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李大娘(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李大娘(散文)


作者:蔚蓝枫叶 童生,58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21发表时间:2025-03-07 15:54:34

我村有位李大爷,李大爷有三个儿子,他的小儿子出生八个月时,他的妻子就不幸因病去世了。三个没了娘的孩子孤苦伶仃实在让人心疼,李大爷自己照顾不了,不得不把小儿子送给邻村的亲戚家扶养。李大爷那年才三十来岁,好心的村民媒婆又给李大爷介绍了一位好媳妇,就是现在的李大娘。
   再说李大娘二十大几那年,这位非常善良的姑娘,她嫁到邻村一位比较富裕的人家做儿媳,那家三辈单传。当时不仅是封建思想,还因医疗条件差结婚三年怀不上孩子,双方感情不和协议离婚。我村那位好心的媒婆跟女方是亲戚,闻讯赶紧跑到女方家给李大爷介绍说媒。女方家当时媒人踏破了门槛,李大爷父母早已离开人世,有一哥嫂在县城居住。他高高的个子,性格豪爽一表人才,还是村里的党员支部书记。女方一见面就认定了李大爷。不久李大爷和这位善良的李大娘二人喜结良缘。
   李大娘嫁进了李大爷家,得知小儿子送给亲戚家扶养。李大娘结婚第三天就对李大爷说:“孩子才这么小咱可不能让别人扶养,既然我进了咱这个家,我就是孩子们的娘了,我得尽到做娘的义务和责任,咱俩赶紧把孩子接家来吧”。
   李大爷骑着自行车驮着李大娘,李大娘用小褥子把小儿子裹好,李大娘看到小儿子廋弱的身体潸然泪下。轻轻地把小儿子抱在怀里和李大爷俩人把孩子接回了家。
   六十年代末那时农村条件还很落后,集体生产队里分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只能维持温饱。一个家庭每年只能分几十斤小麦,庄稼人得留着一年来招待客人,还得留着过年包两顿饺子,哪有条件天天吃面食。李大娘用仅有的面粉给小儿子天天熬点粥加点白糖喂,她想这样孩子天天吃面粥哪有营养啊!李大娘回到了娘家,从娘家抓来了三只下蛋的老母鸡,母鸡每天下了蛋她给小儿子炖鸡蛋吃。她想得让孩子尽快健健康康地成长,于是又从娘家牵来一只刚下完崽的老母羊,给小儿子挤羊奶喝。几个月后小儿子脸蛋红扑扑的整个人白白胖胖的。可是李大娘自己消瘦了许多,至从把小儿子接回家她哪里睡过一个囫囵觉啊!冬天她怕小儿子冷着,每天晚上睡觉她把小儿子拦在自己被窝里,孩子尿了她用身子给垫着,把孩子换到身子另一侧睡。孩子拉了她起来给孩子打扫。夏天她怕孩子们热着,她给三个孩子扇着蒲扇,等孩子们都睡着她才睡。李大爷家大儿子八岁,二儿子五岁,俩个孩子看着娘喂弟弟眼直勾勾瞅着,嘴里咽着口水凑到娘面前看着喂弟弟面粥。那天李大爷没在家去公社开会去了。李大娘看着孩子们太可怜了,她和了一小碗面,擀了两碗面条,给大儿子和二儿子一人盛一碗,自己喝的面汤水。老大问:“娘你怎么不盛面条吃呢?”李大娘说:“娘不饿,你俩快吃吧!你们吃了长身体。”孩子们哪里知道面很少,李大娘疼爱孩子们,孩子们在李大娘心目中就是自己亲生的宝贝。那时孩子们吃不上穿不上,没有换替衣服,冬天穿的棉袄都露着棉花套,当时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给三个孩子的亲娘看病花掉了。李大娘就用自己娘家给她陪送的被子拆了,用白被里染成蓝色,用棉被里面的棉絮给三个孩子做棉衣。李大娘给三个孩子纳鞋底做鞋子缝缝补补,李大娘从来没让孩子们受过委屈。随着岁月的流逝,三个孩子渐渐长大,李大娘省吃俭用把三个孩子陆续送进学校去上学。社会在发展国家实行土地包产到户,李大娘也有了自己的责任田,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上学,再苦再累李大娘从来没让孩子们下过地,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人心都是肉长的孩子们一天也离不开她。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十几年过去了。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和娘心贴心,他们都非常爱戴娘,他们深受娘的谆谆教诲。老大大学毕业后,工作积极上进,任县地税局局长。老二和老三都在县城参加工作。李大娘给她三个儿子都结婚成家。
   现在李大娘子孙满堂,相濡以沫的李大爷前些年因病离李大娘而去。大儿子一家人在县城生活,二儿子和三儿子两家媳妇和孩子们在老家。天有不测风云,李大娘古稀之年二儿子不幸患病一年后撒手人寰。李大娘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她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眼泪流干。她说:“老天爷为啥这么不公平啊!儿子还年轻啊,要是能替换就用我这把老骨头把儿子换回来吧。”那年李大娘苍老了许多。整个人天天无精打采的,怎奈人死不能复生,为了这个家她还是坚强地挺了过来。
   李大娘跟小儿媳一起生活,婆媳相处如母女,她们一起守着这片家乡的热土。李大娘那海纳百川的胸怀,那宽宏的气量,那包含的品格,让全家人泰然和睦,息事宁人。李大娘每天照看孙子孙女,接送孙子孙女们上学,给孙子孙女们洗洗涮涮,替下儿媳们打工赚钱。岁月如梭,孙子孙女们已长成了大人。
   那几年村里都是乡间土路,每逢下雨乡亲们就出不来门,脚下一步一滑到处都是泥水。李大娘常和大儿子念叨,一家富不算富,出息了不要忘记生你养你的这片土地,要回报家乡。看看啥时候咱们也像县城里一样,村路都能变成柏油马路呢?老大把娘的话记在心上,那年他自己出资把全村的大小街道都修成了柏油马路。那是全县第一个村土路建成了水泥路。全村人们都记住了李大娘一家人的好。特别是老人们到了夏天都高高兴兴搬着小马扎,在柏油马路上坐在树荫下乘凉聊天。这个说:“李家这三个孩子真有出息。”那个说:“有其母必有其子啊!不看看是谁从小教育的。现在咱村老少都得感谢老李家,年轻人得向他们学习啊!咱都跟着沾光喽。”
   如今李大娘已耄耋之年四世同堂,身体硬朗老有所依。平时儿子儿媳都给她零花钱,每年给她的钱不计其数。现在李大娘每天不是和街坊邻居老姐妹们摸把小牌,就是看看村里跑秧歌。生活的非常充实,孩子们各家都在县城买了楼房。这不三儿子家李大娘的孙子把他接到县城去了,大儿子得知赶紧把娘接到他家去,说:“您奶奶那能轮着你们养呢?要接也得住我家啊!娘这辈子太不容易了,从小把我们拉扯大,冬天怕我们冷着,夏天怕我们热着,恨不得把我们含在嘴里怕化了。没有娘哪有现在的我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娘为了我们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李大娘家子孝孙贤孩子们都做到了。李大娘在县城住够了就回家看看,在家待够了儿子又把她接到县城去,真是苦尽甘来晚年过着幸福生活。
   让我们衷心的祝福: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李大娘永远健健康康!长寿百岁!晚年快乐常相伴,幸福生活比蜜甜。
  
