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烟火】会诊(小说)

精品 【晓荷·烟火】会诊(小说)


作者:车成彧 秀才,1117.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3发表时间:2025-03-14 07:48:49


   上午十点半,JZ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里,稀稀拉拉地站着几个人,偌大个大厅显得空旷静谧。身着淡蓝色护士服的导医在淡蓝色的导医台前忙碌着,她们忙碌的身影与旁边自助挂号机不时发出“咔咔咔咔”的声响,打破了门诊大厅的沉闷气息。
   1号2号窗口摆出了暂停服务的牌子,3号4号窗口前分别排有两三个患者。
   走进大厅,凌晓雲目光游离,她不确定到底应该到那个科室就诊,眼光漫不经心瞟向窗口左边的科室引导图。终于轮到她靠近窗口,“挂哪个科?”窗口里飘出一句女声。
   “呼吸内科或者肠胃科,都行。”凌晓雲不紧不慢地回复。
   “到底哪个科?”女声一下提高了一个八度。
   “咳嗽兼胃胀,好几个月了,那就先挂呼吸内科。”凌晓雲急切地回道。
   “挂号费四块五,现金还是扫码?”
   凌晓雲迅速打开微信二维码,支付成功后。她抓起挂号单,迅速向扶手电梯走去。手里紧紧攥着第6次复查的CT胶片袋,指尖如同脸色一样惨白。
   “老病号啊,又是哪里不舒服?小凌。”朱副主任关切地问。
   眼睛微微眯起,语气里带着一丝烦躁:“还能有啥好事,就是咳嗽呗,一直咳嗽,整整半年了。这几个月一直在你们医院看,快成为你们科室的常客了,基本上,呼吸内科的医生都给我看过,把我都搞糊涂了,不知道到底是咋回事。”凌晓雲的声音带着破锣般的嘶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说是感冒,三甲医院说是长新冠,可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她无奈地叹了口气,缓缓坐回凳子去,还随意地把身体往旁边晃了晃,脸上闪过一丝痛苦,满是无奈与失落。
   “哦,这么说来,你在我这里就看过三次。”,朱副主任略有所思。他的白大褂蹭过她的布地奈德气雾剂(普米克)白色铝罐,发出沙沙的摩擦声。
   朱副主任把听诊器压在凌晓雲后背上,金属膜片与皮肤接触的瞬间,凌晓雲的肩胛本能地一颤,程序员特有的肩胛骨线条在白大褂下紧绷,就像一对没有闭合的括号。
   “吸气——呼气——吸气——呼气——,”朱副主任的手指突然在第七胸椎旁停住,此处叩诊呈浊音,语音共振却异常清晰,如同有人隔着胸腔在说话。
   “典型的支气管呼吸音。”他抽出听诊器耳件,自言自语道:“结合FeNO50ppb(FeNO通常指的是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用于评估气道炎症,特别是诊断哮喘的重要参数。),我给你开三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药吧。”于是,快速地在处方和病历上刷刷地写着: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孟鲁司特钠片(顺尔宁),氨茶碱缓释片,分别为半个月的用量。
   接过单子,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凌晓雲心里一阵发毛。“怎么,还是这三种药,都半年了,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她拿过处方单,一边嘟囔着一边往诊疗室外走。
  
