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匡庐净土:东林的大佛与莲韵(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匡庐净土:东林的大佛与莲韵(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184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1发表时间:2025-03-28 10:38:15

每次到庐山游览,在欣赏锦绣谷画卷般的秀美风光时,只要不是云雾弥漫而被遮挡,总能隐隐约约见到山脚下一座黄墙红瓦的寺院,它就是庐山脚下著名的东林寺,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寺。
   东林寺的历史十分悠久,它始建于公元384年,主持建造的是东晋著名高僧慧远。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祖庭,其声誉远播海内外。
   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风风雨雨,东林寺经历了多次的兴与废。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定为全国重点寺院,东林寺得到了修复与扩建,并于2013年在距古寺南二十多公里的温泉镇修建了东林寺净土苑,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高耸云端的东林大佛。
   新春佳节刚过,春寒料峭。我从南昌开车过去,顺道就先来到了东林寺净土苑,直接去景仰东林大佛。
   其实,因为东林大佛耸立在高高的山岗,就像是海岸上的灯塔一样,大老远就能看见金碧辉煌的火焰宝盖和宝盖内的佛像。
   进入净土苑,在宽阔的阶梯上,一级一级往上走,不急不赶,好似在人生的旅途中一步一步往上攀登,因为有了登顶仰佛的期望,有了向前的目标,所以即使脚步越来越铅重,仍然信心满满。
   阶梯中段设有仰佛台,人们在此停留,恰好可以舒缓攀登的疲倦,也可平复心情。有不少人在这里焚香拜佛,香烟缭绕着善男信女们的虔诚与心愿。他们仰望仍然高高在上的大佛,好像已经做好了在大佛脚下顶礼膜拜的心理准备。
   步行阶梯在跨越一个山涧时,建有一座跨度很大的单拱桥,似是飞越在山间的一道绚丽彩虹,故而命名为飞虹桥。走在飞虹桥上,景色宜人,人很放松,很舒缓。即将登临佛境,要平心静气,不喧不闹,要心怀敬仰。
   一段直上的陡势台阶,就像是天梯直达山顶的拜佛台。拜佛台方方正正,面积很大,居住的是佛座。方形的佛座,四周有唐代风格的装饰纹样。大佛立于佛座的圆形须弥座上,因为佛像高达四十八米,人们只能仰之弥高。
   这是一尊世界上最高的阿弥陀佛接引铜像,佛教的说法是他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这尊接引佛不仅身高四十八米,而且底座为四十八瓣莲台,同时佛像镀金用了四十八公斤黄金,这显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有意为之,说是阿弥陀佛为救度众生发了四十八个大愿。从佛基到火焰宝盖总共八十一米高,这显然表示的是佛语中的“九九归一、终成正果”之意。
   金光闪闪的大佛,神秘,灵性,慈悲,庄严,威耸着的何止是那高高的身姿,更是一种能让人们不由自主顶礼膜拜的威严。静静地站在大佛的脚下,仰视让人感受到他的威严;低头沉思,山顶的清风虽然有些寒意,但感觉身心更加的清净。
   从东林大佛沿着105国道往北,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东林寺。与净土苑比,这里毕竟是本院,有千年的底蕴,似乎更能让人感受到殿宇的古意与氛围的清净。
   不过如今的东林寺山门是新建的,两只身躯壮硕的石狮子昂首挺胸在山门两侧。进入山门,首先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四柱三门,宏大庄重,柱脚处有石狮,牌坊上装饰有纹饰,并刻有“秀挹庐山”等。然后是一条小溪横贯在前,它叫虎溪。
   虎溪掩映在古樟树下,如今看来它貌不起眼,但其实它对东林寺来说十分重要,其中“虎溪三笑”的典故是东林寺历史上儒释道三家交流的佳话。
   传说当年慧远专心修行,有“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之说,他送客人从不过虎溪桥,否则有神虎吼叫。有一次,本地人田园诗人陶渊明、道士陆静修前来拜访,三人志趣相投,谈笑甚欢,赏莲论道,品茶话诗,意犹未尽。慧远送客,他们边走边说,不知不觉过了虎溪桥,突然神虎大吼起来,三人才恍然大悟,相视大笑。后来,人们将此称为“虎溪三笑”。
   “虎溪三笑”的故事,备受人们关注,主要是人们认为这个故事反映了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愿景。东林寺内的三笑堂前的对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就道出了这个故事的深意。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共同构筑了我们文化的精髓。人各有志趣,无论是学儒修身,还是念佛、信道修行,其中最重要的都是要修身、养性、立品、树德,要弘扬正道高德。
   跨过虎溪,来到东林寺的莲池前。池塘水盈盈,从南往北看,水中倒影着飞檐翘角和红色瓦顶的寺宇,从北往南看,水中倒影着葱茏的庐山峰岭。
   寺院内有莲池不足为怪,但这东林寺的莲池专门种植白莲,其中的典故说:当年慧远聚集了刘遗民等123人结社,建立净土宗,由于池塘里种植了白莲,故称为“白莲社”,此事就称为“白莲结社”。那年,慧远67岁,他成为了净土宗的始祖,而东林寺成为了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
