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劳动公园小记(散文)

精品 【东篱】劳动公园小记(散文)


作者:郑德友 秀才,1264.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3发表时间:2025-02-27 06:12:14

劳动,一个多么熟悉而神圣的字眼!如今,它应是早已沉入每个人的细胞中。当你用它去完成一份已勾画的蓝图时,内心是否充盈着无比的愉悦和满足?设若有一天,当人们以其元素融入大自然中,用劳动的名义去打造一方自然景观,那会演绎出怎样的风景?会否有着不一样的审美感受?今天,就请诸君跟随笔者的脚步,去体味一场别样的视觉盛宴吧!
  
   一
   平生走过许多公园,除了一些规模宏大、多重韵味、景色天成的园林能够吸引住我,大都如风吹过,倏忽间相忘于脑际,杳无痕迹。如今,这个弹丸之地,却勾起我浓厚的兴趣。对于此地,我是了解的。当有人在不久前告知我这个信息,说在本市某地建起了一个劳动公园,我瞬时惊诧不已:那里除了一个大水坑,就是周围稠密的住宅、机关,促狭之地,能有多大空间建公园?还堂而皇之地冠以劳动之名?被强烈的好奇心所驱使,我决心一探究竟。
   早前,对那个水坑我是了解的。惟其如此,正是我急于前往的缘故。几年前,我曾去过那里,归来后,一如它的境况,心璧上留下了一片荒凉……里面死水微澜,绿苔遍布,弥漫着一股腐臭难闻的味道;坑边杂草丛生,荆棘处处,宛如一个不修边幅的老人,脸上栽满杂乱的胡须。作为东临渤海的一个资源型城市,我们这个城市当年正是靠着煤炭立市的。正如河北的省会石家庄,曾被人戏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一样。煤炭的兴起,又带动了钢铁、水泥、陶瓷等工业的相继落户,便逐渐形成了一个重工业的格局。它曾如华北的一颗明珠,光耀在渤海之滨。但是随着众多企业与城市的伴生与膨胀,在煤烟灰土中生活的人们,渐渐感到了一种窒息和困惑。当有了一种意识和觉醒后,工业的革命也随之来临。城市中的企业或迁移或改造,留下的遗迹,摇身变成了工业教育基地:开滦煤矿一号井改造为煤炭展览馆。启新水泥厂脱胎成水泥工业博物馆……这个大水坑也是遗迹之一,它会蜕变成什么模样?
   我清楚这个水坑的源头:1894年,当时的矿务有限公司曾在此开凿煤井。数年后,发现地下土质松散流沙过厚,决定终止开采。然而,被掀开的地层,如脆弱的植物,遭受了严寒的袭击一样开始萎缩。被掏空地下煤层的大地,未能逃脱下沉的厄运,终于凹成泽国。这就是城市里著名的西北井大坑。它曾长期踞守城市一隅,如一位沧桑老者,用一只浑浊的眼睛看着这个城市的变迁。如今,闻听它涅槃重生,便急切地想要一睹它的风采。
  
   二
   晨风乍起,落叶知秋。被一片秋日的阳光盛情相拥,我轻车熟路,来到劳动公园。尽管一路上在脑子里演绎了多种版本,想象着整饬后它的千般姿容,但到了目的地后,眼前的景象依然让我惊异。但见小小的园区,在高楼丛林的一隅,玉带似的公路将其环绕,宛如一块硕大的珍宝,被延揽怀中。路与公园的高度差,正好可以居高临下,一览园内全景。眼前,一个大大的直角三角形的轮廓清晰呈现,昔日的大水坑,已变成嘉木繁秀的池塘,成为公园的主角。四周的林木、雕塑、成了它的陪衬和点缀。池塘一旁有块卧石,上面赫然刻有“劳动湖”的字样。放眼望去,莹莹湖水被围栏和红色塑胶甬路所镶嵌,再加上湖中弥散着秋香的摇曳的芦苇、漂浮的荷叶,宛如城中的一颗硕大的明珠!昔日散发着腐臭的大水坑,早已不见了踪影。
   我走下公路,循着几步台阶,与写有“劳动公园”的大石牌擦肩而过,迈入公园。前面,是公园的一个直角边,我边走边在揣摸着设计者的用心。行至十几米,草丛中的一块卵石刻着几个鲜红的大字让我驻足。定睛望去,是马克思的名言:“劳动创造世界。”此刻,它们在今晨的阳光里,熠熠闪烁。不远处,几尊古铜色雕塑,正在晨光里复活。走近了看,一尊是“钻燧取火”一对男女,赤裸着上身,下身用动物毛皮护体。头发长长,形似史前的“山顶洞人”。见男子手持尖形的石阡,用双手在一截木头上努力地钻着。女子匍匐在地上,聚神盯着被钻的木头……隔几米远、另一尊二人雕所表达的主题似是狩猎:一人手持长矛,一人擎一块石头,举过了头顶,眼睛直视着地上的猎物……两尊雕塑构图简单,但无不诠释着劳动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纵观人类进化史,不正是劳动,让人类从类人猿中分离进化,又学会了直立行走么?此刻,有一首传自远古的歌谣想在耳边:“日出而落,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先秦《击壤歌》)
