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新】妙笔生财(小说)
一
在G市,方堂大师可算得上是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能够称得上大师,自然非同凡响。其身份有:G市养生协会副秘书长,G市保健品行业监察委员会成员,G市电视台食品药品推介讲座节目首席讲师……当然还有很多“专家”之类。他的衔头多到有时连自己也记不起。如果都印成名片,便会象朝鲜将军身上挂的军功章一样,足可以覆盖整个上半身。
他在自家楼下租了个铺位,开了一家《乐乐养生堂》。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不少老人家聚集。如果不是设定了总人数40号人的限制,相信前来的老人家,将《养生堂》面积扩大10倍也容不下。因此,能够成为在册豋记的老人家,会深感自豪。
方大师一星期会有一两次到养生堂宣传介绍国内外新上市的保健品。平时是大师老婆管理,还有两个年轻貌美,热情有礼,持有护士学校毕业证书的姑娘协助。她们对老人家胜似亲生父母,使老人家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养生堂所提供诸如频普仪,神灯,血糖仪,血压计,血养仪,雾化器等医疗设备均免费使用。当然还有茶水也是免费供应的。一到两个月左右便会请一台四十几座大巴,组织老人家到附近景点或网红点游玩(所以在册人员控制在40人)。如果遇到路途较远的,还有免费午餐享用。当然,其他的老人家除了外出旅游观光,聚餐那些活动之外,平时也可以到养生堂来听课,看宣传片,享受所有保健设备;更欢迎购买养生堂推荐的保健品。
养生堂夏天有冷气,冬天有暖气,光是水电费及铺租,便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再加上每个工作人员月薪10000元,实在是费用庞大。单靠代售医疗设备和保健药那千分之三的佣金收入远远不够。因此,大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大善人,活菩萨。
那么,从经济角度,养生堂的巨额亏损,从哪里获得填补的资金?
据说方大师采取的方式是“堤内损失堤外补”。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发表论文的稿费,到电视台参与节目讲座的特约费,以及常到各所大学讲课收入。听说有的一节课就有两万元的“润喉费”。方大师缘何愿意为养生堂倒贴那么多的金钱?有传他曾遇到过一位世外高人,给他算过命:他前世是一只害人不浅的狐狸精,今生要终身做善事方能保平安且事业有成。
二
方大师自小聪明过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学校里出类拔萃的尖子。“有野心才能成就大事”是他的人生哲学。大学时读的是生物学。主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该专业融合了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毕业后可在医疗器械、生物材料、生物传感器、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从事研发、设计、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为他日后实现远大的人生目标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大学毕业后,通过笔试面试进入了市药品监督局,主管“药品、医疗器械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工作。工作上的便利,让他结识了不少药品、医疗器械,以至后来的保健品生产商和经销商。丰富的人脉资源为他的雄心壮志注入一剂强心针。十年后,他毅然离开单位,利用长期积累的经验,以自己的一支笔,一张嘴,为新老客户宣传和推介产品。
大师深谙“名正言顺”的道理。于是频频在各大杂志发表论文。有的论文是自己写的;而有的论文是花钱请一些有名气的专家写好,签上自己的名字发表的。又利用客户提供的资源,常常在电台、电视台上担当一些讲师、特约嘉宾的角色,不遗余力的为客户宣传产品。曝光率的增加无疑让他迅速窜红。
养生堂又为他营造了一道“慈善家”的光环,更是一展抱负的平台。