   2025年3月江山文学首发
   付桂霞于天津
  

共 25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李大娘的故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平凡的女性,用她的善良、坚韧与无私,谱写了一曲伟大的母爱之歌。她初入李家,便将非亲生的孩子视如己出,在艰苦岁月里,想尽办法呵护孩子成长。面对生活的重重磨难,无论是经济的拮据,还是亲人的离世,她都坚强应对。她不仅养育了三个优秀的儿子,还以言传身教影响着他们,让他们懂得感恩与回报。如今,李大娘子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她的故事成了村里的佳话。这告诉我们,善良与爱终会结出甜美的果实,愿我们都能从李大娘身上汲取力量,心怀爱意,积极生活,也愿李大娘的幸福永远延续,岁月温柔以待这位伟大的母亲。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08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3-07 15:55:56
  李大娘太了不起!初嫁便视幼子如己出,含辛茹苦养育三儿。历经风雨,她坚强不屈,终得子孝孙贤,这般母爱令人动容,值得点赞!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3-07 15:56:56
  这篇文章太赞!用质朴文字展现李大娘的非凡人生,从困境中养育孩子到影响后代回报家乡,故事饱满。其叙事如涓涓细流,却蕴含强大力量,让人对大娘敬意顿生!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3-07 16:28:50
  非常感谢汪震宇老师辛苦精彩编辑!敬茶献花问好老师!
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3-07 17:45:48
  付老师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写出这篇令人感动的好文,真赞
5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3-07 17:57:18
  感谢冬阳老师美评留墨!敬茶献花问好小齐老师!
6 楼        文友:何叶        2025-03-08 21:54:21
  恭喜精品!姐真棒!加油!
何叶
7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3-08 21:56:11
  感谢社长妹妹夸奖!继续加油!
8 楼        文友:风土人情        2025-03-08 23:17:26
  少有人能这样付出,真是一位心胸宽广的母亲,晚年幸福是应该的。
9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3-09 09:15:07
  感谢风土人情老师来访留下墨宝,这是我村一位李大娘真实的故事,不是亲妈但是她比亲妈还疼爱孩子们,这些故事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好人一生平安!
10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3-10 21:00:11
  周一向优秀的老师祝安!愿老师幸福快乐,创作丰盈。仔细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李大娘》优秀作品,顿然间被文章的优美优秀和细致细腻所吸引,文字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愉悦之美,更是一种源自生活的幸福之光,表达情愫,展现缱绻,唯文字方能企及。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