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福】青春岁月(小说)

精品 【柳岸·福】青春岁月(小说) ——农场旧事之二


作者:无相愚公 布衣,238.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94发表时间:2025-03-09 21:16:20
摘要:在1970年代初期,中中从农中毕业后在家待业,随后被分配到飞云农场工作。本文描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家庭背景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在农场中的劳动、学习和人际交往。特别是中中与徐敏的初恋经历,以及这段感情因社会政治地位的差异而结束的痛苦。此外,中中还提到了母亲因赵叔叔在煤矿事故中去世而遭受的巨大打击,以及家庭在飞云农场的生活和最终的回归麻浦农场。

一、秋风凄凉别麻浦到飞云,彷徨迷茫读世间这本书
   1970年,我在农中毕业了,然后就在农场的家里呆着,当时叫做待业青年,就是在家里等待安排工作的意思。
   我就这样在家呆着,除了帮助外婆洗洗衣服,就是照管一下喂养的鸡鸭之类。我也找些书籍来看,那时的书籍很少,因为许多书都是被列为批判的书籍,都是与相互信任熟悉的人借阅。这期间劳改系统分批次,陆陆续续地安排了一些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业的青年到劳改系统的工厂,企业工作。可只把名额分配给出生成份是革命干部,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家庭的子弟。且有企业性质,优劣与好坏的区分。
   我的那个好朋友,就是那位在农中毕业考试获第一名的舒林玉,虽然他家也是干部,但家庭成份是地主。分配的工作机会和安排单位就较差一些,也要往后一些,被安排到了一个煤矿去工作。去体检的那天,他们几位体检完事回农场,正好要从我家门前对面的马路上经过,他们几位就高高兴兴地到我家来与我道别。正值是晚饭时间,舅舅外婆还留他们吃饭,也对他们表达祝贺。我的好友舒林玉心情要不同一些,说了些安慰我的话。那时就盼望能有一份工作,能有一份收入,就是人生一大喜庆的事了。
   政治背景好的同学们分批次的获得了工作,我们家庭政治背景不好的人,天生就像背负着原罪一样的,只得认命在家呆着。这又是一次对社会的切身感受,我苦闷苦思,前路在何方?不知所以,仰头问天,只有问天。步入青年时段的我,面对社会,不能理解,当然只有无助的问天?发出了叩问社会的思想。
   一天,不知舒林玉的母亲因什么事来到我们家里,与母亲和外婆说了许多话。当聊到了她家舒林玉时,流着泪说:“成份不好,娃儿得不到好工作,安排到煤矿去,唉……任命了,也是一个工作吧。”并且也谈到我的情况,还安慰着我母亲和外婆。
   母亲回道:“也是吧,总比没有工作好,像我们就更是低人一等了,指望上面安排工作,是不可能的了,不知今后咋办啊。”
   舒林玉母亲又安慰着说:“不要难受,想开些,慢慢来吧,天无绝人之路。”
   母亲当然是忧愁的,舅舅也忧心。舅舅深知社会政治环境,因不同政治类别地位的划分,人们的命运是各不相同的。也开始为我今后的谋生作些打算,在与四川古蔺马蹄的姜登仁表叔通信时也表达出了忧虑,并在信中说什么“天生一棵草,一颗露水养”。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总还是会找到有一碗饭吃的路子的。其时正好有一位弹棉絮的亲戚手艺人,带着工具从四川来竹城谋生活,需要一个下手。舅舅就让我去做学徒,说是将来没有工作,也是一门求生、吃饭的手艺。我就去给这位年岁大的亲戚做下手,当起了学徒。