   走在寺院中,黄墙红瓦,宝殿巍巍,梵院静幽,天王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莲社殿等,层台累榭,一座接一座。
   东林寺内有一株六朝古松,传说为慧远手植。它枝干苍虬,枝繁叶茂,有“独树自成林”之势,被誉为“庐山第一松”。
   还有一口泉水,称为聪明泉,泉水清冽。据说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回乡途经东林寺,双手掬起泉水饮用,只觉一股凉意沁入肺腑,精神为之一振,便欣然提笔写下了“聪明泉”三个大字。
   在东林寺的后山上,有一座塔叫文佛塔。它高九层,耸立在山巅,站在东林寺的许多位置都可以望见佛塔直插云端的身影。登山观塔的山道掩映在茂密的竹林下,清幽宁静。其实文佛塔是一座供奉佛舍利的塔,古称为“上方塔”,一到七层都挂有匾额。
   山顶上清风微拂,挂在山下传来寺宇飞檐上的风铃那清脆的叮叮当当声。几只白鸽站在翘檐上,如果不是颜色雪白,很像是一只屋脊兽。
   在山顶看东林寺四周的自然风光,也是“风光无限好”。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描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题中的西林寺,就在东林寺西侧几百米处。
   庐山脚下的这方净土,既有大佛的巍峨耸立,令人敬畏,也有寺院的清静祥和,让人释怀。正如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所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人生纷杂,世事纷繁,有时我们需要一块清静的所在,放松心情并可静思。放松,让自己释怀而胸怀宽广、坦荡。人们宗教信仰自由,各有各的选择,但每一个人都要修炼自己,尤其要有悲悯天下的胸襟。礼佛祈愿,更要祈祷国泰民安。
   其实,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它们的兴衰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翻看历史的记忆册,我们清晰地看到,如果社会动乱,尤其是战乱纷争,则佛寺与道观倾圮荒废的诸多,而但凡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的时代,也是佛教与道教的兴盛时期。
   就像现今,国家经济发展了,社会发达了,佛教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寺院的修复翻新与修建,可谓大兴土木。东林寺,尤其是东林寺净土苑的兴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高耸云端的东林大佛就是一个显著的象征。
   天空渐渐有了暮色,山风似乎比白天大了些,风铃声更加地清脆悦耳。当暮鼓声“咚咚咚,咚咚咚……”响起,惊飞了林中的小鸟,但那些白鸽却仍然站在瓦檐上。我猛然领悟到,东林寺就是圣洁白鸽的家。

共 28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东林寺,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刹,宛如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它见证了无数兴衰,留存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动人传说。从净土苑巍峨庄严的东林大佛,到本院充满古韵的殿宇、虎溪旁的佳话,再到古松、清泉、文佛塔,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在当今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东林寺得以蓬勃发展,正彰显出宗教与社会紧密相连的关系。愿这方净土能持续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其清静祥和中,找到内心的安宁与释怀,也祈愿世间如寺中暮鼓钟声般,和谐安宁,岁月静好。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28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3-28 10:39:32
  东林寺,古意悠悠,底蕴深厚。虎溪三笑典故迷人,净土苑大佛震撼心灵,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完美交融,真乃不可错过的圣地!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5-03-28 11:49:53
  十分感谢汪震宇老师辛勤地编辑!你的按语和评论,让本文增色良多!东林寺坐落在著名的风景区庐山,尤其它是佛教净土宗的祖庭,名气挺大。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3-28 10:39:55
  走进东林寺,仿若踏入尘世之外的净土。古松清泉相伴,殿宇庄严肃穆,在此身心得到洗礼,收获满满宁静与感动 。
回复2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5-03-28 11:56:14
  谢谢汪震宇老师的评论!东林寺处于风景优美的庐山脚下,具有得天独厚的旖旎风光。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3-28 20:34:05
  真棒!实力杠杠的!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5-03-28 20:39:29
  谢谢社团的帮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