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拜新灵(散文)

精品 【东篱】拜新灵(散文)


作者:红花草 举人,4128.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1发表时间:2025-02-19 06:29:42


   一
   拜新灵,顾名思义,是给新灵魂祈福、祭祀的意思。具体的日期是大年初一或者初二,全国各地都有这个习俗,可能只是叫法不同。这天亲戚们都要前来给先一年过世的亲人以专程祭拜、悼念;也给这家主人送上新年祝福,以示慰问尊重。拜新灵,究竟从哪个朝代开始,我也说不准,查无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习俗与古代中国的岁首祈福祭祀有关。《诗经》的歌谣氛围风雅颂,其中“颂”就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纂集。因为岁首是万物生长的开始,人们相互拜年,表达对新年的敬意,特别对失去亲人家庭给予关心。
   拜新灵,属于特殊情况,“三斤重的鲤鱼倒提”,就不稀奇了。“娘亲舅大,爹亲叔大”,哪怕千百年都遵循着长幼有序的做法,此时,舅舅有可能倒过来先到姑娘家拜年,哥哥姐姐也有可能倒过来给弟弟妹妹家先拜年。这是“亡者为大”,对逝者尊重,对痛失至亲的亲人以精神安慰。
   “初一不出门,初二拜新灵”,这是北方的传统习俗。我们这湘北有一部分地区的“拜新灵”,是正月初一。无论是初一还是初二,这都是一项庄重而有意义的活动,人们都非常重视。
  
   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咱们中国人都喜欢以规矩办事,这样才有条不紊。拜新灵,与其他的节日活动有区别,也有很多规矩。“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规矩可能也有些不同。
   我们这里,信奉的是,人死,便是一了百了。逝者生前的私人用物,在他(她)去世后,很快由至亲之人含泪收拾清理到一旁。一些非常好没来得及穿的衣服、没用过的被子等,会赠给愿意要的人。另外,子女会留下逝者生前用过的一两件物件作为纪念。其他之物在给逝者烧灵屋时,便与其全部给烧掉。说是只有通过烧的方式,逝者到阴间领取他的财物才能认得清,收得到,不会出错。烧的时候还要用石灰围一个圈,并高声呼唤他的名字,这样,别的鬼魂就不敢趁火打劫去抢。如果是烧不燃的东西,像烟斗、茶缸之类,也要趁烧灵屋时,在浓浓的烟雾中跑一下,叫“过烟”,这样,逝者才收得到。到了阴间的亲人到底如何,那么多的金银珠宝,到底收到没有,谁能说得清?反正都是这样做,这就叫“哄鬼”吧。民俗不同于迷信,人们并不相信,但已经形成了风俗,重在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温暖送别的感情。
   我们这里许多姓氏没有祖宗祠堂,也没有逝者的灵位。我长这么大,还真没见过家族的祠堂,不知道祠堂里到底供奉的啥。许多认知,我都是在电影里电视里粗略得见。我们这里的人死后,除了垒的土堆比其他的农作物土堆稍大一点,多一个小小的墓门、插有香烛、堆上常有纸钱外,外地人不仔细看真不知道这就是坟。后人一般每隔三五年还给拢一次坟(培土),否则,风吹雨淋的,坟堆越来越小。有后人的日后会立个碑,碑中刻上现有的后人名,就是死后的最大荣耀了。一般的家里,很少有逝者的照片,有,也不久留,不挂在家中。说是将死人的照片放家里,阴气重,魂魄在家游荡不肯离去,常给家中带来不利,逝者也得不到超生,投胎不成,后人很害怕。
   大概我们这里注重的是把逝者深深埋在心底,化悲痛为力量吧。然后朝前走、朝前走,向前看、向前看,其他形式化的东西可有可无,无需重视?但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很多死者的照片还是被寄存在网上。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思念了,点开来看,以示纪念。