   在师傅的带领,指点、安排下做事。我干的活主要是在用捆绑在木柱上的那块铁钉板上,把旧棉絮抓松抓碎成小片小片的,然后和师傅一起把抓碎的旧棉花搂放在工作平台上。师傅就扎好腰带,背着大弓,但见师傅左手持弓,右手握弹花槌,双手灵活配合,敲打弓弦把棉花弹松。槌落声起,嘭嘭、嗡,嘭嘭、嗡,声音还有些好听。只见弹弓起落,棉絮轻飞。弹了近二小时后,师傅解下大弹弓,用筛子把弹得如云朵般蓬松的棉花轻压成型。我就配合师傅牵线,给已成型了的棉絮上网线。然后师傅再用圆形的大木熨斗熨了一会后,就手把手地教我熨。后来师傅又教我学着他的样子,站在大木熨斗上用双脚踩着大木熨斗,在棉絮上来回熨棉絮。以后这活就交给我做了,就把大木熨斗交给我,我用手熨了一会后,就要用双脚踩着熨斗在棉絮上来回地熨棉絮。那模样就好像扭迪斯科一样,还引得主人家和周围的许多人来观看。因为我年纪还不大,扎起腰带背上大弓弹棉花的功夫还不行。做了几个月,因这位亲戚出现些变故,就没有干了。但我也还是基本学得了这门手艺,只是以后没干这门手艺吃饭。
   随着形势的发展,1971年省里决定在麻浦农场办“五七干校”。这里成了各厅、局干部下放劳动,改造思想的地方。农场的人员,除了干部,入场农工,(就是原住地农民,50年代初期办农场时,带着土地加入农场,成为入场农工,属工人身份。)一部小分工人和一些专业技术所需的人员外。大部分就业人员,调到黔西南的华共农场。一部分就业人员,所有的右派,收容工人等调到黔东南新州飞云农场。几个大队的人员,及其家属、子女,也是千余人之多。省里调集了汽车运输场的大卡车,来运送被分流调配到两地的人员。十月中旬就开始分批次起运,其行动是很迅速的。对调到华共农场的就业人员,是还动用了武装,参与管控和保障,按指定时间完成。有些场面是有威慑性的,这是针对一些类别人员的政策处置方式。
   我们家被调到黔东南新州飞云农场,全称叫飞云果茶场。这期间飞云农场也来了个场领导到麻浦农场先期了解人员情况,并还和一些人见面,也是当面安抚下大家的情绪,说飞云农场如何如何好这一类的话。也和舅舅见面,并许若到了飞云农场,也安排舅舅开拖拉机。
   1971年深秋,十月下旬的一天早上。在清晨寒冷的空气里,在弥漫着萧瑟气息的秋风中。我们一家把家里的用品,破烂什物,还有几只鸡鹅等搬上了指定的解放牌大卡车,一家九口人上了大卡车。当天一起到新州飞云农场的还有十几家分乘几辆大卡车,9点过钟就出发了。
   在寒冷的秋风中,大卡车载着我们,离开麻浦农场,离开竹城,向着黔东南新州方向的飞云农场驶去。在大卡车上,感觉又彷徨,又迷茫。深秋的风欢着,凉飕飕的,好冷好冷,透心的凉。想着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前途未卜,心情很是惶然的。越想越觉得有些恐惧。沿途望着离去的远山,树木,房屋,心情好迷茫。不知命运为何物?觉得人生好彷徨,好彷徨的呀!彷徨到不知所归。就如同在这大卡车上一样,自己是把握不了的,被拖着,任拖到那里就是那里。虽然知道是去黔东南新州飞云农场,可那是个什么地方?那里怎么样?哪里的生活方式如何?又会把我们怎么样?凉飕飕的风吹着,好冷好冷的。身冷心更冷。惶恐、不安、彷徨、迷茫,不禁悲从中来,心里升起了几句有点诗样的语言:
   别告麻浦,命由随拖。
   山山水水展目看,目眼深心间。
   秋风萧瑟心凉透,彷徨只问天?
   凄凄苦如诉,如诉向谁边?
   何方是归宿?得我有所安。
   所盼有所安,彷徨只问天?
