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扣门山(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扣门山(散文)


作者:华为 秀才,184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1发表时间:2025-03-31 11:13:13

在河南渑池县张村镇,蜿蜒曲折的张曹公路,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串起沿途的村落与景观。从渑池县张村镇沿张曹公路去曹窑村,行至小柏树岭向北眺望,一座连绵不断的大山映入眼帘,它犹如一道坚实的屏障,横亘在曹窑村之北,此山便是大名鼎鼎的扣门山。
   扣门山在地理位置上呈东西走向,它东起于陈村乡贯沟村,西止张村镇上洼村,北连陈村乡五爱村,南接陈村乡贯沟村、张村镇曹窑村,全长约4公里,海拔高度910米,整个山体主要以青石为主。坚硬的青石,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时光的变迁。该山南坡平缓,植被稀疏,主要生长有黄刺梅、黄荆等落叶灌木;而北坡陡峭,植被茂密,除黄刺梅、荆稍、姜木林成片外,灌木下还是珍稀中草药的“宝库”。益母草、大黄、苜蓿、豆蔻、血参、柴胡、连翘、葛根、防风等,犹如繁星点点,遍地都是,仿佛大自然的神奇馈赠。
   每年霜降过后,扣门山便迎来了一场华丽的变身。山上山下,各种灌木叶子开始由绿变黄或由黄变红,站在山巅,极目远望,层林尽染,五彩斑澜,犹如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装扮着深秋的色调,美不胜收。也预示着很多中草药已经成熟,等待人们去采摘。向东望,高楼林立的渑池县城,呈现出繁华热闹的景象;南边隐约可见雄伟的熊耳山;西看则是近在咫尺的是黑虎山;向北望去,黄河北岸耸立着巍峨连绵的中条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扣门山看似山体不大,横不算长,纵不显高,甚至有点其貌不扬,却与著名的历史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小说中描述的殷商守军与西周伐纣大军的渑池关大战,其战场就设在扣门山。从地处黄河南岸的红土坡、泰山村、五道庙等相关传说和史料中便可得到印证。相传,西周伐纣大军中的一员战将土行孙擅长“土遁术”,欲夜刺殷商渑池关守军将领张奎,孰料张奎之妻高兰英精通道术,算出了土行孙的行刺阴谋,便将计就计运用“指地为网”法术,困住了前来行刺的土行孙,张奎手起刀落便将土行孙斩杀。土行孙被杀后,流出的鲜血染红了当地的土壤,此地后来被人们称为“红土坡”。更神奇的是,此处的石头可磨刀,小时候,夏秋农忙时节,经常见到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来此处取石作磨刀石。
   渑池关大战中,殷商军队守将张奎夫妇接连斩杀了黄飞虎、崇黑虎、闻聘、崔英、蒋雄及土行孙等诸多西周伐纣大军的战将,后来被击杀身亡。黄飞虎、崇黑虎、闻聘、崔英、蒋雄后被封为“五岳神”,其中黄飞虎被封为东岳(泰山)大帝,以前在渑池县境内许多地方建有泰山庙供奉之。众庙现已不见踪影,仅有一泰山村(因纪念黄飞虎而改村名为泰山村)尚存,其随将五道将军亦被后人建五道庙祭祀。土行孙后被封为“土府星”,张奎被封为七煞星(即民间俗称的老灶爷)。
   除此之外,扣门山的军事价值十分重大。从军事地形学上看,此山北距黄河白浪渡口约15公里,是镇守黄河天险的天然防线,也可以说是固守中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由此东至洛阳,均无天险可守,无关隘可固。若敌寇从对面山西省南侵,一旦突破黄河白浪渡口,一路向上,便可从此山北坡,东起五爱村姜古洞自然村、西到五爱村郭窑自然村,在长达4公里宽面上,对扣门山实施全面进攻。故此山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渑池县西北部防守黄河天险的军事要塞之一。另一个是与其一沟之隔的黑虎山要塞。黑虎山属于点固守,扣门山属于线防守,故扣门山有“镇土之栓”之称,黑虎山则为“镇土之锁”。据历史记载,南宋时期,公元1112年,金兵南侵中原,乡勇张玘率数千义军,在扣门山多次阻敌。清兵南犯中原时,赵良栋父子率众乡勇,在扣门山阻敌多日,因寡不敌众壮烈殒国。后来在英豪为其建庙立祠颂扬。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1月,国民党渑池县政府紧急修筑了渑白(渑池—白浪)军用公路,全长29公里,宽5米,该公路从扣门山东端破山而过(后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改道从扣门山东麓半山腰沿山而行)。《封神演义》中的渑池关大战、南宋时金兵南侵河南、明末清兵南犯中原,以及抗战时日军发动的河南战役,均在此处发生。
   1944年4月18日,侵华日寇发动河南战役。5月9日,日寇独立混成第三旅团(代号“洋兵团”)旅团长小原一明率日伪军攻陷黄河白浪渡口国军第一道防线,后又攻破国军扣门山第二道防线。5月12日渑池县城陷落,陇海铁路运输线被切断。继后日军一路向东攻陷洛阳,国军豫湘桂会战失利,全线溃败。当时镇守黄河白浪渡口和扣门山防线的国军,是河北民军张萌吾、乔明礼部,防守兵力4个团约4000人。日寇占领扣门山后,为固守此要塞便设立了碉堡,封锁周边地区,并实施了残无人道的烧、杀、抢、掠等暴行,激起民众义愤。1945年5月10日(民国34年农历3月29日),曹窑村及周边民众千余人齐聚曹窑村关帝庙,焚香起誓“驱日寇,还河山”,誓毕,持机关枪和简易刀具等围攻并攻克扣门山碉堡,又乘胜连克落花岭碉堡,义民一鼓作气将日寇赶过了黄河,收复了失地。此战义民消灭日寇2名,并割其头颅挂在曹窑村口,示众三天,以昭民众之勇,以雪国仇家恨。为纪念这一民间抗日义举,曹窑村将农历3月29日定为曹窑村“反日胜利关帝庙集会日”。
