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邕江之上,桥影流芳(散文)

编辑推荐 【星星】邕江之上,桥影流芳(散文)


作者:燕双鹰 布衣,37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发表时间:2025-04-18 18:54:01
摘要:原创首发

邕江是南宁的血脉,亦是这座城市的精魂。它自云贵高原蜿蜒而来,裹挟着千年的时光与故事,宛如一条青色绸带,轻柔地缠绕着南宁的筋骨。四十余座桥梁横跨邕江两岸,恰似缀在绸带上的明珠,串联起城市的古今,编织着千万南宁人的生活诗篇。这些桥梁不仅是交通的脉络,更是灵动的文化符号,在岁月的长河中,诉说着无尽的故事与情怀。而我,每日去学校踏着晨曦与暮色往返于南宁大桥,看朝雾在江面晕染成水墨,暮色将桥身熔成金箔,这座桥早已成为我生活中流动的风景长卷,也串联起我对这座城市最深切的眷恋。
  
   一、古桥遗韵,岁月沉香
  
   溯流而上,触摸南宁的桥,仿若翻开一部泛着墨香的线装典籍。那些古老的石拱桥,恰似从时光深处走来的智者,历经风雨沧桑,却依然在砖石缝隙间流淌着古朴而深邃的韵味。西关桥便是其中的翘楚,岁月的刻刀在它身上留下斑驳陆离的痕迹,砖石褪去了往昔的鲜亮,沉淀出青铜器般的厚重质感。每当暮色四合,拱形桥身倒映水中,宛如一弯残月坠入星河,与青瓦白墙的古街、青苔漫漶的老巷相互映衬,晕染出一幅氤氲着历史气息的水墨长卷。
   漫步西关桥,脚下的石板被岁月磨得温润如玉,每一道细微的纹路都镌刻着往昔的繁华。据《南宁府志》记载,明清时期这里便是重要商埠,商船云集,帆樯林立。挑夫赤膊上阵,嘹亮的号子声穿透晨雾;商贩们操着地道的粤语叫卖,此起彼伏;马蹄的嘚嘚声与车轮的辘辘声交织,构成热闹非凡的市井乐章。桥的两侧,蒸笼腾起的白雾裹挟着老友粉浓郁的酸香——那是用酸笋、豆豉、辣椒与筒骨熬煮出的独特风味,酸嘢坛子里飘出的清爽酸甜,与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相映成趣,引得行人纷纷驻足。
   老辈人常说,民国年间的西关桥最为热闹,桥上人流如织,桥下货船穿梭。桥边的老字号"周记酸嘢",从祖辈开始就在此经营,腌制酸嘢的秘方代代相传。而在桥的东头,曾有一家茶馆,说书人每天在此讲述《三国演义》《水浒传》,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听书喝茶,一坐就是一下午。这些鲜活的记忆,都深深镌刻在西关桥的每一块砖石之中。
   在城市的隐秘角落,还散落着许多被时光尘封的古桥。星桥的桥身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神话传说,刀工细腻处可见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那些龙凤呈祥的图案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栩栩如生;心圩桥的亭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间,楹联诗词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句,至今仍在诉说着文人墨客的雅趣。这些古桥虽不再是交通要道,却如窖藏的老酒,承载着南宁的集体记忆,成为城市文脉传承的活化石。每当指尖抚过粗粝的石栏,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岁月的温度在掌心跳动。
  
