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星星】空空的躺椅(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星星】空空的躺椅(散文)


作者:高朋满座 布衣,36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2发表时间:2025-03-10 14:07:59

父亲留给我三间土㘩砖混的老屋。这种“冬暖夏凉”的房子,在我的老家,既凝聚着父辈的智慧和心血,也记录着他们面对清贫的乐观与平凡的坚强。每次回家,卧室里那张旧式老榆木春秋椅,总是第一个跳入我的眼帘:在一轮黄昏暖阳的斜照下,木椅泛着琥珀色的光。扶手被磨得温润如玉,漆面斑驳的椅背上,依稀留着父亲脊梁留下的印痕。
   九年了,它停在我卧室的东墙边。在木椅铆榫的缝隙里,卡着半粒褪色的纽扣。我蹲下身,指尖轻轻划过扣子的边缘,扣子像一枚凝固入定的琥珀,裹携着旧日时光的碎屑,扑进我汹涌的脑海里。亲爱的父亲,您在那边还好吗?一个沙哑的声音在我心底里呼喊。我揉一下酸痛的眼睛,泪,已潸然而下。
  
   一
   那把四人座的春秋椅,最早是姐姐送来的。
   一个周六回家,父亲不知怎么来了兴致,招呼我和哥哥,要我们把春秋椅换个位置。这可把我们忙个不亦乐乎。在父亲的指挥下,我们先是把椅子抬到父母卧室靠北墙。刚刚放好,父亲忽然又觉得不妥,下令让我们抬到了东屋。父亲又若有所思地摇摇头,号令我们把它搬到客厅东侧墙边,然后一屁股坐上去。父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一副心满意足的模样。
   他佝偻着背,浅灰色的睡衣拖在地上,像被秋风卷着走的一片枯叶。“再往南面挪两步吧,这样才亮堂。”父亲的声音沙哑,仿佛老旧的收音机发出将要卡顿的声响。袖口处,青筋裸露的手腕处,医用胶布在微风中飘飘荡荡。母亲边削着苹果,边低声嘟哝:“这都挪了三四次了,老头子,孩子刚进门,咱消停点儿好不好!?”
   父亲吃着苹果,在那里憨憨的笑。
   我望着那张老榆木春秋椅。它原本站在父母亲卧室窗边,父亲坐在那儿,一整天沐浴着金色的阳光。上面铺着妻子阿凤缝制的艾草坐垫,扶手处姐姐缠上了防止硌手的老粗布条。可此刻,它竟然突兀地贴着客厅的东墙,椅子与白墙之间的缝隙,像极了一道修长且未愈合的伤疤。父亲究竟是怎么想的呢?我望向母亲,母亲无奈的摇摇头,抽身向姐姐使个眼色,一起匆匆进了厨房。
   “躺这儿,真是很舒坦。”父亲将身子蜷起,面南背北,躺进春秋椅里,浑浊的眼球突然清亮了起来,充满了欣喜。一缕阳光从门口最上侧的玻璃处,斜切过父亲稀疏的白发,在白瓷地砖上投出颤巍巍的影子。并不宽大的春秋椅,眨眼间显得空旷起来。
   我的心头陡然一紧:那曾经在田里,在自家的磨坊里,在凛冽的北风中敲着木梆走街串巷吆喝时,父亲那魁梧的身影,此刻竟然蜷缩成那么小的一团儿!我轻抚着父亲头的手突然停下,眼眶一阵发热,起身想穿过厨房,去清洗眼里险些决堤的一片汪洋。
   在虚掩的厨房门口,母亲和姐姐极力压低的声音,透过缝隙,悄悄溜了出来。
   “你爸爸最近老想人了!总是在一个人絮叨。”母亲的声音飘过来。
   “他把春秋椅挪来挪去,是想你们兄妹一进门时,第一眼就看见你们!”母亲低沉的话,令我的耳朵突然一阵轰鸣。姐姐的声音更是细若蚊蝇,好像在是在哽咽,又有似泣不成声。
   原来,记忆渐渐退化的父亲,之所以选择这样摆放春秋椅,是想在有限的时光里,为腿脚越来越不方便的自己,安排好位置守望。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从这个位置一眼望出去,恰好能将入户的门框入目成一幅画——在这幅画里,一定有每周六晌午推门而入的我,脚染一路仆仆风尘,心急火燎扑进房门的我。
  