   其实此山还有一个别名,它在民国19年的地图上显示叫羊耳山。据后来查相关资料发现,羊耳山是源于山体双峰并立,形似羊耳。至于后来为何又改叫扣门山,可能是后来当地的先民受明代《徐霞客游记》对山体命名的影响。据《解文说字》解释:“扣门”一词最早出现在《淮南子•齐俗训》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通常与古代礼仪和日常生活场景相关,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进出建筑物的行为描述。而此山从远处看,“如扣似门,北固黄河天险,南屏中原大地”,这一独特的军事价值,故而后来改名“扣门山”。
   新中国成立以来,扣门山作为战略要地,与之相配套的道路交通及军事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加强。建国初期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先后投资兴建曹窑煤矿、陈村煤矿,修建了渑曹(渑池—曹窑)路、渑张(渑池—张村)煤炭铁路运输专用线,并将此专用线分别沿伸至曹窑煤矿、陈村煤矿。这些公路和煤炭铁路运输专线具有战备功能,平时运煤炭、运物资及客运,战时可运兵、运军用物资,且便于机械化部队快速机动至扣门山军事要地防守。2000年,S312沿黄公路(原S314沿黄公路)开通,东可达河南省省会郑州,西可达三门峡黄河大坝。此公路在扣门山南坡下穿过,与渑白公路、曹槐(曹窑—槐扒)公路十字交叉,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战时可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同时驰援扣门山军事要地,从而使通往扣门山的军事道路运输设施更加完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前苏联在中蒙、中苏边界陈兵百万,曾叫嚣二十四小时攻占北京,图谋从内蒙古经山西向南突破黄河天险,进攻河南乃至中原腹地,这与历史上外敌进攻中原有异曲同工之处。未雨绸缪,我军沿陇海铁路线遍屯部队,便于机动作战。当时渑池县城驻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原43军(军部设在洛阳市安乐窝)第127师(师部设在新安县县城)一个步兵团,在张村人民公社境内驻扎一个炮兵团。一旦遭苏军入侵,既可向北过黄河快速驰援山西、内蒙古阻敌,又可快速布防黄河白浪渡口和扣门山军事要地,建立多层防御体系。当时,经常看到驻军部队在扣门山附近备战拉练。
   扣门山整个山体皆青石,质地坚硬,含钙锰量高,是上好的建筑材料。自古以来,人们便在此采石建房修庙、铺路架桥。新中国成立以来,此山东部和西部建有许多采石场,开采的青石块多被用于曹窑煤矿、陈村煤矿井下采煤巷道建设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小石料被用于铺路建房,或用于烧制石灰。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国家建设方面的可替代材料是越来越多,扣门山的青石开采被明令禁止。留住青山,就是留住我们美好的家园,随着对扣门山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和开发,这里的山水风光,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如今,扣门山“镇土之栓”的传说故事虽渐渐远去,但威武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传承不息。
   扣门山,就像一部悠久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动人的故事;又像一首激昂的交响曲,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岁月的旋律。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民族精神。如今,当我们站在扣门山上,俯瞰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穿越时空的力量。让我们铭记这座山的传奇,传承它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新篇章。
  

共 33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朴实而又深邃的记叙性散文,作者以时间为序带领我们走进自己家乡的一处古战略要塞——扣门山,探寻其悠远的历史沿革与丰厚的文化渊源。 文章开篇便为我们介绍扣门山的地理位置、描绘了其独特的地貌特征以及丰饶物产,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深秋霜过之后,扣门山更显辽阔高远,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在这壮美的景色中得以凸显。接着,又将与扣门山紧密相连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渑池关大战的情节,以及“红土坡”、“五道庙”等神异传说娓娓道来。这些传说在乡间流传甚广,编者也亲耳从父辈口中听过,甚至家中的砂石也来自那充满神秘色彩的红土坡。其实扣门山还有大扣门和小扣门之说,作者在文中所说的扣门山应是大扣门。文章的重心在于阐述扣门山作为军事要塞的非凡价值。它扼守西北咽喉,抵御东来强敌,被誉为“镇门之栓”。南宋时期,金兵南下,乡勇张玘率义军在此英勇抗击,彰显了扣门山的军事战略地位。更为可歌可泣的是,乡民们曾自发组织义军,与日寇在扣门山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打败日寇,收复失地。