   因此,拜新灵这天,亲戚们都是到坟地,也必须到坟地。大家买的香烛纸钱鞭炮等祭祀用品,不能进主人家。反之,给主人家的拜年礼品,也不能拿到坟地。阴间阳间的礼物要分开放,不可混淆。一般情况下,客人会将祭祀用品先放到离坟较近的大路边,初一这天,见到路上的这类东西都是心知肚明,会绕开走,且少看。这类东西是没人偷没人拿的。待拜年礼物送到主人家,交待一声,再到坟地去。亲人们恭恭敬敬点香烛、鞠躬、磕头、烧纸钱等,最后放鞭炮。在这期间,免不了与逝者叙说一番他走后的种种思念:今天过年,给您拜年来了,给你的钱财都拿好,用不完的存银行,在生受了苦,过去了要学会自己心疼自己,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等等之类的话。有时候,说着说着,触到某根伤心的神经,难免流泪。但毕竟是过年,同行的人会劝,很快止住悲声,面对现实,轻叹数声,含泪离开。
   亲戚到坟地里祭拜完毕,再就是到主人家拜年,吃饭。气氛虽然有些压抑,但也很温馨。初一这天,拜新灵家里的客人很多,起码也有个三四桌。大家聚在一起,喝着茶,吃着点心,相互寒暄,说说已过去的感怀,谈谈有希望的未来。吃饭时,首先是请逝者上座,请先辈们用餐,敬酒。有炉子的炖钵菜还要夹一点到碗里,据说鬼魂怕火,炖钵菜他们不敢吃。还有,请逝者先辈们吃过的饭菜收集一起后,给鸡鸭等牲畜吃,说是这一年养牲畜会很顺。先人们吃完,然后请亲友们吃饭。吃饭的整个过程,大家都不再提及逝者,以免引起伤感情绪。大年初一,都是喜庆欢快、充满希望的日子。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更看得开,早去晚去迟早都得去,谁也不会长生不老。因此,大家是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活在世上,就要享受美好,无论是谁,过一年会少一年,过一天会少一天。新年伊始,抬头向前,只要在生,就要能动就动,能干就干,把握现在,活出精彩。人民的情绪转换非常快,这是中国人的礼仪,看淡生死,怀敬亡者,过好活人的日子,就是对亡者的最好告慰。
  
   三
   拜新灵,无论是主人家还是亲戚家,都会郑重其事地当一年中的第一件大事来抓。可有的时候,初一这天,个别家庭同时有几家新灵要拜。真是应了那句“三十初一不得闲”,“从年尾忙到年首”。家里人口多的,好安排,分头走,这个去东家,那个去西家,人到情分到,尽量做到不偏袒谁。抽不出人手,又必须要去的,就是大清早冒着严寒顶着霜风出发,先到这家再到那家,马不停蹄,敬重的礼节做到位。我们这里许多的风俗都是不过午,觉得午后太阳西斜,阳气下降,阴气上升。拜新灵的习俗,为图大吉大利,也不能过午。连续跑几家的人,有时候吃饭都来不及,但不吃饭,又显得没礼貌,主人也会见怪。如果觉得中午之前赶不到,分身乏术,干脆别去。事后,给主人解释一下,主人也会理解。个别人不懂这些,过了中午或者晚上才到,主人肯定会阴沉着脸,说四六不分,啥也不懂。大年初一闹得心中不爽,全年也会膈应得慌。
   拜新灵,还有一个特别习俗,客人是不能留宿主人家的。所有的客人,吃完饭都必须回家。主人不会留客,客人也自觉不会留宿。这些礼节习俗究竟什么说道,我也谁不清,老人也说不明,反正从古到今听话照做。这与主人是否贤惠无关,贤惠也不在此刻。
   我家今年正月初一本该有三家新灵要拜。去年我夫家的哥哥去世,娘家的堂婶去世,娘家的叔叔去世。虽说都是亲人,可堂婶与叔叔家,因移民,各自搬到各处,一个在西北方,一个在西南方,方向不同县不同。我和他们呈三角鼎立状,彼此相距都百多里。我还真的犯难不好安排,去,人手安排不过来;不去,觉得很对不住婶婶、叔叔,以及这两家的主人。只去一家,更不好,去这家不去那家,又会说我分了彼此分了亲疏。做人难啊,不能面面俱到。思之再三,最后决定,我干脆都不去,理由也很充分:人都说“亲三代,族万年”,夫家哥哥的新灵,是自己家里的事,我老公就两弟兄,得放在前面。哥哥家的亲戚,一半也是我家的亲戚。初一是要帮着嫂子帮着侄子照顾客人的。我不能出门,老公也不能出门。电话里解释觉得有点虚套,日后见了面再解释吧。