他虽然有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的经营权,却从来不当面向老人家推销。他深知大多数老人家会有逆反心理。你越劝他们买,本来想买也不买。因此,营销也讲策略。他采取的是三步曲。一是宣传:对经销的产品夸大功效,神化作用,让人深信不疑,产生购买欲。二是暗示:强调他所经营的产品货真价实,如假包换。并且是通过特殊而良好的人脉关系方可购进,性价比超高,且存货有限。三是诱导:老人家千万别当守财奴,否则到时人在天堂钱在银行。为了健康长寿不要吝啬金钱,想买便买。老人家都觉得大师的话在理。购买者可以微信认购,然后,由工作人员送上门。老人家都感觉得到了格外关照,买到了“限量版”,自然不会声张。
三
潘伯是养生堂的在册人员,刚满七十五岁,不久前不幸仙逝。大师便让老婆亲自送去五千元作补烛金。一般朋友,通常都是三五百。这事一传开,人人都对大师赞不绝口,更坐实了他在人们心目中“活菩萨”的人设。
潘伯早年丧妻,育有一子一女。他独居两房一厅工厂所分的小房子。一间作卧室,另一间便是他神秘的储物室,家里人都称为“藏宝室”。这藏宝室长期上锁,无论儿女嫡孙外孙,都“严禁进入”。
他平时除了到养生堂听有关保健品的介绍,量量血压,参与一些活动,其余时间经常到古董市场跟一些老相识沏茶品茗,谈古论今。于是坊间传闻他是低调的古董收藏家。还说他祖上是有钱人家,一定有不少珍藏。甚至有传他收藏了乾隆皇帝用过的尿壶。
儿子小潘五十出头。小潘的儿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因为知道父亲早年得到了一笔150多万的征地补偿款,加上原有的几十万元的积蓄,手头至少有200万元左右。由于夫妻俩都在一家小餐厅打工,收入微薄。一直为儿子婚房的事犯愁。几次转弯抺角想向老爸拿点购房首期款,可看到老头子的脸色不对路只好把到了嘴边的话呑了回去。
老潘弥留之际将一串锁匙(当然包括藏宝室的)及一个小本子交给了儿子。小本子上写着五个存折及工资卡的密码。
等办完了父亲的后事,兄妹俩便一同回到父亲的老宅。
老潘的女儿在一家私人小企业当会计。她的女儿大学本科毕业后,经过考核进入了当地一家规模颇大的外资企业。因为工作单位离家较远,老嚷着要买台代步小车。可她夫妻的收入不高积蓄少。于是便厚着脸皮向大哥提出如若得到父亲遗产,可否先借十万元为女儿买车,日后慢慢归还。大哥自然同意。
大门锁匙都熟悉。只是藏宝室的锁匙不清楚。老爸老谋深算,故意将一串形状相近的锁匙混在一起。即使锁匙掉了,要打开藏宝室的门,也不是易事。由于心情紧张,心跳手颤,两人轮流弄了半天才开了锁。门一打开,一股浓烈的药品味扑鼻而来。一个高高的多层博古架上整齐的放满了各式各样的保健品,墙角落里放着一台两万多元的频谱仪和几台不知名的医疗器械。周边立着几个高柜,都没上锁。把柜门都打开,两人不禁目瞪口呆——除了保健品,还是保健品!简直是一家小型医院的药品库。整个房间翻遍了,也找不到半件古玩,更别说乾隆尿壶了。
打开了一张办公桌的抽屉,放满一沓沓用细绳捆着的单子。原来都是买保健品的收据。另一个抽屉,放着五个存折一个工资卡,还有一些证件和几百元的新钞。
“看一下那些存折总共有多少钱?”他们来到厅上,大哥一屁股坐到沙发上,有气无力的把几本存折递给了妹妹。
有会计资格证的妹妹不用计算器,只用了十秒钟便准确的报出了数字“总共124646元。”
“不知工资卡里还有多少钱?”
“已经包括在里面了。其中一本折是与卡连通的。”
“那他的征地补偿款呢?母亲去世时还有几十万的存款呢?莫非都用去了买保健品?”
“我想应该是了。”妹妹说,“刚才我翻了翻其中一沓单,粗略计算一下也有五六万,总共有差不多有三十沓单,估计也有一百多万了。”
大哥像得了场大病,脸色惨白。“你就把那些单拿回家,今晚辛苦点计算一下。无论如何,心里有个清楚。”
妹妹于是找了个大塑料袋。那些单据足有一大袋。
次日早上,大哥收到妹妹的微信:老爸购保健品历时差不多五年,总金额为:1875354元。
按照大师与保健品批发商的秘密协议,所出售的产品,均五五分成,他从中便得到了约94万元的收入。潘伯也不是养生堂最大的购买者,至多排前六七名。当然,跟大师购买保健品的也远不止养生堂的四十号人。并且随着大师名气越来越大,购买保健品的长者越来越多。可见那养生堂哪里是赔钱买卖?他每年都从此处获得四五百万元的收入。这是个商业秘密,就连他老婆也全然不知。所以老婆对给了潘伯五千元补烛金总是耿耿于怀。
四