   二、现代桥梁,时代风华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南宁的桥梁建设迎来了崭新的篇章。一座座现代化桥梁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建造技术,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地标,四十余座桥彰显着南宁的活力与创新精神。
   南宁大桥,这座被誉为“广西第一座曲线梁非对称外倾拱桥”的建筑杰作,宛如一只即将振翅高飞的蝴蝶,优雅地横跨在邕江之上。其主桥采用曲线梁非对称外倾拱桥结构,造型独特,线条流畅自然,将力学原理与美学理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每当夜幕降临,桥上的灯光次第亮起,五彩斑斓的光影与邕江的波光相互辉映,整座桥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变得如梦如幻,似一条绚丽的彩带,飘落在江面上,成为南宁夜景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道风景线。站在桥上,俯瞰着脚下滔滔的江水,感受着江风拂面,仿若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令人沉醉不知归路。
   良庆大桥同样是南宁现代桥梁的杰出代表。它采用三跨连续钢箱拱桥结构,主桥造型新颖独特,犹如一扇巨大的门户,象征着南宁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与广阔姿态。高耸入云的桥塔线条简洁有力,与桥身的拱形结构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刚柔并济的美感。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确保了桥梁的质量与安全。站在桥上凭栏远眺,邕江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城市的繁华与江水的宁静相互交融,展现出一种别样的壮美,它不仅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更成为了南宁走向世界的象征。
   五象大桥以其独特的“海豚”造型闻名遐迩。设计师从海豚跃出水面的瞬间汲取灵感,将其优美的曲线和灵动的姿态巧妙地融入到桥塔的设计中。五象大桥的建成,不仅加强了五象新区与中心城区的紧密联系,更为南宁的城市景观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每当车辆在桥上穿梭,仿佛是一群活泼的海豚在江面上欢快地嬉戏,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它宛如一个灵动的音符,为邕江的美景增添了独特的韵律。
   这些现代桥梁,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见证者。它们以独特的魅力,书写着南宁发展的崭新篇章,展现着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和蓬勃朝气,成为了南宁走向未来的坚实脊梁。
  
   三、桥梁与生活,人间烟火
  
   桥梁,从来都不仅仅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深深融入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情感。在南宁,每一座桥都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烟火气的重要载体,见证着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邕江上,永和大桥便渐渐热闹起来。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脚步匆忙,怀揣着梦想与希望,踏上新一天的征程;精神矍铄的老人们则悠然自得,在桥上散步、打太极,享受着清晨的宁静与美好。桥下的江面上,渔船缓缓驶过,渔民们熟练地撒网捕鱼,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生活画面。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大桥染成金黄色,放学的孩子们嬉笑打闹着从桥上跑过,归巢的鸟儿在桥的上空盘旋。此时的永和大桥,宛如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展现着南宁市民平凡而又温馨的日常,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的质朴美好。
   每到周末,相思湖大桥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桥边的公园里,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家长们带着孩子在草地上放风筝、玩耍,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情侣们手牵着手,漫步在桥上,欣赏着相思湖的美景,诉说着甜蜜的情话;摄影爱好者们则架起相机,专注地捕捉着桥上桥下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到了晚上,桥上的灯光亮起,与湖边的夜景交相辉映,如梦如幻。人们或坐在草地上聊天,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或沿着湖边悠闲地散步,放松身心。相思湖大桥,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欢乐时光,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角落。
   在一些传统节日里,桥梁更是成为了人们庆祝活动的重要场所,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春节期间,邕江两岸的桥梁被装饰得焕然一新,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彩旗随风飘扬。人们纷纷来到桥上,观赏精彩绝伦的烟花表演,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与桥上的灯光、江面的倒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端午节时,邕江上会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舟比赛,凌铁大桥、桃源大桥等周边的桥梁便成了最佳观赛点。桥上挤满了热情的观众,大家为参赛队伍加油助威,呐喊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这些活动,让桥梁不仅是交通的通道,更成为了凝聚人心、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桥畔风景,诗意栖居
  
