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怀念父亲(散文)

精品 【东篱】怀念父亲(散文)


作者:忆生 布衣,126.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00发表时间:2025-02-27 06:28:49


   三年前的今天,父亲离我而去,终年89岁。
   我从深圳赶回去的第三天,父亲已不能食,也不肯再去医院,叫来医生挂吊瓶,连药水都流不进去了。到了夜晚,父亲奄奄一息,我坐在他的床头,不时伸手去探他鼻息,尚存。11点10分左右,我回到二楼房间跟妻聊了一会,忽听楼下有声响,我跑下去,发现父亲竟然爬到了门外,双手摸着墙壁,嘴里却说不出话来,我使尽浑身力气把他抱到床上,难过地守在他的床前,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我再探,父亲已悄然而去。
   后来,就经常在脑海里想起父亲爬出来的那个场面,甚觉心酸,于是在心里懊悔自己不该离开,那一刻,竟铸成终生的大错和遗憾。我在想,是不是父亲那一刻灵异中有感,知道我此刻不在他的身边,还是灵魂中有觉,一定要我在他跟前送他最后一程?我不得而知。
   父亲走得异常安详,没有很多痛苦的挣扎,也没有恐惧,这是我唯一感到安慰的地方。虽然,我知道生老是人之宿命,尽管父亲89岁也算是寿终正寝,而我,却终难卸下心中那份无言的愧疚和惦念。
   内心的愧疚来源于父亲一生没过多少好日子,而大半辈子都活在疾苦和对我的操劳之中。父亲42岁才有了我,家里实在太穷,四个姐姐都没有读到书,唯有四姐稍好,小学毕业。重男轻女的父母咬牙供我和排行第三的哥念书,哥却在恢复高考那年的考试中莫名其妙地失去上大学的机会。这是父亲的痛,而且父亲从不想再去追究落榜的原因,因为一旦涉及,都是痛苦和难受。于是父亲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我的身上,而我那时读书又不争气,几次都想退学,父亲悲痛欲绝,常常借酒浇愁,加上日子的艰难,便跟母亲常年吵口打架,闹得不可开交。父亲无休止的唠叨和母亲伤心的哭泣又让我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我连话也不愿跟他说,只把难言的苦涩深深的埋在心里。
   那时,真不能理解父亲的心思,硬逼着我求学,有什么意义!我这人生的意义,在父亲心中就那么重要?可能像人们所说的,儿子可能永远不能懂得父亲,父子永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
   一直读到了高中,父亲已经快六十岁了,依然要整日驼着背在田地里苦苦的劳作,那时农村种田真是人世间最悲苦的事情,那种劳累至今都令我不堪回首,所有的耕种抢收都是手把肩挑,家里田地又多,一年到头累得死去活来,却永远改变不了家中的贫穷。
   我似乎也就在那段阴晦的时光里有了深深的醒悟和对前途的担忧,可是在当时我们那种农村中学要考上大学谈何容易,迷茫中偶然一个同学劝说我跟他考体育专业,说考体育专业文化录取分数线低,在无数次的绝望和思虑之中,也就在高二的那年我竟然听从了他的话。可是,整日吃着毫无营养的萝卜干去承受巨大负荷的运动,身体如何吃得消,体育水平始终没有多大起色,高考之后,终究还是落榜。毕业的时候我跟父亲说我不读了,我要去北京贩菜,那时候我们那里很多人就这样出去了。父亲态度很坚决,强调再复读一年。到了开学的时候,父亲不知道从哪里给我弄到了三百块钱,又把我拉到了另外一个中学报了一个补习班。时逢一个表哥在市里开餐厅,父亲总还是求着姑父把我安排住进了表哥的餐厅,在餐厅里住有了更好的伙食,也就在复读的那一年,我用尽了所有的毅力,拼尽了所有力气,经常是在过量的训练中练得拉出血尿,但为了那期待的眼神和走出自己悲苦的处境,我感觉自己已经没有退路。
   苍天怜悯,就在第二年复读的高考中,我考进了江西师大,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
   大学还要四年,家里仍然穷得叮当,父母依然靠田地里的那点收成维持生计,四个姐姐早已出嫁,哥也早有了自己的家庭,境况都不好,所以六十多岁的父亲母亲还要整天辛劳的在田里干活。好在父亲在我上了大学不再叹息唠叨,让家里有了祥和的气氛,也好在当年读师范大学不用学费不用伙食费,否则生活真是难以为继。我不能不感谢国家队师范院校学生的资助,不然,怎么度过那四年,想想都很怕。
   熬过了四年,毕业后分在了家乡一所重点中学,在我们那个如今勉强算四线城市的地方,说来都难以置信,每个月连两百块钱的工资都没有,家里又是一贫如洗,我拿什么来供养父母?种田种地还得继续下去,父亲的腰越来越弯,我思绪万千,愁绪满怀,我不能让他们再这样过下去。终于在1996年,10月3日夜里十点多钟,那个让我刻骨铭心的夜晚,我拎着几个馒头和苹果,就在马路边等到一辆南下的客车,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一年以后,1997年秋收完,父亲68岁,家里终于不再种田,脱离了这一辈子最苦难的生活。
   可以说,这次离开,不完全是因为我不满足我的处境,更多的是因为父亲,我想给他更多的回报和帮助。
   如今算起来,到离世的时间,父亲只过了二十一年不到的非劳作的日子,加上后面几年身体都是这里疼那里不舒服,真正好日子应该不到十八年,父亲这一辈子苦尽老来,而我也只能无奈地看着他老去,让我这一生难免都是愧疚之心。
   也许,这也是天下很多父亲的宿命,他们都是在苦难中被煎熬,才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二父亲却依然觉得这一辈子恨值了。父亲就在我跟前念叨,儿子没有白白地读书,终于让人放心了。这就是父亲的愿景和理想,都实现了,不管实现之后的境况如何,父亲都是满足的。
  