这一壮举将永载史册,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随后,作者以详实的史料为我们揭开了扣门山地名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对这座当地名山有了更深的了解。建国后,扣门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煤矿的修建和交通物资运输的需要,它的交通枢纽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然而,作者也痛心地指出,近年来由于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扣门山的山体及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但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已经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了积极措施加以保护。最后,作者深情地表达了对扣门山的热爱与期许。他希望这座缀满历史故事的“镇门之栓”能够永葆青春容颜,让那种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扣门山精神永远在民族血脉中澎湃涌动。感谢华为老师带来的这篇精彩佳作,愿春日安好,创作之路越走越宽广。【编辑:陌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01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尘        2025-03-31 11:21:07
  作者对家乡的历史典故,文化传说如数家珍,其丰厚的文化积累,令人感佩,向你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华为        2025-04-01 16:01:28
  谢谢陌尘老师利用周未时间,给小作增颜添色,按编很精彩,再次感谢!
2 楼        文友:陌尘        2025-03-31 11:27:59
  这篇文章介绍家乡的一处历史文化古迹扣门山,描写生动形象,讲述传说故事,娓娓动听令人神往。文末深化主题更能凸显其历史文化精神巨大的感召力,读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精神鼓舞。
3 楼        文友:乡笛        2025-03-31 16:38:06
  文章对扣门山观察仔细,描写细腻,富有感情,充满激情和正能量,引人入胜,启迪人心,尤其是精神可佳,让人奋进。好文章,学习了。
4 楼        文友:华为        2025-04-01 16:02:47
  再次感谢陌尘老师的支持和共励,受益匪浅,启迪无限!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5 楼        文友:华为        2025-04-01 16:04:12
  感谢乡笛老师的支持与共励,向老师学习,感激无限!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6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02 17:24:15
  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扣门山》优秀作品,能感受得到老师洋溢心中的那种对家乡的热爱,充满激情和正能量。一种心醉其中,情融其内的舒爽惬意顿然间扑鼻而而来,为老师精细优美的文笔和灵动传神的文字所吸引。再次致谢老师,感谢精彩分享!
回复6 楼        文友:华为        2025-04-02 21:54:45
  谢谢老师鼓励和共励!向老师学习!
7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4-03 01:02:57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扣门山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军事价值以及自然景观的详细描述,展现这座山的独特魅力和重要地位。文章不仅描绘了扣门山的自然风貌和深秋美景,还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军事战略意义,旨在让读者全面了解扣门山的多重价值,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自然景观的壮丽,同时激发读者对这座山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文章情感真挚深沉,笔触生动,富有感染力。佳作,拜读学习。
淡淡的云彩
回复7 楼        文友:华为        2025-04-03 13:34:55
  感谢社长的精心指导和共励,在文学成长的路上,幸有老师的砥砺,我将努力向前!
8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4-03 01:04:48
  恭贺华为老师佳作收获一枚亮闪闪的红豆!深情满怀,故事情节生动,主题深厚,让人回味不断的佳作再次拜读学习,感谢华为老师支持,期待更多精彩呈现,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回复8 楼        文友:华为        2025-04-03 13:35:54
  再次感谢社长的支持和留言,衷心谢谢!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