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因为《白鹿原》走入白鹿仓(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因为《白鹿原》走入白鹿仓(散文) ——散文首发


作者:红尘一莲 举人,584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3发表时间:2025-02-15 15:45:56
摘要:本文拓展了《白鹿原》原著内容以外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示了白鹿仓民国风格的建筑风貌以及丰富悠远的文化蕴含。

西安的风中,满含文化的味道,西安的脚下,到处有着历史的印记,西安的土壤,供养着华夏文明的繁华。走进西安,就像走进了散发着古典香味的教科书。那一年,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更是让一个中国地图上找不见的小地方上了热搜。于是,白鹿原便住进了梦中,白鹿两家的爱恨情仇似乎成了通往白鹿原的诱惑。
    作为白鹿原上族长的白嘉轩,他正直仁义,宽厚待人,严以律己,曾以为豪挺直的腰杆却被恩将仇报的黑娃打弯。而一向精于算计,自以为精明过人的鹿子霖,坏事做尽后自己也在毫无尊言中悲惨而死。最让人怜惜而又无可奈何的田小娥,不甘于自己做小妾的命运,以为依靠黑娃可以获得重生,然而在黑娃外逃毫无指望的情况下,她又把希望寄托于鹿子霖,结果又成了鹿家对付白家的一枚棋子,后来被自己的公公鹿三用刀刺死,死后还落得个镇压在塔下的结局。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似乎重新焕发出了白鹿原的生机,让白鹿原的过去活生生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不知是想着与白鹿原的过去邂逅,还是抱着寻找白鹿两家曾经生活过的足迹。很久以前就有一种想要踏入白鹿原的想法,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机缘。心中一旦有了种子,必定会有时时催生的力量。一个偶然的机会,向着白鹿原的方向,走进了白鹿仓。
    其实,这白鹿原的由来,倒是来自于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年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时,发现了一只白鹿游弋于此塬,而白鹿在古代本是祥瑞的象征。于是,就把这里命名为白鹿原,以至于千秋万代,盛名不衰。后来,汉文帝刘恒葬于此塬,因此,此原也被称作灞陵塬。而我所到达的白鹿仓,只是白鹿原上一个具体而刻意打造的集旅游,文化,民俗,历史为一体的景点。究其白鹿仓,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北魏在此建造粮仓,囤积粮食的所在,也充分说明白鹿原就在千年之前已是一块土地肥沃,余粮充足的广袤之地。
     走近白鹿仓,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宏伟,古色古香的青砖瓦泥大门,上面廊檐飞角,亭楼高耸,虽为现代化的建筑,却透着浓浓的古韵。正门有三个洞形入口,中间最大,大门两侧,上书“白鹿呈祥龙腾九州国昌盛,仓纳福瑞春满华夏民安康。”脚步未入,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透着神秘与诱惑。
    走入大门,向右侧稍拐,一个上书“白鹿原.白鹿仓”的大牌坊映入眼帘,自然也是青砖伴瓦泥,木拱撑门面的设计风格。不由自主便会应门而入,这条道路称作民国街,两旁的建筑硬是挣脱了历史的束缚应运而生,活脱脱穿越在了一百多年前。看着两旁这些容貌似乎苍桑的建筑,心中多少会生出一些敬畏。古老的设计可以依靠史书做到完美的重生,但是那些同岁月逝去的人和事终归是找不到影子,全凭后人的想像和揣测。不过,这条民国街倒是聚集了许多陕西各地的风味小吃,品种繁多,各不重样,各具特色,现代化的美食陈列于民清模式的老街,是传承,更是新旧的无缝衔接。热情的招呼声,各种美味香气在空中的相互纠缠,往来的笑语欢声都是此刻的主题。放慢脚步,不仅感受到是悠闲,更多的是对曾经建筑风格的感叹。如果细细掰扯,现在的楼房越修越高,大都简洁明亮,而那时的建筑实在是精益求精,棱角分明,美观雅致。
    走着走着,怎么就走到了白鹿仓最具特色的建筑独木亭之下,趁着歇息的功夫,我好好地端详了一下这独木亭的特别之处。独木亭由一根很粗很长的原木撑起,榫卯结构的木条和木质绣球从上到下依次辐射开来,据说这根原木是来自于大洋彼岸的密歇根州的红松。它状如龙骨,配以绣球,犹如游龙戏珠,妙不可言。亭顶按中国传统建筑铺设灰陶瓦片,瓦片上雕刻兽形图腾,与亭亭玉立,风格迥异的独木亭浑然天成,实在是佩服工匠手艺的精湛与华夏文明的辉煌。继续前行,我看到了一座似同庙宇的建筑,上书“百戏楼”,戏楼坐北向南,前面是个小型广场。它很好地继承了明清繁芜的建筑之风,以台为基,歇山成顶,上有灰色筒瓦覆盖,台面由檐柱四根分作三间,中间为表演的空间,两边是耳房。戏楼屋顶五脊六兽,正脊两端有龙吻,四条垂脊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五个神兽蹲立。这些透着古色古香的杰作那里是在摆设,应该是古老文化的炫耀。不过,我的运气实在很差,没有赶上唱戏的场面,所以“百戏楼”连同前面的广场显得有些落寞。
    再往前走,我见到了两个筒子楼模样的建筑,最下面能看到的是用花纹岩石砌成的地基,足有半米高,再往上是蓝砖层层叠加,外面包裹了一层土泥的柱体,有些地方的土泥已经脱落。一侧安有木门,上面有“小磨坊”字样,四周还有气孔。最上面用圆木支撑起一个斗笠形状的顶子,外层用水泥涂摸,零星地落着一些枯草。这可能就是当年的粮仓,一方面体现着当年白鹿原人民生活的殷实富足,另一方面也是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粮仓许是当年的粮仓,只是没有了利用价值,而成为某种形式的存在。
   一不留神转到了非遗街,比起那些娱乐场地、美食场所,在这里逗留的人实在是很少,有些店铺只有门面的摆设,似乎本就无人经营,有些开着门的,连老板都不在,怎么会有生意,也许这些非文化遗产真的成了无人问津的存在。不过,走着走着却看见了鹿家大院,估计是因为《白鹿原》小说而来的,大门是上锁的。出于好奇,我想让目光从门缝里走进去,可门板实在挡得严实,只能透过不高的院墙,粗略地想像一下农村四合院的模样。原以为精于算计的鹿子霖,肯定住着高门瓦墙,结果只是个普通的泥木土房而已。
    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西大门附近,这里有个三层大小的阁楼,设计也是木栱石砖为主,下端是砖雕,一块砖雕都是由手艺精良的匠人根据二十四孝的故事雕刻成画,栩栩如生,人物造型生动活泼,诉说着感人至今的每个孝道故事。最下面那层上有“白鹿原.白鹿仓”字样,中间那层上书“望母阁”。旁边一石碑上有其简介,相传西汉时期的孝文帝刘恒是个孝子,常常叮嘱其妻窦皇后要孝顺母亲,窦皇后便与刘恒开玩笑说,你要我孝顺母亲不难,但你必须把我顶在头上,凡事要听我的。孝文帝笑着答应了,从此之后,窦皇后十分孝顺薄太后,婆媳之间感情很融洽。多年之后,窦皇后的陵墓建于文帝刘恒霸陵之顶,母亲薄太后陵建于霸陵之背,形成了“顶妻背母”的形态,使“孝”文化流芳千年。为了使这种孝文化发扬广大,白鹿仓专门建造了“望母阁”,并在其前建造了忠孝广场。登顶三楼,白西六百米,方可看见薄太后陵。如今看到的这座阁楼,始建于明朝末期,经过不断修复和完善,成为白鹿原上的藏品,更是有着深远影响的人文价值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白鹿原》的诱惑,我可能还不会误打误撞走进白鹿仓。白鹿仓确实不大,用脚步丈量也就一两个小时,可承载的文化底蕴却是沉甸甸的,也让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民国街的繁华,独木亭构造上的别致,百戏楼设计上的精湛,“小磨坊”的神秘,鹿家大院的那把锁,“望母阁”里浓浓的孝道,似乎都在演绎着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让人看到了白鹿原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
   有些地方,看过后才会走入记忆,有些路,走过后才会铭记于心。有些历史,打开后才会知其轻重,而有些文化的气味,经过岁月的沉淀,会愈加醇厚和幽香。  
  