方大师深知资本的积累,必须如滚雪球般以几何速度递进,小打小闹成不了大事。尤太人认为要赚钱就要将眼睛盯着女人的口袋。意思是要去经营与女人有关的生意。比如名牌服装,名牌包包,钻石饰物,美容化装品等。时代不同了。而现在,要将眼睛对准老人家。大多数的老人家奋斗了大半辈子,都有一定的积蓄。而老人家所追求的自然是身体健康与长寿。这就给了有心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保健品自然成了打开老人家“金钱甲万”的锁匙。大师等于发现了一个“大金矿”。
接着他又来了个组合拳。
几年前,他写了一篇关于推介骆驼奶的论文,详尽介绍了骆驼奶的功效:美容,防癌,助消化,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医治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据专家从基因方面的深层研究和长期的科学观察,得出了权威结论:长期食用骆驼奶,寿命可达200-250岁左右。在他的号召下,G市所有的宣传机器一呼百应,象发现新大陆一样,对骆驼奶大加吹捧,将舆论作用发挥到极至。他早就从新疆购进两车皮骆驼奶,看时机成熟,便全部转手给了各大批发商,从中狠狠的赚了一大笔。
同时,骆驼奶热潮让新装修的“卖奶”店铺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他有先见之明,预早签了二十多个旺地铺位,看准时机提高几倍的租金转租,又狠狠的赚了一笔。
五
大师明白任何热点皆人为做作,自然也不会长久。果不其然,几年后那些骆驼奶售买店铺几乎销声匿迹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创新,方可再创辉煌。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思苦想,又发明了“晒背健身法”。他在论文中以医学理论为依据,列举了晒背的好处:女的可防止妇科疾病,促进维生素D合成,排毒养颜,减肥排淤,缓解焦虑,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男的可提高性功能,医治阳萎,重振雄风。
这次为造成更大的声势,不光发表论文,还联合电视台作专题宣传,并提出了口号:“以大健康时代为契机,弘扬健康养生文化,传播健康养生理念。”又利用自媒体和网络平台,全方位推介“晒背养生法”。
大师果然极有号召力。随着媒体对晒背功效的不断鼓吹,晒背的人日渐见多。一时间,G市举目皆是晒背人。开始是公园的一些绿草地上,座椅上,栈道上;儿童乐园的设施上;后来是大堤护坡上,小区大楼的天台上……都铺满了白花花的脊背。有男有女,女的居多。
六
这天早上,方大师正津津有味的吃早餐:一杯鲜奶,两条香肠。他有一个很特别的习惯。吃香肠的时候一次过将整条香肠一口口咬进口腔里,使两边的腮帮都胀鼓鼓的。然后如老牛反刍,慢慢咀嚼,去品尝香肠的美味。他的味觉很灵,只需五秒钟便能辨别出香肠是来自意大利还是德国的,用什么肉做的。他比较喜欢吃德国进口的,用猪肩肉做的布伦瑞克香肠。
他想到自己发明的十万张“晒背毯”全部售馨便感到异常的得意与满足。
他有先见之明。在发表晒背论文之前,自行设计了一款80厘米宽、150厘米长的晒背毯,并注册了“阳光牌晒背毯”的品牌。为了防止山寨厂冒牌生产,还申请了国家专利。他开始时交付工厂生产了一万张。
等晒背热在G市蔚然成风的时候,他又发表了一篇论文。论述如果晒背的时候铺垫上一张植入了硅谷最新科技芯片的“阳光牌晒背毯”,会将太阳紫外线更充分的转化成对身体有益的元素让身体吸收,功效会提高两倍以上。他的名气自然形成了强烈效应。一万张“阳光牌晒背毯”果然面市仅半个月便脱销了。于是,又让工厂加班加点赶制了九万张。只过了三个来月,又全部售馨了。
成本36元的晒背毯,售价为120元。销售利润为每张84元,减除了广告费、销售环节费及税金,每张毯的纯利润约为70元。这十万张晒背毯使他的账面实现了700万的盈利。他虽然不是会计出身,那盘账的精确度却堪比会计师。每张毯120的售价对当下人们的消费能力来说并不算贵,都能接受。这价钱甚至连一包顶级的香烟也买不到,一炮打响后他更信心爆棚了。
他一边咀嚼着香肠,一边筹谋更大的规划。他准备到全国各地走一遭。联络和动用所有的关系户,开辟新的市场。初步计划生产和销售2000万张“阳光牌晒背毯”。如果这计划能顺利完成,他便可以成了亿万富翁了。他很为自己那点石成金的本事而沾沾自喜。有人形容他的笔犹如一台印钞机,只要一开动,钞票滚滚来。他的确算得上是商业奇才。不是吗?他虽然未饮过一滴骆驼奶,却因骆驼奶而狠狠赚了一大笔,他未晒过一次背,却因为晒背毯有可能成为亿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