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借宿往事(散文)

精品 【东篱】借宿往事(散文)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223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0发表时间:2025-02-18 06:21:18
摘要:小的时候,也常常去别人家借宿。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借宿的日子里,也是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寻找一种自在和快乐;我在成长道路上,追逐着与自己心灵契合的朋友,友好而温馨。

最近看《小巷人家》,剧中出现了有关借宿的情节:庄超英的母亲来家里住,因为住房太小,不得已让儿子图南借住邻居家;知青返城,鹏飞又要借宿黄玲家……
   如今的家庭,孩子少,住房也不紧张。绝大多数家庭,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房间,只能自己居住。假如要他们在别人家借住一晚,他们大概率是不同意。
   可是,在《小巷人家》开头的那个年代,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住房普遍紧张,家里人多,孩子也多,借宿的事自然是常有。
  
   一
   我在小的时候,也常常去别人家借宿。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借宿的日子里,也是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寻找一种自在和快乐;我在成长道路上,追逐着与自己心灵契合的朋友,友好而温馨。
   平时上学时,我多数住家里。因为姐姐住校,家里人少。可是,一到放假,姐姐们都回来了,家里住的地方就紧张,被子也太少。特别是冬天,我和三姐盖一张被子,睡在靠近窗户的地方。即使土炕烧得很热,但是土炕靠窗户的地方也难得热乎。加上那时候的被子窄小,即便是小孩子,两人盖一张被子也是露肩露胳膊腿,也不够暖和。小孩睡觉又喜欢翻身,不知不觉,身上就没有被子盖了。所以,一到假期,三四个闺蜜就商量,到谁家里住一两晚。听到闺蜜这样说,大家当然很高兴,一拍即合。
   几个十多岁的女孩子,偶然住在一起,兴奋之情可想而知。叽叽喳喳地聊天,嘻嘻哈哈地打闹。冬天争被子盖,夏天得看有没有跳蚤。忽然又聊到学校的某个老师同学,还有那些大家都关心的事情,一会儿又有人报告村子里某一家的新闻……这样的借宿,一两个晚上而已。聚集快,散得也快,不曾留下太多的印象。也许人多,说的事情太多,也许嘴杂,你一言我一语,话题太多,听起来热闹得很,用心思索的太少。
   这样的借宿,大概只是凑热闹而已。有时候,人多心思杂,竟然还会引出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张三说,某某人曾经在什么时候说过李四的什么坏话,或者班里的那个同学又做过什么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实际情况是,有些说法并不是事实,也许是她随口说的,或者胡乱编造的。出现这种情况,几个曾经在一起玩耍的朋友,转眼间就会因此和别人吵架,跟别人有了矛盾,甚至成了互相憎恨的“敌人”。
  
   二
   借宿时间较长、和我关系最好的闺蜜有两位:一位是和我同年的张林侠,一位是小我两岁的张斌阁。
   林侠的父母孩子少,她是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加上她父母,全家才四口人。可是她家的房子却和我家一样多,都是一座厦房加一栋门房。那时她弟弟小,和她父母一起睡觉,她一个人单独住一个房间。我去她家借宿,她母亲也很高兴,觉得我可以给她女儿做伴。
   我叫林侠的母亲“竹姑姑”。竹姑姑性情温和,说话不紧不慢。她经常跟我们聊天,感觉像同龄人,很贴心。每天晚上,喝过汤,收拾完东西,我就直接去她家。一进门,竹姑姑很热情,跟我聊几句天,然后就忙着做事去了。有时候,竹姑姑要用缝纫机,缝纫机就放在我们俩住的房间里,竹姑姑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和我们聊天,大家都很开心。
   在林侠家借宿,我母亲也高兴。放假都回家,母亲担心孩子多,被子少,都住家里太拥挤。我出去借宿,被子问题就解决了一些。而我住在竹姑姑家,不用两个人合盖一张被子,我可以单独盖一张被子。况且,竹姑姑家的被子里面都比较新,被里也没有浆洗,被子里的棉花又柔软,盖在身上软和舒适。那时候,我喜欢将被子卷成筒状,睡觉时慢慢地钻进被窝。感觉这样睡觉很安全,很踏实。晚上关灯以后,我们俩人就随意聊天,无论说到什么话题,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一间单独的房子,一张干净整齐的大土炕,就我们俩人,真是自由自在。冬天的夜晚,竹姑姑早早地将土炕烧得热乎乎,都不用我们操心。夏天天热炎热时,竹姑姑就给我们换上薄被子,将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农村那个年代常见的虱子、跳蚤、簸箕虫等,在我们住的房间里,统统消失了。
  
