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轻寒细细祝安康(随笔)
公历2024年12月18日写好《悲喜随风》后,到现在也没有写什么文,忙着生活的同时,每天照样感受着日常的琐碎与平淡。没有诗和远方,每天照样按照作息与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着,不管冬天的寒冷还是风雨与阳光,五点四十就会起床,我不知道散步算不算运动,每天早上与上下班途中及晚饭后都会慢步七八千步以上,早饭时都会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听一听每日金句。虽然现在是电子信息社会,但我还是喜欢买一些纸质的书,在上班前后看一会儿,虽然我不能做出美味佳肴,但从陆文夫的《美食家》,汪曾祺的《人间有味》,在一茶一盏一饭一蔬之中尝到了家常小食地方风味,平添了一分文化底蕴,多了一笔闲情逸致,多了一份挚爱人间的理由。虽然我没有时间去看名山大川,但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马金勇的《走遍天下》,仿佛漫步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与美好。从《培根随笔》与托尔斯泰的《生活之路》中,使我对人生,信仰与灵魂有了一些更深的思考。
2024年12月底与2025年1月的年前,工作上比较忙,但今日事今日毕,有时加班,虽然有点苦累,但完成当天的事务晚上才睡得安稳。有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晚饭后我会看一会新闻,看一节纪录片《中国通史》,让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帝国的荣辱兴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生活在这和平年代,平平凡凡过好一生就好。
一路走来,有苦有甜,有笑有泪,有爱有怨,这都是丰富我们生命的经历,只要真正的用心感受过,就有他的意义。2024年的最后一天,仍如往常一样按作息工作生活,元旦这天,许多人都放假回去了,我还要加班,年年如此。晚上回到宿舍,一个馒头一碗粥,吃过后散步,泡脚,回今预明写日记,想着家中的父母与妻子,过了今天,又老了一岁。天增岁月人增寿,不认老都不行了。老就老吧,只要心态没老就好,只要心有所爱,心有所寄,内心有光,日子也还是美好的。
送走2024年,又迎来2025年,这结束与开始,连接成一条长长的人生之路;这一年又一年,成就了多少的风景与故事。一年之初,万象更新,对未来充满希望,新年新的开始。人世间最简单的幸福:有家回,父母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星期六又到了,我必须回家,父亲出院后,每次回去都要做一些他喜欢吃的,给他洗澡,与他谈谈话,鼓励他好好生活下去,他说:你们去工作吧,不要为我担心。母亲是这一辈子的贵人,妈妈这两个字任何时候喊出来,都会感到无比温暖,因为她是这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每次回工作单位,母亲总是早早起来煮好早饭,准备一些菜与生活品让我带上,他们以无私的爱,默默为我们遮风挡雨,即便我们不断长大,走向远方,他们的目光也始终紧紧跟随。从儿时的悉心照料,到长大后的默默支持,他们的爱从未有过丝毫改变。这份爱,藏在生活的琐碎里,藏在每一个关切的眼神中,藏在他们为我们的每一次付出里。我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感恩他们给予的一切,用同样深沉的爱去回馈他们,莫等岁月流逝,徒留遗憾。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存在,是这世间最纯粹、最无私的爱的源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依旧”。春节红灯笼是中国新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象征着吉祥和幸福,还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与喜庆感。在这寒冷的冬天,农历腊月十八这天,我早早就将妻子的店铺像往年一样将红灯笼挂上,让新年增添些许年味。
人间喜乐皆年味,世界再大,过年回家,农历腊月二十五忙完工作就放假了,每一次每一年总不会忘记,二十六敬财神,二十七做肉丸,二十八蒸馒头,这是一种向往与希望,祝愿家人团圆,来年生意兴隆,蒸蒸日上!辞旧迎新,我与父亲去理了发。招财进宝,我与母亲又包了饺子。除夕这天,吃了中饭后,我贴上福字,孩子们回来了,晚上一起吃了团圆饭,发了红包。在新年晚会爆竹声中进入梦乡。
烟火起,又一年。为照顾父亲,这个正月哪里也没去,看书,整理日记,帮妻子整理货架和物品。孩子们初二就去城里了,弟弟初六回来了一次,初八按照国家规定就离开家乡上班了。儿时的年味只能保存在记忆中了。年,就这样过去了,看着大门上的福还很新,但是春节在昨天过完了,只能在告别之中带走不舍。
火树银花拟星明,今岁元宵明月好。转眼又到元宵节,虽已立春,但窗外的寒气依旧,我胡乱地写下这些,就算是近两月来的一点记忆一点留念吧,祝愿世间万物风调雨顺,人们平安健康!
公历2025-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