   三
   回想起来,在我高三两年的日子里,父亲心情似乎已不再像从前那样低落,情绪也不如从前那般消沉,不知道是不是潜意识里懂得了自己曾经无用的叹息,还是明白了顺其自然的人生。也是那两年才让我对他有了报答之心和感念之情,尽管我在心里依然对他没有任何话语,至少我感觉到了他的艰辛和期盼。每个周末回来,他总要提前买回一点好菜,并且还会带回来一瓶酒,亲自下厨做给我吃,我还记得他打开酒瓶的动作,是那种瓶装的“牛庄”酒,大概也要两三块钱一瓶吧,他用刀口慢慢地撬那个瓶盖子,撬开了然后倒酒给我,他自己也倒,他也不会管我喝多喝少,周日回校的时候,他会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块钱或者两块钱塞给我,这在那时候已经很多了,他每次给我的时候我的心就会感到很沉重很难受,我已经知道这个钱来之不易……
   在老家工作的那段时间,我并不能改变他的处境,但能感觉到他的心情是好的,每次见到我,便又常叮嘱我工作不要疏忽不要懒散,要我跟领导搞好关系,安分守己,云云……我只是听,或者随意应答而已。到了后面出来工作,他更显担心,常常还跟我讲些道听途说的政治上的事,嘱咐我在外面不要参与谈论这方面的事,甚至连女儿取了“颖超”的名都显得忧心忡忡。也许是从前就跟他没有太多的交流,我心里对他这些话也只是装着听,然他每次都还是不厌其烦,我知道他心里从来就没有放下过我。
   到后来,我条件好了,便有心要把他和母亲接来深圳住,开始他是高兴的,年底跟着我来深圳过年,但过惯了乡下日子的他没住几天就不自在,终日吵着要回去,就这样来来去去到深圳几次,终究是住不惯城市生活,我只能是把他送回乡下,暑假寒假才回去看看他。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对父亲是恩大于情,直到自己做了父亲,才深切感受到了父亲的那份深沉无私的爱,在我最想报答他的时候,却发现他已步履蹒跚,垂垂老矣,我是那么希望他能多享受几年幸福的生活,而我却无能为力。
   父亲,今天是您三周年的祭日,我从梦中醒来,思念,唯有泪长流,愿在天有灵,泉下有知,能让您感受到我的心,父亲安息,安息!
   天下的父亲,我觉得大部分都是苦痛的,因为他们背负着的儿子的成长太多。但愿儿子们都争气,让自己的父亲少一点操劳。
  

