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东篱】在水之湄(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东篱】在水之湄(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193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0发表时间:2025-03-12 05:08:52


   这是一条处在城市中的湖,在公园一隅,既不像杭州西湖富有盛名,在千年的光阴里风华绝代;也不似扬州瘦西湖那般纤美,在文人墨客丰盈的思绪里楚楚而婉约;更不似香格里拉的属都湖,如居于幽谷的绝代佳人,遗世而独立,在无数游人的心里变成一种绵绵的浩叹,一份缠绵的回味。
   湖小小的,和故乡的池塘一般大,它也没有名字,我叫它“未名湖”。湖不美的,即便美,被高楼与车流包围,美也将失去光芒。美是无法孤立存在的,若把属都湖安放于此,还会有那般绝美吗?
   湖水不是很清,水源非山泉,是混合着灰尘和尾气的雨水,是城市的地下水,这是它的命运。人有时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何况一条湖?但是湖的色泽对人构成一种吸引,那是一种雨后天空的颜色,让人望之心胸豁然开朗,仿佛生活中的一缕郁结被这种颜色悄悄瓦解。每逢下雨时,湖水略显浑浊,这是湖的伤痕和阵痛,只有天空和大地懂得,只有明月和鸟儿懂得,人们并不懂得,只是觉得湖难看了,不免抱怨。时间最终荡涤那些浑浊,那是湖的隐忍与坚韧所致。
   湖畔虽无绝世美景,却也有花木相伴,这是人们对一条湖的尊重和审美取向。
   一簇簇的竹在湖的西边,公园没有围墙,这些竹成为湖的一道天然屏风。竹子藐视光阴,粗而壮,四季翠绿,从来不曾枯萎,顽强的生命力惊叹苍生。
   挨着竹的,是一片杜鹃花丛,花开时,有红有紫,热烈而艳丽。昂扬的姿态喷洒着生命的激情,也把湖畔春色引领至巅峰。杜鹃花与湖水彼此观照,杜鹃花照见湖的素淡流光,湖见证杜鹃花的盛世华年。三月里,在湖边漫步赏杜鹃花,是人们春天里的清欢。四月末,花事结束,了无痕迹,湖畔归于平常,湖水不惊不怨,潺潺而轻盈。
   炮仗花挺立于杜鹃花之侧,在二月间曼妙绽开,黄灿灿的,似夏日阳光的色泽,顺着砖墙柔柔垂下,如一挂挂炮竹,等待人们把它点燃,轰地炸响,让季节沸腾起来。
   几盆红色的三角梅紧挨着湖,花事长久,花枝高耸,戳向天际,戳向湖面,孤单而倔强,是想让白云载着它的梦想飞向远方,还是想让湖水载着它的花瓣漂流东西。
   最美当属荷花,被圈在湖的东北一角,几十株而已,为前两年种植,次年就开了花,开与谢是缓缓地,也是纷纷地。再漂亮的花,也开不到天荒地老,岁月不败美人,但是越惊艳的花往往都败给了岁月。荷花盛开时,黄昏去湖边看荷,是我夏日的良辰美景。杜鹃花占尽春光,荷花独得夏色,更得湖水温情脉脉的滋养。荷花对湖的依附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湖,哪有荷?有了荷花的湖,脱离单调与冷清,奔赴绚丽。
   除此之外,就是一溜儿新种的凤凰花木,细细的,矮矮的,还在树木的少年阶段,还有些许星星点点的小花小朵,灌木草丛。这些植物阻隔了湖与城市的距离,虽然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却让处于闹市中的湖保留几丝清幽意味。
