一种满足的感觉。特别是成车叫卖的香瓜,老远就闻得到它散发出的清香,淡淡的,甜甜的。
  

共 15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节在超市看到绿色的香瓜,勾起了作者的回忆。真正了解香瓜,是下乡到了东北之后。品种多,口味好,价钱便宜。有时,知青遇到卖瓜的,就索性围车豪爽地开吃,最后请老板指定人付钱,其他人一哄而散,即所谓的“吃糊”。作者还回忆起,一次放开肚子吃瓜,只在黑龙江水里洗了洗,结果半夜开始肚子绞痛,从此害怕吃瓜。三十多年后,“惧瓜症”终于有了好转。当然, 说到香瓜,还想起在农场收的那份“大礼”,香瓜,成了表达谢意的媒介,让作者感受到了同事的质朴和友爱。如今香瓜品种丰富,一年四季都能买到,说明国家发展进步了。但反季的香瓜算得上奢侈品,最香最甜的还是夏秋本地自然成熟的香瓜,它清香甘甜的气味,远远就能闻到。文章铺排有序,叙述从容,朴实的文风中,流露着对往日知青生活的浓浓眷恋。优美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2-05 06:19:15
  这篇文不长,但却突出表达了关于“香瓜”的故事,几个小故事都极具代表性,很有趣味,从中能咀嚼出一些生活的哲理来。短小却不失精彩。感谢老师投稿东篱,顺祝新春吉祥,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5 08:58:04
  十几个知青围着老汉的瓜就开吃,这个细节非常有味道,老汉指定付款的人,很有意思,东北人的豪爽可见一斑。这篇香瓜散文,写得满篇盈香,到这般年纪,还是喜欢香瓜,凑上去闻一闻,但不敢多吃。去年在内蒙古的奈曼服务区还遇到卖内蒙古的香瓜,闻着香,就买了两个。香味还在……想起卖瓜的,王婆卖过,自卖自夸。内蒙古的那位老汉也夸他的瓜,不过他不是王婆,是地道的种瓜人。加朋老师的文章耐读,有味道,时光被香瓜味弄得沉醉了。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加朋        2025-02-05 10:21:18
  社长说到香瓜,其实本地确实有几家其名和瓜农,每年都上地头去买,再发往天南海北。他家是地膜,只是早熟个把月,再接上正常时期种植的品种,也是从春忙到秋。但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情味了。感谢老师的点评,顺致春顺年安。
3 楼        文友:加朋        2025-02-05 10:15:53
  感谢韩格拉图老师的点评,还请多多关照。顺致新年顺遂。
4 楼        文友:佳华        2025-02-05 11:06:32
  香瓜不知道是不是山东人所称的甜瓜,我想大概是的。小时候吃瓜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回忆,各自各样的瓜,真的又香又甜。
回复4 楼        文友:加朋        2025-02-05 14:09:13
  可能是吧,各地的叫法也不一样,其实香瓜的品种很多,在东北就有黄金、甜宝、八里香、羊角蜜等等,去山东几次也都没有赶上季节,无缘山东的香甜。感谢老师来访。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