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丁香】我的戏缘(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丁香】我的戏缘(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579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2发表时间:2025-04-11 14:33:40
摘要:常言道:“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话一点不假。

常言道:“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话一点不假。
   我自小就爱戏。那时我还不知道传统老戏是什么,样板戏就出现了,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等。全国都在开展“学习小靳庄、大唱样板戏”的活动。那唱戏的一登上台,真还成了一个个疯子,而台下看戏的也就呆呆的成了一个个傻子。
   在那个农村文艺活动极度匮乏的时期,看一场样板戏或者一场电影,确实是一种奢侈。许多村子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不论水平高低,都要排练样板戏。那时娱乐活动极少,电影也难得一见,人们就隔三岔五去看样板戏、跳忠字舞,再没有别的活动了。
   中学毕业后,村上学习小靳庄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上面要求每个大队都要成立文艺宣传队,不仅要演样板戏,还要有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年底还要组织汇演和评比。一时间,各类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仿佛整个大地都被染红了,天空红了,就连村庄和树木似乎也染上了红色。
   我喜欢写写画画,不知是谁推荐我加入大队文艺宣传队,让我编写一些紧跟时代潮流的快板,再结合实际创作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戏,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争取获奖。没想到,在编写快板和小戏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爱上了戏曲。我不仅爱看,还在戏里担任了角色。文艺宣传队队长觉得我是个人才,便不再只让我写东西,还要让我演戏,而且是比较重要的角色。
   在滴水成冰的冬天,我们在一孔窑洞里生起硬柴火,锣鼓敲响,常常排练到晚上十二点,第二天八点又接着排练。两个月过去了,我们终于排练好了节目,在比赛中荣获了二等奖。从此,我与戏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在那个年代,样板戏声响传遍了山川沟峁、村庄院落,人人都会哼几句不太像样的戏词,还会模仿戏里的人物,做出几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动作。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从那以后,我不但会演戏,也学会了欣赏戏。谁演得不对,无论是台词、唱腔,还是文武场面,我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有一次,一个同行打趣说,没让我当导演真是可惜了。
   先演戏,后看戏,没想到戏曲还为我牵出了一段姻缘。我和她一起排练了两年,平时活动较少,主要是在冬季农闲时排练两个月。由于我们在两个不同的村子,每次活动结束后,我常常送她到村口,然后自己再往前走一段路回家。记得那年汇演结束后,趁四下无人,她红着脸送我两个领勾(手工钩织用来护衣服领的)。后来我们在街上见过几次面,每次她都含情脉脉,可我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知道她还没有对象,而我早就定下了娃娃亲。虽然两家相隔不远,后来她还给我邮来一封信,但我知道父母不会答应我们的事,所以就没有回复她。
   时光飞逝,“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已经成为过去,地里的庄稼一茬又一茬地丰收,农民的日子逐渐从贫困中走了出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文化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老戏重新登上舞台,人们欢呼雀跃。仿佛一夜之间,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切都焕然一新。
   我心中那颗热爱戏曲的种子,再次破土发芽,点燃了我心中的戏剧的干柴。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看老戏的经历。
   那天,恰逢镇上赶古会,我听说道戏台下人山人海。维护秩序的民兵手持长长的竹竿,在台口和人群中间维持秩序。剧院的墙头上、树杈上都坐满了小孩子。 那晚演的是折子戏,有《打镇台》《花亭相会》《三娘教子》等等。那时我正是身强力壮的半大小伙子,仿佛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再加上我对戏曲如痴如醉的热爱,这一切都促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戏。用农村的话说,就是“把头削尖了都要看这老戏”,再苦再累也要过足戏瘾。
   古会第二天晚上,我早早吃完晚饭,叫上两个同样是戏迷的伙伴,还拿上两个馍,大步流星地向十多里外的地方赶去。虽说有十多里路,但对我们半大的小伙子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一路上蹦蹦跳跳、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赶到了。
   到了才发现看戏需要买票,虽然一张票只要几毛钱,但我们一分钱都没带。没带钱还想看戏,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起来的拴虎出主意说,在收票口趁人多冲进去,或者从墙上翻过去,他早就侦察好了,墙最西边有个豁口。
   我来到检票口,这里戒备森严,有民兵把守,看戏的人排成一行队,两边用木船拦住,只能一个一个排队通过。我们三人见没办法从检票口进去,便趁着夜色准备翻墙。哈哈,我们刚走到墙边,就看到也有两个人想翻墙进去,可他们两个人怎么也爬不上去。我们过去后,五个人搭伙,有人扶有人爬,三两下就翻过去了。
   进去一看,台下黑压压一片,吵闹声、喊叫声、呼喊孩子的声音混成一片,只看见台上面的一排探照灯,把舞台照得如同白昼。不一会儿,戏在一片锣鼓声中拉开了帷幕。多少年没看过老戏的人们立刻欢呼起来,用农村话说,就是“扛台子”,后面的人往前挤,前面的人又往台口挤,乱得像一窝蜂一样。