   植物与湖的相守,是千古不变的誓言,是天荒地老的承诺,是唐诗宋词里的一抹余韵,更是山水画卷里永恒经典的存在。
  
   二
   湖像一根线,挑起了湖里区人们一个个漫不经心的生活细节,让湖的存在显得分明。
   人们站在自家阳台晾晒时,抬头就可看到它。人们在窗前刷手机,看书,休息时,往前方一看,它就清莹莹的落入眼帘。坐公交车来回经过公园,眼神往左,往右,都会与它相遇。不管你看与不看,湖就在那里,在它自己的悲喜哀愁里,在它自己内敛而动荡的生命里。
   人们从南山路到海天路,喜欢穿过公园,穿过它的旁边抵达目的地,不仅缩短距离,也比走在马路边更舒服,湖水气赛过汽油味。一园景色、一汪湖水自然比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更悦目,这是人们对美的共识。
   晨练,晚练,人们爱绕着湖边走。湖像一个圆心,脱离这个圆心,人们的快走、跑步仿佛失去了一个支撑点。
   午后,有十来个老人总是坐在湖边的石凳上,闲话家常,谈论国事,声音洪亮,眉飞色舞,不乏精辟见解。我觉得是湖的开阔激活了他们的思维,赐予了他们如珠般的妙语。
   一个中年男子在黄昏时会坐在湖边的亭子里唱歌。那时,湖边寂静,夕阳欲落,晚霞照水,天色空蒙。他的歌声飘在空荡荡的湖面上,透着寂寥,透着突兀,不好听也不难听,难得的是他的自信和勇气。他是寂寞的歌者,需要一汪湖水来见证他的歌声,需要通过唱歌来宣泄自己的情感,来安抚生命里的忧伤与困顿。
   月亮升起的时候,有一群中老年人在湖边跳广场舞,悠扬的舞曲缠绕着月光与湖水的气息,让舞曲显得更为悦耳。湖边有一棵棵开满花的树,有几块苍劲古拙的青石,对着湖,对着树,对着青石,听着歌,跳着舞,是这些中老年人一天里的幸福时光,更是琐碎日子里的一份精致与闲情。
   节假日,湖边的栈道上尤为热闹,孩童们纷纷举着鱼竿在钓鱼,年轻的父母在一旁看着,含笑鼓励。湖里无大鱼,但有一些小鱼,小如蝼蚁,这不要紧,孩子们钓的不是鱼,而是童趣,是无忧无虑的童年。
   阳光正好时,湖上泛舟,是恋爱中男女的一份情调,也是孩子们的一份欢乐。一条条小船,在湖面上荡来荡去,把湖水搅动得波纹不绝,人们的节假日因湖而丰饶富足。
   湖畔有一茶舍,颇有古风,布置质朴而简约。人们出入茶楼,捧一盏茶,看湖光树影,嗅茶香,闻鸟语,好不自在。茶香融入湖水气,让他们的日子清清爽爽。
   人们为什么喜欢这条湖,因为湖有幽趣,能得妙趣,安放了城市人对自然、对山水的一份向往和思慕。
   有时候我想,如果这一带没有这条湖,会怎样?
   那么公园将缺少一份灵动的景致,如鲜花失去绿叶,蓝天失去白云,美人失去风情,魅力不免消减,对人们的吸引也会大打折扣,也就不会巴巴地从寨上、马龙、小东山等地赶来了。当然没有湖,那里大概会种植上花草树木之类,不管是什么,还是比不上一条湖养眼。
   湖边的植物若无湖水滋养,韵致就不会那般动人。尤其是翠竹和杜鹃花,将会被尾气和灰尘肆虐,流于黯淡和平凡。最重要的是,没有湖,荷花将会销声匿迹,湖水是荷花的温柔乡,水与荷花是荣辱与共,是生死相许。
   湖不存在,船何处栖息,船主就得另谋生计,她将被卷入生活的洪流中,重新选择行业,那将是一场严峻和艰难的选择。城市的小生意人多如牛毛,若是选择不慎,投资失利,她的日子将陷入窘境。如果她还有房贷,有年幼的孩子要抚养,她该怎么办?