   在一些地方,我们中国人的族源根系很发达,可以说是亲戚连着亲戚,坐下来一念叨,南村北庄的人都能连起来,疏远的,慢慢地放下,亲近的,一定要表示。正是这种礼俗,让我们始终觉得温暖。拜新灵是一种亲人相聚的方式,纽带关系进一步拉紧,这也应该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方面,不能否定。拜新灵,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通过拜新灵这一仪式,人们可以感受到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和感恩,同时也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对未来的幸福向往。
   读者们,关于我们这里的拜新灵,上面乱七八糟说了一堆,也不知说明白了没有。你们那里拜新灵的习俗如何,有什么特殊讲究没,欢迎留言。
  

共 32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拜新灵,是对新灵魂的祈福、祭祀的传统习俗。正月初一,主人、亲戚全部上山在新坟前恭恭敬敬地跪拜。点香烛、鞠躬、磕头、烧纸钱等,最后放鞭炮。祭拜完毕,再到主人家拜年、吃饭。吃饭时,先请逝者上座,请先辈们用餐、敬酒。然后,大家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吃完饭后,亲戚必须回家,不得留宿主人家,这都是拜新灵习俗的讲究。拜新灵,无论是主人家,还是亲戚,都属头等大事。若出现几家新灵同时要拜,须做好安排,礼节到位。不过,作者那儿,信奉的是:人死了,便一了百了,刻板的东西简单化、看事行事,与时俱进,把逝者深深地埋在心底,化悲痛为力量,向前看,向前走。文章详细介绍了拜新灵的风俗习惯,是生者对逝者的怀念、是生者对逝者祭祀的一种方式、是千年传承的一种祭祀文化。语言朴实,铺陈有序,文笔细腻,满满的乡愁,好文章,推荐共享。【东篱编辑:吴孟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228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2-19 06:40:05
  “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在安徽皖南地区就没有拜新灵的习俗,我们这里,大年三十前两天或当天,上坟祭祀,初一不出门,初二开始走亲戚。学习本文,长见识,长知识了。文章语言朴实,文笔细腻,铺陈有序,好文,拜读学习,祝红花老师新春快乐!佳作连连!
回复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19 09:24:13
  原来安徽就没有拜新灵的习俗啊,还真的是习俗不一样。谢谢老师辛苦编辑,祝老师新年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2-19 06:57:56
  拜新灵,正月初一主人亲戚上山祭祀新亡。点香烛、鞠躬磕头烧纸放炮,归回家拜年吃饭,先敬逝者。是千年传承的祭祀文化,是生者对逝者的怀念。虽然有人主张简单化,但其中深情不变,传统习俗一直没变!问候红花草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19 09:25:38
  拜新灵,就是对逝者的一种哀思祈祷,对主人的祝福。只是各地的方式不一样。谢谢老师鼓励支持!
