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东篱】山歌作证(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东篱】山歌作证(散文)


作者:岚亮 探花,12327.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27发表时间:2025-03-17 08:08:04

【江山·见证】【东篱】山歌作证(散文)
   去年初秋,又有了阳朔之行。
   山歌可以作证,我曾多次到过阳朔,从江南烟雨飞到北纬24度的亚热季风,从梦里水乡走向水墨峰林间的千年诗行,来来回回,往往复复。阳朔究竟有何魅力,居然让我如此牵挂心念?因为她实在太美丽了,总是让我看不够,爱不完;因为她的山歌实在太动听了,总是让我听不够,醉不归。
   昨夜小雨,薄雾霭霭,山水阗寂。
   五个老友,一早便从桂林坐船前往阳朔。船是乌篷船。舟子是竹笠翁。导游是刘三姐。其实,导游姓白,二十出头,窈窕娇小,秋瞳剪水,颈白腮红,声若银铃,彩衣飘飘,应该称白娘子才是。但到了桂林,所有的女子便是共有一个名字了,叫刘三姐,就像来到昆明和大理,女的全是阿诗玛和金花一样。
   这是我第四次坐船游漓江了。江,还是那条江,走碧流玉,船来筏往,一江烟雨,两岸水墨。山,还是那些山,临水而立,间隔有致,峰自兀独,根脉相连,像晚春的竹笋,像望天的海螺。九马画山,还是几亿岁的那座,九匹神马仍隐居在五彩斑斓的巨幅画壁之上,叫人难以辨别。古老的歌谣,依然在流传:“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状元郎。”千百次地看,看马的人照旧浪迹在天涯。黄布倒影里,黄石如帛匹铺展金黄,元宝山倒悬在梦幻的清深,那张令人引以为豪的竹筏不知今宵酒醒何处,与它一起失踪的,还有曾经的鸬鹚和清瘦的渔夫。江畔的那个渔村,孙中山到过,克林顿到过,我也到过。至今尚存的,是青砖、乌瓦、格子窗、马头墙;早已消失的,是流莺般的渔火,和声声不绝的号子。
   印象里,漓江的水清且涟漪,像歌仙一样清丽婉约,欢快奔放。
   徐霞客在粤西行日记中的记载更是震撼人心,他说:“漓江自桂林南来,两岸分碧,隔江石峰排列而起,横丈南天,上分微秀几缕,巫山下突荒崖,树干荒老,怒涛翻碧,层峦倒影,赤壁采击,之其壮丽。”老徐是在大明崇祯十年五月十九日中午从桂林顺流至阳朔的,那时候,漓江给他带来的视觉冲击是何等的强烈,他甚至觉得漓江两岸的风光并不比巫山、庐山、赤壁和釆石矶逊色。一句“怒涛翻碧”,可见当年漓江的水势是何等之大。
   想不到多年之后,渐渐长大的漓江却变得成熟了起来,平静了下来。水,依旧清澈,却感觉浅了许多,平了许多,静了许多。没有深深的漩涡,没有滚滚的波浪,没有潺潺的浩歌。支撑游船的,疑是一条透明的碧玉巨带,绕着山根,转着弯弯,铺在洁癖至极的沙石之上,静静地、柔柔地往南舒缓蜿蜒,如“清泉石上流”,如“舟行明镜中”,如“色静深松里”。
   真没想到,如今的漓江,竟成了青山的镜子。映入眼帘的,惟有水墨丹青般的童话世界。
   此外,桂林山水还依旧。于是,一心只为阳朔去。
   我们坐在船上,除了拍拍照,录录像,其余时间便是听刘三姐唱山歌了。她唱《只有山歌敬亲人》,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唱山歌嘞,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哪怕滩险弯又多……”
  
   二
   一来到阳朔,同伴们便迫不及待地去遇龙河漂流。遇龙河漂流固然惬意,然而,我毕竟漂过多次,遂独留阳朔城内,另觅幽境。
   处在漓江之滨、石峰丛中的阳朔,始建于隋开皇十年,因县衙建在羊角山下,遂以“羊角”的谐音“阳朔”为名,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她是“中国最美县”的魁首,被誉为“全球十大水上奇迹、上帝遗落的翡翠盆景、月光永不落幕的乌托邦、会呼吸的非遗博物馆、人间仙境的终极样本”。