   三
   在林侠家借宿,小学初中阶段比较多。后来,林侠没有上高中,早早去县城工作了。高中阶段放暑假时,我还是到闺蜜家借宿,这位闺蜜就是张斌阁。
   斌阁家和我们家是斜对门。每天都要见几次。她家人多,但是她家房子也多,除了门房,有两座厦房。斌阁的母亲,我叫她“同鞮娘”,因为她娘家是西同鞮村。同鞮娘的个性和竹姑姑相反,是一位风风火火、说话干脆利落的人。斌阁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女孩就她一个,所以她在家中备受宠爱。我去她家借宿,同鞮娘也是特别高兴,因为我去了她女儿高兴。女儿一高兴,做母亲的当然开心。
   在斌阁家借宿,住得也很舒服。同鞮娘聪明能干,持家有方,被子褥子拆洗得干干净净,房间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和斌阁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她比我小两岁,感觉情同姐妹。
   上百良高中时,她比我低一级,我们俩人都住校。为了能长时间地和她呆在一起,我干脆搬到她们班女生宿舍住。那个时候,每个班的宿舍都是大通铺,有多余的位置,老师也不管这些事,只要不出什么问题,任我搬来。她们班的女生好像不到二十个人,对我也很友好。所以,放假的时候,我们俩还是想住在一起。
   上了高中,学到的知识多了一点,发现我们俩的共同话题更多了。从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对什么东西的喜好,到课本上学到的新知识,还有社会上流行什么歌曲,最近看了什么电影,以后想考什么样的大学,将来我们的理想等,都是我们聊天的话题。后来,我考上了师大,第二年她高考,填报志愿时,她也填了同一所学校,就是还想和我在一起。只是阴差阳错,她接到了天津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斌阁家借宿,有两件事特别难忘。
   一是放暑假时,村里有个小伙子,晚上在村头的涝池里游泳,不幸溺水而亡。打捞是在第二天中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俩正好在涝池旁边闲逛,忽然看到一群人在忙活,无意中,亲眼目睹了那可怕的一幕,也看到了在场人们神色的异样,听到了他的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长时间的恐慌。
   那天晚上,我们俩猫在房间,想起白天恐怖的情形,胆战心惊,吓得睡不着觉,更不敢出去上厕所。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在慌恐不安时,斌阁突然大声呼喊:“妈,妈,我害怕!”
   犹如神仙念咒语,话音刚落,同鞮娘就出现在房间。“不用怕,把这把刀放在席子底下!”
   我定睛一看,才发现同鞮娘手中真的拿着一把长长的马刀。她迅速揭开炕席一角,将马刀平放在席子底下。接着又笑着对我们说:“好了,你们不用怕,这把马刀是上一辈传下来的,听说这把刀杀过人,放在席子底下,能镇邪!”
   那把马刀,样子和家里厨房用的切面刀很像。黑乎乎的,看着同鞮娘把马刀放好,感觉刀身有点厚重。也许比切面刀要大一点。后来看电影,看到从前骑兵打仗时,有些士兵手里拿的大刀,大概就是那个样子。
   同鞮娘又陪着我俩上厕所,看着我们上炕后躺下,说:“不要关灯,有刀在,你们就不怕了。”
   同鞮娘走后,我看见放刀地方的席子突起了一点点,我们俩稍微镇定了一些。至于那把刀,我们俩再也不敢看。我心里想着,但愿这把刀真的有驱邪镇魔的作用。然后我们就转换了话题,至于聊了什么,现在都不记得了。
   那天晚上,我们一夜没有关灯。不知道是放在席子底下的那把刀起了作用,还是一到夜晚,孩子的瞌睡真来了,俩人倒是一觉睡到大天亮。
   还有一件难忘的事,就是亲眼目睹了她家的大黑马生小马驹的过程。
   也是暑假的一个傍晚,斌阁悄悄地对我说,今晚她家的大黑马要生小马驹了。听到这话,我心里就期待着,但愿能看到小马驹的出生。
   天刚刚黑,那匹大黑马就躁动不安。斌阁的父母就轮流守在马的身边,留意马的动静。过了一会儿,马躺在地上,不断地扭动着身子,看样子很痛。我们俩都不敢靠近,只是在旁边看着。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听到大人说:“要生了,赶快!”斌阁的哥哥将马灯提到马跟前,大人忙着帮马接生。还没过几分钟,小马驹就生出来了,躺在地上。大人用布把小马身上的脏东西擦干净。我这才看到,一匹黑色的小马驹在地上蠕动着。转眼之间,那小马驹就撑起前蹄,头抬起来,试图站起来。看到这种情形,我很担心,它能站起来吗?谁知正在我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试了两三下的小马驹,真的站起来了!
   动物真的神奇啊!出生才几分钟时间,就能站起来行走!
   看到小马驹站起来了,走到母马身边,母马也舔舐着小马,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开心极了!
   这匹小马驹的出生,斌阁的父母自然高兴!在那个年代,一匹小马驹,精心饲养一年半截,就可以卖个好价钱,家庭财富自然就增加了。当然,天上不会掉馅饼,喂养牲畜,需要勤劳细心又有耐心的人,需要付出许多心血的。而斌阁的父母,在改革开放初期,承包了村里的砖瓦窑,夫妻同心,吃苦耐劳,将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真是天道酬勤啊!我相信,他们喂养的小马驹,很快就会长成健壮活泼的马儿!
  