   二
   凌晓雲的工作间呈四个相对的E字摆开,每个工位都显得逼仄,条形电脑桌上摆放着一台台式电脑,三台显示器闪烁着不同时区的调试日志,电脑桌上散落着西瓜霜的锡箔纸,显示器支架上挂着没有拆封的奥美拉唑肠溶片。中央空调的出风口正对着她的头顶,送出摄氏20度的冷风,迫使她裹紧连衣裙的袖口,把双手紧紧地抱在胸前,亚麻纤维摩擦声与服务器机房的轰鸣交织成诡异的二重奏。她很想跟主管提出调换工位,可几次话到嘴边,她又强制着把话淹了回去。每当她按下键盘上的确定键,呼吸道就像编译器遇到错误般剧烈地抽搐。每周三凌晨的服务器维护更是她的噩梦。缠绕在服务器的各种连接线让她不由自主地联想到CT片中的支气管树,工作间干燥的空气与她的干咳似乎是一对欢喜冤家,形影不离。周末大扫除,清理服务器过滤网时扬起的飞尘再次引发哮喘,咳出的痰液在地面上凝固成白色斑块,让她仿佛看见了CT片上的磨玻璃影像,身体不由得瑟瑟发抖。
   最令凌晓雲烦心的是会议室的空气净化器总在她发言时突然启动,发出哮喘般的轰鸣,似乎在提醒她是放射毒雾的污染源。当她展示游戏角色“喷云吐雾”的新技能时,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的特效音效又引发她剧烈呛咳,PPT演示火焰动画与她苍白的脸颊形成白与红的恐怖对照。外卖软件的“常购清单”里,排在前5名全部都是辛辣食品。她给麻辣小龙虾特意备注了“多加辣,不要葱花和香菜(防过敏)”,备注栏被自动添加了下划线和淡黄色。CNHWWatch显示在刚刚过去的30天,她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到仅仅4个小时,深度睡眠阶段大多在凌晨2-4时(胃酸分泌高峰时段),却总是被咳嗽打断,终止。在手机日历功能里,她创建了“请喝止咳糖浆”提醒事项,每当到达设定的时间,手机会自动弹出“请喝止咳糖浆”的提示铃声。但太过依赖语音提醒,导致她在忙碌听到“叮”的提示音时,就会条件反射性地不停咳嗽。CNHWWatch的久坐提醒与她的咳嗽发作频率近乎完美同频共振。无论铃声提醒还是震动提醒起身活动,她就必然猛烈咳嗽,咳到撑着椅背扶着桌沿,才能勉勉强强地站起来。
   一度,她开始怀疑人生,甚至担忧自己是不是抑郁了。因为,当她戴上设备测试游戏场景时,虚拟世界模拟的窒息感真的触发了她现实中真实的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好几次测试现场,她的血氧饱和度居然降到难以想象的80%,游戏角色的活跃度与她的血氧饱和度,双双闪烁着预警的红灯。
   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的CT检查,让她心存余悸。仰卧在CT检查床上,听着技术人员的呼吸指导,她感觉自己就像行尸走肉般,任人摆布。冰冷的扫描架和扫描器发出的嗡嗡声,让她联想到公司的工作台面和服务器机房,那光滑的桌面和金属管道仿佛要将她的灵魂抽干。检查中,她闭着眼睛,无意识地回想起项目审查会上的争吵场景,那争吵的声浪仿佛与扫描仪的轰鸣声形成重叠诡异的的正弦波,在耳边游离起伏。在她调试出bug(程序错误)的瞬间,咳嗽就会不请自来,活见久,太魔怔,程序里的小错误转眼就幻化为身体的痛楚。
  
   三
   她,无处逃遁。CNHWWatch的提示声和项目群的工作提示音“叮!”与她的咳嗽声形成“和谐”的重奏。宿舍和工作间的空气净化器总在她咳嗽或者清理嗓子时自动启动,发出噗嗤噗嗤的轰鸣。暂别香浓可口的卡布奇诺,她改喝菊花茶,却引发更严重的反酸。工作间显眼处张贴着“禁止吸烟”的醒目标识,困倦时,无论白天黑夜,她情非得已不停咀嚼槟榔或者口香糖,满口米粒般的牙齿被染成让人生厌的浅黄色。
   她整天看起来病恹恹的,就在项目上线前一晚,她在卫生间里咳到眼冒金星,脑门青筋暴露,几乎晕厥。她脸色涨红,浑身冒汗,颤抖着打开AI的语音助手:“我的血氧现在已经降到78%,下一步,怎么办?”AI用极其温柔的女声回答:“你应该立即拨打120,或者直接电话连线JZ市人民医院,并发送定位至呼吸内科牛主任。”
   救护车的警灯闪烁,警笛声中,她瞥向手机屏幕,项目微信群里,项目经理发来消息:“代码已合并,项目群即将解散,请各位提前保存相关数据和资料。”
   牛主任早早地在医生值班室等着,凌晓雲刚刚被推进来,他就注意到她的左手腕戴着最新款CNHWWatch,屏幕上显示着当时的心率监测曲线。“最近在赶项目?”他随口问道。
   “这不,刚刚进行新游戏上线前的压力测试,突然就咳晕了。”凌晓雲扯了扯连帽衫袖口,露出左手腕内侧的抓痕,“连续几天个工作到通宵,三天后咳嗽加重,直到咳到睡不着。”她的双肩背包里掉出一个白色喷雾剂盒子,上面印着蓝色的“止咳特效”字样。
   住院部12楼,多学科会诊室。
   凌晓雲的CT片在投影仪上泛着冷光。
   “HRCT(CT高分辨率)显示双肺散在磨玻璃影。”影像科杨主任用激光笔在右中叶划出环状阴影,“但没有典型的长新冠条索影,应该可以排除长新冠的可能性。”
   规培生小马举着化验单:“FeNO50ppb,支气管激发试验弱阳性。”
   肠胃科苟主任用激光笔圈出食管下段:“Demeester(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指标)评分18.7,虽然没有达病理性反流阈值,但胆红素监测显示夜间弱酸反流。”他转向呼吸科朱副主任,“这正是咳嗽的触发因素。”
   朱副主任皱眉:“但FeNO持续50ppb,明显高于成人正常范围的25ppb,甚至远超于儿童正常范围值的35ppb,CT报告基本可以排除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但气道高反应性无法解释。”
   苟主任调出AI的食管测压报告:“看这里,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时间延长,与咳嗽发作频率完全吻合。”他敲了敲凌晓雲的病历:“她的症状更符合‘沉默性反流’,没有烧心反酸,只有干咳。”
   苟主任展示pH监测曲线:“凌晨2-4点的酸反流峰值,与她的睡眠中断时间完美重叠。”他举起胃镜报告:“食管黏膜未见明显损伤,但活检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这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早期表现。”
  