   沿着红毯似的甬路,不知不觉间,已接近了直角边的顶点。一株的老树挡住了去路。我抬头望去,冥冥中似曾相识,忙疾步向前。啊,真的是那株几年前的柳树!树干早已斑驳皴裂,树冠虽蓬勃,却难掩沧桑。这棵西北井大坑的柳树,居然在这新园里与时光共存。我摩挲着已凹凸不平的树干,内心喃喃道:大柳树,你一定是亲身经历了这园子里的变迁,你说说,从那个荒草萋萋的大水坑,到现在典雅宜人的游园,有多少人在这里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三
   我辞别老柳,继续前行。前面的一段,已是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令人称奇的是,这两个直角边差不多等长。甬道幽深,林木翳蔽。两棵幽幽的油松在不远处傲然挺立,它们在为谁守候?蓦地,我看到它们面前,有两条旧铁轨横亘在脚下,兀自伸向未知名的远方……一看,又是旧时相识。说起来,这段铁路大有来头。如今未被拆除,定在暗示着设计者的用心。1951年,刚解放后的城市百废待兴,又出于抗美援朝的需要,决定改进一处日伪时期的军用机场。机场需要一条运输通道,以保证机场的物资油料的供应。为此,修建一条连接机场的铁路专线刻不容缓!在当时极其条艰苦的条件下,六公里长铁路聚集了数千名工人、学生和机关干部,来参加挖土、筑基等义务劳动,使铁路线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工。这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啊,别看早已锈色斑斑,爬满岁月的痕迹,但它浸慢无数劳动者汗水!如今,它就像别在城市大地上的一枚勋章,华彩闪烁!到此时,我方读出公园的蕴意。劳动的主旨,已使满园生辉!
   一尊雕塑阻断了我的思绪,抬眼一看,是一尊群雕,一尊工运领袖的众雕像。七座古铜色的雕塑形态庄重,栩栩如生。走近辨识,方认出中间留有胡须的是李大钊,正在挥着手臂,做慷慨陈词状。其他几位,我从一侧的明示牌上得知,还有王尽美、邓中夏、邓培等几位早期革命家。看到这群雕塑,我的心猛地一沉,像一篇文章出现陡转,脑子也急速觅寻,希冀发现设计者的奇思所在。我知道邓培,他是本土著名工运领袖,曾领导过开滦工人大罢工。问题是刚从劳动的本源中熏染,一下过渡到工人罢工,忽觉有些突兀,总觉得其中省略了某种因果元素。
   我冥思苦想,有一件事倏然闯入脑海,瞬间让我有了答案。前几日,我去开滦煤矿展览馆参观,馆内的一组组解放前矿工生产生活的图片,和地下那危如累卵的工作环境,令我震惊!用悲惨一词,岂可蔽之?五万矿工受英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的残酷剥削,牛马不如。劳动,变成了压榨他们的手段,却没有带给矿工们衣食无忧的生活。于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场争取正当权益的罢工,持续了二十多天。这些劳动者,被伟人誉为“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现在,我终于弄清了这组群雕的意义。他们是正义的化身,是千百万劳动者的代表!有了他们的奋斗,才有了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时代!想到此处,内心升起一种由衷的敬意。
  
   四
   按照面积,劳动公园可算是微缩景观。两三公顷的面积,一个盛放着一汪湖水的几何三角形,加上边边角角、点缀着蓊郁的林木和生动的雕塑,几成它的全部。此时此刻,小巧的公园被秋色浸染,黄绿映衬,浓淡相宜,天高云淡,尽现美姿。
   此刻,我已来到了三角形的斜边。经历了劳动的起源,见识了劳动的权益,现在,它又将为我们掀开哪一页呢?我边思忖边浏览斜边上的景致。
   面前,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二三十米长的木质长廊,几座人物雕像,还有两棵高大的油松虎视眈眈,仅此而已。怎么如此空旷?我诧异间,双脚已信步踏入长廊。这里有数幅宣传画和当代领导人有关劳动的警语,陈列期间。图片都是这个城市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的照片。从一张张笑靥如花的脸上,我读出了劳动者应有的自豪和惬意。是啊,今天的劳动者是多磨扬眉吐气!劳动,有了至高无上的价值。一块宣传牌上,“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未来”,几个鲜红、遒劲的大字,在阳光的辉映下,展示着无与伦比的厚重!这是习总书记接见劳模代表时说过的两句话。至此,我似乎已知晓设计师的潜台词——让我们看看今天的劳动者,在当今社会中的位置和风采!