   四
   那个年代,虽然物质条件不是很好,但是邻里之间,常来常往,关系很是亲密。而现今的社会,物质丰富了,邻里之间却没有多少往来,人们隐私保护的意识强了,边界感强了。特别是在广东,一般的朋友,根本不会去别人家里,更不会想着去别人家里借宿。出门办事,酒店宾馆都可以住,省事又不欠人情,大家都乐得轻松。如果想聊天,在外面找个饭店,吃东西聊天两不误。要不去公园走走,既锻炼身体,又欣赏美景。
   工作以后,我和闺蜜们各奔东西,相距千里。现在,各忙各的事情,想见一面都难。有时想起来,微信上聊几句,知道对方平安,就各自安好。然而,我依然怀念那个在闺蜜家借宿的年代,更是怀念和闺蜜在一起,那种志趣相投,心思单纯,无话不谈,心意相通,亲密无间的美好时光。
  
   二〇二五年二月十四日星期五
  

共 38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借宿,已经是一个相当遥远的词汇了。作者最近看电视剧《小巷人家》,里面有借宿的情节,因此,便想起借宿的往事。小时候,作者家里,一待住校的姐姐们回来了,住的地方就紧张,被子又少,到了假期,就和闺蜜商量,到谁家去住几晚。大家住在一起,叽叽喳喳聊天,嘻嘻哈哈地打闹,非常有趣。借宿时间较长的是最好的两位闺蜜,一位是和自己同岁的张林侠,一位是小自己两岁的张斌阁。在林侠家借宿,小学初中阶段比较多。后来,林侠没有上高中,早早去县城工作了。高中阶段放暑假时,作者就到闺蜜家张斌阁借宿。在斌阁家借宿,有两件事特别难忘。一是暑假时,村头的涝池淹死一个小伙子。无意间看到打捞的场面,吓得两人晚上不敢上厕所。为此,斌阁母亲同鞮娘在席子下放了一把镇邪的马刀。二是暑假的一个傍晚,作者在斌阁家目睹了大黑马生小马驹的过程,为生命的神奇而震惊。那个年代,家家条件都不太好,但邻里和睦,往来频繁。现在物质丰富了,邻里之间,往往老死不相往来,令人感慨。如今和闺蜜天各一方,平时靠微信,报平安,诉友谊。一篇题材与写法俱佳的回忆散文,力荐文友,赏读为快。【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18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2-18 06:24:37
  借宿,曾经是一个时代百姓生活的标签,虽然这种事情,在今天已经很少,甚至显得很不可能,但它毕竟真切地发生过,回忆起来,更是令人感慨万分,别有滋味。感谢老师投稿东篱,顺祝新春吉祥,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2-18 19:28:38
  非常感谢韩格拉图编辑!正如你说的:“借宿,曾经是一个时代百姓生活的标签。”解放后,一直到八十年代,中国迎来了人口出生高峰。我小时候,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对夫妻生五六个,甚至十多个,都是常见的情况。那时,还是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一年到头,人们天天忙碌,而收获的仅仅能维持一家人的吃穿就不错了。如果只有三四个孩子的家庭,生活状态明显就好一些。如果只有两个孩子或独生子女,那是非常少的情况。孩子少的家庭,大人明显要轻松许多,家里的生活水平也高出当时平均水平许多。由于孩子多,住房紧张,被子太少,所以常常出现借宿的情况。问好韩格拉图文友!祝你新春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2-18 07:14:53
