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猫井(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猫井(散文)


作者:华为 秀才,184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6发表时间:2025-03-10 11:52:38
摘要:古井旧貌换新颜,圆了数代人的心愿,它犹若如一颗历经磨难却依旧闪闪发光的明珠,让人心动不已。它那古老的神话传说,如同涓涓细流,流淌着人间大爱,传承着世间美好。

在河南省渑池县曹窑村的上洼村,有一口名为“猫井”的古井。它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却从未枯竭,滋养着一方百姓。猫井的名字虽与猫无关,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神奇的作用,承载着曹窑村的历史记忆与乡土情怀。
   猫井位于曹窑村上洼村村西的半山坡上。这片坡地的顶部和底部皆无水,唯独这半坡上的猫井,水常年不断,清澈甘甜。井深约两丈,水面距井口不足二尺,取水非常方便。井水不仅供村民饮用,还能灌溉农田,庄稼年年丰收。
   “古渑多传奇,猫井最别样。”曹窑村地处豫西山区,地势起伏,沟壑纵横,水资源相对匮乏。相传在很久以前,附近没有一口水井,村民主要依靠水窖收集雨水和担取溪水生活,每遇大旱,取水便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一大难题。水窖无水,溪水也断流,人们只能到几里开外的佛爷沟黑龙潭取水,但常常因路途遥远,山路坎坷崎岖,好多人因此丢掉性命,让人叫苦不迭。
   据说在商朝,有一年春天,二郎神杨戬经过西京长安,被其地繁华所震憾,同时也为其安危而担忧。因为长安除南有秦岭、西有太白山屏障外,其东喝北两面皆无山可守,想着移两座山至此加固。于是,他便来到东海之滨寻得两山,又从东海龙王处讨要了一口宝井供自己途中饮用。他挑起两座山,千里迢迢,前往西京长安。当行至渑池境内曹窑村附近时,或许是走累了,抑或是被佛爷沟风景所迷,便驻足停歇。因一路奔波劳累,困乏至极,二郎神不知不觉睡着了。
   此时此刻,去黄河边取水的猫贵神忽然看到二郎神的宝井,大喜过望,心想:若趁机将其据为己有,自己岂不省了天天去黄河取水的奔波劳累之苦。于是便趁二郎神熟睡之机,偷了宝井。就在它抱起井正想离开时,忽然传来金鸡报晓之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二郎神。当他发现所带的宝井落在猫贵神手中时,便要求他归还。猫贵神以为强龙不压地头蛇,二郎神奈何不了自己,拒绝还井,随后与二郎神打斗起来。惊天动的打斗声惊动了附近佛爷庙中的佛爷,佛爷以自身法力迅速止住了二神争斗,问明情况后,他与二神相商,不如将此宝井留下,以解当地百姓缺水问题,如果能救天下苍生,这岂不是胜造七级浮屠的善事。猫贵神和二郎神听后都欣然同意。
   更有意思的是,有个村民,因早早起来找水,忽然看见两神仙因一口井而打架,知道那口井要留下来,惊喜万分,便把猫贵神所窃的井留在村里的消息告诉了村民,村民们兴高采烈,拿着扁担水桶赶来,你一担他一担,挑水忙得不亦乐乎。让人惊奇的是,这井水怎么舀也舀不完,随后猫井的故事便迅速传开了。
   二郎神见宝井已被留在当地,若再往西京赶,口渴问题将难以解决,于是干脆也将自己挑的两座大山留了下来。这两座山便是后来座落在渑池曹窑村佛爷沟西南侧的黑虎山和渑池县西南的熊耳山。
   有一年遭遇大旱,远近十里八乡的井和沟中溪水干涸,而猫井与佛爷沟黑龙潭中的水量始终不减。可随着附近村庄取水的人越来越多,猫井里水供不应求,于是便有好心的老人提议将猫井淘一淘。淘井以后,不到三日,天空下起倾盆大雨,旱情也随之解除。有了这个神奇的发现后,后来每遇到大旱,人们不会像以前那样,到佛爷庙焚香献供祈雨了,而里不约而同淘井清淤。于是猫井,便成了大旱之年人们口口相传的“救命井”。
   猫井不仅是一口普通的饮水井,更被当地人视为“神井”。据村里老人说,猫井的水不仅甘甜可口,还能治“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在过去,许多患此病的村民饮用猫井水后,病情逐渐好转,因此猫井的美名越传越远。
   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从古至今,井不仅是取水之地,更是村落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古人云:“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井的出现让人们得以定居,聚而成村,村大变城。猫井作为一口古井,不仅见证了曹窑村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当地百姓的记忆与情感。