   与长廊毗邻的几座半身雕像,在三角形的斜边正中伫立着,台座上的他们,头戴工作帽,神情专注,目视远方。从底座上的名字,我认识了他们:有王益元、侯占友、艾有勤等几位在这个城市非常知名的全国劳动模范。我也了解他们,这些大名曾经如雷贯耳!当年,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我在企业曾从事宣传工作,对厂内厂外的先进典型非常熟悉。劳模艾有勤,是开滦煤矿的一名采煤工。他二十多年的旷工生涯,每班除完成正常定额外,还为国家多生产煤炭十一万多吨,被誉为“矿山铁人”。多年来,他先后四次获得国家给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工友们称他“就像燃烧的煤炭,把浑身的热量都释放出来了”。而他只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一位先进代表。社会主义大厦正是靠着无数劳动者添砖加瓦,才高可入云,誓摘星辰!
   我对公园的结构设计开始释然,其“谜底”也已被我洞悉:按照物理学上的观点:等边三角形,其斜边承受力最强。作为国家的栋梁,劳动者当之无愧!
   时近正午,我回到入园时的原点。游历过的园区数不胜数,惟有这个小小的劳动公园,让我对风景有了一种全新的认知和感觉——笃定、充实、崇高!我回望、瞩目着园区,它在艳阳的怀中,就像刚打造的一块三角形美玉,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我愈加钦佩那些无名的设计师和实施者——为他们的造诣,他们的付出。
   走出公园,头顶娇阳,脑子里却鸣响着一首《船工号子》:“哟呵呵——哟呵呵——嗨佐……嗨佐……嗨佐……穿恶浪哎,踏险滩嘞,船工一身都是胆啰……”雄浑、铿锵的旋律,在心空中激荡着,激荡着……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0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这个观念从小就灌输在国人的心中。但以“劳动”命名公园的并不多见。作者听说之后,一去探个究竟。早前的水坑,破烂肮脏不堪,如今涅槃重生,作者急切地想要一睹其风采。秋日来到公园,但见一个大大的直角三角形的轮廓呈现眼前,昔日的大水坑,已变成嘉木繁秀的池塘,池塘一旁卧石上面赫然刻有”劳动湖”字样,昔日腐臭的大水坑,早已不见踪影。一个直角边,林立着马克思的名言:“劳动创造世界。”等等鲜红大字、“钻燧取火”的铜塑雕像等等。接近了直角边的顶点,被一株多年前的老柳树挡住去路。老柳树亲身经历了这园子里的变迁。继续前行。前面的一段,已是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两棵油松前面,两条旧铁轨横亘在脚下,兀自伸向未知名的远方,它浓缩着一段抗美援朝的历史。作者被一组群雕阻断思绪,其中的邓培,他是本土著名工运领袖,曾领导过开滦工人大罢工。一场争取正当权益的罢工,持续了二十多天。这些劳动者,被伟人誉为”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想到此处,作者内心升起一种由衷的敬意。最后来到了三角形的斜边。斜边正中伫立着几座半身雕像,都是这个城市非常知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劳模艾有勤,为国家多生产煤炭十一万多吨,被誉为”矿山铁人”。按照物理学上的观点:等边三角形,其斜边承受力最强。作为国家的栋梁,劳动者当之无愧! 时近正午,作者回到入园时的原点。回望、瞩目园区,就像刚打造的一块三角形美玉,散发着璀璨的光芒。走出公园,头顶娇阳,脑子里却鸣响着一首《船工号子》,雄浑、铿锵的旋律,在心空中激荡。文章铺排井然,文笔老练,情景交融,感悟独到。一篇精彩厚实的游记,力荐各位赏阅。【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2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2-27 06:16:43
  劳动着是快乐的,劳动才能创造财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这双能干的双手,所以,劳动者的姿态是世上最美的风姿。老师探访的这个劳动公园,是对无数接触劳动者最好的纪念,意义重大,别有洞天。感谢老师厚爱东篱,笔耕不卷,在这个意义上讲,也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劳动者。期待精彩连连,顺祝春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2-27 08:07:29
  深谢韩老师如此精妙绝伦的编评!说起来,这个题目我去年秋上立的,搁置了有大半年的时间,这源于我的笔拙,不知自何处落笔,但有一种信念让我没有放下。今天的草成,并非完美,其中的瑕疵,在所难免。感谢韩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和厚爱。东篱这块热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本应竭尽全力去打造,去呵护,无奈因身体原因,只能以绵薄之力来表达一份爱心。再谢韩老师!祝春祺,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2-27 08:34:08
  以劳动命名的公园,从昔日腐臭水坑涅槃重生。园中马克思名言、铜像、群雕展现劳动力量。劳模事迹令人起敬,斜边雕像彰显担当。如美玉璀璨,《船工号子》激荡心间。 问候郑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2-27 10:26:12
