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诗词古韵 >> 【菊韵】老山保姆情(古韵)

编辑推荐 【菊韵】老山保姆情(古韵)


作者:闲云野马 白丁,6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1发表时间:2025-02-24 12:49:44
摘要:老山被公溪河与巫水切割,跟其他山峰割裂,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悬挂在雪峰山脉的西南端。从老山的延伸和分支来看,应该是老山山脉。故此撰文。

【菊韵】老山保姆情(古韵) 老山崇岭桑梓地,名播方圆上百里。
   冬无严寒夏无暑,偏僻闭塞多传奇。
   相传雷蓝举族迁,连年累月在逃窜,
   到达老山已年关,瑶民习俗老鼠年。
   无论长幼黑青服,头裹黑帕带腰束。
   熬茶乌饭开秧节,男女老少翩跹舞。
   敬神求卦问劫数,婚丧嫁娶歌祝酒。
   生病土方医和蛊,问神问到死方休。
   生老病死看得淡,凶险面前英雄汉。
   来者是客与人善,越是刁蛮越是干。
   若是真诚他服憾,刀山火海任差遣。
   要问乡人为何憨?只缘身在万宝山。
  
   海拔高低逾千米,野果山花延四季。
   水中游鱼草丛兔,野生桃李栗萄梨。
   野猪野羊山老鼠,葛根草莓裹肚腹。
   杂林藤蔓多挂果,飞禽走兽不胜数。
   人人都说聚宝盆,逃难人的好保姆。
   三年灾难力穷尽,平奇毛竹结稻谷。
   狼烟四起避战乱,饿殍遍野能饱餐。
   林木采伐六十年,林壑深秀绿依然。
   逃壮丁和躲灾难,多少异姓安家园。
   上山下乡有知青,娶个瑶婆住老山。
  
   生长于斯望西山,清晨开门第一眼,
   变幻神奇云和烟,早欲登顶探渊源。
   不是劳作售山货,就是翻越去求学;
   低矮山坳常往返,数度涉足扼叹惋。
   因为生计无余暇,煮酒聊说邻四县。
   听贯了耕牛农闲,四县耕农会老山。
   听贯了求雨猎犬,六月始盛红杜鹃。
   二六军团长征路,八角亭处踏三县。
   高山丘峦织草甸,北风难过这一线。
   越说越聊吾愧惭,誓踏峰巅入梦魇。
  
   呱呱坠地一转眼,人生容颜五十年。
   难得弟子记师恩,约邀老山去感言。
   雨过天晴风烟暖,翻山越岭无畏难;
   知了闹林鸟语窜,竹杖草鞋履平川。
   山高路陡翠微寒,凌风花枝才破妍。
   行处坐地牛粪遍,时过境迁影不见。
   风啸山涛崇林疏,乱草岩峦白云庵;
   祈云求雨冒神泉,盛满水壶上山巅。
   放眼寻望迭丘峦,风摇盆景欲飞天。
   鞍谷环抱别样情,小竹长草映山红。
   上到山头弄浮云,一川烟草平如剪。
   南北为轴分两边,伫立凝望东西远。
   无数分支叠山峦,层层砌墙下老山;
   岭梁绵延峰相搀,一道屏障一深涧。
   东有切割公溪河,西山巫水收尾阉;
   山径曲拐绕回返,七山二水一分田。
   两河围堰归入沅,自成一脉我老山。
  
   老山留名千百年,老山草场不老山。
   领袖告诫有名言,调查就是发言权。
   如今探得老山真,孤悬雪峰西南端;
   故因正名告人间,老山山脉应铭传。

共 10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山保姆情》以质朴民谣笔法,勾勒湘西老山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史诗。全诗以“老山”为轴心,层层展开:首章描绘瑶族迁徙史与独特民俗,次章铺陈山林丰饶物产与乱世庇护功能,末章借登顶感悟升华故土情结,终以地理考据赋予文化正名。全诗以“山”为母题,将地理空间转化为精神图腾,构建出人与自然共生互哺的生态哲学。 艺术上采用口述史视角,杂糅方志体例与山野意象,形成“地理志+民族志”的双重叙事结构。方言词汇(“瑶婆”“刀山火海任差遣”)与农耕意象(牛粪、竹杖草鞋)的运用,赋予文本泥土气息;空间书写极具层次,从“桑梓地”到“万宝山”,从“七山二水”到“雪峰西南端”,以地理坐标编织文化记忆网络。全诗在宏大历史(长征、知青)与个体生命(求学、五十年容颜)的交织中,完成对“山”作为文明摇篮与精神原乡的礼赞。 主题上凸显三重维度:生态维度礼赞山林永恒的生命力,历史维度铭记老山作为乱世庇护所的功勋,文化维度呼吁对边缘地理的文化正名。最终将“调查”升华为对土地本真性的追寻,使山水书写超越风景描摹,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考古志。【编辑: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5-02-24 12:56:59
  《老山保姆情》中最精彩的是“要问乡人为何憨?只缘身在万宝山”两句。此句以问答体点破全诗题眼,将地理空间与人文性格的互哺关系凝练为哲理性箴言。“憨”字以贬写褒,既勾勒出山民淳朴执拗的集体性格,又以反讽笔法暗藏对现代性“精明”的抵抗;而“万宝山”既是实指物产丰饶的自然馈赠,更是隐喻精神原乡的文化根系。诗人以“只缘”二字构建因果锁链,将地理特征升华为生命哲学的终极答案,与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该句位于全诗叙事高潮处,既收束前文对民俗风物的铺陈,又为后文登顶求真的行动注入精神动能,堪称全诗思想与艺术的结晶。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 楼        文友:闲云野马        2025-02-24 14:22:09
  感谢编辑:乐歌的【编者按】。分析评论细腻深刻,受宠若惊。辛苦了!
3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2-24 18:17:04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4 楼        文友:闲云野马        2025-02-24 19:27:23
  感谢诗友赞赏!谢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