   二
   最初那些年,我总是赶在每个周六的晌午,推开家门。手刚刚接触到房门,便听见木椅上发出“吱呀”一声轻响。“二子,回来啦?”父亲翻身从椅子上坐起,收音机里河北梆子《四郞探母》的唱腔便戛然而止。母亲从厨房探出身子:“本来今天想买小鱼儿炖上来着,你爸非说今儿个该让你吃上炸酱面。”
   我脱下工装外套,和父亲并肩坐在躺椅上。“先歇会儿。”父亲往我手里塞了一块透明塑料纸包着的水果糖,桔子味儿的。仿佛儿时我捧着奖状回家,父亲总是魔术师一样,从兜里变出我最爱的水果糖。这是父亲所能给我的最大奖赏。一股甜意在嘴里肆意散开的时候,我瞥见父亲在侧身整理着衣服的褶子,那是妻子阿凤为他买的浅灰色唐装。
   “掏火似的。”饭桌旁,想起来二点多钟我又会抽身离去,母亲总忍不住要长叹声长气,大煞风景。
   炸酱面真的很香。肉丁切得极为纤细——父亲的手已握不稳菜刀,却坚持要亲手上阵。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哎!谁不想在家里多呆一点时间呢?可是,单位里忙得实在脱不开身呢。我不想多说话,只能阴沉着脸,埋着头一阵狼吞虎咽。
   父亲忽然说:“二子,下周就别回了,打电话一样的。要么两周一回,一个月也没事儿的。”
   父亲的理解,让我将头埋得更低。
   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喉咙里瞬间憋出一个鸡蛋般大的疙瘩。
   这平淡的一句话,父亲又说了七年。每当我起身离家时,父亲从不像母亲那样送我至巷口。但我知道,即便我已开车跑出十几里路,我的身后,依然背着父亲那沉甸甸的目光。
  
   三
   阿尔茨海默症像极了一株嗜血的粗藤。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无望中的挣扎。
   这病症,只能靠药物维持或者锻炼来尽量延缓。医生告诉我们,目前仍没有战胜它的可能。我们有的只能是陪伴。而对于父亲的身体复原,我们只能在一天天的拉扯中越走越远,我们的情绪,也只能淹没在一路跋涉的泥泞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魔先是蚕食掉父亲对时间的感知:晨昏颠倒,常常白日之中昏沉而睡,静静地躺在木椅上,把灯罩当成了月亮。深夜,父亲却不肯入睡,睁着一双亮闪闪的眼睛,用手指着玻璃窗上,说有一个小点儿,是个飞蛾在动。我们起身去看时,那里本就空无一物。继而,病魔吞噬了父亲的语言,最后连我们姐弟三个的脸,在父亲的眼中都成了雾中的轮廓。唯独那把春秋椅成了他生命中坚定的锚。在母亲的搀扶下,父亲终日蜷在春秋椅里面,时而昏睡,时而清醒,手指一张一翕,心里数着白驹过隙的日子,指甲在扶手上刻下深浅不一的痕迹。
   一个暴雨骤来的深夜,母亲来电说父亲情况不好。我们冒雨赶回时,见他双脚颤抖着蹒跚在春秋椅旁。“亮堂……亮堂……”他反复念叨,喉咙里竟然能够发出响亮的声音。“挪,挪……”他坚持要我们将东墙边的春秋椅,又向南挪了半寸,才终于恢复了平静。我想,父亲的脚步更细碎了,从椅子起身到入户门的七步又小了——他又用蹒跚的步子,再一次丈量出了新的守望距离。
   父亲最后一次清醒,是在2016年中秋的月圆之夜。父亲的生日在八月十六,万家团圆的日子。我们大家围拢在餐桌旁,轻轻为他哼起《祝你生日快乐》。人头攒动,烛光摇曳,父亲的精神好了许多。当他枯枝般的手指拿起筷子时,忽然完整喊出了我的乳名。月光漫进屋来,白银般的光辉将一家人最后的一个中秋夜,轻纱一般围拢。
  