共 29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父亲,三年前离世,离世前父亲从床上爬到门外的举动,令自己愧疚不安。愧疚源于父亲一生没过多少好日子,都是活在疾苦和为自己的操劳中。四个姐姐一个哥哥都先后失学,失去高考机会。父亲便将读大学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作者身上。首次报考体育专业失利,父亲又借钱然后让自己复读。第二次高考,终于考进江西师大。为供自己上大学,父母仍终日劳作田间。毕业回家乡中学,工资太低,遂于一个秋日夜晚,乘车南下。父亲也因此,不再用土里刨生。现在回想起父亲生前点点滴滴,令作者心痛。高考那两三年,每次回家,父亲都亲自下厨,烧点好菜,和自己对酌。每次返校,又塞给自己一、两块钱,这钱来之不易。老家工作其间,每次见到作者,父亲都千叮咛万嘱咐,为人处事等等方面,心里从未放下自己。作者条件好了以后,接父母去深圳住,但终因他们不习惯城市生活又返回乡下。直到自己做了父亲,才深切感受到那份深沉无私的大爱,而此刻,父亲已垂垂老矣,自己回天无力。父亲已去世三年,自己经常梦中思念,泪水长流。作者感情丰沛,对父亲的思念溢于言表。深情佳作,推荐阅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27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2-27 06:33:09
  父与子,有时不像母女关系那样和谐。但在看似冰冷的层面下,实际燃烧着亲情的火焰。血浓于水,父爱总是质朴,深沉。作者用饱蘸泪水的笔触,回忆了父亲生前的许多往事,感人肺腑,启人深思。好文笔,期待继续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顺祝新春愉快,写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忆生        2025-02-27 08:29:47
  谢谢谢谢!
2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2-27 11:19:59
  一篇生动感人、催人泪下的佳作!父亲的形象,在坎坷的岁月中,细节的刻画里展现得生动、立体。拜读美文!
回复2 楼        文友:忆生        2025-02-27 13:56:08
  谢谢!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27 15:23:39
  作者写出了一个特别的父亲,却又是天下父亲的缩影,几乎每个父亲都把孩子的成长作为生活的最大理想。这一点,就是父亲的深刻,也是天下父亲之所以伟大的所在。作者叙述从容,在从容中带着很多的痛,读来感染感慨。怀才抱器拜读,问候作者春祺!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忆生        2025-02-28 16:14:06
  谢谢!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27 20:37:36
  这篇回忆性散文真挚感人。父子之情,是刻骨铭心的,用几行文字是难以表达出来的。父爱如山,永远也报答不了。美文佳作,学习点赞,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4 楼        文友:忆生        2025-03-05 09:13:22
  谢谢老师!
5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2-28 00:47:10
  父爱如山!拜读亿老师佳作泪奔了!怀念父亲如泣如诉,点点滴滴恍如昨日!
回复5 楼        文友:忆生        2025-02-28 16:14:30
  谢谢!
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2-28 22:07:19
  难以想象作者复读那年,是怎样求姑父收留,保证营养的。老师大概长我几岁,应该不多,您是南下,我是北漂。都是大学毕业迫于生计出外闯荡。老师对父亲的刻画细节到位,一位倔强,要强,勤劳的,少言寡语的立体父亲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让人泪目,感谢投稿东篱,愿您在东篱常驻,祝春祺,万事如意!
回复6 楼        文友:忆生        2025-03-05 09:13:51
  谢谢!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3-03 14:46:03
  我读着此文,几次泪目。老师的经历与我舅舅很是相似,我舅舅是69年的,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读高中时我外公外婆也是60多岁了,无力承担家里开销。我舅毕业后分配在吉安县立中学教书,也是工资太低,无法养家糊囗,被逼深造,两年后调往江西农大教书,后来安家南京。我外公外婆没有老师的爹娘有福气,他们在70多岁就走了,更没享啥福。好文,湘莉拜读点赞,遥握问候!
回复7 楼        文友:忆生        2025-03-05 09:14:30
  谢谢美人儿!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