   四
   牛主任一直在仔细聆听,此时,他突然接过苟主任的话头:“这个患者的确是我们心内科的常客,起初,我们也没有太在意,小女孩,文质彬彬的,干着程序员的工作,生活不规律,头痛脑热,感冒发烧,也属正常。遵医嘱,随诊,反反复复半年多。这次在加夜班时,咳晕了,120急救,送来我们呼吸内科住院治疗。慎重起见,劳烦各位帮我们诊断诊断。作为她的首诊医生,患者跟我反复讲她的咳嗽确实有规律……每天夜晚两三点钟,症状就会加重,直至咳醒,坐起来才能稍稍缓解。”他当场调出凌晓雲提交的CNHWWatch数据记录。
   苟主任点了点头:“压力激素升高会增强食管酸敏感性,这就是为什么她的反流症状与工作压力同步的原因。”
   朱副主任坚持哮喘治疗:“ICS+LABA联合治疗,就像给气道炎症安装了两道防火墙”。
   “但她对PPI(质子泵抑制剂)反应不佳!”苟主任敲击着AI的用药建议,“治疗哮喘的药用了几个月,我建议改用埃索美拉唑+夜间雷尼替丁,同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缓解女孩的压力。”
   朱副主任的脸有点绿了,他抢白道:“AI懂个屁的望闻问切,如果AI那么值得信任,还要我们这些医生干什么?”
   众人正在激烈争执,这时戏剧性反转出现了。只见,AI突然弹出预警:“患者食管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20/hpf,建议排查嗜酸性食管炎。”牛主任的手机震动,凌晓雲转发AI推送的紧急预警:“食管测压显示下括约肌压力<6mmHg,存在Barrett食管(又称barrett溃疡、慢性消化性溃疡和食管炎综合征)风险。”牛主任的手指在病历上敲了敲:“患者咳嗽以夜间为主,平喘药无效,这些都指向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但患者没有烧心,反酸。”规培生小马仍然争执道:“只有干咳。”
   “作为这个病人的管床医生,结合她的门诊和临床反应,我个人还是倾向认为这是典型的气道高反应,按咳嗽变异性哮喘治,准没错。”朱副主任一直坚持己见,他把头转向苟主任,“她的咳嗽一直没停过,AI也建议排查哮喘,您为什么坚持说是反流?”
   规培生小马也在一旁帮腔:“小凌的FeNO持续在50ppb左右,夜间血氧波动,这些都符合哮喘特征。AI的鉴别诊断树显示两种疾病共存的概率是各占……”
   “朱主任,小马,我们要的不是概率,是准确率,是具体的治疗方案,是一个能够消除患者痛苦的解决方案!”牛主任再次调出AI诊断界面,输入全部数据。屏幕上突然弹出凌晓雲的社交媒体分析:LinkedIn(一个专注于职业社交的平台。)显示她半年前她跳槽到某游戏公司,小红书记录着:“凌晨三点的办公室泡面。”“止咳糖浆当水喝。”。“健康小卫士”
   “AI建议关注患者的饮食模式。”AI的女声在会诊室响起:“根据她的外卖订单分析,辛辣食物摄入频率是普通人的3倍。”AI生成的治疗方案里,除了药物还包括:“建议调整工作时区,避免凌晨2-4点加班(胃酸分泌高峰时段)”。
  