   在《说文解字》中,井被解释为“凿地出水”,而猫井正是古人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它的存在,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发明井的人叫伯益,是尧帝的大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而猫井的传说,则进一步丰富了井文化的内涵。
   猫井位于扣门山,原崤渑古道曹窑段,现S312沿黄公路曹窑段东边。由于该路是通往扣门山的唯一通道,原来较为狭窄,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时,为加强渑池扣门山防线战备的需要,这段古道被拓宽,但仅供马车通行。此道距猫井不足500米,平日作为民用水源,战时则被列为军用水源。抗战时期,国军在建立扣门山防线时,曾将此井列为备用水源,严加看护,严防敌特破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渑池县城和张村驻军曾在此勘查复核,并标在军用地图上。曹窑煤矿在曹窑村建矿后,为运输井下所需的石料,又将此路拓宽为公路。长期以来,凡从此路通过的人,每到猫井便停下歇脚,取井水解渴或留作备用,这让猫井又名声远扬。
   后来人们通过地质资料研究发现,这大家口耳相传的猫井,很可能与地下河有关,也可能是由特殊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径流。若遇大旱,这地表径流水自然也会断流,然淘井过后便会下雨,这种令人其神乎其神的现象却至今未解。有人分析说这可能与这里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这里环滁皆山,热空气被黑虎山、扣门山所阻,久旱后由于大气环流和锋面的影响,就会形成雨,也让人们祈雨心愿得以实现。
   记得参加工作后的第三年,我有幸被调回本村教书。那年春天,在校长带领下,我们徒步去槐扒黄河边,途经猫井附近路段,学生们便叽叽喳喳向我讲起了有关猫井的一些神奇事。有个学生说:听爷爷说天一遇大旱,人们就淘猫井,不几日就下起大雨来。我笑着说:大热天淘井就不怕井中缺氧吗?另外一个孩子说:不怕!把点燃的蓖麻油灯,放进篮子入井,看灯会不会灭。因为有神灵保护,所以灯一直没灭过。在看罢黄河回来的路上,我鼓励学生要好好上学,多学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探求猫井未解之迷。那天,大家也许是走累了,我感觉猫井的水喝着格外甜爽。其实我也在想,如果传说真的存在,那么东海之滨肯定少一口水质绵甜的古井,而这口古井却造福了这里的黎民百姓。
   去年春夏之交,年久失修的猫井井口又出现了大面积坍塌,井筒几乎被掩埋,可偏偏此时,又出现了多年不遇的旱情,住在村里的老人焦急万分,纷纷打电话要求孩子们回村淘井,想既解决吃水问题又不想庄稼受旱灾。曹窑村支书赵年保看在眼,急在心。为解群众之所急,他迅速筹资金数万元,请人淘了猫井内的淤泥,又多方找专家,设计了古井保护方案。修复后的猫井自此有了崭新的井台,还多了一个结实安全的不锈钢围栏。此外,在井口上还安装了方便用桶取水和水泵泵水的两用井盖。猫井的面貌焕然一新,甘甜纯净的井水又开始汩汩冒了出来。今天,新修缮的古井,又成了曹窑村的新景点。休闲的人们络绎不绝来这里目睹古井风采,品甘泉,拍照留念。
   古井旧貌换新颜,圆了数代人的心愿,它犹若如一颗历经磨难却依旧闪闪发光的明珠,让人心动不已。它那古老的神话传说,如同涓涓细流,流淌着人间大爱,传承着世间美好。
   此刻,我站在猫井旁,望着井中汩汩涌动的清泉,仿佛天地间的灵气在此汇聚,顿觉神清气爽。猫井就像穿越千年的眼眸,深邃而宁静,默默见证着村庄的历史的沉浮与世事变迁。它仿佛一位智者,以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讲述着这里的前世今生。
  

共 29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猫井的精彩散文。河南省渑池县曹窑村的上洼村西的半山坡上,有一口猫井,水常年不断,不仅供村民饮用,还能灌溉农田。猫井的传说令人着迷,传说商朝二郎神杨戬经过渑西京长安,看到人们取水困难,就从东海龙王讨要了一口宝井,在他走累睡着时,宝井被猫贵神窃走,后经佛爷调解,宝井留在此地,二郎神也留下了两座山。猫井大旱时水量不减,淘井后常能下雨,被视为“救命井”。且井水被传能治“大脖子”病。猫井位于古道旁,抗战时是备用水源,长期以来声名远扬,其形成可能与地下河或特殊地质有关,淘井后下雨的现象至今未解。作者回忆了工作时学生讲述猫井的传奇事,以及去年猫井坍塌后村支书筹资修复,使其面貌焕然一新,还成了旅游景点。文中表达出作者对猫井的赞美之情,对猫井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乡土情怀以及神奇传说的珍视,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于家乡文化的热爱核对古井传承的期待。