  借宿,遥远而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常与闺蜜借宿,有欢乐打闹。高中在张斌阁家借宿,有难忘之事。过去邻里和睦,如今却疏远。好在和闺蜜还能微信联系,诉情谊。感慨岁月的变迁,唯有真情难忘。问候同淑君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2-18 19:31:01
  非常感谢非常感谢滴善斋文友精彩点评!“感慨岁月的变迁,唯有真情难忘。”是的,时光飞逝,一切都在变化,可闺蜜之间纯朴的感情是不变的。问候滴善斋文友,祝你新春快乐!
3 楼        文友:岚亮        2025-02-18 09:45:41
  我也有过寄宿的经历,虽然往事不一样,但亦感同深受,拜读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2-18 19:33:02
  非常感谢岚亮文友的关注与鼓励!是的,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才更深刻。问好岚亮文友!祝你新春愉快!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18 11:54:20
  满满的故事,生活的经验,生活的态度,可能与这些经历经验有关。可能各地都有借宿这个习俗,融洽了彼此的关系,曾经的年代,这是文化。淑君老师的文章很多故事,表现处那个时代的特点。借宿,我想起三年前住宾馆旅店投宿,标准间都不是一个人包下来的,两个人是陌生的,夜晚互相交流,好像坏人很少,也结识过几个同宿的朋友,不过时间还是打断了我们的交流。往事如旧,翻新一下,却别有滋味。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2-18 19:37:27
  “可能各地都有借宿这个习俗,融洽了彼此的关系,曾经的年代,这是文化。”怀才社长说的特别好,我赞同!莫言说过,文学其实就是讲故事。生活中,有太多的故事,有些是自己亲历的,有些是听别人说的,或者从书上看到的,无论是来源于何处的故事,都让人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我想,要写好文章,就得想办法讲好这些故事。问好怀才社长!祝社长新春愉快!
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2-18 19:43:06
  闺蜜斌阁看了这篇文章后说,那时只是单纯的快乐。我想,也许是幸运,上天给我们安排好如此美好的缘份。佛说:“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我和闺蜜的前世是积攒了多少次的回眸,才换得此生彼此之间的相识相知和相伴?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