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花生,铭刻在心底的记忆(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花生,铭刻在心底的记忆(散文)


作者:乡笛 秀才,294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3发表时间:2025-03-27 12:52:07


   那天,妻子从三亚吉阳农贸市场卖了一小袋新鲜花生回来,像刚从地里挖出来似的,那股散发着泥土芬芳与清甜味儿,瞬间冲破时光藩篱,将我拽回那些被花生填满的陈年岁月。
   小时候,由于老家地处边远山区,生活艰苦,我们这些小孩儿没有什么零食吃,所以对寨里房前屋后的果树,还有土里种的花生、葵花等,了如指掌,熟记于心。记得八岁那年初秋的一个夜晚,月光皎洁,村前屋后亮如白昼,几个小伙伴在张二娃家院子里玩躲迷藏游戏。玩着玩着,不知是谁忽然想起寨子边王大婶家种的花生成熟了,小声说:“走,扯花生去。”大家一听,兴奋不已,一窝蜂向那块地跑去。
   来到地坎边,我们借着月光,跳下土坎,弯腰开始扯花生,一个人扯上三四窝后,提到旁边空地上,迅速把花生果摘下来揣在衣兜里,然后转回寨里,坐着享受花生的美味。正当小伙伴们吃得津津有味时,张二娃站了起来,悄声对大家说,今晚的事大家一定要严守秘密,谁也不准回家乱说。要是让王大婶知道了,我们恐怕是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就会吃不了兜着走。小伙伴们听后,有些害怕,就拍着胸脯,一一做了保证。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第二天,王大婶到地里一看,花生被人扯了,一看土里有小孩儿脚印,猜想是寨里小孩子干的,就跑去问邻居家的王二狗,王二狗一看王大婶来了,心情紧张,说话吞吞吐吐,脸红得像红纸一样。王大婶觉得这事八九不离十,再一追问,王二狗像吐枇杷籽一般,全“招”了。之后,我们个个都被父母狠狠训斥了一通。
   那些年,家里困难,父母把辛苦种的花生晒干后,大部分要背到集市卖,只留很少一部分过节过年。为了享受到花生的美味,我和小伙伴每年都要去地里拾花生。周末早上,天气晴朗,我和几个小伙伴来到村子南边一片刚扯完花生的地里拾花生。那期间,天没下雨,土壤板结,有不少掉落在土里的花生。我用锄头边挖边捡,其他小伙伴则用木捧撬。我干得正起劲时,突然见到挖开的地里爬出一条又大又长的雷公虫,吓得我大惊失色,哇哇大叫。和我同龄的张二娃听到叫声,赶忙跑过来,用我的锄头,几下就把它打死了。随后对我说,雷公虫毒气大,千万不能被它咬伤。
   回到家里后,我一五一十把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看了我一眼,对我说,你一个大男孩,被一条雷公虫吓成那样,真是听见猫叫身子抖——胆小如鼠。今后要多向张二娃学习,遇事敢于面对,学会勇敢。
  
   二
   除此之外,我还与花生发生了不少难忘的事。刚上小学时,父亲为了便于我做加减法的算术题,把高梁杆砍成一节一节的,用针线从中间穿过,连成一串,制成了一个简易学习用具。一天晚上,我把下午拾来的花生洗了一小碗放在书桌上,心想一边吃,一边做作业。当打开书包一看,高梁杆不在了,估摸在学校被其他同学拿去使用了,心里十分着急。
   这时,坐在一旁吸着旱烟的父亲见状,对我说,没有高梁杆,可用手指拇来数数呀。你看,两只手指拇加起来是十,还有除大拇指是两节外,其余指头是三节,加起来是二十六节,你可用手指或指节来计算。再说,你碗里的花生不是一颗一颗的吗?也可利用来算嘛,既直观又方便。凡事要善动脑子,灵活运用。随后父亲给我摆起了一个与花生有关的故事。
   很久前,有个做木工的老师傅教了一大一小两个学徒,大徒弟叫实在,师弟叫灵活。为了考考他俩谁做事机灵,脑筋好使一些,就分别给他们发了一袋花生,吩咐他们把花生提回家去,剥开花生壳,看每一粒花生仁是否有一层薄薄的红衣包着,两个时辰后回来报告结果。实在提着花生回家后,赶忙来过麻子打哈欠——全面动员。安排家里人分秒不停地帮他剥花生,怕师弟超过他,又赶忙派一个人暗喑去灵活家观望动向。灵活回家后把花生放在桌上,然后坐在桌旁喝茶,一副悠哉悠哉的样子。实在派出的密探回来说,灵活一人在家,还没行动呢。实在心中暗喜,自己赢定了。他剥完花生后,就匆忙往师傅家赶。没想到到师傅家一看,师弟灵活早到了。师傅见两个徒弟都到了,就问他们的情况。大徒弟实在赶忙报告说,他把整袋花生一颗不剩全剥了,结论是每颗花生仁都有红皮包着。小徒弟灵活说,他回去思考了一番后,就只剥了四颗,一个饱满的,一个瘦小的,一颗大的,一颗小的,结果和大师兄一样。师傅听后,笑了一下说,做事不仅要实干,更主要的是巧干。话语间流露出了对小徒弟的肯定。
   从这个故事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遇事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后来,我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总会想起这个故事,就会多思考,多动脑,千方百计把困难和问题处理好,解决好。
  