共 28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出于对陈忠实先生名著《白鹿原》的感叹,踏上了古都西安这块孕育华夏文明的广袤土地,走进了《白鹿原》这篇巨著的发源地白鹿仓。发现了震撼人心的故事以外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印记和文化靓点。本文首先对原著的主要人物事件进行了扼要简述,然后抱着追寻白鹿两家生活足迹的好奇走进白鹿仓这道具有民国色彩的老街探索历史的神秘,从而揭开了白鹿原美丽的传说起源和变迁。白鹿原由周平王东迁而命名,因汉文帝刘恒辞世葬于此,从此千秋万代,盛名不衰,成为集旅游、文化、民俗、历史为一体的著名景点。作者文笔流畅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白鹿仓高大宏伟古色古香的青砖瓦泥大门,以及气势磅礴的对联,接着详细介绍了被称为民国街上青砖伴瓦泥木拱撑门面的建筑风格,见证了挣脱历史穿越时空的沧桑演变,不禁引发对逝去岁月里人事的遐想。满街各种风味小吃新旧衔接香气缭绕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目睹了现代建筑的高大和明清建筑的美观典雅。作者以特写笔法描绘了白鹿仓最具特色的独木亭,来自大洋彼岸的红松状如龙骨配有绣球妙不可言,亭顶灰色陶瓦,雕刻图腾,亭亭玉立,浑然天成。百戏楼布局宽敞,宏大,屋顶五脊六兽两端龙吻,垂脊神兽蹲立,描绘惟妙惟肖。接着介绍了粮仓、娱乐、美食场所和店铺。并详尽介绍了望母阁,汉文帝刘恒孝敬母亲,以及我国孝道的起源与传承。文末抒发了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不懈探究的执着。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美散文。作者带着我们游览了《白鹿原》主人翁修养生息的故土,领略了故事以外的故事让读者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到。文章富含众多知识点,足见作者文学功底深厚,文笔斐然。好文力荐共赏。【编辑:冠景华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21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2-15 15:53:19
  一篇弘扬民族文化,探索历史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的优秀散文,倾情力荐共赏。
回复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5-02-16 07:39:14
  辛苦了,感谢精彩编按,精准解读!
2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2-15 16:01:46
  拜读一莲老师美文,长知识,长见识,受益匪浅!谢谢!
3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17 01:32:48
  周一清晨向老师问好!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因为白鹿原走进白鹿仓》优秀散文作品,被老师精美的文笔吸引,那质朴无华中蕴藏的幸福快乐让人沉迷其中,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回复3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5-02-18 10:15:50
  谢谢老师宝墨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