   没有湖,湖边茶舍的生意势必受到影响。这一带泡茶的地方如过江之鲫,尤其是附近的仙岳山,有曲径通幽的茶廊,有露天的茶舍,抬头是天蓝云白,低头见茂林修竹,不失为泡茶佳地。人们喜欢这个茶舍,最重要的是可看湖,若不能看湖,人们来此泡茶的兴致一定大减。
   若少了这条湖,临湖小区的房价很有可能下跌。为什么呢,因为湖是自然风光,自然风光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可谓稀缺资源,物以稀为贵。所以城市里凡是能看湖,看海,看山,看公园的房子都很贵,有的贵得让人惊叹。房价一旦下跌,这些小区业主的心情能好吗?人的心情会发酵,会蔓延,一个人的恶劣心情将带来巨大的蝴蝶效应。
   如果没有这条湖,“湖里区”这个地名将沦于空泛,并无名头。没有湖,还叫湖里区,不是很奇怪吗。当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也许湖里区的命名不一定和这条湖有关。但是每次说到湖里区,我的精神旷野里就流淌着这条湖。对很多湖里区居民来说,这条湖已变成湖里区的一座地标,一道优美的风景,一种心灵的依附。
  
   三
   这条湖伴我数年时光,我与湖是相见欢,是长相守。
   夜夜去跳广场舞,要经此湖。走在一排有着羊蹄甲花树的小径上,心泉里漾出甜,往右看,湖水灵灵地汪在夜色里。夜色为湖披上了一件柔软的纱衣,交织着朦胧美与神秘美。月光、灯光映射于湖水里,让湖变得闪亮又迷蒙,真实而虚幻,如一个飘渺的梦幻。若是羊蹄甲花盛开,朵朵紫花落满地,小径变花径。月亮,湖水,竹影,花径,如此纯美的意境,不似城市,似桃源,美得像童话。
   夏日的夜,明媚如歌,月儿在天上绰约,虫儿在草丛中啾啾,我常常坐在湖边的老柳下,只为听蛙鸣。一阵一阵的蛙鸣细腻而响亮,沉厚而悠扬,质朴而豪放,在湖的上空起伏,跌宕,绵延,让人似到乡间,心清目明,仿佛生命里最初的喜悦和感动被唤醒,仿佛失去的童年奔来眼底。可惜后来因建地铁三号线,湖水被抽干,湖变成建筑工地。三年后,湖虽恢复曾经的样子,甚至更美,蛙鸣已无处寻觅,想来那些蛙不是惊惧而亡,就是命丧他人之手,多少感慨。
   如此喜欢这条湖,缘于对水的喜爱。
   广义而言,水为生命之源,人是从羊水里孕育而出,水是构筑世界的基础,是生命的底色,万物受其滋养,这是水的伟大。
   水的千姿百态更令我着迷。
   它是浩荡的江河,是清幽的湖泊,是奔流的大海;它是欢腾的瀑布,是柔情的清泉,是古朴的池塘,是窄窄的沟渠,给它什么样的空间,就演变为什么样的形态,这是水的应变能力,更是水的智慧,水的魅力。
   它是一滴雨,一缕雾,一袖云,一捧雪;它是飘逸的浪花,是妖娆的涟漪;它是花上的露珠儿一颗,是冬季旷野里的寒霜一抹;它是流淌的画,是飘在大地上的音符。它姿态万千,奇妙而动人,是变化多端的小精灵。
   从狭义而言,水就是我的乡愁,乡愁是游子对故乡的相思,是现代城市人对年少故乡的一份追溯与缅怀。
   我从一个有水的地方走来,那是一个被河水萦绕的黛青小镇,河水里浸润着我懵懂的童年,青涩的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故乡的河,虽然难以和黄河长江相比,却是我生命里最壮阔最优美的河。后来离开故乡,越走越远,但是故乡的河始终流淌在心灵里,灵魂里。不管在哪里,只要看到一汪碧莹莹的水,都让我倍感亲切,找到了情感的共鸣,精神的故乡。因为万水同源,万水归海,天下的水本是一家。对于见过的江河湖海,我总喜欢和故乡的河做比较,不管是杭州的西湖,厦门的大海;还是香格里拉的属都湖,昆明的洱海,我觉得都比不上故乡的河,都没有故乡的水可亲,可爱,可人。
   水的精神品质也是吸引我重要的因素。
   水是柔软的,捧之似轻纱一缕,落花一朵,青烟一线,柔得让人生怜,软得让人心颤;水又是刚硬的,似巨石,能击垮坚固的房屋和大桥;似炮弹,能摧毁大山,摧毁阻碍它前行的一切。水更是无畏的,遇巨石则碰撞出滚滚波涛,遇悬崖也无悔地跌落,完成生命里最惊艳的涅槃。还有什么如水这般把柔软与刚硬演绎到极致?
