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洛邑古城今何在(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洛邑古城今何在(散文)


作者:舟自横 秀才,112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2发表时间:2025-04-13 18:21:04
摘要:漫步雪中洛邑古城,想象西周成康盛世,谁能想到中国最古老都城,历史建都时间最长,当时世界最繁华大都市之一洛邑古城,曾经的繁华似锦泱泱大国的都市。当我踏入洛邑古城那一瞬间,顷刻间化为泡影。春暖花开的三月,洛邑古城万分冷清寂静,大小商埠关门闭户,雪中街巷空寂无人,尽管飞雪漫舞,一场迟到春雪坠落在地,密密匝匝,飘洒消融得无影无踪,大雪无痕。

【江山·见证】【晓荷】洛邑古城今何在(散文) 从龙门石窟出来时间尚早,便驱车直奔洛阳市市区的洛邑古城。泊车古城附近地下停车场,漫过一座天桥,步入街巷深处来到洛邑古城大门。地标式文峰塔耸立在空旷的广场。扫码预约便可免票进入洛邑古城。怀着追古溯今的猎奇心,一座古老都城,从漫长时光穿越而来,步履匆匆踏入西周时期都城洛邑古城,天空雪越下越大,大雪纷飞,街面游人稀少零散。
   远处街市有一位女孩在雪中支起杆子拍抖音,身着短袖短裤手舞足蹈全身扭动,是一种快节奏劲爆音乐,女孩丝毫不感觉风雪寒冷。我绕古朴典雅文峰塔一周,轻抚塔壁,也许是这座古老都城唯一遗留下的古塔,从历史烟尘中走来,见证了洛阳古都繁华与衰落。该塔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呈四方形,塔身有九层,由青砖砌成,始建于北宋,毁于明末战火,清初重建,是洛阳市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塔内供奉读书人的守护神文昌星和奎星,建造此塔祭祀二神,并为其取名“文峰塔”,旨在祈盼洛阳文化昌盛多出状元。塔顶四面开门,若遇战争,可在塔顶设岗放哨,居高临下,可登塔四面瞭望观察敌情。
   行走在洛邑古城的街头巷尾,洛邑古城并非原汁原味的古街民居,因历史久远,曾经金碧辉煌的宫殿楼阁早已经化为废墟。基本都是仿唐宋时期古建筑,仅少数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历史时期保护建筑。建国后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近些年来对王城和成周城的大体位置及其遗迹遗物有了重要发现,所发现的遗迹遗物与史书记载大致相符,迄今挖掘出来的遗址,也只是古老都城冰山一角,大部分遗址消失在漫长时光风烟尘埃里,或掩埋在洛阳市现代建筑高楼大厦之下,曾经的兴旺发达的国都,不再辉煌荣耀。
   隋朝隋炀帝迁都洛阳,洛阳成为隋唐时期的帝都。唐、五代、北宋相继沿用长达五百余年,隋唐洛阳城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隋炀帝开掘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洛阳成为大运河中心枢纽。随着唐宋以后大运河淤塞严重、水运交通优势减弱、海洋远航技术发展、世界经济贸易呈开放格局,中国经济中心始作东移,或南下江南。政治以经济为基础,北宋政治中心东移至开封,至元明清移至靠近渤海湾的北京,加上唐代安史之乱战争摧残破坏,洛阳沦落为三级城市,风光不再重现。现在也只能通过旧城改造,才能还原一座气势宏大的洛邑古城。
   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洛阳居天下之中,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中原大地,人灵地杰,炎黄子孙发源地,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朝一路诸侯王,却已经成为天下诸侯道德楷模。周文王先祖与追溯后稷,后稷则是帝喾的后代,司马迁说帝喾是皇帝曾孙。
   而洛邑古城的勘定,时光轮回上个世纪1963年6月的一天,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农民陈堆租住房院子后面的土崖因下大雨而坍塌,他发现泥土堆里好像有亮光闪烁,也就这一线亮光,穿越了三千多年的光阴,解开了周成王营建东都洛邑之谜。
   陈堆用手和小撅头在土堆里刨出了一个青铜器,他并不知道这青铜器的价值连城,后来又把铜器交给了陈湖保管。又过了两年,陈湖将其当废铜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后来一名宝鸡市博物馆干部佟太放在收购站发现这尊青铜器,便马上向博物馆馆长作了汇报。馆长派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去查看,于是断定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便掏出当初30元价格收购这尊无价之宝青铜器。这位主任捡漏回博物馆保存起来,后经有关专家鉴定,是一个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尊内底铸有12行122铭字。西周“何尊”的青铜器上铭文将洛阳平原称为“中国”。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文字记载,同时铭文的“中国”指当时天下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现在河南洛阳一带,周武王开始营建成周迁都洛邑,在洛邑举行祭祀和赏赐臣子一系列活动。铭文记载天子对于宗小子何的训诰之辞,还引用了周武王克商后在嵩山举行祭祀时发表铸辞,定都天下之中以统治万民,这是周王朝开国之君革故鼎新接受天命的宣言。这一百多字铭文,涵盖一个国家诞生重要的史料依据。何尊铭文与《逸周书·度邑》详细记载了周武王选址时的情景尤为吻合。《尚书·召诰》召公相宅的过程。《尚书·洛诰》记载了周公营成周之事。“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周公营洛邑,因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将洛邑立为京师。