   “龙头峰铮铮耸立,而阳朔之四维,传作碧莲玉笋世界。”徐霞客曾在这里盘桓过十日,他这样描述自己对阳朔的第一印象。我与阳朔是老朋友了,眼见为实,阳朔的地理人文特点确实是这样的。城市四周,山峰簇绿,宛如支支碧莲,又酷似根根玉笋,而具有桂北鲜明特色的民居则全然错落在莲间笋下,实可谓是“城在碧莲里,人在玉笋间。”
   每次来阳朔,碧莲峰是绕不过的。徐霞客也绕不过,370多年前,他到阳朔去探访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碧莲峰。
   碧莲峰在阳朔城区的东南部,东临漓江,上尖下阔,圆润光滑,卓然耸立,像一朵浮水而出的含苞欲放的莲蕾,它倒影在江中,向水底生长,碧波荡漾开来,宛若莲花徐徐绽放,故名。碧莲峰不高,海拔仅300米,却让人高山仰止。正史和野史都是历史。历史的笔墨有些得意,说碧莲峰凝聚了阳朔山水和文化的精华,是阳朔之城徽,文化之标识,如同桂林的象山,徽州的黄山,泰安的泰山,北京的香山。据说,阳朔境内共有两万座山峰,就数它最美,是群峰之神。我则称其为“三巅之峰”。
   何为三巅?
   一曰风景之巅。碧莲峰西北麓有条崎岖小径,草木深深,石阶清幽,苍苔斑驳,盘曲至顶。此乃当年徐霞客上山的小路。二十多年前,我初登碧莲峰,便是踏着徐霞客留在苍苔上的足迹拾级而上的。曾记得,当登临绝顶时,极目远眺,十里峰林、九曲漓水、东岭朝霞、西山晚照、白沙渔火、朔城全景,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二曰文化之巅。碧莲峰文化和美,底蕴深厚。一峰揽尽了山水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和抗战文化。北麓有古寺,始建于唐,名鉴山寺,“鉴寺钟声”乃阳朔旧八景之一。东麓的南山厄古道,遍布摩崖石刻,汇集了二十多位中外名人的诗作名句,是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南麓的丁厄,是抗战时期光复阳朔县的主战场,古松不语,山崖无言,却也见证了一个民族在一方水土的新生。
   自古以来,碧莲峰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的心之向往。唐阳朔县令沈彬非常自豪地说:“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清人刘名誉慨言:“桂林山水世争跨,阳朔奇峰又一家。我坐扁舟随意看,果然千朵绿莲花。”董必武诗云:“漓江春水绿悠悠,细雨昙天结伴游。两岸奇峰看不尽,碧莲峰下看行舟。”
   三曰精神之巅。当地的饱学之士,对碧莲峰自有独到见解。一云其名寓意深刻。碧者,清也;莲者,廉也;峰者,立也。意喻阳朔之人,皆像碧莲峰,为人清白、洁好,独立。二云其形卓尔。石峰如莲,拔地而起,沿水挺立,铁骨铮铮,突兀亿年,堪合“独立自主、勇于创新,敢于拔尖”的阳朔品格。三云其志之坚。江边一岩壁上,刻着“江山锁钥”四字,旁有附诗:“江流石不移,山立水难移。锁来传古道,钥却又何时?”这石刻,实指的是江口两座呈锁喉之势的山峰,但在阳朔人看来,它则是象征着一方生命“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砥砺奋进”的进取精神。
   其实吧,碧莲峰原本是对阳朔众山的总称。《阳朔县志》载:“碧莲峰原为县内之山总名,奇峰环列,开如菡蕾,故又名芙蓉峰。”现在的碧莲峰,最早叫鉴山,别称陈家山、寿阳山、异山。明朝嘉靖年间,广西布政使洪珠在此山题刻了“碧莲峰”三字,从此碧莲峰便成了斯山的专属。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弦。山水之名,都是人为的,往往是名人一锤就定音,官大一级压死人,碧莲峰亦不例外。
  
   三