   喜欢水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愫。
   它在《诗经》里与伊人、蒹葭相守千年,妩媚了悠久的光阴,凝固为一枚诗意的符号。它在李太白的诗句里闪亮,携带着大唐的风采与气象傲视千秋。它在李易安的文字里盈盈流过,和落花、大雁一起,构筑着秋天萧瑟的背景,让那个深情女子生出几许相思,几许幽怨。
   水与风组成“风水”。风水学是一种古老的玄术,是民间信仰,一种复杂的自然学说,从中也可见水的神秘与深奥,人们对水的重视与礼遇。水在风水里,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灵慰藉和精神图腾。
   柔情似水,仁者乐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人们赋予水以诗意的美学,以深厚的哲学内涵,这是人们对水的热爱和赞美,对水的崇拜和仰望。
   水,古老而现代,古灵而精怪,流淌千万年,生生不息,是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条湖则是水最恬淡的样子,只有柔软,没有坚硬;只有温婉,没有激烈。在寸寸时光里,它裹挟着花香和尾气,在城市里谦卑伫立。
   与湖相伴,在水之湄,我的日子变得明朗又舒展。走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有欢喜,有沉重,夏天在望,我期待着,穿一袭湖水色的雪纺长裙,行走湖畔,坐看流云,闲看湖水,轻嗅荷香,拈花一醉。
   平生不必要求太多,我要求身边有一处湖光山色,文字都无色,见证不了我们时光的变化,平常里,多少人感慨日子如一潭死水,但千万不要包括我笔下的湖,虽无波澜壮阔,却泛处可爱的涟漪,它给我的情思以柔性的深度改变,也改变了人们对湖色的眼光,不然,那么多的人我为何选择湖边闲坐?
  

共 47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作者所在城市中的一条不起眼的无名小湖为载体展开描写。首先介绍了湖水来源于天上下的雨以及城市的地下水,因此湖水有些浑浊。然后将湖周围的竹、杜鹃花、炮仗花、三角梅、荷花,以及凤凰花木等,做了详细介绍,衬托了湖的独特魅力,让读者对湖的外貌环境有了初步了解。接着,文章从小湖在周围人心中的位置出发,加以阐述,人们围着湖走路散步,在湖边亭子上唱歌,晚上一些中老人在湖边跳舞。节假日,小孩子们在湖里钓小鱼儿等等,既写出了湖边的热闹景象,也写出了人们对湖的感情寄托。接下来,便是“我”对湖的内心感受,湖对“我”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我”跳广场舞会经过此湖,夏夜坐在湖边听蛙鸣、想心事等。可后来要建地铁,湖水抽干成了工地,三年后虽恢复了湖样,却再无蛙鸣。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心中的些许失落。文章层层递进,解释“我”喜欢湖,是因为对水的喜爱,然后从广义说明水为生命之源,又从狭义说明水是“我”的乡愁,是游子对故乡的相思,天下水本是一家。如此这般,便加深了文章的主题,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文章文笔优美,情感细腻,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语言表达能力。佩服老师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很美的文章,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祝老师工作愉快!【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12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3-12 05:14:56
  喜欢老师的文,老师的文章还是一贯文字十分优美,可谓是字字珠玑。一个小小不起眼的湖在老师的笔下不仅仅是一个小湖,儿时周围人们的感情寄托之所。很美的文字,学习,点赞,问候老师,祝老师工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5-03-12 11:08:16
  非常感谢红花老师的精彩编辑。这条湖日日可见,相伴了我很多年,已经成为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存在。每天晚上去公园运动,一定会经过这条湖,它不算美,却不失一条湖的味道。如果没有这条湖,我觉得公园的魅力将会大减。与湖相伴,在水之湄,虽没有诗经里的绝美意境,但也得到了湖水的悦目。谢谢老师的鼓励。祝您一切都好。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3-12 06:09:56
  不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一座美丽的湖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有多重要!小小的湖亦有特点,这里的人们在围绕着它来打点生活!富于生活的情趣!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5-03-12 11:21:37
  谢谢枫桦老师美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我觉得这条湖是公园的眼眸,让公园变得灵气逼人。它是无名的,但是它不气馁,流淌得潇洒自在。祝您一切都好。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3-12 07:25:07
