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花香】我和秦腔(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花香】我和秦腔(散文)


作者:小罗先生 童生,651.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5发表时间:2025-04-15 11:19:52
摘要:秦腔戏,它的故事、唱词、腔调,自始至终就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不管你吃什么洋饭,穿什么洋装,撇多标准的普通话,去多远的地方,干多大的事,其实秦腔、陕西冷娃、扯面、面皮、锅盔,这些词刻在我们的身上,是无法抹去的。

【丁香·花香】我和秦腔(散文) 下雨了。
   或许是春雨,也可能是秋雨,院里的水泥地面一会儿就湿了。嗒嗒嗒嗒,下个不停。据说“读书写字种花草,听雨观云品酒茶。”皆为静心、修身、陶冶性情的雅事,透露出一种对待生活的淡泊自然的态度。但有些时候,听雨并不会让人心静,反而让人焦躁,没有缘由的焦躁。既然静不下心,我便要去打开电视,这时,外面就响起了一阵二胡声。
   “你伯在拉胡胡(二胡)了”爸说。
   “哦,也听不懂拉的啥曲子”我说。
   我走到街门口,竖起耳朵听伯拉胡胡。
   虽然从小听戏看戏,但对于秦腔我了解的很少,听不懂伯拉的是什么曲子。伯会拉二胡,也许是自学成才,反正从我记事的时候起,伯就有个胡胡。伯的胡胡就拉得好,他也是村里自乐班乐队的成员。他是长辈中唯一一个会一种会乐器的人,他的二胡平时就在屋里“十不闲”上挂着。逢天下雨他闲着的时候,就拉出了响动。偶尔他不在家,我也偷偷地拨弄过几回,仅仅只能让它发出声音而已。这时,门上的地面已经湿了,雨水顺着路面往排水渠流去,偶尔一阵风吹来,有些许的凉意。他拉的曲子低回婉转,和这阴雨一样让人忧愁,让人情绪低落。伯还会唱戏,他唱的最拿手的戏是《屠夫状元》选段。那一年中秋节,大女儿过满月前一天晚上,我拉着架子车去邀请自乐班的乡亲来家唱戏。那晚,伯在席棚下和他的搭档唱了一段《屠夫状元》,声音高亢有力,字正腔饱满,至今记忆犹新。
   ……
   伯唱:从今后我在外
   搭档唱:在外多劳累
   伯唱:劳累我愿意,家里的事儿?
   搭档唱:我料理
   伯唱:侍侯咱妈
   搭档唱:有我哩
   伯唱:做饭浆又洗
   搭档唱:哥哥你放宽心
   ……
   搭档唱:叹哥哥有一日要把嫂娶,作妹的要出嫁各自东西
   伯唱:叫妹妹你莫要伤心落泪,我一定为妹妹找一个,称心如意如意称心的好女婿
   ……
   伯一个人在屋里拉胡胡,声音随着雨声飘出了房子,飘进了雨里。进而,王家崖六队的很多人都听着了。
   爸也爱唱戏,不过他的中气没有伯的足,大概唱的是旦或者生一类的。能记住的是爸偶尔唱:“我爹爹贪财把我卖,我不愿为奴逃出来……”等等。每次谁家过事有唱戏的机会,伯和爸总是当仁不让,总会跟着乐队班子唱几段。不过尽管他们这样熏陶我,也没让我爱上秦腔戏。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这代人听着流行歌曲长大,早已被那些所谓的高雅艺术所迷惑。毕竟柔情似水爱意绵绵的通俗歌曲和走在时代前沿的偶像明星,比起土气十足的秦腔与说着一口流利的西北方言的戏子,不知道有多么让人着迷。哼着节奏明快,委婉动听,如诗一样的通俗歌曲,感觉整个人都离开了家乡去了霓虹灯闪烁的都市。而秦腔多数是吼,看不到戏词,根本听不懂。能记得住的也只有:王朝马汉喊一声……黑人黑相黑无比,浑身上下一锭墨;也有: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还有:手托孙女好悲伤,两个孩子都没娘;还有: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里有家园等等。戏词记得一些,故事情节不甚了解。爸每回激动的给我讲戏里的故事时,我压根就听不进去。一是真的不喜欢,二是从心里有些瞧不上这门艺术,总觉得这是一门很土的剧种,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去听去看。毕竟不管哪里搭台唱戏,台下夹着板凳坐着看的大多数是老年人。我爱听评书,是单田芳老师的忠实粉丝。单老师经常念一首定场诗: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戏曲评书多是一些惩恶扬善的故事情节,劝人做好事,做善事,做忠诚孝子,不要当佞党奸臣。多数戏的剧情也都是这样的。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不太记得,主人公偶尔唱几句:呼喊一声绑帐外……只杀得儿郎痛悲哀……小唐儿被某把胆吓坏……后来才知道这戏叫《斩单童》,是隋唐的故事,说单通单雄信得势时,救济过很多江湖朋友,后来被李世民要杀头时,他的兄弟们都缩头不出来搭救。郭德纲老师也说,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有一首诗这样写:走遍天下游遍州,人心好比水长流。初次相交甜如蜜,日久情疏喜变忧。庭前背后言长短,恩来无义反为仇。只见桃园三结义,哪个相交到白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交朋友要交有义气的人,要擦亮眼睛。
   小时听到哪里过会唱戏,总是激动的奔着去。说得好听是去看戏,实际上是奔着热闹的场面,奔着那些平时见不到的玩具,吃食去的。在会场上揣着几毛钱逛来逛去,台上的戏子卖力的在唱,我们总是在台子上都瞅不了几眼。“看戏去来”,只是个好的由头而已。
   小时候去碎姨家,有一天晚上,陕西台《秦之声》演了一出戏:一个叫张继保的年轻人考上了大官,后来不认他的养父母,在清风亭被雷劈死的故事。这戏叫《清风亭》。告诉我们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不然天理都难容。有一段戏里有这样的唱段:……为娘的早膳还未餐,饿得娘不住眼前花儿转,无一人怜念娘可怜,儿无有奶乳用粥灌,可怜儿一尿一大摊,左边尿湿右边换,右边尿湿换左边,左右两边齐尿遍,抱在娘怀娘暖干……这是《三娘教子》的唱段,也是很有名的戏。告诉我们要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和辛苦,要懂得感恩。《铡美案》更是家喻户晓,陈世美娶妻秦香莲,生两子后进京赶考得状元,隐瞒婚姻状况,当了驸马。发妻带子女京城进京找他,他为了荣华富贵,派韩琦要杀母子三人,韩琦了解情况后深明大义自杀,让秦香莲赶到开封府告状,千古青天大老爷包拯顶住层层压力,力铡驸马。这部戏也告诉我们,人到任何时候不要忘本,不能忘恩负义,不然法理难容。
   一晃人已到中年,父辈们对秦腔依然热爱,有啥地方唱戏,夹着凳子就去了。而我在听某些戏的时候,不再那么排斥,反而觉得越来越喜欢听。上一个冬天,甘肃安万剧团在长安城唱红了“潼关以内白旗展”,仿佛唤醒了更多人骨子里和灵魂里秦腔戏这一根神经。我在刷抖音时看到了康雅婵李晓伟表演的《黑叮本》唱段:“皇兄殿角休撒野,你打我父我是谁?”竟然非常喜欢。演员们越唱越急眼:“天大地大国王大,除了国王属徐家……”这一段听起来竟然让人上头,单曲循环,百听不厌。
   为什么?
   我想其实原因很简单。
   秦腔戏,它的故事、唱词、腔调,自始至终就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不管你吃什么洋饭,穿什么洋装,撇多标准的普通话,去多远的地方,干多大的事,其实秦腔、陕西冷娃、扯面、面皮、锅盔,这些词刻在我们的身上,是无法抹去的。
   安静的时候,耳边还在响“天大地大国王大,除了国王属徐家……要让要让实要让,不能不能实不能……”我想,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喜欢秦腔戏。
   李艳妃拍桌子,杨师(杨波)戳弄是非,老徐(定国公徐延昭)脸红脖子粗,拿着铜锤想往国太头上招呼的画面,竟然经常出现在脑海里……
   (原创首发)

