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春语两则(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春语两则(散文)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940.9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5发表时间:2025-03-14 13:11:31

◎诗雨
  
   清晨,下雨了,推窗望去,楼下路面黑湿着,天也阴着。一丝湿凉的雨气拂面,雨似乎还在下,并听不到雨声。春天的雨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诗僧,僧志南的一首《绝句》。
   宋人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
   我也喜欢这两句。
   古之文人,写雨的诗词很多。特别有韩愈的那首,写早春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写雨的细腻,草的朦胧,写出了人对春雨的感觉,你说他是怎样铺展了一幅,如此润眼润心的春雨水墨?这也就是韩文公了,也是无他人了。
   自然入我,我入自然,才有了这诗。当然,还要有文才,也离不开“心境”。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孤篇传世,两句千古。赵与虤说这两句“无蔬笋气”。源于苏轼的说法。苏轼认为,出家人写诗不应带有蔬笋气,否则会显得俗。‌恐怕也是在讲一个“空”吧。性空,诗也就脱俗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了。
   我却在尘间。昨日,查看物流,为旧屋网购的马桶该到了吧?今早,看到大弟在“一家人”的群里发话,他问哥几个:“近期,江西旅游有没有想法?婺源油菜花,三清山?”
   晨起,看到下雨,心里还在想着,清明近了,该回白鹿原老家给父母上坟了。
   当然,有时,闲暇,也写诗。我怯于古律,便作“现代白话”,比如前日:
   泡了个热水澡,水温42度,刚刚好
   蒸去了我一身的疲惫
   找个老的扬州师傅搓个背吧
   我躺在一张窄窄的黑色的高床上
   裸着,白花花的身体
   白花花的身体交给了一双有力的手
   如同一条摆在砧板上的,献祭的鱼
   身上的皴,纷纷散落,夜之花,花落成泥
   我……搓掉的,那不是我一天的辛劳吗?
   归于尘土,一文不值
   ……
   题目叫《我泡了个热水澡》。落款为:“于辛家庙御福汤。澡后。”
   别说什么“蔬笋气”,脚气都出来了。读之,好像,真的,对不起窗外初春的朦胧烟雨。焚琴煮鹤,哀梨蒸食,有没有?
   诗有云泥之别,人有雅俗之分。我也是“杖藜”的年龄了,却过不了“桥东”。
  
  
   ◎党员
  
   托起铁轨的枕木,筑入高楼大厦里的钢筋,走在人群里的党员。
   几名游客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木吉乡旅游,车子陷入泥地,两位阿尔克孜族的牧民伸出援手,解除了困境,在游客要给牧民钱时,牧民党员阿布都加帕尔·猛德掀开衣襟,亮出了自己胸前的党徽,婉言拒绝了游客的好意:“我是党员,做这些事是应该的。”我看到了,心热。
   这话,久违了。
   我下载了那张“亮出党徽”的图片,存在了手机的相册里。我也是中共党员,一个老党员。
   网上,有这么一段故事:
   一个韩国网友问,如果中国全民皆兵会有多可怕?
   有个日本网友的回复就很精彩。他说,经过我们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中国最可怕的不是全民皆兵,而是不管任何时候,只要有三个党员,就能,成立一个党支部。随后,他们的人民群众,就会很自然的听从这个党支部的领导和指挥。
   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件。有几个外地来的国企的职工,正在汶川旅游,地震了,顿时,石破天惊,地动山摇,整个汶川地区公路全部断了,他们和外界也失去了所有的联系。目光所至,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子和被埋在瓦砾下的老百姓。
   危急关口,这个国企的党员和汶川当地的一个村的党员,几个人,就自发的成立了一个党支部。
   随后,他们清点人员,聚集力量,组织了救援、医疗和后勤三个小组,立马,开展了自救和救援工作。当他们完成了眼前的救助任务以后,他们就开始不断的向周边扩散,去周边的村子和乡镇,拓展救援……这期间,源源不断的有人加入。
   党支部里的党员越来越多,他们可以调配的人民群众,也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一个横跨几个乡镇的,一个庞大的临时组织。
   不久,他们见到了赶来救援的解放军的大部队,这个临时党支部就把这个组织权力全部交给了部队。领头的那些人,一点都没有占住权力不放手的意思。
   就这种严谨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人叹为观止。
   一位中国网友说,“我敢说,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的人能够做到。这事,若放在中东,能领导这么多人,控制这么多的地盘,都能裂土封疆称王称霸了。”
   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这就是我们中国能从废墟中站起来,走向辉煌的根本原因。
  
   2025。03。14。晨。云栖居

共 19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篇散文如拼图般嵌合出中国的精神图谱。《诗雨》是宣纸上的水墨,从杏花雨写到搓澡诗,文脉在淋浴喷头下蜿蜒——志南和尚的禅意与扬州搓背工的皴泥共舞,韩愈的天街小雨浇灌着网购马桶的现代焦虑。作者在古诗平仄与白话脚气间撕扯,道尽文化传承的甜蜜与阵痛。 《党员》则是青铜鼎上的铭文,用克孜勒苏的党徽与汶川废墟里的临时党支部,铸就新时代的精神图腾。牧民掀衣襟亮徽章的动作,比任何口号都铿锵;地震中自发成立的支部,让组织力成为本能。文章如纪录片镜头,在宏大叙事里捕捉人性微光。 两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为硬币两面:前者是唐诗宋词浸泡的文化基因,后者是镰刀锤头锻造的集体魂魄。当《诗雨》中“杖藜老人”过不了桥东时,《党员》里的临时支部已在废墟上架起桥梁。期待作者继续以笔为桥,在古典雅韵与现代精神间自由穿行,让更多中国故事在字里行间找到安身之所。您敏锐的洞察力,正是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最佳铆钉。【编辑: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5-03-14 13:12:23
  《诗雨》用了很多古诗,对比现代诗,语言比较优美,有文学气息;《党员》则是叙事性强,用真实事例,语言更朴实。前者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省,后者展示党员的模范作用和集体主义精神。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5-03-14 14:42:03
  谢谢乐歌,辛苦了。祝朋友开心快乐,!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5-03-14 15:05:24
  学习了,意境优美,见人物精神,支持点赞。作家高产,祝笔丰。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5-03-14 15:15:41
  黄金山朋友好!谢谢来访,致意朋友,万事如意!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3-19 08:11:59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3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5-04-03 09:21:00
  谢谢朋友来访,问好!祝阅读快乐!谢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