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巷陌之上(散文)

精品 【东篱】巷陌之上(散文)


作者:石尖 秀才,248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9发表时间:2025-03-23 06:56:44

前几日回老家办事,忙完便去村外闲逛。走到村南,从大路拐到一条狭窄弯曲的土路上,土路有些松散,两侧枯草下面透出新绿,土路上有些许鸟类的爪印。抬眼望去,三月似乎从远处扑面而来,还挟裹着初春处女般的气息,从近处的麦田、田埂延伸至远处的山坡和南山上。三月花枝招展地缱绻着春意,像是预谋着一场与大地的恋爱。
   在春天,最容易寻得诗意,这番感觉并非像采风那般来得一些勉强,没有目的地行走,倒是趣味更浓。
   春来大地,春来陌上;我来老家,我来村南。每次回老家,我总要一个人到村外走走,不走大路,专拣小路,譬如通向菜园的,通向庄稼地的,通向树林的等等。即使是去外地,也总喜欢到小路小巷里去走一走,停一停,把自己的身心付与巷陌之上。大道大路车水马龙,太吵闹,太浮华,缺乏内敛和矜持。还是小巷小陌好,低调、含蓄、静谧。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绪,是不自觉的,我觉得,骨子里的乡愁是泛滥的,不然,何以这般喜欢偏远……
   我沿着弯曲狭长的土路一直往前走,回头看时,土路上已经留下了一长串我的足迹。看久了,像是我的,似乎又不像。我在想它们保留一段时间后,经过风吹日晒,经过岁月摧残,便会又毫无痕迹了。其实,这在荒陌之上,这漫山遍野都曾留下我们孩童时代的足迹,只是早已经被岁月冲刷掉了。我侧耳倾听,仿佛玩伴的呼喊声、土狗大黄的汪叫声、老黄牛的哞哞声从远处传来……再听,却没有了。天地间不能保留那些痕迹,不像有型的物体,能保存若干年或更久远,但是,却至少能保留在我心间。我将来死去,肉体消灭,意识如果能抽离出来,保存在更高维度的空间里也是有可能的。如果那样,我便可以实现永生了。自恍惚中却得这个意趣,让我站住,还要静听一刻,生怕这些久远的声音顿时消失。
   荒陌的尽头是一湖碧水,说是“湖”有些牵强,如果坐飞机在天上看,根本找不到它,站在南山上看,或是它只有巴掌那么大小吧。我很惊喜,湖水竟然那么清澈,像是少女的眼眸。我想,它没有被污染真是一个奇迹。也许是因为它所处位置偏僻的缘故吧,也许是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没有去污染的缘故吧,总之,它的存在给荒陌和田野注入了生气和灵魂。小湖周遭被花草树木簇拥着保护着,像是湖中有女神在和煦的春光中沐浴一样。我站在草堤上,湖中倒映出我身影,当然还有蓝天白云,以及黄灿灿的迎春花和软细细的嫩柳条儿。我望着自己的身影发呆,感觉有些陌生,许是许久没有照镜子的缘故吧。人有时想看清自己很难,即使对着光滑明亮的镜子看,也不能分毫不差地记住自己的脸面。春风乍起,凌乱了我的发丝,也凌乱了我思绪;吹皱了湖面,也吹皱了我心情。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湖面中我的影子离我那么近,却有那么远。我想和它拥抱却不能,我对它说话,它却不语。我想,还是李白豁达,在花间和自己的影子饮酒,半醉中纾解了寂寞与忧愁。其实,在孤独中还是有乐趣可寻的,譬如发呆、冥想或一个人大哭大笑都行。不过,大哭大笑需寻一处静谧的地方,莫要惊扰了人们。在这荒陌之上,在这碧湖之边,我可尽情地呼喊,尽情地大哭大笑。只有天地知道,只有这村陌碧湖知道,有何惧哉?
   有时候想想,对着自己发笑,这种不知名的湖,有谁在意注意,可能是久在城市的喧嚣里,心中多了一份逃避的情绪吧,不管怎么样,我是实实在在的喜欢,因为我毫无顾忌地释放了身心。
   村中或城中的小巷又与那村陌的意境不同,非但意境不同,就连气息、味道和神韵也不尽相同。我想起若干年前,我大学毕业那会儿,一个租住在郑州城中村的一间小房子里。每每进出都要走过一段很长的小巷,小巷里租住的人家多数都是外乡人。我清晨迎着朝阳出门,晚上头顶着星辰而归,走在小巷的时候,特别是晚上有月光的夜晚,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走在青石板上,总有一种漂泊无根的感觉。有时会推着车站在小巷里,静静地吮吸品味小巷的味道,静静地聆听小巷的心跳,静静地感受小巷的韵味。不知谁家做的饭菜的香味从橱窗里溢出来,也不知谁家的孩子在院子里背诵古诗的琅琅声在巷子里回荡,偶尔会有几声狗吠或猫叫的声音回荡在耳畔……也许,只有那熟悉而陌生的小巷才能治愈异乡漂泊的孤独和忧伤吧。
   我喜欢“陈旧”的东西,或许是快到“知天命”之年了吧。年轻那会儿喜欢新的事物和环境,譬如喜欢崭新的楼房和街道,喜欢新的工作和挑战。现在却趋于保守,就拿小巷而言,还是喜欢老城里的那些有年岁的带着历史沧桑感的“旧巷”。在老城寻一处僻静的老巷子,进去走走,一股经年的不可言状的生活气息便扑面而来,扑面而来的还有在岁月的缝隙里珍藏的故事。我喜欢这样的老巷子:地面是用鹅卵石或青石板铺就的,巷子不需太宽,也不能太窄;巷子里有树木,最好有粗壮的槐树、梧桐树或榆钱树;两侧的房子最好是带院的或是低矮的楼房;住在巷子里的人们彼此熟悉,邻里和睦;巷子里不时传来孩童们嬉笑打闹的声音,抑或在巷口传来老人们拉二胡的声音……只可惜,这种“老巷子”现在越来越少了。人们都喜欢宽敞的街道,喜欢住在高楼大厦里,虽住对门却不曾正眼相看。想想还是老巷子里有烟火味、有人情味。
   人们大都喜欢到景色优美或是有人文厚重的地方去游玩,我当然也喜欢,但是更喜欢到有历史厚重感和人间烟火味的老巷子里走走。今后不忙的时候须抽出时间到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老巷子里去感受不同的味道、气息和韵味吧!
   看阡陌花开,那是美妙的诗意,看花店插花,只是我们需要的时候,给了一点关注。我走进这巷陌,却得了曾经掉落的东西,尤其是对人生的滋味,有了崭新的感悟,算是自得妙趣吧。
   (原创首发)
  