共 26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因为雨天,因为想静心,打开电视,却从外面传来了伯的二胡声。作者由此向读者推出了秦腔。在我国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民间艺术民间音乐,各地都有自己的调子、自己的唱腔,各有千秋,都是各地文化的结晶,他们用自己都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对人对事对国对家对情感方面的态度。而作者身处之地便是以秦腔闻名,老一辈人都爱哼几句这种相传已久的地方戏曲中的唱词,秦腔也在当地人中根深蒂固地根植于他们的灵魂深处,成了他们日常表达个性情感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而现在的年轻人不再热衷于这种文化传承,也成为老一辈的担忧,文章中传达出作者不舍的情感。整个篇幅说的都是秦腔中的经典,说的是作者与秦腔之缘,语言流畅,为读者普及了这方面的知识,值得大家学习交流。好文推荐共赏。【丁香编辑:仇育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仇育富        2025-04-15 11:23:08
  作者写的是“我和秦腔”之缘,为读者谈及了秦腔这种地方戏曲,让大家增长了知识。
回复1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5-04-15 12:02:36
  感谢老师辛苦编辑文章,感谢感谢!
2 楼        文友:仇育富        2025-04-15 11:25:56
  感谢作者来稿。预祝作者写出更多精品。
3 楼        文友:仇育富        2025-04-15 12:30:19
  文章要收放自如,此文放出去没收得回来,把结尾提升一下,前后呼应一下,会更精彩。
回复3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5-04-15 13:39:26
  感谢指导!
4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15 14:32:03
  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我和秦腔》优秀作品,秦腔是民间艺术的精粹,是流传于西北家乡的一种精神图腾,更是父母留守在心中的最真记忆。拜读老师作品一种心醉其中,情融其内的舒爽惬意顿然间扑鼻而而来,为老师精细优美的文笔和灵动传神的文字所吸引。再次致谢老师,感谢精彩分享!
回复4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5-04-16 08:30:22
  感谢您的认真阅读和点评!年龄越大,越喜欢秦腔,喜欢这个属于秦人的剧种。
5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4-16 21:03:23
  秦腔,西北五省的戏剧主题,陕西人的最爱。
回复5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5-04-24 18:04:22
  秦腔是我们西北人的最爱,同样也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
6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4-16 21:25:08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底蕴,比如西北地区一般来说,荒芜苍凉,人烟相对稀少,所以在秦腔的韵律中相对苍凉高亢,能把人灵魂里的压抑撕心裂肺的吼出来!我也是西北人,特别喜欢秦腔的调调!好文拜读!
7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4-20 19:08:22
  作者写自己和秦腔结缘,从此喜爱上了秦腔,可见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本文写得好,为我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点赞!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