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童年的锅巴(散文)

精品 【东篱】童年的锅巴(散文)


作者:忆生 布衣,126.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2发表时间:2025-02-28 06:28:27

小时候,最爱吃老家的饭锅巴。
   那个年代,农村里做饭一般要过两道程序。淘了两三次的米,倒在锅里,锅是很大很大的那种铁锅,固定在灶台上,然后加上满满一锅的水煮沸四至五分钟,完成第一道程序,沸腾的水就成了饭汤,用来作全家人一天的饮用,或者偶尔用来伴饭吃。这样出来的饭其实是半熟的,如果谁家有小孩饿了吵着要吃,谁家的母亲就会在这时用手把那半熟的饭捏成团给孩子吃,这叫“饭团”。农村的小孩胃口似乎都很好,我记得那时候和四姐就常吃母亲用手捏出来的半熟的饭团,竟然感觉味道特好。
   也许,美食是也时代性;也许,不同人对美食的感觉不同。
   母亲把半熟的饭从饭汤里捞起后,把饭汤全部舀起盛在一个很陈旧的小圆木桶里,用来饮用或者拌上猪食喂家猪,然后擦干锅底,把捞起来的饭铺在锅底,摊匀,成一个球缺状,在四周浇上几滴清水,盖上大锅盖,进入第二道程序,称之为“闷饭”。母亲说这样闷饭可以省些柴禾,只要烧上几把火就可以闷熟。家境稍好的人家这时也会用圆木桶器皿去蒸,据说用圆木桶蒸出来的饭要好吃些,但比较耗时。农村烧的都是生产队里分的或自家自留地季节收后的柴草,烧的时间久了,整个灶台上便会飘上点点滴滴的柴禾烟灰,每每此时,母亲便要不时地用嘴对着那些沾在灶台上的烟灰左吹吹,右吹吹,沾上水的烟灰吹不动,便用湿抹布去抹,混有油污的湿抹布有时也擦不干净,留下一抹抹烟灰划过的痕迹,时间长了,灶台上和锅盖上就留有一丝丝母亲用抹布擦出来的烟灰痕迹,我站在灶台边竟然会时常出奇地把那些一条条不规则的烟灰痕迹想象成各种奇异的图案,甚至鼻子凑上去闻香,这就是我小时候心中的烟火气。
   闷饭要出锅的时候,我和四姐照例要围在灶台上盼着锅巴吃,母亲总是用那把大得像锄头一样的锅铲把饭一层一层地挖起来,倒在饭盆子里,动作显得很熟练。锅巴是结在锅底的,母亲把上面那层饭挖去后,便可以看到那层粘在锅底的厚厚的锅巴了,那个时候我和四姐总是瞪着大大的眼睛,盯着锅底那层香喷喷的锅巴,生怕一眨眼就不见了,嘴巴里泛起的那股酸味,恨不得立刻就能把它揣在自己的手里。母亲用锅铲精心把锅巴上少量粘着的饭粒一次一次用力刮干净,我此刻真是希望母亲动作快点,可母亲的动作越发显得慢,像无止境一样地刨着饭粒,生怕漏了一颗。我一边咽着口水一边总要在心里计划和盘算着要抓到那块锅巴,因为四姐同样在旁边虎视眈眈呢。
   等到母亲终于要铲锅巴了,我和四姐就会争着叫着要哪边哪边的哪块哪块,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母亲一边听着一边用双手开始铲锅巴了,锅太大,母亲总要倾着身子才够双手握住铲柄,母亲的双手显得很细弱,动作也很吃力,那“咔嚓咔嚓”的声音就像音乐一样的好听,每铲一次我的心就要揪动一下,生怕母亲铲不动或把锅巴铲坏了,而更担心的是怕那块好的锅巴要落到四姐手里,母亲看着我们争吵总是说:“有有有,咯多哩多!”母亲终于铲完了,放下锅铲,双手抱起那块大锅巴,在手心里像叠被子一样再叠上两次,双手挤压几下,让它变得紧些。我和四姐的手这时几乎就会同时伸向母亲手中的锅巴,指着自己要哪块哪块。我们俩通常要的都是同一块,母亲也并不为难,总是很老练地用那双满是老茧的手从某个地方一掰,分成两块——农村的父母多是重男轻女的,我是家中的幺子,那块好的自然都是落在我手里。四姐这时就会半哀怨半无奈地哼哼叽叽几句,我则心安理得地享受母亲的偏爱。我和四姐得了各自的锅巴后,皆会心满意足地走出厨房,从前门啃到后门,再从后门啃到前门。
   遇到闷饭时火势烧得旺些,锅巴就会烧糊一点,母亲在分锅巴之前便会叉开五个手指把那点糊了的锅巴掐下来,捏一捏,放在鼻孔下闻闻,倘若不是很坏时就塞进自己的嘴巴嚼上几口,然后把剩下的掰给我和四姐。若是不小心火势太旺,锅巴烧得太焦糊,母亲就会看着那些烧得没法吃的锅巴心痛得不止一次的叹息:唉,烧得太大哩,烧得太大哩,嗨,可惜哩。于是我们就只能吃到边缘上稍好些的那一点点锅巴了。
   峥嵘岁月,太多往事已趋无痕,唯有母亲那声长叹的惋惜和每日握着锅铲的羸弱双手至今还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每当我想起,眼里总会蓄满无法抑制的点点泪水。
   如今,融入大都市的我已多年未吃过母亲做的锅巴了,每回揣着足够多的钱走进硕大的超市,看着那些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食品,却没有了胃口,于是又忆起童年的锅巴,心中便会不自禁的哑然失笑。然而,我想,即便是今天让我再去品尝老家的锅巴,只怕是也早已经寻不出当年的那种滋味了。
   没有想到,现代食品制作技术很发达,锅巴也有袋装的产品,但绝对不是我母亲铲下的锅巴的样子和味道,也绝不是我和四姐争抢的那一块锅巴。其实,每段日子里都有食物的香,只是我们常常要求太高,反而少了生活的滋味,更没有了过日子的味道了。
   并非要把日子倒回去,过着童年吃锅巴的生活,但往昔的锅巴香,始终是一个无法排遣的东西,也许这就是念旧的好,懂得珍惜一缕香,一块充饥之物。
  