   三
   又说我十岁那年的秋收时节,父母亲在地里扯花生,安排我和二哥一起用背篼去背花生。花生地离家有一公多里远,一路上,他给我摆起了花生的相关知识和传说故事。
   花生,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过程及为独特。“花”代表着植物的花朵,而“生”是指果实在地里生长。它又叫地豆、番豆、长生果等,是农村人家最喜欢种植的食物。它的名字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这一植物的生长过程,反映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敬畏之情。除此以外,它还有不少美丽的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花生也像扁豆、豆角菜一样悬吊在秧苗上,且花生仁没有薄红皮包着。有个骆姓的孩子一边读书一边驱赶啄食花生的雀鸟,耽误了学习时间。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一位老翁,见老翁走路十分吃力,便上前搀扶老翁,并把自己的干粮和水递给老人食用。老人被他的爱心感动,临别时给了他一块如意宝石,吩咐他把宝石埋进地里。没想到这宝石作用可大了,它把生长在秧苗上的花生全藏到了地下,雀鸟再也吃不到花生。而骆姓孩子因用手挖花生,把手指弄得鲜血淋漓,血液染红了土壤,把花生也染红了,从此花生仁被一件红色外衣紧紧包裹。当年骆家花生大丰收,满地飘着花生香味,少年也金榜题名。后来人们都买骆家的花生做种子,“落(骆)花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还有一个传说是古时,福建泉州有个叫林土豆的小孩,三岁时父亲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种花生为生。当时花生在枝桠上结果,为防麻雀偷吃,就叫他看管。而麻雀太多,实难看护。有一天,林土豆在地边路上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行走困难,就赶忙把老人搀扶到树荫下休息,还把自己的水和麦饼给老人吃。老人见他善良厚道,随即从怀里掏出一个红色椭圆形的木匣子,让林土豆在花生地里刨个两尺深的坑埋进去,说这样就不用赶麻雀了。林土豆照做后,手指刨土受伤,鲜血直流,但发现花生果实都跑到根上去了,结出的花生果饱满味好,而他刨土受伤的手指转眼间完好无损。原来老人是五谷仙公,专门下来帮土豆的。后来人们为纪念林土豆的奇遇和功劳,就把“花生”叫成了“土豆”。
   随后,二哥告诉我,有关花生的传说故事很多,内容不大相同,但都集中体现了花生历史悠久,美味可口,人见人爱。不管是生吃,还是炒,炖、煮,吃起来满嘴留香,让人百吃不厌。同时,还表明了人好心好,必有好报的人生哲理。
  