   南宁的桥梁不仅连接着两岸,还串联起了邕江两岸的美丽风景。每一座桥的周边,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绝美画卷。
   青秀山脚下的青山大桥,与青秀山风景区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而迷人的山水景观。青秀山树木葱茏,四季常青,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是南宁的“城市绿肺”。山间古寺清幽,香烟袅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充满了古朴的韵味。站在青山大桥上,远眺青秀山,只见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山脚下的邕江碧波荡漾,江面波光粼粼,与青山大桥的雄伟身姿相映成趣。沿着桥边的步道漫步,微风拂面,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耳边传来鸟儿悦耳的欢鸣和树叶沙沙的低语,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忘却了城市的喧嚣与烦恼,尽情享受着这宁静与美好。
   民歌湖旁的南湖大桥,周边的景色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民歌湖是南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都在这里盛大举行。每当夜幕降临,南湖大桥上华灯初上,璀璨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夜空,民歌湖的夜景也变得格外迷人。湖边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南湖大桥的现代感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在湖边的酒吧、餐厅里,人们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湖景和桥景,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食物,享受着悠闲的夜生活。舞台上,歌手们用悠扬的歌声传递着民族的情感和文化,观众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着艺术的魅力。南湖大桥,不仅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更是南宁文化与生活的缩影,见证了南宁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成为了城市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连接着老城区与新城区的桃源大桥,周边既有充满历史韵味的老街道、老建筑,又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桥的一侧,是古朴的桃源路,街道两旁的骑楼建筑保留着浓郁的岭南风格,充满了怀旧气息。骑楼下,老字号店铺林立,传统的小吃香气四溢,吸引着人们驻足品尝。老人们坐在街边的椅子上,悠闲地聊着天,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仿佛将时光带回了那个久远的年代。桥的另一侧,则是繁华的五象新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展现着城市的现代化风貌。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写字楼和住宅区鳞次栉比,充满了时尚与活力。走在桃源大桥上,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边是历史的沉淀,一边是时代的发展,让人深刻感受到南宁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它就像一条时光隧道,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人们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也能看到城市的未来与希望。
   南宁的四十余座桥,是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是城市与自然的融合处,是生活与诗意的栖息地。它们承载着南宁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见证着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也记录着千万南宁人的生活点滴。每一座桥,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座桥,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当我们漫步在南宁的桥上,感受着邕江的风,欣赏着两岸的景,便能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灵魂,品味到那独属于南宁的韵味与风情。在未来的日子里,南宁的桥还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与这座城市一同成长,一同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它们将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邕江之上,见证着南宁的辉煌与荣耀,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记忆与骄傲。
  
   二0二五年四月十八日星期五
  

共 42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邕江桥梁为叙事主轴,通过历史纵深、现代风貌、生活场景与文化景观的多维交织,构建出一部立体鲜活的南宁城市文化志,展现出散文创作中难得的史诗感与烟火气交融的特质:1.架构精妙:四重维度编织城市长卷。文章以“古桥遗韵—现代风华—生活烟火—诗意栖居”为脉络,形成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立体叙事网络。古桥篇章通过西关桥砖石的质感、星桥雕刻的细节,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现代桥梁部分融入建设者故事与技术攻坚细节,赋予建筑人文温度;生活场景与文化景观的描写,则将桥梁嵌入市民日常与节庆活动,使建筑符号升华为情感载体。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既展现城市发展脉络,又凸显桥梁作为文化纽带的核心价值。2.语言雕琢:诗性表达与细节真实并存。作者在语言运用上展现出高超的驾驭能力。通感手法的运用极具感染力,如“蒸笼腾起的白雾裹挟着老友粉浓郁的酸香”将视觉、嗅觉、味觉融为一体;动态隐喻精准传神,南宁大桥“振翅蝴蝶”、五象大桥“海豚嬉戏”的比喻,让现代建筑充满生命张力。同时,文中穿插的老辈人口述、工程师回忆等真实细节,如“周记酸嘢”的传承、桥梁设计的国际考察,增强了文本的历史厚重感与现实可信度。3.情感渗透:个体记忆与集体认同的共振。以“我”每日往返南宁大桥的视角切入,将个人生活印记与城市变迁紧密勾连。永和大桥的晨暮日常、相思湖的周末欢愉,通过“豆浆热气”“孩童笑声”等细腻描写,勾勒出市井生活的鲜活图景;传统节日里桥梁上的烟花与龙舟赛,则将个体情感升华为集体乡愁。这种“小我”与“大我”的交融,使桥梁不仅是物理通道,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个人与城市的情感纽带。4.文化深掘:建筑符号的多维解读。文章突破景物描写表层,深入挖掘桥梁的文化内涵。古桥承载的商贸记忆、楹联诗词,现代桥梁彰显的创新精神,以及桥梁在节庆活动中的文化传承功能,均体现出其作为地域文化符号的多重意义。特别是桃源大桥连接新旧城区的时空对比,深刻诠释了城市在传承与发展中的独特魅力,赋予桥梁哲学层面的象征意义。一篇生动细腻的散文,推荐共赏。[编辑 高朋满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5-04-18 18:55:32
  一篇情感细腻的散文。祝贺燕双鹰老师新作发表,问好,期待更多精彩作品。
回复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04-18 18:58:44
  感谢高朋老师的精彩点评,问好老师,敬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