   四
   父亲最终还是失去了进食的功能,嶙峋的身体日渐清瘦下去。长时间的昏睡,让父亲的脸色出现惨淡的暗黄。面对我们的焦急,医生还是说出了那句让我们看开的话。父亲最后的三个月,他简直活成了钉在躺椅上的标本。在父亲耳边轻声呼唤时,他的眼皮开合成了唯一的语言,目光追着门帘掀动时透进来的光。母亲喂粥时,他总是痛苦地别过头去,却在我俯身贴近时,突然伸出抖动的右手,指尖碰到我衣襟的力道,有如蒲公英飘舞一般地轻柔。
   临终那夜,父亲涣散的瞳孔忽然聚起星光,嘴角也抽动出微笑的雏形。病床前,我和哥哥各挽住父亲的一只胳膊,极力扼制住悄悄减弱的脉搏。老人们说,抓住脉搏,那人便不很快会离去。我们一直徒劳地努力着。我俯身听见父亲游丝般的声音:“…回吧。”心电监护仪孱弱的蜂鸣声里,父亲的双臂终是垂了下去,像倦了的归鸟,骤然合上了羸弱的翅膀。
  
   如今,那旧式的春秋椅,成为父亲唯一的遗物,静静地躺在我的卧室里。晨昏交替时,我总会在一股木香与药香混杂的气味儿中醒来。雨季来临时,椅背上也会凝出滴晶莹的水珠,仿佛是父亲那些年等我归来时落下的汗滴。一个茫茫的雪夜,我醉熏熏地蜷进春秋椅中昏睡,梦见自己变回垂髫小儿,偎在父亲身旁听了一晚上阔别已久的鼾声。
   晨光悄悄爬上扶手时,我发现春秋椅的椅缝儿里,嵌着半粒褪色的纽扣——那是我们将父亲抬离时,袖口卡在椅缝扯落的那颗。清晰的木纹,在我的泪水中已然荡漾成河,倒映出无数个让我魂牵梦萦的画面:10岁那年,我和哥哥用小拉车载着秋收的黄豆,父亲坚持不坐在车上,捂着疼痛难忍的肝部,在前面踽踽前行,豆大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从他腊黄的脸上滑落;雨天的巷口,那个手搭凉棚,待我归来时焦急难耐的身影;我周末匆匆离家时,父亲双眼贴着门缝目送我远去时,将那句“常回来”自己嚼碎了,咽进心田的无奈之声……
   我的目光再次掠过空空的躺椅,泪眼婆娑中,那些被我错过的凝视与等待,也许早已被岁月包浆后,显影成为了木纹深处一圈圈不老的年轮。此刻的我,忽然读懂了父亲最后的呓语——所谓的父爱,或许就是把余生熬成蜂蜡,只为护住那段开裂的时光。
   爱,越是无言,越是似海一般的深沉而厚重。那张空空的躺椅,便是永恒的见证。
  

共 35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空空的躺椅》一篇记述人间至真父爱情深的散文,读来令人不禁潸然泪下。可敬的父亲,是我们生命中的一座高山;深沉的父爱,是我们心底里一片爱的海洋。作者心怀感恩,将追忆和万千思念情愫倾注笔端,为我们刻画出一幅幅温馨感人的画面:作者因工作繁忙,只能周六中午风尘仆仆赶回老家,母亲一句“掏火一样”,让我的情绪跌入低谷;深沉隐忍的父亲却说出:“二子,下周就别回了,打电话一样的。要么两周一回,一个月也没事儿的。”字字关切,满含深情。父亲终是老了,将自己对儿女的思念,借对春秋躺椅的移动,化真爱于无形之中。当“我”从门缝中听到母亲和姐姐说起父亲移动躺椅的缘由,“从这个位置一眼望出去,恰好能将入户的门框入目成一幅画——在这幅画里,一定有每周六晌午推门而入的我,脚染一路仆仆风尘,心急火燎扑进房门的我。”无限的深情,让“我”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了“父爱如海”的真情。文章采取倒叙夹叙相结合的方式,以“空空的躺椅”为主线,调动细节生动描写、情节精巧设计、心理和人物刻画,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将人间至爱进行了完美诠释。一篇情感细腻,引人共鸣的散文。好文佳作,推荐共赏。【编辑 紫云朵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10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5-03-10 14:11:49
  父爱如山,这篇作品很好地诠释了这句经典的话。作品语言优美、细腻,读来感到,拨动人的心弦。佳作。祝贺作者新作发表。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2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5-03-10 14:16:45
  感谢紫云朵朵老师的辛苦阅评。问好老师,祝老师新的一周,万事顺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