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2-19 07:12:47
  看样子,各地过年风俗大同小异。也许这其中还有许多讲究。我们那里过年走亲戚拜年,一般也不留宿,早上去,晚上回。也许过年要走亲戚,各家计划不同。祝红花老师新春快乐!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19 09:27:59
  我们这里,拜年是可以留宿的,但拜新灵不能留宿。不懂的人非要留宿,主人又不好意思好出门,如果这一年家中有什么不顺,就会遭怪罪。谢谢老师支持,祝老师健康快乐!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2-19 09:05:40
  拜新灵,可能是对最近去世的亲人表达更深的怀念吧。北方好像没有,但都在除夕晚上到路口少点纸钱,缅怀故人。文风朴实,接地气的讲述,令人大有收获。拜读学习老师佳作,春暖,吉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19 09:33:16
  我们这里除夕也是要到坟地里去的,称为“送亮”,一般是除夕的下午。也就是后辈到先人哪里点香烛之类,放一挂鞭炮,告诉先辈今天过年了。初一拜新灵又是另一回事,拜新灵只针对先一年去世的人。谢谢老师的鼓励支持,祝您工作顺利!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2-19 09:50:26
  我们这边以前也有过正月初一拜新灵的习俗,后来移风易俗,不再利用新春佳节举行祭祀活动。该文写得有条不紊,朴实无华,很接地气。好文,大赞文思,问候红花老师,春安!
回复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19 19:10:13
  谢谢罗老师的鼓励,我们这里的三十初一都很忙,忙了活着的人还要忙先人,年年如此。像老师那里干脆不做那些,可能轻松一点。再次感谢老师,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6 楼        文友:枫桦        2025-02-19 10:00:10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习俗,倒是有去坟前烧纸送钱的,离得远的就去找个岔路口的地方,烧些纸钱,表示给已经故去的爹娘送去过年的钱!大同小异吔,各地的说法不同,基本应是一个意思!
回复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19 19:11:53
  全国各地的风俗都是差不多,都就是那个表达敬重祈祷的意思。谢谢老师鼓励,祝老师健康快乐!
7 楼        文友:岚亮        2025-02-19 10:46:12
  正月初二拜新灵,很乡村的风俗。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我还是拜读老师大作才知有此一说。我这边有“请公的习俗,每逢过年,在厅堂墙上悬挂列祖列宗的画像,香烛酒菜侍候着,直至元宵节。写得好,长见识了。问好春天。
回复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19 19:14:52
  各地的风俗都不同,但还是大同小异,意思也差不多的。我们这里没有谁家挂先辈的照片,祭祀都是到坟地里去。谢谢老师支持鼓励,祝老师健康快乐!
8 楼        文友:佳华        2025-02-19 11:05:18
  拜新灵,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大概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吧,就像各地有各地的饮食习惯一样,这是生活,来源于岁月,来源于代代流传。风俗就是文化,属于地域文化,寄托着人们的各种情感,值得传承。
回复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19 19:27:37
  是的,风俗,就是文化,有点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谢谢老师支持和鼓励,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19 11:10:33
  在我们这里,没有拜新灵一说。新旧的灵魂都是尤其拜祭。一般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一个家族(一支的),要凑在老大那里,摆上牌位,供奉美食,磕头祭拜。功底是乡俗不一样,湖北的拜新灵,也是一个文化符号。红花草老师还原了这个习俗,写出了人们相近相亲的情感。怀才抱器拜读,问候作者春祺。
怀才抱器
回复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19 19:18:38
  老师那里和我们这里的代表的意思都是差不多,都是过年了对先辈们表示敬重。我们湖南这些类似的习俗有很多讲究,我也说不清楚。写写记录一下。谢谢老师的润笔,祝老师健康快乐!
10 楼        文友:黄金山        2025-02-19 11:40:58
  各地规矩不同,希望有大人物出来统一一下就好了,反正是寻乐的!文章很有水平!都来拜拜新灵,让活着的人开心,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19 19:21:07
  老师好,您那里可能没有这个习俗吧。这个习俗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百度也没查出来。谢谢老师的帮助和鼓励,祝您健康快乐!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