   周武王姬发继位伐商纣成功后,商朝灭亡,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王朝。周武王计划在国家的中央洛邑建立新都,新都还没有建成,两年后,周武王驾崩。儿子周成王姬诵即位,周公摄政,按照周武王意愿,在洛邑兴建“王城”、“成周”二城,成王即“初迁宅于成周”,举行安放九鼎大典,正式定都洛邑。据《尚书·洛诰》记载:“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湹水西,惟洛食。我又卜湹水东,亦惟洛食。”意思是说,周公先是占卜了黄河以北的黎水,不吉;然后渡过黄河来到洛邑,占卜了涧水以东、湹水以西的地方,得到的是吉兆;又占卜了湹水以东的地方,同样是得到了吉兆。据此可知,周公营建洛邑实际上建了两座城:一座王城,一座成周城。王城与成周均在今洛阳市内。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享国约八百年历史,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一个重要时期,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西安市)。周成王,名姬诵,建都现在洛邑作为天下中心,即“宅兹中国”的功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统治者之一。周成王仁义治国理念、军事才能以及文化贡献,成就了这位伟大人物传奇的一生。周成王与他的儿子周康王姬钊统治期间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成康之治”,史学家称赞“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西周问鼎中原,经济一度繁荣兴旺。皇帝后代的周是华夏一词肇造者与最初指代。夏、商、周三代,地处中原地区的洛阳人口比较集中。也有史学家对于西周国都持有异议,认为洛邑为镐京(西安市)的陪都,周成王仍常驻镐京。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平王正式迁都洛邑开启东周时代,到公元前650年周襄王时期,国都洛阳人口渐增,城市人口达十多万,对于当下中国人口不到两千万,一座人口达十多万的密度城市,一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而时下世界两河流域最大城市巴比伦人口约二十万。
   漫步雪中洛邑古城,想象西周成康盛世,谁能想到中国最古老都城,历史建都时间最长,当时世界最繁华大都市之一洛邑古城,曾经的繁华似锦泱泱大国的都市。当我踏入洛邑古城那一瞬间,顷刻间化为泡影。春暖花开的三月,洛邑古城万分冷清寂静,大小商埠关门闭户,雪中街巷空寂无人,尽管飞雪漫舞,一场迟到春雪坠落在地,密密匝匝,飘洒消融得无影无踪,大雪无痕。我想象中繁荣热闹的古都城,曾经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今天走在复建的古城,竟然如此寂寥冷落,而洛阳自唐宋后,从古老悠久古都城,断崖式沦落为地级州市,至今远落后省会城市郑州,令人遗憾惋惜。
   人间四月天,洛阳牡丹花开是一大盛况,自古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北宋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写到:“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自此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匆忙脚步辞别了洛邑古城,虽然没有观赏到牡丹花盛开的时节,想象洛阳牡丹花开时姹紫嫣红惹人醉,花落时红消香断谁人怜,所有繁华,原不过是一场迟早要醒的梦,梦醒之后,繁华落尽,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要梦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希望。

共 30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洛邑古城,不只是一处古迹,更是一部鲜活的史书。从它的兴衰里,我们看到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朝代更迭、经济变迁,曾经的辉煌虽已远去,但文化的脉络从未断绝。何尊铭文里的“宅兹中国”,承载着民族的根与魂,见证着先辈的智慧与开拓。如今,即便古城略显寂寥,可它蕴含的文化价值依旧熠熠生辉。我们穿梭其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更应铭记先辈的功绩,传承民族文化。这是先辈给予我们的宝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无论面对何种变迁,都要怀揣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在新时代续写民族辉煌,让中华文化的火种永远炽热、生生不息。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14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13 18:22:52
  作者对洛邑古城历史的梳理超绝,从建筑到典故,面面俱到,生动展现古城千年底蕴,读来酣畅淋漓。赞!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13 18:23:53
  好评!把洛邑古城写活了,历史故事信手拈来,古今交融,让一座城的前世今生跃然纸上,真的被深深折服!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4-14 20:33:01
  恭喜精品!!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