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诗韵中华 >> 短篇 >> 诗词古韵 >> 【诗韵】见证行与无题古体诗(古韵十三首)

编辑推荐 【诗韵】见证行与无题古体诗(古韵十三首)


作者:白之远 布衣,32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9发表时间:2025-04-13 22:24:28
摘要:词外古体杂诗

见证行
   好个太康许家郎!乘云驭机还家乡。
   移花接木搬金术,小施碎银钓名扬!
   金屋藏娇善歌舞,琴瑟笙箫胜帝王。
   挥金如土何慷慨,只缘人人为他忙。
   拥红抱翠不尽情,再试名角某冰冰。
   一朝经营转不动,上贪下敛皆不清。
   空余危楼与荒阙,万顷良田蓬草横。
   遗孀丁氏卷财去,劳夫工钱更无凭。
   倾财购房太可怜,只为儿女结姻缘。
   如今儿女更添儿,寄人篱下久愁颜。
   呜呼哀哉百万亿,许郎断头无怨言。
   即使身败名且裂,妻子余荫尽保全。
  
   美团吟
   广厦万间遮晴空,大道八方畅旅通。
   匆匆行色人如海,朦朦夜景灯似虹。
   黄衣驴驼忙遣送,或餐烟雨或餐风。
   我亦早褪长衫去,望穿前程一场空。
  
   无题步韵
   宿雨初晴杏花香,新燕来绕柳丝长。
   好景久无游春伴,彩蝶依旧为花忙。
  
   无题步韵
   绿泥金樽红豆香,消我今夜相思长。
   安枕侧首恹恹醉,苏娘歌舞管弦忙。
  
   无题步韵
   鸾炉消尽小篆香,鸂鶒寒声秋夜长。
   妆粉晕残山枕腻,梦魂却为相见忙。
  
   无题
   柳斜花软燕子楼,曲池双禽自在游。
   画辇渐系梧桐影,斜阳西转换玉钩。
   歌谣酒盏不辞醉,与君同饮抛尽愁。
   明朝无关今日筵,人生几夕为自留?
  
   无题
   独坐花间酒两杯,一岁添身一岁归。
   无限往事轻似絮,几番漂泊色如灰。
   遥忆前岁复前岁,故乡绿浦采莲回。
   芳香飘入昨夜梦,朦胧游伴忘是谁。
  
   无题
   又是杨柳绿满梢,无限往事如昨宵。
   对镜梳罢新妆色,换君赠我红锦袍。
   执伞匆往前约处,愁雨无边倚鼋桥。
   料知年年不相见,独立风露到明朝。
  
   无题
   兰阁仙子夜梳妆,如簧莺语隔纱窗。
   遥想姿容何所似,月下海棠带冰霜。
   舞袖弄腰照花镜,歌鸾唱凤出画堂。
   肯对金杯到拂晓,莫辞良宵此夜长。
  
   无题
   玉炉消尽小篆香,潇潇细雨夜成央。
   闲翻素笺忆往事,独伴红烛照画堂。
   试写相见到离别,未至离别先断肠。
   泪弹不尽就旋墨,新词一行泪一行。
  
   无题回文
   归春渐暖江燕回,回燕江暖渐春归。
   飞花伴雨烟萦柳,柳萦烟雨伴花飞。
  
   无题
   凤凰钗头盘金缕,芙蓉莲脸香带雨。
   独抱琵琶对镜歌,宫墙映照金屈曲。
  
   后陌吟
   阿哥名恩麻,溪畔做渔家。
   邀约隆冬聚,鸭蛋茉莉茶。
   举杯迎宾酒,梅香吹雪花。
   今夕复何夕,共此论天涯?

共 8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一组诗作以丰富的诗体形式与多变的叙事视角,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抒情世界。既有对当代社会现象的讽喻与反思,亦有对古典诗意的深情回望,更在虚实交织中探触人性深处的情感褶皱,展现了诗人对语言张力的敏锐把握与对生命经验的多元观照。 《见证行》以"许家郎"的沉浮为轴,铺展出一幅资本游戏的浮世绘。"移花接木搬金术"的金融魔术与"万顷良田蓬草横"的末世图景形成刺目对照,末句"妻子余荫尽保全"的黑色幽默,恰似现代版《红楼梦》的判词,道破资本狂欢背后的伦理荒芜。《美团吟》则以"黄衣驴驼"的意象解构现代神话,当"广厦万间"与"褪去长衫"的个体在霓虹中相遇,文明的悖论在"望穿前程一场空"的咏叹中显露无遗。 《无题》系列宛若打开多重情感密室:从"新燕绕柳"的春思到"秋夜寒声"的孤枕,从"红锦袍"的定情信物到"泪弹不尽"的墨痕诗笺,诗人以"小篆香""鸾炉""宫墙"等传统意象为经纬,编织出跨越千年的情感共振网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题回文》的文本游戏,"归春/春归"的回环不仅展现汉语音韵之美,更暗含时光轮回的哲学沉思,使形式本身成为意义的延伸。 《后陌吟》如一幅水墨风俗画,在"鸭蛋茉莉茶"的氤氲热气与"梅香吹雪花"的素净意境中,建构起抵抗现代性焦虑的精神原乡。诗人将渔家生活的质朴细节("溪畔做渔家")升华为存在主义的终极追问("今夕复何夕"),在茶杯与星空间丈量着生命的诗意可能。这种将日常经验玄学化的笔法,延续了中国文人"即事名篇"的叙事传统。 整组诗作犹如多棱镜,既折射出消费主义时代的欲望光谱,又留存着古典情怀的温度记忆。当"金屈曲"的宫墙倒影与"外卖箱"的现代反光在诗句中交叠,我们得以窥见一个诗人如何在语言的炼金术中,将现实的粗粝与理想的精微熔铸成审美晶体。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姿态,或正是汉诗传统在当代最具生命力的传承方式。感谢支持诗韵中华社团,期待更多精彩!好作品推荐大家共享!【编辑:枫叶飘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