情感真挚细腻,语言朴实流畅,传说更增添了神秘色彩,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感谢华为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编愉快!生活开心!【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10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3-10 12:29:32
  这不仅是一口简单的古井,而是借猫井展现了曹窑村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以及村民对它的深厚感情,加深了文化内涵。情感细腻,引人共鸣。
梦在何处
回复1 楼        文友:华为        2025-03-10 13:20:43
  感谢云彩社长的指导支持,感谢梦在何处老师的精彩按编,谢谢继续支持,共励提高!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3-10 12:32:44
  语言朴实流畅,娓娓道来。生动的描写了猫井的位置、井水的用途、村民淘井等情节,细致入微,让人身临其境,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文化的传承。再次拜读欣赏,祝老师创编愉快!开心快乐每一天!
梦在何处
回复2 楼        文友:华为        2025-03-10 13:23:13
  再次感谢梦在何处老师的支持,指导和鼓励!
3 楼        文友:乡笛        2025-03-10 20:10:20
  文章有故事,有感悟,有想象,有希望,充满激情,满满正能量,内容丰富,情真意切。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华为        2025-03-10 22:27:15
  谢谢乡笛老师的关注和鼓励,老师的留言让文章增色,向老师学习!祝佳作连连!
4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5-03-10 21:07:56
  从商到今不曾干涸过的古井,其神奇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厚重深远的赓续传承。点赞华为老师好文章!
回复4 楼        文友:华为        2025-03-10 22:29:04
  谢谢老师的关注支持和精彩点评,向老师学习,共励提高!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3-11 10:17:35
  猫井的故事是河南省渑池县曹窑村上洼村的一段传奇,它不仅是一口古老的井,更是当地文化和历史的象征。猫井的存在,不仅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还在大旱之年成为“救命井”,其神奇的作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它成为了当地人心中的“神井”。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水利设施的完善,井的作用可能不如以往那样重要,但猫井作为一段历史和文化符号,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提醒我们珍惜水资源,尊重自然,同时也让我们不忘历史,传承文化。文章深情满怀,情感真挚丰沛,笔触生动,意蕴深厚,引人入胜,让人深深回味。佳作,欣赏学习了。祝老师春日快乐,佳作不断。
淡淡的云彩
回复5 楼        文友:华为        2025-03-11 19:21:01
  谢谢云彩社长的鼎力支持,指导,点评很精彩,是我受益匪浅,谢谢了!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3-11 10:20:44
  恭喜华为老师江山征文收获一枚亮闪闪的红豆!优美动人的传说,悠久的历史,乡愁浓郁的佳作再次拜读学习,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期待更多精彩呈现,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回复6 楼        文友:华为        2025-03-11 19:21:30
  再次感谢,谢谢继续支持!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