共 20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回忆性散文,篇幅虽然短小,但内容却很充实也很精彩,有着很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文章详细介绍了作者很小的时候,家中淘米煮饭吃锅巴的过程,以及米汤的后续处理,焖饭时的火候掌控,饭底层锅巴形成后,“我”和姐姐垂涎欲滴的模样,都刻画得惟妙惟肖,让读者似身临其境一般。很佩服老师的文字组织能力和精准的表达能力。文章通俗易懂,层次清晰,语言方面偶用土语表达,更具趣味性、艺术性,使文章更生动,读后给人很深的印象。文章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好文章,学习点赞,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祝老师工作愉快!【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28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28 06:49:36
  锅巴很好吃,现在,有时候我也会让电饭锅休息,烧柴火用锅煮饭,就是为了要吃锅巴,吃点锅巴粥。老师的文写得很好,学习点赞,祝老师工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忆生        2025-02-28 17:44:33
  谢谢!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28 11:20:03
  北方,包括我们胶东半岛,曾经吃大米,是一个奢侈,常年不见大米粒,但也吃锅巴,是地瓜粥和玉米粥煮干以后粘在锅底锅边上的东西,也很好吃,如果糊了,也铲下吃,我母亲是咏开水泡着吃,它说这东西治胃病,做养胃。吃苦也要找一个理由,想想都泪目。忆生老师的这篇锅巴文,看了就闻见了锅巴的香,写出旧时光里的温暖。怀才抱器拜读,问候忆生老师春祺!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忆生        2025-02-28 17:43:49
  谢谢您的感受
3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2-28 13:34:44
  现在的锅巴没有童年香,童年的锅巴里蕴含着多少故事和美丽的回忆!最主要的一点是,我们无法再回到童年!珍惜当下,珍惜过往,好文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忆生        2025-02-28 17:44:17
  嗯,珍惜当下的生活
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2-28 22:18:43
  我们小时候这里只有过年才可能吃到大米饭,老师说的这种我们叫捞米饭,但后面的程序是上屉蒸熟,没有锅巴。只有大锅熬粥,锅底会形成锅巴。老师描写母亲吹灰擦灰那段细节十分传神,整个文章围绕主题干净利落,是一篇上乘佳作,感谢此稿东篱,祝万事如意!
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5-03-01 11:37:17
  满满的温情,好文!
随心而有趣的人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