   此番重游碧莲峰,我不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为一个字,就只去看一个“带”字。
   我沿着水边的风景道走。游人不多,阳光微热,空气润湿又清新。青石板铺的路,上绕峭壁,下瞰碧水,不凹不凸,滑如肌肤,自带油光的色泽。步上十几级石阶,便看到那个刻在里侧石壁上的“带”字了。也许有看官会说,一个带字,有什么好看的。哈哈,谁若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实话告诉你,此带不是寻常带,它可是非同凡响啊!人人都说,来阳朔如果没有看到此“带”,就等于虚此一行。
   这个“带”字太有特点了。首先是规模庞大。一块髙6米,宽3米的大石牌,单单刻着一个“带”。字高5.7米,宽2.93米,最粗的笔划0.5米,最细的0.16米。其次是字写得好。据专家鉴定,其书法系碑中上品。起首一横,有横扫千军之力,势不可挡;紧接的两长点如高山坠石,磅礴大气;顺势而下的两个迭圈,若蛟龙腾空,娇健无羁;正中一竖,像擎天之柱,力透苍穹,被书家叹为书法巨鼎,艺术宝塔。再次是出于名门之手。它的作者叫王元仁,乃清未阳朔知县,著名书法家,他还有一个显赫的身份,是王羲之的后裔。第四是地理处优。刻字处地势高峻,视野开阔,可让人们从远近左右不同的角度欣赏其风韵。
   然而,以上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最惊讶的是,这个龙飞凤舞的“带”字,竟还隐藏着令人无法猜透的玄机呢。
   多少年来,人们面对这块巨碑,反复观赏,细细品味,琢磨遐想,竟发现它字里有字,一字之中还藏着诗,跟九马画山一样变幻无穷。最早,有慧眼之人先是看出它含有“一带山河、少年努力”八个字;后来,又有眼尖者发现了新大陆,说此”带”并非仅含八字,乃隐有“一带山河甲天下,少年努力举世才”十四字也;再后来,更有灵异之士居然在它身上挖掘出了一首十六字的小诗,云:“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总之,它就像一个魔方,看似不变,实际内藏乾坤,永远在变。至于究竟有几变,是七十二之小变,还是三十六之大变?就靠有心人去想象发现了。
   于是乎,此碑便有歌谣流传:“古人有意一笔勾,题刻带字影清流。来往游人纷纷过,谁家到此不抬头。”
   正因为如此,我每次来阳朔,必去看它。一站就是许久,每每忘了归途。我总想在它身上找到一些新鲜的字眼,哪怕是一个字,一个小小的符号。遗憾的是,每次皆是空空而归,别说是有所发现了,就是连人家早已明了的词句,亦是难以辨别。
   此刻,那个“带”字就赫然站在我的顶上,生龙活虎地俯瞰着我苦苦求索的老眼。我竭力睁大眼睛,朝它仰视,反复观察。看累了,便坐在地上抽根烟,然后站起来再看。视力又模糊了,又坐下抽烟,然后又站起来接着看。如此这般,一直观看琢磨推敲到日斜西山,仍然无果,只好再度无功而返。我想,这就是缘份了。命里注定,我与带字无缘,漫漫人生之中,惟吃过鲜带鱼、咸带鱼,除此,再无任何的“裙带”、“官带”和“商带”了。
   但是,我并不后悔,或多或少,收获总是有的。
   告别碧莲峰的时候,正值傍晚的余晖野菊般明媚,漓江将缕缕金箔收入褶皱粼粼的水纹里。夕照苍崖如浸墨的宣纸,那个盈丈见方的“带”字在光影里渐渐洇出琥珀色的光泽。思绪飞向时光深处,我仿佛看见百年前的书家正贴在石上挥豪,笔锋起势处是青罗带的第一道回环,飞白掠过岩壁苔痕,恍见墨蛟破石而出,在江面腾起九曲十八弯的筋骨。我似乎还看见字迹里隐现的八字谶语忽明忽暗——“少年”二字在江风泼墨处凝成满山绿叶,“努力”化作了山巅的滚滚松涛,而“山河”早已融入帆去帆归的江流。
   哦,我终于顿悟:这个“带”字何以不取飞扬的狂草,那些藏峰回腕的顿挫,原是漓江在莲蕾间迀回的沉吟;一竖垂落是青竹的拔节,收笔时却幻作了轻抚竹筏的弧线;石刻边缘剥落的碎屑簌然落水,像极了笔洗里荡开的的宿墨。还有什么遗憾的呢,碧莲峰本就是轴未干的画卷,我只不过是个偶然至此驻足的观字人,能在向晚的光阴里窥见永远的一书,足矣!