  这篇散文以无名小湖为载体,描绘其环境与周边热闹,讲述作者的感受及湖的变迁。从喜爱到失落,借水抒情,凸显水为生命之源。 问候简柔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5-03-12 12:45:30
  这条湖是湖里区一带人们最爱休闲娱乐的地方,在湖边,行走,慢跑,独坐,闲聊,垂钓,遥望,都透着日子里的一份美好。一汪湖水,荡涤了人们生活里的尘垢,真好。谢谢龙老师美评,祝你一切都好。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12 08:37:05
  湖,是一座城市的眼睛,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城市美不美。老师用细腻的文笔,带我们绕湖而行,湖畔景色的大美,令我们陶醉。非常欣赏老师的两句话,“人们为什么喜欢这条湖,因为湖有幽趣,能得妙趣,安放了城市人对自然、对山水的一份向往和思慕。”“从狭义而言,水就是我的乡愁,乡愁是游子对故乡的相思,是现代城市人对年少故乡的一份追溯与缅怀。”说得真好。拜读学习老师美文,顺祝新春愉快,写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5-03-12 12:51:33
  韩老师说得是,湖是城市的眼睛,打量着城市人的生活状态。城市中有一条湖,繁琐,平常的日子仿佛也变得灵动起来,明媚起来。湖在闹市中,不为红尘所扰,它在自己的世界里,悄悄地,安然地,这是一条湖的境界。为什么人们喜欢江河湖海,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愫吧。看到水,我就觉得特别亲切,大概是因为在水边长大吧。故乡离得远来越远,水,拉进了我和故乡的距离。谢谢韩老师美评,祝您一切都好。
5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2 10:27:45
  智者乐水,老师是智者,巧能绣花的灵笔,美如珠贝的文字,见证了在水之湄的独好风景和清水般的心境。拜读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5-03-12 12:53:43
  对水的热爱,是人类共有的情感。江河湖海皆是人间美景,人们欣然纷纷奔赴,水的优美,水的轻盈与跌宕颠倒了苍生。谢谢岚亮老师美评。祝您一切都好。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2 10:34:48
  这是最精彩的未名湖见证,是读湖的深情佳作。正如作者所言,这个湖,无法和名湖相比,但她偏偏飞落在作者的眼前,在步幅之内,于是,湖光水色,就多了一份温柔之情。于是,湖吸引了人们,有了与湖一起呼吸的情感,作者见证的是时光的造就和美好。在水之湄,曾经是古人的浪漫和想象,如今是生活的背景,如此诗意,属于作者的家乡人,这种乡愁,无愁绪,有清风。一波湖的涟漪,直抵心尖。语言优美,表达很有层次性,步步为营,层层翻波,唯美至极。大赞!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5-03-12 13:04:14
  名湖是历史和名人的造就。这条湖是一条最普通的湖,若是它有清澈的水源,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有名人的诗词来歌颂它,它也可名动四方。我居住的地方还算养眼,窗前可看山,湖就不远处,走七分钟左右,日日荡漾在寸寸时光里,我觉得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幸福。有湖相伴的日子,丰盈,诗意,心也变得澄澈,这是一条湖的魅力吧。曾经在湖边有蛙鸣,有柳树,可惜现在消失,有点可惜。但是湖边景致更精致了,我也满足了。有时人懂得知足,知足常乐。我很喜欢《蒹葭》里在水之湄的意境美感,动我心魄,常想着,在千年前,古人朴实而唯美的生活氛围,那样的生活氛围才能造就唐诗宋词的大美和美妙的韵味。谢谢怀才老师精彩点评,谢谢鼓励。祝您一切都好。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5-03-12 13:18:11
  非常感谢怀才老师的润色!费心了。遥握。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3-12 13:43:32
  此篇佳作,写湖,写水,写植物,也写乡愁。作者笔触清新,将湖水的清灵通透之美写得入木三分,将湖边各种花儿盛放时的姿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对水的秉性、水的气质由衷地喜欢和赞赏。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智慧的,作者从水中汲取灵感,思绪飘摇,字字明媚,一篇极富诗意的文字应运而生,盛赞才情,问候简柔,春祺!
回复7 楼        文友:简柔        2025-03-12 18:38:37
  莲香好,我觉得万物都有自己的品格,水的品格是能进能退,能强硬,也能柔软,这是一种智慧。树,石头,草,花都有自己的品格,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条湖保护得很好,这是湖里区人们对湖的珍惜与呵护,就像呵护和珍惜自己的情感,没有伤害。我想起我故乡的河,曾经数年遭致伤害,垃圾遍布,水源污染,伤害也许是因为无所谓吧,不在乎吧,也或者是觉得河可以承受,若河有心,定是支离破碎了。伤害多了,最终河给予人们的是面目全非。好在人们最终醒悟,还河清爽面目,故乡变得美丽。人们像呵护自己的家一样保护着湖,所以才有了湖的美景和赏心悦目。谢谢你的精彩解读,谢谢美评。祝福一切都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