  感谢龙老师百忙中关注美评!去年秋上初见这个袖珍公园,觉得很有点味道,便放在了心上,到今天才成文。实是老牛拉车。跟老师成篇速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祝老师快乐,吉祥!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27 11:40:03
  我在河北省的正定古城墙一角,也看到了一个公园,曰“劳动公园”,当时我还觉得这么突兀的一个名字,读了郑老师的这篇散文,才意识到,无论是明城墙,还是今天的整饬格局,都是劳动所得。这篇散文,以深厚的历史,诠释了劳动的内涵,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精彩。一个有历史的城市,它永远是年轻的,一个有劳动含义的公园,给人的永远是生动的。文章能够将历史的,眼前的,融于一体,交相辉映,写得很精彩。今天的人们,可能对劳动的理解并不深刻了,当然通过轻体力的付出,获得更大的经济文化价值,这个路子是对的,但有一点不能不说,我们缺少了劳动精神,变得有些迟钝了,好在科技的发展,不断弥补这块的不足。啰嗦多了,见谅,也是读郑老师文章有感。远握,问候春祺!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2-27 13:49:27
  感谢老师百忙中留美评!老师对正定古城的风景的诠释,和对历史底蕴的揭示非常深刻,大作早已拜读,受益颇多。我对风景的理解就比较迟钝,本来这个意题早在去年秋后,便躁动于心,终未落笔,直至现在方写出,承蒙老师如此谬赞,实在汗颜!劳动的概念在今天确切在变淡,这一点也是我写作此文的一点初衷。多谢老师费心磨目。谨祝健康、快乐。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27 11:55:34
  昨天的劳动,给开滦的地面开了一个大土坑,今天的劳动,将大土坑变成了荷花塘,变成了公园,劳动,修复了大地的伤痕,劳动创造了风景。这些理念,在郑老师的文章里表达得相当精彩而深刻。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2-27 13:53:29
  老师,我写文的一个基本点,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阐发。这个公园和昔日的水坑都是客观存在,正是有了这些变化,再联系公园的主题,才有了内心里小文的雏形。再谢老师!
5 楼        文友:佳华        2025-02-27 16:09:56
  劳动公园,无论名字还是公园的景观设计都很有意义,在诸多的公园之中,独具匠心。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劳动这两个字的确应该熠熠生辉。
回复5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2-27 16:18:49
  感谢佳华老师慧评!是的,正是这公园的名字深深吸住了我,再加上公园里的格局和置景,让我有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2-27 16:59:01
  劳动公园,真是很有创意,既朴实无华、接地气,又富有教育意义。华夏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是劳动创造了智慧,劳动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那些雕像,极富故事性,极具内涵,萦绕着生动的传奇。好文,构思巧妙,文采飞扬,启人共鸣。盛赞,问候郑老师,春祺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2-27 18:44:16
  感谢罗老师百忙中美评!老师谬赞了,其实这篇小文很难产,开了个头就一放半年多。对于风景的审美我很迟钝,没有罗老师那样敏捷的捕捉能力。您那些游记大作文思巧妙,充满睿智,望尘不及!向老师学习!祝作顺利,春日愉快!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27 20:21:54
  劳动者光荣,喊了多少年。这个劳动公园诠释了劳动能改变一切。脏乱差,因劳动而改变。很美的文章,学习了,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7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2-28 10:11:01
  感谢红花老师百忙中费心留评。回复来迟,敬请见谅!劳动这个主题在我的心里也酝酿了好久。谨祝快乐、春祺。
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2-27 23:08:45
  这些年的绿化,党和政府真是下足了功夫,北京这边更是宁要绿地不要作坊式的工厂和农村,拆迁完了,直接绿化,20年前和现在相比,很多地方又脏乱差变成了绿水青山。老家很多地方变化也非常显著,如您和我所在的小城都日新月异。劳动公园,这个主题不错,设计也很好,再加上老师的文笔,给家乡又做了一次广告。问候老师创作辛苦,春祺如意!
回复8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2-28 10:14:04
  感谢天方老师关注美评!回复来迟,敬请谅解。眼睛不好,您的大作未及拜读,见谅!如今环境的改造确实明显。蓝天绿水的回归,也表明了人们意识的觉醒。谨祝快乐、笔丰!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