   五
   最终,牛主任总结说:“综合大家的意见,结合凌晓雲夜间干咳、食管胆红素监测阳性、弱酸反流的病例特征,参考AI的建议,采纳埃索美拉唑+夜间雷尼替丁+铝碳酸镁咀嚼片用药方案,观察五天疗效后,再行会诊。”
   朱副主任插话:“既然这样,能否考虑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尽管存在一定风险,但微创技术的已经成熟,并且成为多数患者的首选方案,这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尽管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是治疗GERD及Barrett食管的有效手段,尤其适合药物控制不佳或有并发症的患者,但,我个人觉得对凌晓雲暂时还不适合。手术不可逆转,就像删除关键参数后无法回转。”牛主任的声音在会诊室回荡。
   牛主任提笔在处方单上写下:“PPI双倍剂量+夜间H2RA,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诊断书打印出来时,牛主任在“长新冠相关免疫紊乱”后补充了一行小字:“职业暴露(久坐、饮食不规律)+心理压力(工作焦虑)。”。他转向小马,“这就像给小凌的食管括约肌加装双因素认证,防止酸反流的恶意攻击。”
   凌晓雲正在病房里徘徊时,突然,手机收到AI推送的信息:“已经为您预约心理咨询师,点击领取《程序员健康呼吸训练指南》”。她望向窗外秋日的天空,突然意识到已经整整三天没有咳嗽……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像卸下了一副隐形的枷锁。
   第五天早晨,凌晓雲冲进医生办公室,带着黑眼圈和满脸疲惫,“牛主任,我的咳嗽昨晚又加重了。”她把手机递给牛主任,“您看,我的睡眠监测,血氧在半夜又跌回到87%!”
   牛主任调出AI的预警系统,发现AI早已提醒:“患者未按医嘱抬高床头,夜间反流概率增加200%。”
   “我睡折叠床,没法抬高床头……”凌晓雲的声音突然哽咽。“为了赶工期,我一直住在公司,睡在公司的沙发上。”她打开手机相册,相册里全是凌晨三点的办公室照片,工作台上打印机旁堆满止咳糖浆和喷雾剂的空瓶,像一座透明的祭台。
   “小凌,你仔细看,网格影在吸收。”牛主任用激光笔划过影像,“说明抗反流治疗还是十分有效的。”
   一个月后,林晓雲再次在检查室外等待时,牛主任瞥见她正在用手机调试代码,“这时候还工作?”
   “新版本上线前要修复最后一个bug。”她咳嗽着按下发送键,“项目经理说再延期就要扣月度和年度奖金。”手机屏幕反射出她眼中的血丝和眼下的黑圈,看着着实让人心疼。
   凌晓雲盯着手机上的用药提醒APP,界面里的动画小人突然变成她最爱的游戏角色……那个总在深夜咳嗽的法师,施展法术时会腾云驾雾。
   看着这可爱的动画,牛主任与凌晓雲不约而同会心地相视一笑。

共 577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凌晓雲的故事,是许多职场人生活的缩影。她在工作与健康间艰难挣扎,咳嗽背后,是久坐、饮食不规律与工作焦虑等多重压力的交织。在这场漫长的诊疗过程中,我们看到现代医学的复杂,医生们各抒己见,AI也参与其中。但更让人心疼的是,即便在病痛中,凌晓雲依然为了工作拼尽全力,睡公司沙发、熬夜修复代码。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工作固然重要,可健康才是生活的基石。希望每一位在职场拼搏的人,都能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别让生活的压力压垮健康。也愿像凌晓雲这样的患者,都能遇到负责的医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重获健康,享受生活的美好。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1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3-14 07:52:11
  先祝老师好运连连、创作顺利!这篇故事里,医生们太负责了。牛主任细心分析,朱副主任和苟主任全力会诊,为凌晓雲的健康操心,必须好评!
回复1 楼        文友:车成彧        2025-03-14 08:34:51
  我遇到的都是善良负责的好医生,加之AI参与诊断的新鲜事,便有了创作的灵感与冲动。感谢老师的辛勤编辑与精彩编按,祝你笔健文丰,硕果连连!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3-14 07:53:09
  问候老师啦,愿您灵感爆棚!医院把医疗和AI结合,像给凌晓雲看病时,靠AI辅助诊断,高效又精准,真的太厉害!
回复2 楼        文友:车成彧        2025-03-14 08:50:29
  AI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AI的诊断报告和医生的诊断,各有其价值和局限性。智能设备能帮助我们更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发现一些异常数据;医生则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给出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共同为我们的健康服务。我们不必纠结于该信谁,而是把AI的诊断报告当作一个提醒,生病了就去看医生医院做检查,让自己的健康多一份保障。愿所有人健康平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