   我当时就一个十五、六岁青年。也不知怎么的,竟会在心中升出了这样不伦不类的悲情句子来。实是对命运的前景不知何处是归宿,迷茫,彷徨,恐惧,困惑问天。只是无助祈愿罢了。
   车行至中午时,到了贵定县城,就在贵定停车吃午饭。饭后开车的几位师傅要休息一会儿,我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在饭店侧面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薄薄的书,是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到了规定时间,又出发了。一路颠簸,一路风尘,于下午4点过钟到达黔东南新州飞云农场。就这样,我又随家人,来到了又一个陌生的地方。
   到了飞云农场,卸下了车上的家什物品。在飞云农场工作人员引领指挥下,把我们集中安排住进了一栋好大的房子里。里面已住了一些前几天来到的人家。那房子是茶青萎凋专用的车间,俗称叫晾房,是通风的。房子很大,墙体上多是窗子。一栋房子里可安排住几十户人家,都是从麻浦农场分流过来的。飞云农场已提前安排了人员把竹蔑撑起,隔成一小间一小间的,就让从麻浦农场来的人员住进去。
   飞云农场主产茶叶和水果,凡从麻浦农场分流到飞云农场的,全都安置到制茶厂。大部分都集中统一安排到制茶厂的茶青萎调凉房车间居住,也是为了好管控。依照制茶工艺要求,茶厂区域内一律不允许烧煤。凡生活,取暖只能用柴火。初到时用飞云农场早已准备好的柴禾,一到大家生火做饭做菜时,满房子里都是柴烟缭绕。伴和着的是锅碗瓢盆声,炒菜时菜到进锅里的滋滋声,锅铲与锅的碰撞声,大人们的各种咒骂声,各种漫骂声。有些小孩被柴火烟和油烟呛得哇哇大哭,大人除了哄下孩子,也是没有其它法子的。又有些小孩则以为烧柴火好玩,乱蹦乱跳,全然不知道大人的心酸苦涩。新到一地,环境的突然改变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使人们的情绪躁乱。有的人家,相互之间埋怨,发着牢骚,骂骂咧咧。有的人家相互指责,怪你怪我的。有的女人说:“嫁人嫁错了,倒了八辈子霉。”男的也恶语相向回怼。哭哭啼啼,闹闹嚷嚷。虽是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这种情景到也还不算寂寞,还是很有些热闹的。
   晚间休息时,若是那家说话,声音大了也会引起吵架的。房屋这头讲话,那头都听得到,这种环境各家各户都没有什么秘密了的。大家只得轻声讲着各种见闻,有许多不适应,只是相互间小声的说些不满话语。因为要防着,怕被那些有打小报告习性的人听着了,会去举报的。若被人举报了,开会时就会被批斗,遭来祸事。上面派有指定管事的,值班看守的。从麻浦农场来的人员里,本有些专事搜集言论打小报告的那种人,善于在政治上钻营的人。这种人新到一地,也必然要抓紧表现,迎合新的主子。讨个尝识,捞点好处,搞个事来做起,搞点小职务来管事。其实,这也是当时的一种社会常态,只是在劳改农场这种改造环境里更为常见罢了。无须作过多的谴责。人们总想过得好一些,风光一些,只是追求和实现的方式不同罢了。人性在社会的考验中是会有各种不同的反映的,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是会改变人的。
   过了约半个多月的时间,飞云农场也根据区别对待政策。在现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渐的安排一些人家搬离茶青萎凋车间房子,住进一些房屋。同时赶建一些房子,供麻浦农场来的人户居住。我们家和另外的两户人家,被分配搬进了一栋在半山腰的旧房子里。另外一些部分是工人,收容工人,要等着搬进条件好一些新建的房屋。
   初到飞云农场,我们第一桩事就是要上山砍柴。生活、取暖都要用柴禾。秋冬之交,更要抓紧准备冬天所需的柴禾。麻浦农场来的人,周末邀约一起上山砍柴。到了山上相互吆喝鼓劲,也还是有许多同伴,不孤单的。各寻各伴,在一起说着话,各有各的语言,各有各的内容。在山上砍柴时,邻家一个叫小萍儿的女孩,还正在读小学。见周围的人少,走到我的身旁,有些疑惑和惊恐的问我:“中哥,茶山上那些干活的人,背上印有劳改两字,前面裤子上也有劳改两字,还有当兵的用枪看押着,哎哟!好可怕的,这是什么事呀?”
   我回告她说:“那些是劳改的,当兵的看押着是防备他们逃跑,防备他们反抗,还要督促干活。”
   小萍儿不完全懂什么叫劳改。呆呆的瞪着大眼睛看着我:“哎哟!这地方看着好怕好怕的。”
   我告诉她:“不要怕,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国家专政机关,你懂吗?”