  
   四
   晚上七点,去看《桂林千古情》歌舞表演。
   歌舞,在大地飞歌的阳朔向来是个魅力看点。
   这些年来,各地都热衷于歌舞叙史,歌舞颂地,歌舞升平。但就歌舞论,阳朔堪称全国之最。早在上个世纪,张艺谋就在这里搞了个《印象•刘三姐》,可阳朔人仍嫌不足,在几年前又与“宋城演艺”联合打造了大型歌舞剧《桂林千古情》。这可不能怪阳朔奢侈,谁叫人家是歌仙刘三姐的快乐老家?壮族人是为歌舞而生的,他们的生活时刻离不开歌舞。据说从前,小小的阳朔城,光戏台就有二十多个呢。
   《桂林千古情》的导演名叫王朝歌,她原先是张艺谋的搭档,如今自创一格了。张艺谋钟情在露天捯饬“印象”,王朝歌擅长于室内演绎“千古情”。是“印象”妙,还是“千古情”佳?我满怀期待,把双手插进裤兜,走到千古情大道的尽头,坐进剧场,拭目以待。
   剧场富丽堂皇,甚是气派,数千人的座位,座无虚席。七时三十分,演出准时开始。全剧共分《远古的呼唤》《大地飞歌》《靖江王府》《米粉传情》《刘三姐》等五个章节。表演十分精彩,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似乎在弹指间便结束了。我看了,惟有用“无比”两字来形容——无比神奇!无比惊艳!无比震撼!无比感动!无比喜欢!当投影的篝火在环形天幕上烧成赤红,当姑娘们在鼓面踩出八桂大地的五彩花雨,当台上的各族儿女在隔江踏歌起舞,当台下的手机闪光灯在暗色里明明灭灭,我感到浑身的热血在沸腾,似乎又被凿击石器的火星点燃,最终在脑海里幻作了当年龙脊梯田上的那些传递情话的松明火把。
   其中尤以《米线传情》最为感人。它讲述的是桂林米粉的传奇,太震撼了!时间和背景上溯至遥远的秦时明月。秦始皇挥师岭南,命将士开凿灵渠。将军临危受命,与妻秦英作别。英千里寻夫,夫君已殉难。秦军来自北方,不服南方饮食,为了夫君未竞事业,英留在灵渠,历经艰辛,用米磨面,终于做成米粉,秦军士气大振,灵渠得以筑成。《米粉传情》是整个歌舞剧最为感人的故事情节,当表演至灵渠大功告成,秦英卧仰苍天大声呼唤着丈夫的时候,剧场上空蓦地垂下了数以万计的“米粉”,犹如天降银链暴雨一样覆盖在头顶上,场面极其壮观,令人胸怀激烈。那一刻,满空的米粉都化作了秦英的泪瀑,水雾漫过观众席的瞬间,每个人的脸上都溢满了古渠淌水般的泪光。

共 920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是怎样的一支魔笔,才能挥洒出如此恢宏磅礴又绮丽优雅的文字?是怎样的才情,才能将阳朔的奇山秀水如此深情地刻画于读者的眉间心上?通篇犹似刘三姐的山歌回荡于山谷,潋滟于云水间,那美妙清澈如泉水叮咚的旋律,在读者的心田潺潺流淌。作者先后四次游阳朔,阳朔究竟有何魅力,让作者如此牵挂心念?只因那里的山水太美,只因那里的山歌太醉人。去年初秋,作者和另四位友人坐船再游薄雾中的漓江,舟子是竹笠翁,导游是刘三姐。九马画山神秘依旧,黄布倒影梦幻依旧。连旅行家徐霞客都对漓江之水赞不绝口。作者一行坐在船上,除了拍照,录像,就是听刘三姐唱歌。阳朔境内共有二万多座山峰,最美当数碧莲峰,此乃群峰之神,号称“三巅之峰”。何为三巅?乃风景、文化、精神之巅。作者此番游碧莲峰,重在欣赏一个“带”字,这个“带”字太有特点了,首先是“带”字规模宏大,其次是字写得好,再次是出自名人之手,第四是地理处优。然而,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带”字还藏着令人无法猜透的玄机呢。但作者未曾参透其中玄妙,直到傍晚告别碧莲峰时,终于有所顿悟。