   四
   当晚,收完花生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母亲把一盆煮熟的花生端到桌上,让家里人分享。我立马跑到桌前,剥了一颗放进嘴里,轻轻咬开,花生仁软糯中透着清香,鲜嫩多汁。舌尖轻碾中,一股浓郁醇厚的香气瞬间在口腔里散开,让我想起家里人初春栽种花生的场景。
   三月的一天,我牵着牛,父亲扛着犁和母亲、大嫂一道,沐浴着春日暖阳,到地里种花生。那块地较为平坦,有一亩余宽。父亲把土犁翻后,母亲和大嫂用锄头细心地把土块敲碎耙平,为花生种子打造舒适的温床。犁完地,父亲用锄头在细软的土里挖出坑距九寸,深度五厘米左右的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小土坑。接着,大嫂用木桶从旁边草地上把事先准备好的草本灰挑到土里,撒在土坑旁,作为基肥。随后母亲在土坑里撒播上二至三粒花生种。我学着母亲的样子,仔细认真地将一颗颗花生种轻轻放入坑中。播完种后,父母、大嫂立马在种子上轻轻盖上一层土,直至把浅浅的土坑填平。辛苦了大半天后,终于将花生种完。快离开时,我站在地边,心里默默许下花生丰收的愿望。
   几天后,地里的花生种子经过雨水的滋润,嫩绿的芽尖冲破泥土的束缚,怯生生地冒出头来,开启了它的成长之旅。接下来,家里人像关爱自家小孩一样,及时给它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和保墒能力,做到适时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精心仔细做好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由于管理好,肥料足,花生长势良好。到了夏末初秋,花生蔓根须上挂满了白中透黄的花生果,呈现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后来,我参加工作后,父母见我工资低,同事和朋友多,就经常叫我把家里栽种的花生带到单位去,既让同事朋友品尝,又能减少开销。热情好客的妻子经常用花生做下酒菜,招呼客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位在县中医院当医生的好友田升来家里玩,他一边津津有味吃着妻子炒的花生,一边摆谈起了花生的作用和功能。
   花生全身都是宝,堪称“营养宝库”,它含有优质蛋白质,是构成和修复身体组织的“基石”,助力维持肌肉、骨骼的正常运转。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是心血管的“忠诚卫士”。吃花生能降低有害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让血液流动更顺畅。另外,还能延缓细胞衰老,保护大脑,增强记忆力,让人保持活力,为人体健康提供充足动力。
   打那起,我对花生有了一个更为全新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它不光是一种美味零食,还是一种健康的营养食物,而且在我国饮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现今,它不仅在日常餐桌上广泛使用,更在诸多传统节日中承载着吉祥的寓意。如在春节期间,花生常被视为“花开富贵”的象征,寓意繁荣和富裕。在婚礼等喜庆场合,花生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象征着新婚夫妇的幸福甜蜜。这种文化背景让花生超越了食品的领域,也成为了人们情感和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几十年来,花生从田间到餐桌,它与我如影随形,丰富着我的生活,承载着家的温暖。每当看到花生,我就会想起童年的“冒险”和那些与花生有关的经历,尤其是花生的故事和传说,成了我成长路上的智慧启迪和精神寄托,成为我生命旅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深深扎根在我心底……
  

共 40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花生的精彩散文。作者小时候生活艰苦没零食,和小伙伴扯花生被发现,遭父母训斥;还和小伙伴去拾花生,作者被雷公虫吓到,张二娃帮忙打死并提醒其有毒,母亲借此教导作者要勇敢。刚上小学,父亲为作者做简易学习用具,有天作者用花生辅助做作业,父亲给作者讲了大徒弟和小徒弟灵活剥花生的故事,让作者明白遇事要多动脑、勤思考。作者十岁秋收时,和二哥被花生,二哥给作者讲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别称,以及花生藏到底下的传说和“花生”叫“土豆”的传说,还点明这些传说体现的哲理。当晚一家人乘凉吃花生,作者回忆种花生的过程,参加工作后父母让作者带花生给同事朋友,妻子用花生招呼客人,好友讲述花生的营养作用,作者对花生有了新的认识,了解到花生在饮食文化中的予以。文章表达出作者对童年与花生有关经历的怀念,对父母、家人的思念和感激,以及对花生承载的温暖家庭以及和文化寓意的珍视,花生不仅是美味食品,更是作者成长路上的智慧启迪和精神寄托。情感真挚包面,语言朴实流畅,描写生动,引人入胜。感谢乡笛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开心每一天!【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27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3-27 13:13:33
  文中以花生为线索,串联起童年偷扯花生、拾花生、小学时借助花生做作业、秋收背花生,以及成年后围绕花生的一系列生活片段,看似零散的事件,却因花生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作者从童年的懵懂无知,到家庭生活中会的成长智慧,再到成年后对花生文化寓意的领悟,叙事层层递进,让作者感受到花生在作者成长历程中的特殊意义。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3-27 13:18:11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富有生活气息,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人仿佛置身于作者的生活之中,真切感受到花生带来的美好回忆和深刻启示。情景交融,描写生动。再次拜读欣赏,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梦在何处
3 楼        文友:乡笛        2025-03-27 13:21:07
  诚谢梦在何处老师精心编辑并留言鼓励。祝老师创编愉快,万事如意!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3-27 21:04:42
  这篇文章通过回忆童年与花生相关的趣事、父亲借花生传授的生活哲理,以及农村生活中花生的重要角色,表达了对纯真童年的怀念、对生活智慧的领悟,同时展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与家庭亲情的温暖。文章构思严谨,笔触灵动有趣,场景生动,富有感染力。佳作,拜读学习,感谢乡笛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
淡淡的云彩
5 楼        文友:乡笛        2025-03-27 21:56:48
  谢谢云彩社长留言鼓励。祝社长及社团一切顺利,再创辉煌。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3-28 15:53:11
  恭喜乡笛老师佳作收获一枚亮闪闪的红豆!朴实动人,情感真挚自然,笔触生动有趣的佳作,再次拜读学习。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期待更多精彩呈现,问好。
淡淡的云彩
7 楼        文友:乡笛        2025-03-29 19:06:41
  谢谢社长再次点评鼓励。祝社长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