共 22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时获得一番别样的情趣或诗意,并不是在风景名胜处,曾经的巷陌,老家的房舍,庭院,可能是最能勾起我们的复杂情绪,作者这篇散文,就写出了一种情感皈依的特别情调。春天,春风,并不弃村野小路,邂逅了,就难以逃离。回老家,把身心交给巷陌,寻找这车水马龙里没有的东西。在巷陌里,总存留着旧迹,还有似乎从时光深处飘来的声音,让作者对抗生命的短暂与永恒有了深刻的思考。一个湖,不为世人知晓,真的不必名湖丽水,在偏远处,反而更适合无羁地抒怀发泄。在作者笔下,那些小巷有了丰盈的味道,曾经大学毕业漂泊他乡,就是那些味道,慰藉着身心。治愈一个人的乡愁,可能只有回到老家,闻一闻炊烟的味道,否则都是药不对症。也并非年纪大了,人人都可能产生怀旧的情绪,不觉苍老,反而温暖胜繁华。作者一度认为自己想巷陌间曾掉落过什么,应该是一份情感寄托在那。这篇散文,没有什么大事件表达,但写一份在老家巷陌处独得一种心情。或者说,这是一章心灵独白,是为作者漂泊他乡的一次加油。作者不应该只是写一份雅趣,而是在告诉我们,在厌倦和疲累的时候,在找不到治疗的药方的时候,就不要硬撑着,就去巷陌走一走,卸下一身的虚无和彷徨,从朴素中拾起那些曾经美好的东西,这些东西虽已陈旧,正好,怀旧可治愈烦恼,使人变得踏实。作者观察细腻,表达寻找一份佳境的迫切,跃然纸上。这种文章,写起来往往会空泛地表白,甚至牢骚,但作者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通过巷陌所见,转化为人生再进发的美好力量,非常值得我们揣摩和学习。【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23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3 07:37:05
  巷陌乡土,是一个人心情的最好去处,很多繁华风景无解无趣的东西,在此时都有了一种别解,等着别人安慰自己,不如去巷陌离静一静,心灵独白,一定是给风景的。这些人性的微妙在文章中都有精彩的表达。请欣赏。感谢石尖老师投稿东篱,希望佳作不断,谨祝创丰!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石尖        2025-03-23 10:21:05
  感谢怀才社长深刻的按语,使拙作增辉,怀才社社长是写散文的大家,向您致敬并学习!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3 10:22:35
  我们有很多东西,不是掉落在某个城市,而是掉落在巷陌乡土,尽管掉了,但我们依然可以找到,那里夜不闭户,没有人去偷我们这份情感,一旦拾起,还是不变,可能沾染了尘埃,但弹去泥土,依然崭新。这是我阅读s石尖老师的散文的一个体会。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5-03-23 20:31:15
  巷陌之上,花开心间,细腻温婉的笔触,拜读学习老师佳作,感谢老师投稿东篱,祝老师在东篱收获更多快乐!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4 楼        文友:石尖        2025-03-24 08:13:33
  感谢欣然花开老师来评,祝您春安文祺!
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3-23 22:20:50
  周日向老师问好!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巷陌之上》优秀作品,被老师精美的文笔吸引,那质朴无华中蕴藏的幸福快乐让人沉迷其中,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回复5 楼        文友:石尖        2025-03-24 08:14:11
  感谢梅林臻老师贵评,祝春安文祺!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