晚上观看《桂林千古情》歌舞表演时,作者觉得无比神奇,无比惊艳,无比震撼,无比感动,无比喜欢!其中尤以《米线传情》最为感人。月亮山是作者游玩的又一景点,月宫美如神话,刘三姐的歌声令人心醉神迷。从月宫返回人间,作者一行去膜拜心仪已久的大榕树。大榕树沧桑又青春,挺拔又盘曲。刘三姐的歌声应景呈现,美妙极了。在徐悲鸿故居,作者了解到画圣徐悲鸿与阳朔的不解之缘。刘三姐在此又唱出了甜美的歌谣。西街,是阳朔最古老的街道,自古以来诸多名人踏足于此,闹市如今更繁荣。酒吧的白人美女老板娘竟然也会唱刘三姐的歌。走遍万水千山,作者来到阳朔,终于有所觉悟:有时候,山是水的故事,水是山的传说。有时候,静不是夜的传说,动也不是白天的故事。而这一切,皆由山歌作证。好文,构思奇绝,以山歌为线索贯穿始终,情景交融,情韵贯通,耳畔犹似天籁之音缭绕,妙不可言。作者选择了几处非常典型的景点来写,选择了奇特、有趣、非凡的景物来写,描写唯美细腻,引人入胜,想象恣肆汪洋,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阳朔山水无与伦比的美丽,营造了无比深邃神奇浪漫梦幻的意境。典故、传说、诗词等穿插其中,恰似锦上添花,饱满又华美。那些感悟相伴相生,浑然天成,启人入境。作者写导游“刘三姐”,可谓浓墨重彩,她一身兼三职,导游、模特、歌仙,她胜任每个角色,真是奇人!作者情感沸腾,全情投入,字字晶莹剔透,都是对阳朔无尽的热爱;句句琳琅锦绣,都是对山歌无边的赞叹。作者认为,阳朔是天然的渲染师,更是深情的旷世歌仙,她将山水之奇、田园之秀、人文之丽交融成“阳朔山水甲桂林”的绝唱。此句乃点睛之笔,直击主旨。山歌见证了阳朔山水雄奇幻美的前世今生,阳朔山水聆听了山歌的婉转悠扬,全世界都在见证山歌的魅力。如此奇文,如诗如画,如歌如赋,集深度高度美度于一体,一咏三叹,读来荡气回肠,令人高山仰止。感佩亮哥浩瀚才情,倾力荐读!【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17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3-17 08:10:27
  作者胸藏丘壑,走遍万水千山,被奇山秀水浸染过的文字,自带奇崛、清澈与飘逸之神采,那些浩荡无边的想象营造出无比美好深邃又神奇梦幻的意境,令人心驰神往又意醉神迷!文采卓绝,教人叹为观止!盛赞才情,向候亮哥,创作辛苦,谨祝春祺如意!
回复1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7 09:21:36
  首先向香香鞠躬致礼问好。按语精准、精瘁、精彩,唯美、大美、绝美,令拙作如同刘三姐的山歌般动人了起来。我先后曾四次赴阳朔旅游,阳朔的山水人文让我留恋忘返,沉醉不知归路。自认对阳朔还是比较了解的,但笔有限,难以描述出这个“上帝遗落的翡翠盆景”的旷世风韵。去阳朔吧,那里除了步步皆景,遍地飞歇呢。献花!敬茶!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3-17 08:56:19
  这篇散文以山歌为线,写阳朔奇景。游漓江、赏碧莲峰、观歌舞、探月亮山等,景美情真。典故传说添彩,感悟自然天成。导游刘三姐更是奇人,令人印象深刻。问候岚亮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7 21:24:25
  善斋老师好!多谢雅评鼓励,祝你万事如意!