   小萍儿不断的摇着头,瞪着大眼睛疑惑的望着我。
   其实我也不能准确的给她说清楚专政机关的全部含义,并且她也懂不了。她哪里又知道她爸爸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的,也是这样被武装用枪看押着劳改的呢。只不过是她生活成长在麻浦农场的那个阶段,那时麻浦农场没有收押已决犯。都是刑满人员,劳教期满解教后的人员,以及社会上各种企业,事业,街道,乡镇等单位遣送到麻浦农场来改造的“地、富、反、坏、右”等所谓的阶级敌人。没有像飞云农场这样,长期的一直在收押已决犯,也就没看见过这种更为严肃的情境罢了。
   她是懂不了这些的,懂不了也好。懂了心理上就会受到撞击,就会在童年心灵上产生些阴影,还是朦胧的保持着点童年的阳光好些。还好我的学识也不能完整全面的给她解释清楚。
   入境随俗,初来时的惶恐和不安也渐渐消去,以后我们也就融入飞云农场的生活习俗和管理模式了。我也算是初中毕业了的学生,尽管教学秩序不是正常的,但于社会生活中,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现象的思考,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读书、作文、认识能力的提高,本也是接受着知识的教育和营养。不断的提高着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能力,生活本生就是要读着人世间这本书的。对社会环境,家庭、个人的遭遇,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们在社会上不同的地位,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中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产生渴望求解?想弄清楚,好好的认识下是为什么的问题?在学校里读毛主席语录时,就记住了“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社会生活的环境,给我打上了什么思想烙印,我在朦朦胧胧的思考着,学习着。以还不成熟的思想去适应着,读识着周围陌生的环境和社会,给我的成长和知见留下了一些深刻的印记。青少年时段,有时也是会因一知半解而自以为是,所以在山上砍柴时,对小萍儿提出的疑问,我的解释也是有些过于生硬,不能通俗入理的。她当然只能鼓着眼睛,摇着头的看着我。
   这里的管理制度比麻浦农场更为严厉,一些家庭男方是就业人员,女方是工人的,男的就要统一住集体大宿舍。除了家里有什么事,可以请假回去一下。就只有周六下午收工后才能回家,星期日晚上7点就要回大宿舍报到。麻浦农场周一至周五,就业人员晚上7点开始,就要进行政治思想改造学习,但到9点钟结束学习后,有家的都是要回家的,只是那些没有安家的和家属在异地的统一住大宿舍。

共 30023 字 7 页 首页1234...7
转到
【编者按】《青春岁月》讲述了作者在1970年代初期,从农中毕业后在家待业的经历,以及随后被分配到飞云农场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作者描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家庭背景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在农场中的劳动、学习和人际交往。特别是作者与徐敏的初恋经历,以及这段感情因社会政治地位的差异而结束的痛苦。此外,作者还提到了母亲因赵叔叔在煤矿事故中去世而遭受的巨大打击,以及家庭在飞云农场的生活和最终的回归麻浦农场。整个故事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下的成长、思考和情感经历。飞云农场的经历使作者尝识了初恋的苦涩和甜蜜,继父的英年早逝也在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在飞云农场的时期,是作者读识社会这本大书中的一个重要人生阶段,也有成长中的教训,但种种磨难磨练了作者的毅力,也增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对阶级社会关系中各种人们的思想,人生态度的一些体验。这篇小说是笔者前一篇小说的续篇,从笔者描述的青春故事中,使读者看到了笔者在青春期经历的种种磨难,小说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读之令人心随文动,为笔者的经历唏嘘不已,产生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1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3-09 21:19:46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3-09 21:20:24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无相愚公        2025-03-10 15:33:47
  刘社辛苦了,谢谢刘社!遥祝春安!
4 楼        文友:老百        2025-03-16 16:49:48
  整个故事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下的成长、思考和情感经历。恭喜作者本文获得江山精品推荐!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4 楼        文友:无相愚公        2025-04-10 09:24:30
  谢谢老百社长鼓励。遥祝春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