   我从没见过这阵势,怪不得隔壁三哥说他前一天晚上看戏时“扛台”,把一只鞋挤掉找不到了,回不了家。没办法,等戏散了,人都走完了,他才找到自己的鞋。三哥还开玩笑说,以后看戏,身上得带一根结实的绳子,看戏时绑在脚上,这样在“扛台”时就不至于把鞋踩掉。我默默记住了三哥的话,还叮嘱拴虎带上绳子,以防万一。我叫他们的时候,还特别强调了要带绳子,结果拴虎带了,另一个伙伴没带。在“扛台”的时候,我马上剪了一段绳子给他,还好,后来不管人再多怎么拥挤,至少我们的鞋都完好无损。
   戏开演了,多少年没看过老戏的人,这次可真是过足了戏瘾,年轻人则是去凑热闹。那铿锵有力的文武场面,震耳欲聋的唱腔,无一不打动着观众的心。那晚记得“扛台”有三四次,多亏维护秩序的民兵手拿竹竿,一次次把拥挤的人群压下去,才没有造成人员伤害。人多得让我静静地看得入了迷,不愧是专业剧团,打斗的动作娴熟又有功夫,唱腔句句精准,文武场面配合紧凑,我又一次尽情地过了一把戏瘾,真正看了一场好戏。
   从那以后,只要距离不是太远,只要我有空,哪里有戏我都会去看。说真的,我和戏的缘分越来越深了。后来,我在一个乡镇企业搞推销,辗转西北五省。每到一处,都会在火车站碰到老乡唱戏,我也会给拿铜锣的女娃三毛五毛的。时间长了,经常在兰州、西宁、银川碰到他们,偶尔我也会帮他们一些小忙。
   无巧不成书,有一次在兰州,我碰到了当年和我一起排练节目的那个女孩。后来我们都相继结婚,为了生活各奔东西。这次相遇纯属偶然,她还直言不讳地说当年看上了我的帅气和为人,一直想和我结为连理,最后看我没有回应,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现在,我去儿子那里或者有事去城里,都会先去公园看看戏。在农村附近,谁家办白事,我都会去凑凑热闹,看一会儿戏才回去。
   这就是我一生的戏缘。
   (原创首发)
  

共 27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样板戏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全国都在开展“学习小靳庄、大唱样板戏”的活动。“在那个农村文艺活动极度匮乏的时期,看一场样板戏或者一场电影,确实是一种奢侈。许多村子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不论水平高低,都要排练样板戏。那时娱乐活动极少,电影也难得一见,人们就隔三岔五去看样板戏、跳忠字舞,再没有别的活动了。”作者之所以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完全取决于村里的艺曲排演。正是当时村上的文艺宣传队,丰富和充实了农村的精神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和永世难忘的辉煌一笔。少男少女,情窦初开,也因此牵出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无奈,囿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德育环境,虽然两情相悦,最终天各一方。正因为因戏生情,所以痴戏一生,也许只有如此才能将美好的初恋刻在心上,揉进命里。文章结构完整,叙述清晰,语言接底气,写出了内心的世界,特别是翻墙看戏的细节,真实感人。“我来到检票口,这里戒备森严,有民兵把守,看戏的人排成一行队,两边用木船拦住,只能一个一个排队通过。我们三人见没办法从检票口进去,便趁着夜色准备翻墙。哈哈,我们刚走到墙边,就看到也有两个人想翻墙进去,可他们两个人怎么也爬不上去。我们过去后,五个人搭伙,有人扶有人爬,三两下就翻过去了。”另外,还有用绳子绑鞋等等,无不打动人心,令人回味无穷。好文推荐,推荐阅读欣赏!【丁香编辑:张若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12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若俞        2025-04-11 14:51:36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文艺宣传队功不可没!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5-04-11 22:42:52
  谢谢张若俞老师倾情编辑,编按写绝了,也挖掘的深,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
2 楼        文友:张若俞        2025-04-11 14:55:46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没有爱的文章味同嚼蜡!
回复2 楼        文友:闰土        2025-04-11 22:44:12
  再次感谢老师,继续努力、加油。
3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4-11 15:12:54
  那是个贫穷却快乐的时代,虽然经济落后,农村宣传队却丰富了文化生活。曾记否,到处赶着看戏看电影。
回复3 楼        文友:闰土        2025-04-11 22:46:18
  谢谢社长,您吃透了文章,留言真捧。
4 楼        文友:闰土        2025-04-11 22:48:25
  “到了才发现看戏需要买票,虽然一张票只要几毛钱,但我们一分钱都没带。没带钱还想看戏,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起来的拴虎出主意说,在收票口趁人多冲进去,或者从墙上翻过去,他早就侦察好了,墙最西边有个豁口。”写的实在感人,字字扣人心弦。
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13 16:58:33
  周末向老师问安!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我的戏缘》优秀作品,为老师精美的结构编排和精细的语言表述点赞。老师的美文质朴无华中满藏着情真意切,雅致芳香中凝聚着品性优雅,绵柔缱绻中饱含着才情韶华,拜读学习,推荐赞赏。感谢老师的精彩创作分享!
6 楼        文友:孙巨才        2025-04-14 13:31:52
  拜读学习,热烈点赞!
7 楼        文友:孙巨才        2025-04-14 13:36:30
  我也很爱好戏剧,爱好写剧本,这篇文章引起了我强烈的思想共鸣!
8 楼        文友:娇娇        2025-04-14 13:36:43
  好温暖的文字,闰土社长文章越写越好,这个季度精品好多!辛苦了!注意身体,劳逸结合,愉快创作,美丽丁香有您关爱真好!
娇娇
9 楼        文友:孙巨才        2025-04-14 13:36:57
  我也很爱好戏剧,爱好写剧本,这篇文章引起了我强烈的思想共鸣!
10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4-15 11:16:42
  闰土老师这片散文,以时间为顺序,详细写出了作者和戏曲结下的不解之缘,语言生动、出彩,准确描写出作者对戏曲的痴迷,正如文中所说的“看戏的是傻子”,可见作者对戏曲的痴迷程度。是一篇好文章,值得我学习!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