3 楼        文友:简柔        2025-03-17 10:35:08
  跟随老师行走阳朔,领略漓江的山石如画,碧水如诗。探寻碧莲峰之深奥,见识“带”字之奇,感受到《米粉传奇》的家国情怀,品月亮山之妙,感叹大榕树的苍劲与坚韧,感受徐悲鸿故居之幽,感受西街的繁华和风情。清新而斑斓,沉厚而隽永,比喻新奇,思绪如歌,妙笔生花,精彩美文。大赞。
回复3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7 21:27:33
  简柔妹子好!你的到来令我深受鼓舞,阳朔是个庞大的山水盆景,一片小文根本反映不了她的绝伦风韵,我仅是勉强为之。谢谢你的雅评,祝万事如意!
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3-17 10:47:19
  亮兄的山水散文写到了极致,通读全文,醉在文里,令人舒畅。优雅的文字,为阳朔作了精彩的广告,读罢,让读者产生了向往之,有一睹阳朔之美,一闻山歌之乐的强烈愿望。问候亮兄。遥握,祝春祺!
回复4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7 21:30:38
  吴老师好!看到你的来访,甚是欣慰,听说你前段时间身体微恙,非常挂。念,看来问题不大,放心了,多谢雅评,祝健康快乐!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17 10:51:48
  阳朔这个地方,我多次去过,但老师这次去的景点,倒是有碧莲峰、遇龙河我只闻其名,没有前去。索性在老师的美文中我补上了这一课。这个“带“的揣摩过程很有味道,神秘而魔幻。我那时去看的是印象刘三姐,非常不错,现在又有了桂林千古情,更是锦上添花。西街,外国风情浓郁。如果老师没吃他们的啤酒鱼,下次一定要尝尝,味道不错。非常棒的散文,味美且不油腻,读下来,神清气爽,如在画中一游。感佩老师才情汪洋恣肆,拜读学习游记大作。顺祝春暖,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7 21:33:37
  韩老师好!多次去阳朔,遇龙河漂流留给我的印象是最好的,你错过还真是有点遗憾了。啤酒鱼我每次去都是必吃的,多谢雅评,祝万事胜意!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7 11:00:45
  跟着岚亮老师游山水,增长见识,跟着岚亮老师的文笔,容易被感染。一个人胸藏万千,才乐见细微。岚亮老师笔下的文字,都是被强烈的热爱情感浸泡过的,于是,生出不一般的意境。散文对意境的要求是宽松的,但岚亮老师的笔力却在意境上泼墨,这是风格和功力。中国没有上帝,但有天公。天公偏爱一个阳朔,我早听说。我曾经羡慕云贵的人,天生会唱歌,认为是一种基因,断了我研究的思路。看来,我对山歌理解得肤浅了,山歌是史诗,见证了风景的美,人文的精彩。阳朔之美,岚亮见证,作证。一篇丰美的散文,爱不释手。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7 21:37:28
  兄长好!你的雅评让我飘飘然了,我这几把刷刷子是从你那学来的,你是我写作的灯塔,可叹仅是学到一些皮毛而已。语境、意境一直是我的追求,仍在摸索中。多谢鼓励,祝万事胜意!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7 11:04:06
  再好的山水,如果没有作者的风情,如果没有作者丰沛的文化积蓄,都不会生色。人文底气,仿若一股灵动的云,游弋在文字之间,左冲右突,带给我们的是精彩。我写游记,欠功夫,想想,可能就是人文储备不足。读岚亮老师的文章,让我三思九思。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7 21:38:08
  再向感谢,向你鞠躬!
8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3-17 11:15:18
  老师的文章写得太美了,但我觉得现在的阳朔无论人情还是山水不如以前了。祝老师春祺撰安!
回复8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7 21:39:48
  森地大地老师好!多谢来访留墨,我的感觉与你一样,远握!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3-17 16:40:27
  阳朔的山水本就秀丽迷人,还一路有歌声相陪,更是令人陶醉了。这篇游记魅力四射,让人有点神魂颠倒了。美文,学习了,祝福老师!
回复9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7 21:41:28
  红花草老师好!你这么忙还赶来为小文捧场,多谢了,祝万事如意!
10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5-03-17 19:23:09
  老师的游记大美绝伦,拜读!问候老师!
回复10 楼        文友:岚亮        2025-03-17 21:42:23
  塞翁老师好!多谢留墨鼓励,远握!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